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驳“唯生产力论”

再驳“唯生产力论”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事实上生产力是可以不断发展的,并非无上限。而资本家也不一定会抵制先进科技,关键要看新科技能否引起新需求、带来利润,若能,则资本家会积极引进新科技;若不能,人家就要抵制了。

  笔者在去年的文章《生产力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别把书读死了!》中已经批判了“唯生产力论”的错误。而后该文章被本公众号的友号红色工农Ⅱ转载,并收到了一些读者私信。这些私信引起了笔者本人新的思考,于是决定再写篇文章,将新的论据作为炮弹打向“唯生产力论”的谎言,把马克思主义讨回到群众手中。

  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是“唯生产力论”。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思想,它认为社会发展只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只要单纯发展生产力,就可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一理论最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伯恩施坦提出,他声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资产阶级“统治者的宫殿”会“自然而然地崩溃”。(参考《哲学小词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但凡结合一下俄国和我国革命的历史,我们都不难发现这种理论的荒谬之处:如果真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社会主义就会到来,那列宁与毛泽东主席领导的革命岂不是毫无意义可言?

  可能会有”唯生产力论“的支持者拿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的话来作为论据,反驳我: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就是被写进教科书的大名鼎鼎的“两个决不会”,它已经被很多“唯生产力论”支持者乐此不疲地多次引用。是啊,既然马老师都亲自这样说了,那“唯生产力论”显然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啊!

  然而对于“两个决不会”,国内已有学者指出其原文存在翻译错误,现行的这种翻译并不符合唯物史观,这里将论文原文链接放在这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浏览:

  《政治经济学研究》||李济广:“两个决不会”的误译与社会制度更替的生产力条件

  这里撷取李济广教授论文中的几段原文:

  “社会制度及其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性质变化而变化,意味着并不是非得把生产力发挥殆尽才改变。《序言》中说,‘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也就是,社会革命到来的时期是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是‘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的阶段,是生产力发展受到束缚、压制、抑制的阶段,而不是不能再发展的时刻。这正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其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了,当社会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的时候,它们是不会灭亡的,当社会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时,原有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序言》指出,在正常情况下,生产关系是“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而“交往(Commerce)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社会形式”。显然,“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不等于生产力“再也不能被容纳”“再也发挥不出来”。”

  这段学术性的文字看似枯燥难懂,但其实概括下来就是一个不等式:

  生产力要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建立新社会制度≠生产力再也发挥不出来才能建立新社会制度

640-(10).jpg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毕竟,生产力随时都在发展啊,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只要还有人在搞科研、在总结劳动实践的经验,生产技术就会不断更新换代,生产力也就会不停地发展;更不用说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也会不断做出自我调整,以应对自身面临的统治危机,从而再次释放生产力。放眼历史,哪怕如蒋介石政府这般反动的政权,也没少搞经济建设、释放生产力。

  真要等到生产力在现行社会制度下发挥不出来了才进入社会主义,那合着人民群众与革命者要做的就是干坐着等、硬忍着现实的压迫就行了呗?然后难受了就想:“只要生产力彻底发挥出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640-(11).jpg

  马克思本人在论述俄国公社的时候也说过:俄国公社在当时由于可以直接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所以有可能跳过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要知道,19世纪的俄国生产力是很落后的,但马克思却认为它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足以说明马克思本人并不是“唯生产力论”者。

  我们从中学时期的政治课、历史课上就学过: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那么这句话究竟该怎么理解呢?

  我们来看看两段论述:

  ”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列宁《论我国革命》,1922)

  “从世界历史看,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不是在资产阶级建立自己国家之前,而是在这以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大发展,也不是在上层建筑革命以前,而是在这以后。都是先把上层建筑改变了,生产关系搞好了,上了轨道了,才为生产力的天发展开辟了道路,为物质基础的增强准备了条件。当然,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一切革命的历史都证明,并不是先有充分发展的新生产力,然后才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而是要先造成舆论,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才有可能消灭旧的生产关系,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确立新的生产关系,这样就为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的论点汇编》)

  从前辈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是指革命成功建立了新政权之后,要用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而不是说要先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革命。

  可笑的是,有些右派往往嘲笑左派教条,就知道捧着马列经典不放;可一涉及到他们所拥护的这套“唯生产力论”,他们自己却又紧抓着马克思的这段“两个决不会”不放、将其奉为圭臬了;他们嘲笑左派“太理想了,不现实”,可难道无视现实的阶级矛盾、妄想着靠搞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就能解决一切,这不是更空想、科幻的吗?真是幽默。

  毕竟,有些人就是想只强调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增长,至于这个过程中暴露出的那些阶级矛盾,他们是视而不见的。而后者,往往才是真正关系民生的。

  文章最后,再纠正一下读者指出的《生产力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别把书读死了!》一文结尾处的一个错误——当时笔者本人在文中说: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发展是有上限的,资本家往往为了追求利润,会抵制能带来先进生产力的科技,因为这会提高商品的社会生产率,从而降低商品利润。”

  如前文所述,事实上生产力是可以不断发展的,并非无上限。而资本家也不一定会抵制先进科技,关键要看新科技能否引起新需求、带来利润,若能,则资本家会积极引进新科技;若不能,人家就要抵制了。



www.haizi.name
责任编辑:克言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