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请别人家的孩子吃东西?

为什么不请别人家的孩子吃东西?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偶然看到了《上百名清华校友校外聚餐食物中毒》的报道,这又让自己想到了“为什么不请别人家的孩子吃东西”?

记得,自从单独照顾孩子后,在孩子上大学前,几乎没有带孩子在外面吃过东西,比如,吃有添加剂的零食、吃饭。不带孩子在外面吃东西一个主要原因是,吃外面的东西,孩子常常会生病。一是孩子生病会心疼,二是一个人带孩子,如果孩子生病,一个人带孩子会变得更艰难。既然下决心一个人带孩子,就应该努力把孩子带好。这是一种承诺。

在幼儿园吃东西尚且如此会高频生病,在外面就更要小心谨慎了。

虽然之前也很少在外面吃东西,但从之前的“很少”,从不带孩子在外面吃东西,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太突然不行,担心孩子不适应。孩子的表达能力弱,这种不适应,全靠家长的发现,否则,问题出到哪里都不知道。

如果把在幼儿园吃东西也算作“在外面吃东西”,孩子在外面吃的东西也不少。这样一想,觉得,有些概念都统一不起来的争论的确是很无聊的。

假设上幼儿园是必须的,假设幼儿园对食物的管理更严谨,即便如此孩子还常常生病,面对这些,作为家长,就得自己想办法了——管不了幼儿园,管得了自己还是可能的,那就从自己管开始吧。

每个孩子都很聪明。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在实施这个过程的当中,曾经十分惊诧,孩子居然能替自己说出来了这一个过程:今天吃一次,让后变成一个星期吃一次,再然后一个月吃一次,以后就不吃了。孩子的明白表达,让自己实施起来少了担心,多了安心。

带孩子去外面玩儿,通常少不了为孩子找玩伴儿。好在,很多孩子常常喜欢和孩子一起玩儿。一起玩儿,有时候也难免给孩子买小食品,遇到这个时候,就要照顾其他孩子的感受。

虽然买的小食品没有添加剂,但是,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有难免不了解的地方,担心有考虑不到的地方会把孩子吃出问题。所以,即便是同时也会给其他的孩子买,但总会叮嘱其他孩子要回家吃,是不是吃,要挣得大人的同意。也许是这种行为方式的原因吧,孩子这些玩伴儿的家长给予自己和孩子很大的信任——他们常常主动约孩子一起出去玩儿,让自己帮忙顾他们一起玩儿的孩子。这种信任环境,是十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稀缺环境。

其实,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让孩子不吃别人的东西,已经是不少家长的做法了。孩子之所以吃别人给的东西,主要是因为有了信任。越是信任,越不能错用这种信任让别人家的孩子吃东西。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随着越多越多地与外面接触,也许吃了不干净的食物,也不那么容易生病了,但这未必是好事儿——不那么容易发现什么是不好的食物了——毕竟,无论大小,身体健康都是第一位的。

也有孩子到自己的家长时间居住过,期间,自己给予这些孩子的的照顾和尊重,应该不会低于他们父母给予他们的。从他们父母的反应看,这种居住也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

无论照顾谁的孩子,都是一件要求极高的良心活儿。

如今,自己的孩子也已经上大学了,在许多方面,包括在健康方面,有了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权。这种自主权也是家庭培养孩子的目标。但是,和许多事情一样,这也同样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把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的过程。

大学老师应该相信一些大学生的自我成长能力。揠苗助长是不可取的。比如,反复让孩子去孩子不愿意、不习惯的地方吃东西,就是一种揠苗助长。

作为一名老师,家长把第一次离开家的孩子交给了学校,就应该“吾日三省吾身”地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据说,有教育家办学一说,如果认可这一说法,作为一名老师,即便不能够做到教育家办学,最起码也应该学着孔子这样的教育家办学才是。

不请别人家的孩子吃东西,是对孩子的尊重,是对孩子家长的尊重,应该成为一种修养。一而再、再而三地“邀请”让别人家的孩子去哪里吃东西应该命令禁止,因为,吃出问题了,您能负责吗?

做以各种形式让别人的孩子到哪里吃东西这种事情,其实对人是一种很高的要求。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的。

这不,饭店这就把清华校友搞不舒服了。相信被搞不舒服的清华校友对饭店的要求不应该很低。不应该很低的饭店也靠不住。

避免“饮食不洁”,是个很低的要求,也是个很高的要求。说很低,是因为是个起码的要求;说很高,是因为这么多年了,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一个孩子养成某种好的习惯绝不是容易的事情。破坏了孩子的好习惯,破坏了孩子的好运气的事情还是不做为好。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