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后期,志愿军方面在火力与空中力量方面,比起战争初期要好了许多。但最终还是签订了停战协议。虽然这时的志愿军在战力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与美军相比,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朝方希望志愿军帮助把美军完全打出去,显然是不现实的。中方打到这个程度,主要战略目标,即把美国赶回到三八线以南,已经基本达到了。中方再在朝鲜战争上消耗更多的人力与财力,显然并不合适。中国需要发展国内的经济建设,也需要休养生息,所以再要打下去,也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所以,在美方也不想继续打下去的情况下,中方也愿意给美方这个台阶。
人们常说,美军的纠错能力是很强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对。从战术层面上,美军确实有着较强的纠错能力,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通过穿插包围打歼灭战的做法,到了李奇微担任美军总司令之后,就不大能行得通了。李奇微也发现了志愿军的攻势只能维持一个星期,因为后续的补给跟不上。李奇微抓住了志愿军的这个弱点,也就不会再给志愿军打出大的歼灭战的机会。所以,战争后期,志愿军采取的战术就是零敲牛皮糖的战法。
美军后来在越南战场上,在伊拉克战场上,都存在着开始不太适应,吃了一些亏的现象,但后来,美军由于及时纠错止损,所以美军的损失就有所减少。这一点,美军确实是有经验的,做的也确实不错。
问题在于,在战术上,美军纠错的能力较强,但在战略上,美军的表现就不好说了。美军在越南打了近十年,才下决心撤出来。在战略上,美军几乎一无所获。反而把南越政权弄丢了。在伊拉克战场与阿富汗战场上,美国都占有优势,但在战略上,却被严重拖住,没占到什么便宜。从奥巴马到特朗普,美国都一直说要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出来,可以直到今天,这种撤出的速度仍然非常缓慢。这也可以看出,在战略上,美国的决策总是犹豫的。想撤,想止损,但又怕损失得太多,前面的仗都白打了。这就跟做生意一样。前期投资不少,但是回报太差。如果完全放弃,实在不甘心。如果不放弃,还有可以投进去的更多。反正怎么做都不合算。
可能正是这样的做生意的心理状态,让美军至今陷在阿富汗而出不来。在伊拉克驻军虽然大幅度减少了,但也没有完全把军队从伊拉克撤出来。其心理应该与对阿富汗的心理差不太多。
从局外人看,美国在伊拉克与阿富汗的战略是错误的,是站不住脚的。所以如果要及时纠错,及时止损,那就是越快越好。可是美国总是在担心,如果过快地纠错或者止损,那么美国有可能在这个地方的前期投入都白扔了。他们似乎总在想,再多待一段时间,或许局面就能有所好转呢?这样一种侥幸的心理就这样继续消耗着美国大量的财政。
看起来,战术上的纠错是相对简单的,也是比较容易操作的。而在战略上,要想纠错,或者从根本上纠错,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战略的利益不是美国军方所能决定的。它是由美国各大资本财团相互争斗又相互妥协的结果。而这样的争斗或者妥协本身也没有什么章法。所以,明知道存在着问题,明知道应该及时纠错,但具体到要采取的措施了,反而没有人下决心了。
美国在其霸权利益上,是不可能吐口的。吃到嘴里的肉,怎么可能再吐出来。如果不吐出来,可能要受到很多方面的牵制,从而从美国在根本战略上受到更多的利益损失。但嘴里已经叼到的肉实在太诱人了,也太馋人了,要想放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或许就是美国在战略上纠错很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当前,美国在台海,在南海,在印太地区的所谓战略存在着另外一种状态。他们肯定想跟中国捣乱,不可能让中国消消停停地发展下去,不可能让中国干脆利落地实现国家的统一。所以他们的捣乱是必然的。但是,他们也很不愿意看到中美之间真的发生实质性的武力对抗甚至局部战争。那样的状态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所以这种走钢丝式的挑衅与见招,会是美国在这一地区动作的常态。但这种心理以及美国所采取的行动,对美国是否能真正达以他的战略目标又是很可疑的。毕竟,挑衅只是一种刺激。那么这种刺激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让中国忍耐下去,又在多大程度上最终激怒中国,不得不被迫与美国摊牌。这些问题,美国心里都没有太多的底。所以,美国最多的挑衅,所能达到他想要达到的目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让美国完全放弃这种挑衅的战略,美国肯定不甘心。可是要让美国把这样的挑衅行为升级,发展为直接的硬对抗,美国也未必有这样的胆量。显然,美国这样的战略对美国的利益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效果,美国就应该放弃这样的错误战略。但美国由于对霸权利益的执着,不可能在这个方面做出明智的纠错行动,所以美国还会继续在这个方面做些愚蠢的动作,犯下愚蠢的错误。美国的做法就像猫鼠游戏中老鼠一方,不停地挑衅猫的耐性,招一下就跑。下次再过来招一下。当然,作为中国一方,至少在美国没有更进一步的实质性动作之前,不会跟美国发生直接的武力对抗。但美国这样的动作,反而在不断地磨练解放军的各种应对美军的技战术,磨练解放军的应对能力和应对速度。这就算是练兵了吧。有兵可练总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