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人民群众的主体缺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李昌平:人民群众的主体缺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检验一切农村政策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建设为中心!

  社会有没有活力,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答案是:由社会主体决定。社会主体有活力,社会就有活力!

  基层社会的基本主体,是人民群众。我们天天讲要相信群众、要发动群众、要依靠群众,这里的群众是指人民群众。什么叫人民群众呢?唯一正确的答案是:组织起来占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才是人民群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群众。也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建设主体。农村没有人民群众,天天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不可能的!

  人民群众发展的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人民群众发展的经济,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基层社会一切问题的根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不足、或不发展、或不发达或发展不平衡所致。现在,解决基层社会的各种问题和困境特别难,为什么难呢?难就难在基层社会的基本建设主体——人民群众名存实亡、或正在弱化软化边缘化之中,难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建设基层社会、发展基层社会、解决基层社会问题和困境。

  当下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激活基层社会的基本主体或重建基层社会的基本主体。党要集中扶持三农发展的一切人财物,重建基层社会基本主体、激活基层社会基本主体活力,而不是仅仅只追求让社会基本主体越来越弱势的产业结构调整及GDP增长。

  一个没有人民群众的基层社会,是没有基本主体的基层社会,无论投入多少人财物,建设的只是非社会主义的基层社会,甚至是人民群众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递减的基层社会。

  是共产党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下到了基层,第一要务就是激活人民群众、或培育人民群众、相信和发动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而不是好施小恩小惠。好施小惠,这不是共产党人的作为,不是社会主义者的作为,是小资产阶级分子的虚情假意。

  我相信:只有共产党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农村开始,把激活和培育基层社会的基本建设主体放在第一位,才是共产党人及社会主义者的头等大事和根本任务!

  让基层社会高度分散于千千万万小农户的钱、地、房、需求、供给、服务、基础设施等实现全要素组织化、全域组织化、全产业链组织化,把千千万万分散小农户变成有组织的掌握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主体,是当务之急,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路线是纲,纲不举目不张!

  所有基层干部和下乡工作队员及大学生村官,只要丢失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和社会主义建设者身份及立场,就是无头苍蝇一群!

  检验一切农村政策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建设为中心!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