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的实践

毛主席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的实践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摘要:针对深刻的社会主义社会内外矛盾,为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毛主席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首次创造了完整的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具体措施的理论,首次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提出了完整的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的六个标准。对修正主义国家及其掌权集团的政治经济和指导思想全面的批判、对社会主义社会内部具体矛盾全面的分析、提出完整的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措施,都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毛泽东思想的境界。毛主席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社会还没有建立的革命战争年代,就有过相关领域的相当多、相当深刻的成果,其中主要表现在预防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的革命领导集体变质的理论和实践、处理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的过程中革命阵营内部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矛盾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干部,劳动者,集体公社,工业化,脑力劳动。

  ————————————————

  ​一、毛主席解决干部和群众、干部内部上下级之间矛盾的理论和实践。

  我党是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是统一思想指导、组织目标明确、组织纪律严明、组织任务规划清晰的职业革命家组织。这确实适应了革命战争的需要。但是,纪律的严格、下级对上级的服从的政治经济军事管理体制本身,就有官僚主义诞生的土壤。于是,毛主席极其重视干部参加劳动实践、密切联系群众,以及群众对干部的监督。

  三湾改编,毛主席就建立了士兵监督指挥员的“士兵委员会“制度;古田会议,毛主席创造性的提出“发动地方党对红军党的批评和群众政权机关对红军的批评,以影响红军的党和红军的官兵”;中央苏区时期,毛主席领导了群众揭发干部的检举运动;延安整风,毛主席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深刻提出了调动下级检查上级、调动群众检查干部的重要性;即将进京,毛主席高呼“我们不做李自成”,并在七届二中全会深刻提出了预防干部骄傲和腐化的“两个务必”;“三反”、“五反”斗争,毛主席积极发动群众,和党一起同心协力打击贪官、打击奸商……毛主席预防领导集体变质、反对腐化的坚决态度,是他从革命战争年代就一以贯之的。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毛主席更加重视预防社会主义领导集体的变质。重上井冈山时,毛主席说:“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苏联修正主义正是有了一个特权阶层,把列宁的党变成了修正主义的党,国家也变了颜色。我们不能像他们。即将取消军衔制就是一个努力。在怎样防止特权阶层方面要有一整套好制度,要继承井冈山的好制度、好作风”。

  应该怎样尽最大可能缩小社会各阶层之间差距,保证逐渐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抵制贫富分化呢?毛主席认为,应该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民主化方面入手。生产关系重要定义之一,是人与人之间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干部高度群众化、群众高度组织化政治化,就是预防贫富分化的重要条件。所以,毛主席说:“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要领导者采取平等态度待人;一年、两年整一次风;进行大协作;对企业的管理,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等等。”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就要为了维护无产阶级利益,对腐朽的旧势力的残余进行专政——而政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的重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为领导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干部的民主监督。如毛主席所说:“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和在它领导下的人民,对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抗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分子实行专政。在人民内部是实行民主集中制。我们的这种民主是任何资产阶级国家所不能有的最广大的民主。”

  毛主席创造性的提出,要广泛的普遍的训练民兵、坚持全民皆兵制度,并对人民军队坚持指战员一致、军民一致的人民民主的建军原则,坚持指挥员当兵制度,不能让武装力量成为资产阶级复辟的条件。

  毛主席真的发动起了群众,积极鼓励和支持群众监督干部、参与管理。即便是苏联组织模式,也逐渐蜕变为了单纯上级命令下级的官僚主义模式;西方的“民主”,也不过是资产阶级内部的金钱游戏。可以说,毛主席缔造的中国式社会主义民主,使人类历史上真正的民主。

  二、毛主席打击旧的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腐朽上层建筑和极力解决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之间矛盾的实践。

  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就极其重视处理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问题,以及打击封建主义化资产阶级腐朽上层建筑的斗争,反对脑力劳动者的核自以为是、致力于改造腐朽的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上层建筑。

  在和封建社会腐朽上层建筑的斗争方面,毛主席是极其积极的。毛主席坚信——“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严厉反对封建官僚主义。

  毛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就强调——“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末,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毛主席说:“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毛主席提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

  在和资产阶级腐朽上层建筑斗争的过程中,毛主席也是坚决的。

  在《青年运动的方向》,毛主席教育资产阶级为主要出身的青年知识分子阶层说:“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这体现了他的严厉反对资产阶级错误价值观;在以改造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思想为重要目标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中,毛主席提出:“我们应该尊重专门家,专门家对于我们的事业是很可宝贵的。但是我们应该告诉他们说,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在《关于正确处理人们内部矛盾问题》,毛主席也深刻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谁胜谁负的斗争,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这是因为资产阶级和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的影响还要在我国长期存在,作为阶级的意识形态,还要在我国长期存在。如果对于这种形势认识不足,或者根本不认识,那就要犯绝大的错误,就会忽视必要的思想斗争。”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来,毛主席多次号召干部和知识分子、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参加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群众。1968年7月28日,毛主席会见“五大学生领袖”,严厉批评了他们作为青年知识分子,脱离群众、脱离生产的问题和他们过激行为带来的危害。青年知识分子的脱离群众,使他更深刻认识到处理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之间矛盾的重要性。

  毛主席说:“现在学生的缺点在什么地方呢?学生最严重、最严重的缺点,就是脱离农民,脱离工人,脱离军队,脱离工农兵,就是脱离生产者”。1968年12月,毛主席提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指示,1968—1976,有16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规模运动展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和中国数千年知识分子阶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作风的一次决战,是毛主席处理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之间矛盾的一次伟大探索。

  在改造脑力劳动者世界观同时,毛主席从来都是坚持发展生产力、发展足够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水平,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这一根本途径解决社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的问题,而且极其重视技术的进步推动生产力的更迅速发展。毛主席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反对荒唐的抽象的“唯生产力论”。正如毛主席所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

  三、毛主席处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间矛盾的实践。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之后,如何解决城乡差距呢?毛主席创造性的提出了乡村自主工业化的思想——通过乡村的集体经济组织,统一集中乡村的人力物力财力,扩大乡村的工业化再生产,发展乡村自主工业,发展乡村生产力,解决城乡差距问题,从而逐渐解决城乡差距。

  毛主席说:“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人口会减少。如果让减少下来的农业人口,都拥到城市里来,使城市人口过分膨胀,那就不好。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注意这个问题。要防止这一点,就要使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大致一样,或者还好一些。有了公社,这个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每个公社将来都要有经济中心,要按照统一计划,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公社要有高等学校,培养自己所需要的高级知识分子。做到了这一些,农村的人口就不会再向城市盲目流动。”

  四、预防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的伟大实践,贯穿于解决上述各种矛盾的实践之中。

  预防帝国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就要预防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集体腐化变质。毛主席强调:“我们一定要使帝国主义的这种预言彻底破产。我们一定要从上到下地、普遍地、经常不断地注意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预防帝国主义和平演变,就要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内部新的贫富分化的产生——因为这样会给帝国主义激化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提供机会。所以,毛主席说:“绝不要实行对少数人的高薪制度。应当合理地逐步缩小而不应当扩大党、国家、企业、人民公社的工作人员同人民群众之间的个人收入的差距。防 止一切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享受任何特权。”

  预防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也是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毛主席说:“这些年轻人、学生,正是杜勒斯们寄托‘和平演变’希望的最年轻的一代”。

  毛主席的国际反帝统一战线理论、“三个世界”战略,和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的实践是紧密联系的。

  可见,毛主席将解决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之间矛盾、改造知识分子世界观的战略和预防社会主义社会被“和平演变”的战略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毛主席正是通过支持领导亚非拉的反帝反霸权统一战线,才孤立了苏联帝国主义、让欧美日帝国主义对中国妥协,从而打破了世界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包围。坚持国际反帝斗争,是红色政权自卫的必要条件,是预防被资产阶级金融市场殖民体系封锁孤立的必要前提。

  毛主席首次提出了“三个世界”伟大战略,丰富了列宁同志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战略理论。毛主席坚持发展进步势力(团结亚非拉)、争取中间势力(利用欧洲日本和两大美苏的矛盾)、孤立顽固势力(利用美苏矛盾,分化二者),推动国际反帝斗争,发展了列宁同志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战略理论。

  面对美帝国主义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毛主席领导我国人民,通过大规模的团结、支持亚非拉的反帝斗争,利用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积极的和法国、日本等“中间力量”沟通,积极的集中孤立最主要帝国主义国家,让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站在了共产主义中国的阵营。在世界人民斗争的汪洋大海的冲击下,美帝国主义不得不与我国妥协。就这样,我们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

  有的极其愚蠢的知识分子曾认为,美帝一方面联中、一方面和苏对话、拉大中苏距离的等腰三角战略更有“回旋余地”、比我们七十年代战略“高明”,这只能说明这个知识分子的愚蠢。第一,他根本不知道,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我们的“回旋余地”是最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第二,他根本不知道,苏修距离我国更近,而且面对我国实力的日益增长,他们把我们这样强大的邻国视为了最危险的战略威胁,而且六十年代末我国还愿意利用美苏矛盾积极和苏联积极沟通,这能说我们没有“回旋余地”吗?第三,由于我国发动了亚非拉广泛的反帝斗争,孤立了美帝和苏修,让美帝战略回旋余地变得狭小,美帝才愿意和我们妥协的,这可是历史事实!

  五、毛主席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标准

  毛主席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接班人的标准。

  第一,毛主席认为,他们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今天要说,必须是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

  第二,毛主席认为,他们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者。

  第三,毛主席认为,他们必须是可以团结大多数人一起工作的无产阶级政治家。

  第四,毛主席认为,他们必须是党的民主集中制模范执行者,坚持群众路线。

  第五,毛主席认为,他们必须敢于自我批评,总结缺点错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第六,毛主席认为,他们必须在革命中锻炼产生。

  毛主席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的措施的重要内容,还包括继承和发展列宁同志曾经提出的无产阶级民主专政、加强对群众教育从而提高群众觉悟、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团结多数人口、降低公职人员工资使其无法实现高新、坚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领导等等。

  综上所述,针对深刻的社会主义社会内外矛盾,为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毛主席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首次创造了完整的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具体措施的理论,首次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提出了非常完整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的六个标准。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