中国人均带薪休假仅为6.29天,缺乏“倒逼”机制,导致带薪休假制度难以落实

中国人均带薪休假仅为6.29天,缺乏“倒逼”机制,导致带薪休假制度难以落实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近日,多家官媒援引人社部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实际享受的带薪年休假天数仅为6.29天,民营企业职工甚至不足4天,超过72%的民企职工未完整享受过年休假。

  带薪休假不足,导致我们必须依赖为数不多的公共假期和黄金周来回家探亲或者出游,造成了严重的道路拥堵和旅游资源的浪费。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带薪休假天数处于较低水平。例如,在欧洲国家中,法国的带薪休假天数为25-37天,俄罗斯为20-37天,德国和意大利均为20天。亚洲国家,如韩国的带薪休假天数为15-25天,日本为10-20天。即便是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带薪休假天数也达到了10-22天不等。

  带薪休假的相关法规

  其实,我国早在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中就确立了带薪年休假法律制度。2008年,国务院颁布《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更是以国务院令的形式明确了职工带薪年休假的权利。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2023年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提出”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

  缺乏有效的”倒逼“机制

  那么,为什么尽管有法律法规的保障,中国的带薪休假制度仍然难以落实呢?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主都是以利润为导向的,自然不会主动给员工放假来白白损失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工人和工会的“倒逼“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目前正是缺乏这样有效的倒逼机制,才使得带薪休假制度难以落实。

  首先是缺乏工会的”倒逼”。许多企业的工会要么”装睡”,要么根本就是"空气",对员工的权益保护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可以肆无忌惮地"剥削"员工的休假时间。这就好比是一场没有裁判的比赛,企业想怎么踢就怎么踢,员工只能"躺平"任由宰割。

  第二,员工维权成本太高。个人员工与企业相比,就像是”蚂蚁”对抗”大象",维权过程中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许多员工宁愿"忍一时风平浪静",也不愿意"争一时你死我活"。

  最后,有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为了维持自己区域内的经济数据,不敢对侵害员工休假权益的企业”亮剑”。导致很多企业违规成本极低,才敢这样肆无忌惮,置员工的合法权益于不顾。

  带薪休假会耽误生产吗?

  更重要的是,提高带薪休假不仅仅是维护员工权益这么简单,它还能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当员工拥有更多的休假时间,他们就有更多的机会去旅游、消费,这无疑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目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生产能力不够,而是消费不足。2024年四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增长了2.3%,远低于其他指标,拖累了整体经济的表现。

  过度强调生产,导致我国经济严重依赖外贸和政府投资的基建。提升居民消费在GDP中的占比,可以让经济结构更加平衡,也能减少对于国际不可测因素的依赖。

  同时,充足的休息也让员工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可以说,带薪休假的全面落实,不仅是员工之福,更是企业之利,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