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人民的政权,就有了人民的一切,人民就当家做主,丢失了人民政权,人民就会丧失一切,重吃二遍苦,重受二茬罪,这是已被实践证明的道理
政权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有了人民的政权,就有了人民的一切,人民就当家做主,丢失了人民政权,人民就会丧失一切,重吃二遍苦,重受二茬罪,这是已被实践证明的道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实际上就是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历史。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前赴后继牺牲了千万先烈夺取了政权。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是为了保卫人民政权。打江山难保江山更难,保卫人民政权难上加难。因为保卫人民的江山不仅要防止失败的阶级反攻复辟,还要时刻保证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保证权力永远掌握在人民手里。社会主义的政权建设,是从几千年官僚体制脱胎而来,在许多方面还不得不带有它的痕迹。建国后实行的行政级别和军衔制度,就是保留了九品中正制的封建等级制产物。现在实行的公务员制度,实际上是封建官僚体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建设杂交混合物。这些保留的职业官僚制度的资产阶级法权是产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的温床。存留在人们头脑中的当官意识、特权恶习的精神雅片引诱腐蚀着公仆们的思想灵魂,这些制度和思想,很容易导致人民政权的变色变质。我们建政初期,参照引用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一长制,毛主席从苏联苏维埃政权的异化变质和我国特权阶层的形成,总结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结局。为了反俢防修,避免苏联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悲剧重演,防止在我国出现资本主义复辟,毛主席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到最高峰。为了保证社会主义政权永不变质,毛主席断然发动文化大革命,打破了亲手建立起来的政权体系,摧毁了几千年的官国制度。用新的权力机构一一革命委员会代替。
我是69年县革委成立不久参加工作,15岁在县革委当通讯员,后到工厂当工人,七四年被推荐上大学,毕业后又到公社革委会工作两年,改为政府后又调回县政府,14年60退休工作了45年,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县委大院工作生活,经历了几十年来的风云变幻,看到了县政府机关的天地变化。看到官僚化和腐败像癌细胞一样侵蚀着社会主义政权的机体,使它异化变质走向反面。身为共产党员痛心疾首忧心如焚,又无可奈何无力回天。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三十年不相互否定的论断,我认为应该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评价革委会时期,革委会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一部分,不可切割,不能否定。革命委员会是毛主席设计的政权模式,是社会主义时期政权建设探索与实践的伟大成果。对社会主义政权建设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作为见证人亲历者,有责任把其实历史告诉人们,革命委员会真的很好。后来政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革委会时期沒有。我只是一名普通退休公务员,理论水平低且视野狭隘,文字驾驭和表达能力所限,论述革命委员会敏感的大题目力不从心,文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网友批评指正,并愿对错误承担一切责任。希望本文有抛砖引玉作用,有更多同志参与讨论,希望看到更多更好的文章,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革命委员会是在文革时期成立的,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十二年。革委会成立的历史背景是毛主席根据苏联的变修,和我国出现的严重资本主义复辟倾向,从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出发,及时地亲自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打倒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及官僚既得利益集团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利用手中权力扭转运动大方向,矛头向下整群众,成立各级文革领导组织和派出工作组打击压制群众。把大批按照中央关于开展文化大革命决定精神起来造反的群众打成黑帮,反革命,牛鬼蛇神。毛主席发现后写出了巜我的一张大字报》带领全国人民群众对这条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进行反击,改组了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和各级文革领导组织,撤回了工作组。放手让群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充分发挥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自由。大力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的造反运动。全国各地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革命造反运动风起云涌席卷全国。加上反文革势力推波助澜,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彻底砸烂公、检、法,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冲击下,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失去民心与信任的各级党委政府全面瘫痪,名存实亡。各地各单位普遍分为两派或几派,闹对立打派仗,严重破坏了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健康发展,严重冲击了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在这种背景下,最早由上海群众造反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巴黎公社原则和红军时期的苏维埃民主政权经验,夺了原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权,成立了上海公社。毛主席及时发出指示"在需要夺权的那些地方和单位,必须实行革命的三结合方针,建立一个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无产阶级权威的临时权力机构,这个权力机构的名字叫革命委员会好“。在毛主席党中央支持下,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上海经验夺取政权成立权力机构,从六七年上海一月风暴至六八年下半年,全国除台湾省外全部成立了革委会,实现了祖国大地一片红。根据毛主席指示统一称为革命委员会。革命委员会的建立,填补了文革初期的权力真空,及时制止派性武斗,减弱派性斗争,保证文革健康发展,稳定了社会治安形势,促进了经济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从68年至80年所有革命建设成就都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革委领导下取得的,革委会的历史功绩功不可没。
革命委员会是在毛主席党中央和国务院支支持下建立的,一律报经党中央及上级革委会批准备案,一九七五年四届人大通过的宪法规定,革命委员会是地方各级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因此从法理上说他是合理合法的国家政权组织。
革命委员会实行的三结合方针,是指干部代表,群众代表和军队代表三结合,老年、中年、青年三结合。干部和群众代表是由广大人民群众从当地干部群众中选举产生,军队代表由当地驻军或当地武装部门选派产生,军队代表一般都有参加过三支两军经历。我们中牟县革委会是一九六八年八月份成立的,革委会主任陈国彦是干部代表,之前在河南第一造纸厂任党委书记。副主任郑香亭是原中牟县副县长,副主任李福德是群众造反组织河南二七公社中牟造反总部一号服务员。武装部长车永祥和政委梁化民任副主任。常委和委员也是由这三方面代表组成,其中常委中干部代表有老红军战士,群众代表有全国劳动模范和青年学生。群众代表不脱离原工作岗位,不涨工资工分,开会有几毛钱生活补贴,只有职位,没有职权,只参加会议,不在机关食宿办公,提倡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他们是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践行者,也是反修防修防腐败的代表力量。干部代表是真正的掌权人执政者,常委一般都兼职革委会各组组长副组长及县直大单位领导。老干部工作岗位调动频繁,领导职数不稳定。前期结合进革委会的革命领导干部一般都是群众造反组织的支持者,他们个人历史清白,没有走资派嫌疑和文革初期压制群众的经历,思想坚定,作风正派,受群众欢迎,是共产党的正统传承人,是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干部。他们既有良好的共产党人个人素质,又有长期工作和各种政治运动锻炼考验,更有文革中自身与同僚受冲击的警戒作用,还有军队代表群众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制约,这才是真正的不想腐、不敢腐、无法腐的理想结构政体。毛主席早在几十年前就设计好了,并经过实践验证效果良好。可惜的是被弃之不用,关键是现在敢不敢用,会不会用,能不能用好。
革命委员会时期的机构设置情况。革委会实行一元化的体制,实行集体领导。革委会主任是同级党的核心组组长或党委书记,一般还兼职武装部政委。县革委县委合署办公,(改为政府后党政分开)实行精兵简政。以中牟县革委为例,68年全县总人口40万左右,13个公社,县直厂、站、所、公司42个单位,沒有局委,县革委编制定员88人。分为三大组:办事祖,生产组,政工组,每组二、三十人。我所在的办事组组长1人(县革委常委干部代表),副组长两人(武装部副部长和群众组织代表农科所技术员)。知青小祖4人,民政小组3人,办公室3人,炊事班和管理员4人,会计、机要员、通讯员、门卫各1人,办亊组全员20多人。每人身兼数职,如民政小组三个人管现在的民政局,信访局,残联,退伍军人事务局等业务。通讯员还是警卫员,勤务员,负责会议服务和会议室管理,负责上级来人食宿安排和客干室管理,负责与门卫结合报刊文件发送,与会计结合负责全机关住房安排,负责为县领导工作服务和办公室及区域的卫生管理,负责办公设施和自行车管理。还要经常跟随领导外出;生产组:(后与上级革委会对接改为生产指挥部)组长是副主任郑香亭担任,副组长有武装部副部长和几名原县级老干部担任。全组共三十多人。分办公室,农林水小组,工交小组,财税小组,计划小组;政工组:政工组组长副组长都是常委,其中有武装部副政委两人。主要分组织组,宣传组,文教组三部分,人员也是二丶三十名。还有一个军管组,不在县革委编制,设在县武装部,组长由武装部副部长担任,全员二十多人,每个公社一名公安特派员,即后来的公检法司政法委的政法系统。因此说革委会时期最精兵简政。查资料我国历史上总人口供养官吏比列,汉代为400:1,宋代200多:1,清代不到100:1,49年建国时是不到300:1,革委会时期是600多:1,而现在是23:1,有资料是17:1,还有地方达到9:1。从世界上供养比例看,英国第一为100:9.1,加拿大第二为100:8.3,法国第三为100:8.2,美国第四为100:7.7,德国第五为100:5.3。可以说革委会在中国历史上和当今世界上是最精简的政权机构。
革委会是艰苦创业的领导集体。在革委时期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取得了巨大胜利,有力地把社会主义社会推向了前进。周总理七五年在四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最好的总结。这个时期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国家从政治到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造卫星上天,万吨巨轮下海,多个大油田、钢铁基地投产,农业连续l4年丰收,杂交水稻育成大面积种植,人工天河红旗渠建设,百万赤脚医生大军,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获诺奖的青蒿素试制。文化艺术、教育的各项成果不可胜数。我所知道的中牟县革委成立的第一年就开始建设引黄淤灌工程,改造土壤,把县北沿黄一带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和沙荒地变为良田,几年时间改造土地几十万亩。利用黄河水浇灌农田,变千年害河为利河,造福中牟人民。成立第二年就筹建了县最大的工业企业化肥厂,农机修造厂,后来又建了水泵厂、磷肥厂,乳制品厂和皮革厂,工厂数量和产值成倍增长。那几年和全国一样,是建国以来除58年以外Gbp增长率最高年份,高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任何哪一年。这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打下了良好基础。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化肥生产,优良品种培育,支农工业发展,这才是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前几年粮食增产的决定因素。
县革委的机关作风。县革委办公用的是老县委改造过的旧县衙,全部是小篮瓦老平房,只有大会议室是老县委50年代新建的大红瓦平房,跨度大点。几张无斗桌主持人用,下面全部是木连椅听众席。墙边放一套乒乓球桌,没有会议时连椅挪开打乒乓球。小会议室是三间通开的旧平房。中间会议桌,四边木椅子,墙边放沙发,后来全部换成木椅子,其它办公室都是平房。县领导办公室每人一间半房,外边一间办办,里边半间住。外间一张一头沉写字台,几把木椅子,一个文件柜,一个脸盆架,冬季一个烤火炉。里边半间一张床一个床头柜。不由想起郑香亭主任几个补丁的搪瓷脸盆,盆架上几个洞的毛巾。全机关没有汽车,县领导一人一辆公用自行车,由通讯员保管,门卫负责修理。那时没有摆架子的官老爷,官兵平等,上下一至。县领导要给炊事员的党小组长交党费,借钱要向会计说好话。领导自己打扫办公室卫生,每次给他们送开水都是连声说谢谢!谢谢。副主任李福德,刚开始见面我叫他李主任,他连忙纠正我,可不能那样叫,我们是老伙计。以后见面总是他先打招呼叫我伙计。刚上班时,年龄小工作不熟悉,陈主任在会议结束后不走帮助我打扫会议室,教我扫帚要慢慢推这样不起尘。每次都是让我收拾下面他收拾上面,他把会议桌上、茶几上烟灰缸里的烟头倒出来带回办公室自己吸。长的七八根接起来吸,短的剝出烟絲卷起来吸,至今没见过象陈主任卷烟接烟那样熟练那样专业的人。陈主任调走时回老家山西左权县探亲,买了一个带盖小竹毛篮,买了几斤花生几斤枣,篮子没有装满,再也找不到东西装,他十几岁的女儿看到文件柜上的烟头说,爸,你包的烟头也吸不完带回去吧,陈主任犹豫地说,不合适吧?别人认为在外面当大干部的带烟头会被人笑话。陈主任女儿坚持说不会不会,这都是干部们吸的好烟头,他们农村人沒吸过,最后还是装篮子里带了回去。
翟根会是从省委组织部调来的,是中牟的唯一行政十三级领导干部。任县革委副主任和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报到后当天就骑自行车去点上驻队,当时“一打三反期间领导会议多,经常半夜后才散会,翟主任再晚也要回十几里的点上去,我每次去送他,下大路后有一截生产路,路边尽是灌木丛和高梁地,还有几处坟地,一到这里翟主任就问我,你送我回来一个人怕不怕,我说怕,他让我把手电给他自己去不再送他。后来他当县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后县里有一辆吉普车,翟书记还同样坚持骑车下乡。有一年春节大年初一,办公室同志找翟主任请示春节安排,到处找不到,最后门卫说翟主任天不亮就和办公室主任刘天保两人去密县山上接石头走了,两人拉了一辆架子车带了一兜馍和咸菜,估计已走二十多里了,办公室赶快下通知,全县干部春节一律不放假,自由结合两人一辆架子车,自带干粮跟翟主任上一百多里外的山上拉石头。春节后有了石头,北水南调工程提前完成了工期。郑香亭主任主抓全县生产,当时已重病在身,身上一按一个坑,告诉我去庄稼地解手曾晕倒过。可每年冬季挖河总是他第一个跳进冷水里,后来他们两人英年早逝,实际是带病工作,劳累过度和焦裕禄一样累死的。每次想起这些老领导,跟着毛主席千辛万苦打下了人民江山,为了保护人民利益继续吃苦受罪,没有打江山坐江山升官发财享一天福,不由鼻子发酸,眼睛发湿。
那时县领导一样在大食堂排队打饭,利用吃饭机会和同志们交流。省、地领导来到后也是先让秘书或警卫员买饭票到大食堂吃饭。因为那时不允许招待,吃饭不报销糖烟酒不报销,只有出差补助费。有一次地革委副主任军分区张政委来检查整建党工作,陈国彦主任出钱让伙管员在外面买了一小盘牛肉,张政委看看其它餐桌上沒有牛肉,就故意大声说,"老陈哪,你让我吃牛肉,大家都沒有吃牛肉,你让我搞特殊化脱离群众呀,牛杀了还咋耕地呀"陈主任尴尬的说“张政委这个玩笑开的可不轻。当天就发文件,生产队杀牛必须报生产组批准。以后再沒有招待。
县革委实行半军事化工作制度,军队代表负责执行。每天起床后机关全体集合跑早操锻炼,结束后开始早上天天读,下班晚饭后还要晚学习。时间非常紧张,因此从来没有人打牌、下棋、打麻将,非常重视政治学习思想教育,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象革命大家庭一样温暖幸福,刚工作时,我穿的又土又旧,政工组青年干部樊孝祖把自己的衣服洗净叠好送给我,至今难忘的是他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我看到一个老同志把用过的旧信封折开翻过来用,就利用分送报纸文件机会从各办公室字纸篓里收集了一百多个信封,利用休息时间翻过来粘好交给了会计,被办事组副组长武装副部长郑法学知道了,在机关会议上进行了表扬,还在机关宣传栏中以《一百多个信封与艰苦奋斗精神》的文章进行宣传表扬。郑部长是刚从县中队队长提拔的新干部,很善于撑握青年人的思想,又没有架子,平时带领全机关同志跑操,练打拳,爱和我撇手腕赛跑。带我到县武装部去玩到县中队打篮球,像大哥哥一样照顾我。从省军官会调过来的副主任赵玉珩,分工负责机关工作,第一次见到我就说,这么小参加工作,可千万要努力学习。不要怕困难,我工作时10个洋码字都不认识。并给我定学习时间,如果有人给你安排事,让他来找我。知青办蔡克广是河大教师,给我找教材,订学习规划,经常辅导我文化学习。之后能学习有所进步及坚持学习的习惯,初中沒毕业上大学,我从心里感谢这些领导和同志的教育帮助。
革委会时期机关沒有公款吃喝,沒有以权谋私现象。有几件小事我印象非常深刻,一是陈主任调走时,把下乡时借公家的雨衣,胶鞋等都交还了。多天后又来找新主任李三坦谈话,谈到夜里很晚,家在三、四公里的纸厂,李主让我送他,陈主任说正好我家还有公家手电筒去带回来。再一个是县里开大会,总是办事组全员参加打印装订会议文件和材料,经常加班干到后半夜,有人提醒说很饿,按规定加班超过十二点可以吃晚班饭,老组长刘天保总是说他夜里不吃饭,后来有人说组长是怕为这一人一碗肉絲面条负责呀!后来在一打三反学习会上说过,四清前有时工作晚了也免费吃加班饭饭,四清时时有人批评说,你们这是喝人民血,吃的是人民的肉,从此就再也不吃加班饭。有一次翟书记到郑州开会,让送他的汽车拐到在郑州的家里拿东西,回来后翟主任把去他家的油费钱交给了财务。领导们经常开会到很晚,他们让原世成部长请客,原部长军队工资高负担小,平日里都是吸的5角一盒的烟,原部长就叫我去街上买两包彩蝶烟大家吸。那时包括中央领导吃饭都是自己掏钱,连会议喝茶都是自费的。听地革委主任曲司令员警卫员说,他们都愿意跟曲司令出去,因为他工资高,他把司机警卫员的饭费都付了,他们只需要拿粮票就行。过去的老干部经历过多次运动锻炼考验,对经济问题非常敏感,从来不去碰触这条底线。现在有人总说外国领导人怎么样,其实毛主席领导的干部队伍几十年前比那个国家都要清廉的多。年轻人没有经过那个年代有人不相信。如果像现在能赢得人心打下天下。如果继续按照毛主席的治国理念让干部参加劳动,群众参加管理,何须下这么大代价去维稳。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去监督去反腐,如何会陷入腐败的泥潭中难以自拔,赿陷赿深。
革命委员会一首惨烈悲壮的历史悲歌。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毛主席逝世后,历史车轮出现逆向转折,文化大革命被全面否定,作为文革时期的新生事物,革委会也被否,被严重污化妖魔化。被历史虚无主义浪潮冲击的面貌全非。革委会所有功绩被全盘否定,科学原则和先进经验被批为极左。清查与四人帮有联系的人和事扩大化,清理"三种人"扩大化,彻底打垮了毛主席培养的反修防修新生力量。许多被结合的群众组织代表被抓判刑,被撤职开除党籍。有些家破人亡,株连几代不能翻身。副主任李福以诽谤罪判刑十几年,出獄后按三级工负责看护厂排放废水闸门,十几岁参军入党的第一批人民海军退伍军人,最后在屈辱疟待中死在闸门房里,死后几天才被人发现。不换思想就换人把革委会的老干部基本全部撤换。被边缘化靠边站。变相被剝夺政治权利终身。军队代表也未能幸免,原部长大清查时因三支两军问题被退伍回乡,这个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的八路军老战士,悲愤欲绝从楼上纵身跃下。我经常回忆原部长七0年夏天全国战备,中牟县搞军事演习,原部长问我如果夜里有紧急任务你敢不敢一个人送通知,我说敢,他说明天我找人放农科所西边东西,到夜里你去拿回来,第二天白天觉得沒问题,一到晚上想起那里刚枪毙过人,还真不敢去,就约好炊事员小校到时候陪我去,直等到十二点多了,原部长问我怎么还去睡,我说等你什么时候让我去农科所西边拿东西,原部长哈哈大笑,小张你太老实了,跟你开个玩笑,快去睡吧。还有一次他给我讲了一个他的故事,有一次他带一个警卫员去执行任务,不知道路就找了一个向导带路,正走间那人掏出来枪顶到他头上,还好警卫员先开了枪,他才没被打死,原来那个向导是个特务,我想如果他那时被打死肯定会成为烈士。革委会时期机关工作人员被全部换掉,只留下文革前老县委人委工作过的人员,很多人多年后都不敢给别人说在革委会工作过的经历。革委会时期的职务,在以后的职级评定不算数。有些文革前就担任过公社书记社长的也按一般干部退休。他们多次上访得不到解决。每当想到这些,我感觉眼睛模糊了,仿佛看到巴黎墙边倒在血泊中的公社战士,他们在用最后力气大声高唱。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压迫的人,……这是最后的斗争,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共产主义必定胜利!
向保卫人民政权牺牲的巴黎公社战士致敬!
向追随毛主席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阶段人民政权建设的奉献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