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明:回到人民中间

刘继明:回到人民中间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毛主席为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而奋斗了一生,老人家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座上,处处打上了人民的烙印,因此,作为《黑与白》的作者,今天在毛主席的故乡与读者见面,我有一种回到人民中间的感觉。

  祝贺征文活动的获奖者,感谢孔庆东教授对《黑与白》的高度评价。

  这次读者见面会,同纪念毛主席诞辰1 3 0周年座谈会一起在韶山举行,我觉得有一种特别的意义。毛主席为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而奋斗了一生,老人家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座上,处处打上了人民的烙印,因此,作为《黑与白》的作者,今天在毛主席的故乡与读者见面,我有一种回到人民中间的感觉。

  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中期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四十年,发表了数百万字的作品,读者可以说不计其数,但主要集中在以大学生、知识分子为主的社会精英群体,这当然是由我的写作取向所决定的。因为,在我作为一个作家写作和生活的大部分时期,具体说就是“后三十年”,中国文学都是由文化精英所主导和控制的,称为精英文学或纯文学,与“前三十年”由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主导的人民文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的创作也是如此,包括90年代中期的“文化关怀”小说,充满了一种文人式的自恋和精英主义趣味,直到新世纪初,我才开始试图从这种趣味中挣脱出来,有评论家将我这一时期的创作概括为“从先锋到底层的转向”,但我觉得,由于身处体制,这种转向并不彻底,有点像毛主席在延座讲话中批评某些知识分子作家时说的,虽然像农民一样打着赤脚,身上却还穿着长衫,或者语言是农民的,思想却是小资产阶级的。

  那么,这种状况到写《黑与白》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018年,当我与体制内极右势力和腐败团伙的斗争处于白热化阶段时,写过一篇短文《致你们》,我写道:

  当昔日不无热闹的“朋友圈”骤然冷清下来时,我不是变得软弱,而是更加坚定了。因为,我是离开一个不属于我的阵营,回到了你们中间。

  “你们”——

  可能是为数很少的“一小撮人”,也可能是一个庞大的令人吃惊的群体;有时离我那么远,面目模糊不清,有时又离我如此之近,仿佛连五官都清晰可见。最可能的是,你们来自一个沦陷的阶级――不同的时期你们有不同的称谓,如无产者、劳苦大众、领导阶级等等,现在,则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弱势群体。从根子上,我与你们血肉相连。你们的痛苦与快乐、屈辱与抗争、权利和尊严,都与我息息相关;反之,我的一切也与你们有关。

  甚或,“你们”不是一个具体的所指,而仅仅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但我知道你们存在于我的内心,从我选择当一名作家开始,你们就存在着。我来自你们,也必将回到你们中间。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宿命。

  从那一刻起,我的思想和写作才算真正摆脱精英文学体制,回到了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无产阶级文学和人民文学传统。《黑与白》这部作品,正是我向产生过丁玲、赵树理、周立波、柳青、浩然等杰出作家的那个伟大时代,献上的一份礼物。同时,也是献给你们——在座和不在座的每一位读者的。

  在我四十年的写作生涯中,我从未像今天这样帖近过我的读者。在你们中间,有产业工人、铁路工人、农民工、公司职员、医生、农技员、心理咨询师、销售员、教师、大学生、机关干部、企业家等等,年纪最大的七十多岁,最小的才十九岁。面对着你们,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黑与白》是为你们而写的。我自认为在这部120万字的作品中,不仅写出了我对百年中国革命以及我们共同经历的这个时代的深入思考和观察,也写出了你们的悲与喜,苦与乐,光荣与梦想,抗争与呐喊。因此,我不在乎主流文坛如何评价它,是否接受和喜欢它;我在乎的是你们能否接受和喜欢它。

  谢谢你们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之际,来到这个读者见面会上。我将此视为你们对《黑与白》的一种肯定。作为作者,我深感荣幸。

  再次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3年12月2 7日韶山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