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还是连横?

合纵还是连横?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中国要想“不站队”、两边讨好是不可能的;你可以一厢情愿地不把人家当敌人,可人家早已视你为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

  战国末年,西方秦国的国力在“七雄”之中早已首屈一指,然而,齐、楚两个东方大国实力仍不容小觑。起初,齐、楚两国关系相当融洽,合纵联盟,共同御秦。对此,秦国统治者很是忧虑。于是,秦王派张仪向楚怀王许以商、於六百里之地,引诱怀王与齐断交,与秦结盟。鼠目寸光的怀王果然中计,与齐国断绝了盟友关系。接着,怀王便向秦国索要土地。狡诈的张仪拒不认账,抵赖说秦国当时答应的是六里之地,没听说是六百里啊!楚怀王恼羞成怒,向秦国举兵复仇,结果战败,亡兵失地。后来,秦国又假意向楚国割地求和,楚怀王却说不要秦国的土地,只要得到张仪才甘心。于是,张仪来楚。他通过贿赂怀王的宠妃郑袖吹“枕边风”,再对怀王进行巧舌如簧的诡辩,竟获得昏庸的怀王的谅解,被释放归秦。再后来,秦王又以和楚怀王通婚为借口,引诱怀王到秦国,楚国的奸臣子兰等也撺掇怀王前去;屈原力阻怀王入秦,怀王不听,最终前往。于是,怀王被秦国扣留,逼其割让楚国的土地,怀王不从,最后客死秦地;几十年后,楚国也在秦国的持续威逼蚕食下灭亡。

  我认为,楚怀王的悲剧命运是因为他“贪小利而无大略”的性格特征。虽说在战国末年,秦国的国力已强于任何一个诸侯国,却也并未强大到可以以一敌众的程度。尤其像楚国这样的大国,如果采取正确的外交、军事战略政策,等待时机,并非没有翻盘的机会。在那时的国际形势下,处于楚国国君的地位,假如稍有些大局观,都会看出与齐结盟远比与秦连横有利。可是,楚怀王只看到眼面前的小利,却没有丝毫长远的战略眼光。秦国一用利益诱惑,怀王便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受骗。对内,楚怀王不辨忠奸,被郑袖、子兰等奸党所迷惑,而疏远、贬黜屈原这样的忠臣;对外,屡受张仪的欺骗,最后身死异国,楚国也难逃灭亡的命运。

  战国前期,各诸侯国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攻战,那时的确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可自商鞅变法,秦国国力渐趋强盛,一家独大,其“吞六合,并八荒”的野心逐渐暴露之后,形势就发生了改变——东方六国有了共同的主要敌人——虎狼之秦。虽然不可否认,东方六国之间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但很显然,秦国与东方六国之间的矛盾在当时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处于六国的地位,稍有远见的统治者一定会采取“合纵抗秦”的国家战略。可是,六国的统治者基本都和楚怀王一样,不顾大局,各为私利,结果合纵失败,转而落入秦国“连横”的圈套,最后被秦各个击破,亡国丧家,中国历史上历时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也宣告结束。

  当今,世界局势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并未成为世界形势的主流。纵观如今的世界,美、欧、日、俄、中是五股主要力量。当前,西方世界与俄罗斯的对抗局面已经形成。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要想“不站队”、两边讨好是不可能的;你可以一厢情愿地不把人家当敌人,可人家早已视你为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中、俄两国相较于美国而言都处弱势;中国若与美结盟,就好似战国时期东方六国与虎狼秦国的“连横”,最后的下场如何,有史为证。况且,中美之间一贯对立,意识形态分歧严重,互不信任,后来虽然建交,只不过各取所需,两国之间貌合神离。中国向美示好显然只是一厢情愿,拿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退一步讲,即使美国放下恩怨,同意与我交好,中国采取助美攻俄,或者保持“中立”的政策,美帝在解决了俄罗斯之后,势必对我下手,到那时,我国面临的战略态势将极为凶险,甚至是不可收拾。中俄两国唇齿相依,在如今局势下是天然的同盟者,因此,联俄防美、联俄抗美是中国必然的战略选择。

  要说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真的成立,那其中的“利益”也只能是一个国家的“长远利益”。如果为了一些眼前的蝇头小利就真的朝秦暮楚,放弃正确的国家战略方针,那后果恐怕就不仅仅是“得不偿失”那么简单了。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www.haizi.name
责任编辑

中国要想“不站队”、两边讨好是不可能的;你可以一厢情愿地不把人家当敌人,可人家早已视你为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

  战国末年,西方秦国的国力在“七雄”之中早已首屈一指,然而,齐、楚两个东方大国实力仍不容小觑。起初,齐、楚两国关系相当融洽,合纵联盟,共同御秦。对此,秦国统治者很是忧虑。于是,秦王派张仪向楚怀王许以商、於六百里之地,引诱怀王与齐断交,与秦结盟。鼠目寸光的怀王果然中计,与齐国断绝了盟友关系。接着,怀王便向秦国索要土地。狡诈的张仪拒不认账,抵赖说秦国当时答应的是六里之地,没听说是六百里啊!楚怀王恼羞成怒,向秦国举兵复仇,结果战败,亡兵失地。后来,秦国又假意向楚国割地求和,楚怀王却说不要秦国的土地,只要得到张仪才甘心。于是,张仪来楚。他通过贿赂怀王的宠妃郑袖吹“枕边风”,再对怀王进行巧舌如簧的诡辩,竟获得昏庸的怀王的谅解,被释放归秦。再后来,秦王又以和楚怀王通婚为借口,引诱怀王到秦国,楚国的奸臣子兰等也撺掇怀王前去;屈原力阻怀王入秦,怀王不听,最终前往。于是,怀王被秦国扣留,逼其割让楚国的土地,怀王不从,最后客死秦地;几十年后,楚国也在秦国的持续威逼蚕食下灭亡。

  我认为,楚怀王的悲剧命运是因为他“贪小利而无大略”的性格特征。虽说在战国末年,秦国的国力已强于任何一个诸侯国,却也并未强大到可以以一敌众的程度。尤其像楚国这样的大国,如果采取正确的外交、军事战略政策,等待时机,并非没有翻盘的机会。在那时的国际形势下,处于楚国国君的地位,假如稍有些大局观,都会看出与齐结盟远比与秦连横有利。可是,楚怀王只看到眼面前的小利,却没有丝毫长远的战略眼光。秦国一用利益诱惑,怀王便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受骗。对内,楚怀王不辨忠奸,被郑袖、子兰等奸党所迷惑,而疏远、贬黜屈原这样的忠臣;对外,屡受张仪的欺骗,最后身死异国,楚国也难逃灭亡的命运。

  战国前期,各诸侯国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攻战,那时的确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可自商鞅变法,秦国国力渐趋强盛,一家独大,其“吞六合,并八荒”的野心逐渐暴露之后,形势就发生了改变——东方六国有了共同的主要敌人——虎狼之秦。虽然不可否认,东方六国之间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但很显然,秦国与东方六国之间的矛盾在当时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处于六国的地位,稍有远见的统治者一定会采取“合纵抗秦”的国家战略。可是,六国的统治者基本都和楚怀王一样,不顾大局,各为私利,结果合纵失败,转而落入秦国“连横”的圈套,最后被秦各个击破,亡国丧家,中国历史上历时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也宣告结束。

  当今,世界局势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并未成为世界形势的主流。纵观如今的世界,美、欧、日、俄、中是五股主要力量。当前,西方世界与俄罗斯的对抗局面已经形成。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要想“不站队”、两边讨好是不可能的;你可以一厢情愿地不把人家当敌人,可人家早已视你为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中、俄两国相较于美国而言都处弱势;中国若与美结盟,就好似战国时期东方六国与虎狼秦国的“连横”,最后的下场如何,有史为证。况且,中美之间一贯对立,意识形态分歧严重,互不信任,后来虽然建交,只不过各取所需,两国之间貌合神离。中国向美示好显然只是一厢情愿,拿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退一步讲,即使美国放下恩怨,同意与我交好,中国采取助美攻俄,或者保持“中立”的政策,美帝在解决了俄罗斯之后,势必对我下手,到那时,我国面临的战略态势将极为凶险,甚至是不可收拾。中俄两国唇齿相依,在如今局势下是天然的同盟者,因此,联俄防美、联俄抗美是中国必然的战略选择。

  要说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真的成立,那其中的“利益”也只能是一个国家的“长远利益”。如果为了一些眼前的蝇头小利就真的朝秦暮楚,放弃正确的国家战略方针,那后果恐怕就不仅仅是“得不偿失”那么简单了。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www.haizi.name
责任编辑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