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士绅与阶级固化

江南士绅与阶级固化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最近炒得火热的“姜萍事件”是一件你仔细品味,背后份量极其严重的事情。

  最近炒得火热的“姜萍事件”是一件你仔细品味,背后份量极其严重的事情。

  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与阶级固化。

  它是一次盘踞在中国身上长达数百上千年的江南士绅集团的诈尸。小把戏很简单,有点像《植物大战僵尸》里那种巨人僵尸,先扔一个小僵尸到你后方去,搞点小乱子。

  这事儿让我想起两年前也是这几天的一个饭局:

  一个朋友的儿子高考,报志愿报“呲”了。

  第一志愿估计有点儿悬,第二志愿又是瞎报的,爹妈都忙于生意没工夫盯着他,小伙儿自己在家跟爷爷奶奶一块儿鼓捣的,出了纰漏,第二志愿不想去,赶紧给正在饭局上的爹妈打电话。我就那么默默地看着两口子刚才还神采奕奕的,立马跳起来跟炸了锅一样到处打电话,找关系的找关系,想办法的想办法。平心而论,娃挺不错的一个孩子,知识面很广,性格也很谦和,但是不属于那种特别学霸的类型。好端端谈笑风生一个饭局,气氛一下就冷了,所有人心不在焉陪着两口子挣扎了快一个小时,最终也只能等待命运的安排。

  重点来了,当时省里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就在饭桌上。

  这事儿我以前提过,评论区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一种是心知肚明的,这种一般参加过高考、上过大学,清楚高考的门道,对于这种事情当然知道真假;

  一种是打死不信的,这种一般就没上过大学,开口就是谩骂,从评论文字看也是各种错别字同音字满天飞,这种人整死都不信高考制度的公平和死板。

  其实阿里搞的姜萍这事儿打的就是这个“认知差”,利用一部分人认知上的缺陷煽动、挑拨情绪,以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

  明面上的做法是利用只能上中专的这部分人,缺乏对知识、对学习的尊重,缺乏对数学学习难度最起码的了解,缺乏对我国学籍管理制度严格程度的认知,撩拨煽动他们支持一个很明显并没有经过严格数学训练的中专生“自学成才”进入浙大这样的名校;

  包藏的私货是给高考制度掺沙子,在现有高考制度中打进去一个“楔子”,增加一条操纵在阿里系的人手里的途径,方便“自己人”;

  最终的目的是形成阶级固化,巩固自己已经掌握的财富,形成对知识、对财富、对权力、对社会资源的全面系统性垄断,寒门再难出贵子,王谢堂前燕,不进百姓家。

  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是搞清楚自己的屁股在哪儿,屁股在哪儿就说哪儿的话,不要屁股坐在穷人这一边,却生怕富人赚钱赚少了。阿里系搞这种幺蛾子不是第一次了,从阿里系如日中天的时候就在暗戳戳的鼓捣“民营资本掌握政治权力”,手段也是一样的手段,他当然会假装一屁股坐在你的立场上“替你说话”,那是伪装的而已。等他真的利用你达到了目的,他真的会履行他的承诺吗?你有什么手段让他不得不履行承诺?

  所以人一定要多读书,不要学姜萍,不要藐视知识的力量。不读书、不懂道理、没有眼界,你就会总是干这种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破事儿。这辈子高考没考好,没有问题,我国制度能够保证你饿不死,还能保证你下一代有翻身的机会;要是因此就怨恨、不满,跟着别人起哄要推翻这个唯一相对公平的、穷人家翻身的机会,那就是世世代代受苦的命了。

  “江南士绅”这种东西在我国存在了已经不止几十年了,而是一个盘踞在我国所有人身上的毒瘤,至少搞垮了三个朝代:明朝、清朝、民国。

  从明朝开始他们就把持了整个江南的土地税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他们还把持着织造、漕运等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厘金”,卷积了大量的财富。

  他们之间还勾结起来,朝里有人做官、乡下还有“乡贤”,利用朝廷给予士人的优待政策大肆兼并土地,对上隐瞒土地产出,不缴纳田赋、不承担徭役;对下该收多少税收多少税,一毛钱别想少。这中间的差价全部进了自己的腰包,农民该怎么苦还是一样怎么苦,朝廷却很奇怪的发现自己收不上来税。

  但是朝廷没钱是不行的,国防开支、各种支出是必须的,于是只好加重赋税。

  这些加重的赋税会是江南士绅们承担吗?怎么可能!最终还是要转嫁到农民的头上,结果就是朝廷越来越没钱、农民却过得越来越苦,只有“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农民与朝廷的矛盾激化,最终酿成大祸。

  这就是我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土地兼并”问题,高中政治、历史好好学就可以搞懂的问题。

640-(4).jpg

  如果实在是没有好好学高中政治、历史,这里有一部电视剧叫《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通俗易懂的讲了这些旧事,这片子也有不少硬伤,最终结局过于温情脉脉,不过至少屁股没有出问题:

  明朝末年事情终于发展到了极致,利用文官制度形成的阶级固化与财富垄断,终于最后掏空了整个明朝,农民与朝廷的矛盾发展到无法调和从而爆发了李自成起义,彻底颠覆了明朝,最终满清入关,在江南杀了一个人头滚滚。“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你以为杀的都是谁呢?

  既有不知死活贪得无厌的士绅;

  也有架秧子起哄帮别人数钱的平民。

  历史证明,贪婪和愚蠢都是死罪。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清朝最终走上的也是这一条死路。清朝末年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压制不住,随着广东“十三洋行”与上海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发展,外国资本、本土民族资本已经遍地开花,但是这部分税收是封建王朝大清的制度绝对收不上来的。这么天量的财富最终落进了谁的手里?

  我们熟悉的江南士绅。

  以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官商复合体”集团利用农民起义和外国入侵对清朝造成的强大压力,顺利攫取了大量的权力,明朝的故事再一次上演,他们最终掏空了清朝。进步意义当然在于结束了封建王朝制度、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阴暗的一面却是底层彻底陷入了绝望境地。

  民国阶段“江南士绅”登上了顶峰,真正掌握了国家权力,“四大家族”的代言人堂而皇之成为国家领导。随着蒋介石与江南财团的媾和以及随后的“4.12”反革命政变,江南士绅们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掌握了国家政权,随后就发生了一系列你想都想不到的咄咄怪事:

  1、民国所谓“黄金十年”里,除了江南士绅们赚了个脑满肠肥,中国连大清时期留下的工业遗产都丢了个精光,到抗战的时候连个大口径火炮都没法自产;

  2、抗战中民间、海外华侨捐款购买战斗机,居然能被“民国第一夫人”拿去美国存银行,“反正飞机放着也要生锈,不如存银行还有利息”;

  3、抗战中,中国的钢铁企业居然在破产!

  4、全世界国家军队在二战里都是越战越强,只有蒋记民国军队越打越弱;

  5、江南士绅“两头下注”,一边捧着汪精卫一边还拖着蒋介石;

  6、抗战结束后大肆搜刮民间资本,日本人统治时期没有破产的企业,“光复”后却关门大吉;

  7、贵为“战胜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短短4年就被赶去了小岛过日子;

  历史已经证明了,“江南士绅”作为盘踞在中国人身上最大的一个毒瘤,掏朝廷、掏外族、掏自己,都是一把好手。培养自己的政治代言人,把控金融与税收,掌握文化发言权,攫取财富,他们是不分对象的,像一条“贪吃蛇”,连自己的尾巴都吃。

  这个集团消失了吗?

  消失过,但是死灰复燃了。

  这个集团现在对政权、对法律、对教育、对金融的渗透其实已经很明显可以察觉到了,尽管他们的手段确实还是挺高明的,会煽动民意、会愚弄群众、会假装老实、会伪装“善良”,但是毒蛇就是毒蛇,话术再高明也改不掉他们身上那股子神神的铜臭味:贪婪。

  贪得无厌,在如今这个教育普及化、舆论自由化的时代是无论如何都藏不住的,再高明的话术也骗不过所有人,总有人会站出来揭露他们的那点小心思。“蚂蚁金融”上市圈钱的把戏被揭露后,这群人的存在其实已经为很多人所熟知,仅仅用30亿的本金就妄图撬动上万亿的杠杆,风险全是银行的、获利全是自己的,太贪了,实在是太贪了。

  如今搞个“姜圣人”一类的舆论炒作小把戏其实已经说明了至少“阿里系”这一次江南士绅发动的进攻的彻底失败。胆子大的时候他们敢直接把持国家金融根本,到如今也只敢暗戳戳在教育领域搞点小偷小摸。春风得意的时候敢在国家级媒体上找几个无良文人大肆鼓吹“要政权”,意气消沉的时候也只能整点儿烂活儿好给自己不争气的子女们谋点体制外的福利待遇。

  这个事情起哄架秧子的人不少,受限于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搞不清楚自己屁股在哪儿的人多得是。但是所谓“明白人”也不要高高在上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把话说明白比什么都重要,毛主席当年就主张把话说明白,不要搞旧文人自视清高那一套。

  阿里搞这一波舆论背后的历史渊薮、思维脉络,还是要讲明白,不过就是“江南士绅”这一中国历史上劣迹斑斑的经济、文化、政治集团的一次死灰复燃,一切不过旧故事。

  一次不成功的诈尸而已。

  我作为一个写文章的人,出没一些奇奇怪怪的饭局很正常。写文章的人自有一种“疏离感”,又有“文化人”的身份做引荐和伪装,没有什么直接的利益相关,有些人又特别喜欢拖上一个文化人装点门楣,我也正好落一个观察人情世故与世间百态的机会。

  当然了,笔在我手里,我事先可没有承诺过不会如实把看到的东西写出来。

  因此我算不得“背叛”。

  最后我想请大家猜一猜那天那个“饭局”,是为了什么目的召集的?

  是筹划开一家民营中专,收学生赚钱。

  如果浙大“破格”录取姜萍这事儿最终成了真的,一个民营企业操弄的所谓“数学竞赛”捧出来的“天才”真的跨越了高考制度与现有学籍制度,轻松进入了浙江大学,我想请你略微思考一下这么一个问题:

  是读中专的人更容易享受这条捷径;

  还是开中专的人更容易一步登天?

  不要当社会主义巨婴。



www.haizi.name
责任编辑:克言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