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如此亲近美国?

日本为何如此亲近美国?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日本社会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国学院大学教授吉见俊哉所著的《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的政治无意识》一书,回顾了20多年前的一幕耐人寻味的政治图景。

  9·11事件后,美国高举反恐战争大旗,迅速进攻阿富汗,并很快开始筹划进攻伊拉克。这也使得9·11事件发生后,很多国家和地区一度高涨的支持美国行动的民意浪潮开始褪去。

  美国皮尤调查中心2002年秋天在44个国家的舆论调查显示,赞成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在美国的支持占比达到了62%,反对的有26%;而在法国、德国、俄罗斯,赞成比例分别只有33%、26%、12%。不仅如此,这项调查中有关是否“喜欢”美国的设问中,尽管有所降低,日本的比例是72%,其他诸如德国有61%、土耳其30%、韩国53%。

  到了2006年,也就是美国的反恐战争陷入泥潭、伊拉克重建暴露出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在对美国抱有好感的回答比例中,英国为56%,法国为39%,德国为37%,土耳其为12%,日本以63%占据所有被调查国的首位——自然,与2003年相比,仍然有所降低。

  吉见俊哉指出,尽管日本舆论从2003年之后几年,确实出现了反美、厌美的征兆,但整体上亲美基调没有转换。甚至而言,在这期间日本政界刻意炒作朝鲜威胁论,渲染中国经济崛起带给日本的挑战等因素的冲击下,亲美基调还进一步巩固。

  相较而言,在1980年代,日本人对华好感度超过70%,到了1990年代和21世纪初,不断滑落到52.3%、48.8%、37.6%、32.4%。

  《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的政治无意识》这本书探讨的是,日本的这种亲美民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鬼畜英美”烟消云散

  二战后,美国军事占领日本,并开启了日本民主化改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转换战略,将日本以及韩国分别培育为遏制中国的桥头堡,给予了经济政策、资金、科学技术、产业项目等多方面的支持。这期间,中国台湾和菲律宾也承担着相似的责任。

  书中指出,日本经济腾飞过程中,经由美日当局的议程设置,民众有关美国打败日本的战争伤痕记忆,还有驻日美军带来的暴力、伤害等记忆被相当程度上抑制;而处于传播主基调的则是美国为日本带来的丰裕的消费主义意象。“战后日本内在的美国在被间接化、媒体化、印象化的同时,反而成为了日本人从内部重组日常意识和身份认同的更高层次标准”。

  这本书详细考察了日本从幕府后期到二战战前美国形象的变迁。尽管美国相当程度上成为了这时期与日本竞争远东霸权的对手,但美国文化对于日本的影响还是起到了很重要的改造作用。20世纪20年代,美国摩登文化传入日本,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了日本都市文化的发展,这使得相当数量的日本人嘴上说着警惕美国,但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非常敬慕美国。

  在1940年以后的几年,从间接交恶到直接开战,日本当时确实也致力于在宣传上丑化美国,但也仅仅喊出了“鬼畜美英”的口号而已。

  同样是在战争期间,美国已经开始构想在战后如何改造日本。当时还很年轻的学者埃德温·赖肖尔就提出重视天皇作为美国“傀儡”的利用价值,以及为日裔美国人发展提供条件来“感化”日本国民。

  战后,日本直接套用战争期间残害中国、朝鲜女性的“经验”,为驻日美军提供特殊服务,在东京、横滨等地设立了服务场所。这在一度上曾引发了当时日本男性的强烈不满,认为有损基本的国格和男子气概。但随着美国收缩占领军规模,相关服务场所,这些不满也烟消云散了。

  美式文化基础上的日本文化再生

  《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的政治无意识》书中指出,美国占领军直接在军事基地周边,复制传播了美国本土的流行文化,并辐射到日本各地。在占领结束后,日本直接切断了这段记忆,将之包装为日本本土文化的创新与延续,这使得流行文化的接受者们也因此渐渐淡忘被占领时期的耻辱。

  日本东京最为繁华的商业区,从日比谷到银座、霞关、原宿,其实无一例外最初是美军住所以及服务场所。美国士兵对于相关商业、音乐、电影、电视节目的需求和口味,逐渐转化为日本本土所有。而美军士兵对于休假期间海滩度假的目的地选择,直接催生了日本国内的度假产业。

  更重要的影响体现在住宅、生活方式的平移上。传统的日式生活方式虽然在明治维新后,已经出现了近代化的征兆,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还是在美国占领期间。驻日美军当局推动日本各地拆除旧式城市,大规模集中建造美式的民居住宅,外带美式家电、家具,并将这些用具的生产技术和标准输出到日本企业。美式生活方式相较于传统日式,更具现代化意涵,带来了更多的生活便利。

  还有就是美式肥皂剧的日本化。无论是日本动漫,还是电视剧、体育比赛直播和电视节目,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都直接取自美国。其中向日本观众传递、灌输了美式生活观念。可以说,战后出生的几代日本人,实际上是在美式文化中成长的。

  尽管越战期间,日本国内的反美浪潮一度风起云涌。但这一浪潮很快又偃旗息鼓。

  所评图书:

  书名:《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的政治无意识》

  作者:(日)吉见俊哉

  译者:王广涛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3月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