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士兵突击 到全面反击 俄罗斯走向“帝国复兴”?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郭力 发自广州
2007年的夏季,俄罗斯军方频频“亮剑”,大动作不断。乍看热闹,细细端详其一招一式,仿佛均有所指。这些现象背后,俄罗斯是否将再度走向帝国?作为其邻国,中国可能受到哪些影响?
2004年12月7日,身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军服、装备当时武器的几千名俄罗斯军人在莫斯科郊外重演了1941年阻击德寇的莫斯科战役。参加这次表演的有2500名俄军官兵以及30多辆当年令德军闻风丧胆的T-34坦克。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二战幸存老兵观看了表演。 塔斯社/图
1999年,当北约无视俄罗斯的反对,对南联盟狂轰滥炸时,俄罗斯的对策只能是“士兵突击”:200名空降兵突袭普里什蒂纳机场,抢在英军前,占领了这一军事要冲。
8年后,当北约依然无视俄罗斯的反对,将其东部边界划到了俄罗斯门口时,当美国已进驻中亚,并进一步着手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时,普京和他的俄罗斯决心“全面反击”。
8月17日零时整,14架俄罗斯战略轰炸机从7个机场同时起飞,遵照普京的命令,“永久恢复”远程巡逻任务。逼近了英国领空,飞越了关岛美军基地,甚至组成11架飞机的编队,在挪威附近大规模演习。
不仅如此,自从4月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宣布167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更新计划以来,俄罗斯试射了新型洲际导弹,全面恢复了军机生产,“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航母重新巡航,大小军事演习全面展开。
8年前,在科索沃,面对英军 “立即撤离机场”的要求,俄军指挥官指了指一名脖子上挂满手雷的俄罗斯老兵说:“你问他们答应不答应,他们是打败了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军队。”
8年后,这个曾尽享荣耀、也曾徘徊谷底的帝国,真的要迈出复兴的第一步了吗?
“核冲突的可能性大增”
关于战略轰炸机远程巡逻,俄空军总司令泽林上将特别说明,巡逻的范围将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上空”。
无独有偶。俄罗斯海军总司令马索林元帅也在日前宣布,到2025年,俄海军将装备包括6艘航母和95艘潜艇在内的300艘现代化战舰,其作战范围,也将是“全球各大洋”。
8月2日俄罗斯的科考队在北极下4200米的海床插上国旗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还在嘲讽说:“我无法确定他们在北冰洋底放了一面金属旗,还是一条床单。”然而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真正飞到了面前,美国和它的欧洲盟友们,就不得不认真以对了。
事实上,早在7月间,俄罗斯的两架图-95战略轰炸机就已经接近过英国领空,英空军战机被迫紧急起飞加以拦截。而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援引英国国防部的说法称,俄罗斯飞机短暂进入了英国领空。
此后不久,另两架俄轰炸机也曾飞越关岛美军基地,侦察美军正在那里举行的“2007勇敢之盾”军演,同样迫使美军出动战机拦截。而俄轰炸机“战略巡逻”到美国阿拉斯加时,甚至携带了巡航导弹。
这样的场景,在冷战期间司空见惯,然而在冷战结束后,这还是第一次。难怪英国《泰晤士报》将其看作是俄罗斯“最大胆地表现政治自信”的“威胁性的姿态”。
“西方国家一直把俄罗斯作为‘被打败的国家’对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俄罗斯问题专家王郦久说。不过,或许从8月17日开始,美英等国将重新评估普京在今年6月间的那番话。
当时美国五角大楼的代表团刚刚秘密到访波兰和捷克,考察部署美国“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地点。接获报告后,普京直言:“如果美国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的导弹将重新瞄准美国和北约在欧洲的军事目标……世界战略平衡将被破坏,爆发核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俄轰炸机完成侦察关岛美军演习的任务后,俄军方特别指出,这次飞行“是由两名年轻飞行员担任机长副机长的”。15年没有进行战略巡逻,轰炸机确实老旧了,但是飞行员是新一代的。
“过去十几年,俄罗斯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损伤,但是其大国基因从来就没有泯灭过。”王郦久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所以,这几年俄罗斯底气足了些,锋芒马上就露出来了。”
而俄罗斯的新版历史教科书,也着重笔墨叙述“前苏联的强大和对德国的军事胜利”。
被迫还击,还是既定步骤?
在俄罗斯,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俄罗斯历史上有过三个“弗拉基米尔”,第一个是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他一手缔造了强盛的俄罗斯国,第二个是“弗拉基米尔·列宁”,现在是第三个,“弗拉基米尔·普京”。
强硬的普京,美国《纽约时报》以“暴君”称之,却也不得不承认“俄罗斯的历史时不时需要暴君来建设一个伟大的国家”。
“某种程度上说,恰恰是美国和北约逼得太紧了,普京和俄罗斯才被迫强硬反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对外关系研究室主任郑羽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北约的东部边界已经与圣彼得堡近在咫尺,而一旦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也加入北约,威胁将直接贴上俄罗斯的国界。美国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更被认为是直指俄罗斯,美国“防范伊朗”的理由被俄罗斯斥为“无稽之谈”,因为“伊朗根本没有相应的导弹能力”。
就在今年6月美俄首脑会晤期间,布什政府的重要智囊、俄罗斯专家Ariel Cohen还撰写了《如何对抗俄罗斯的反美外交政策》的报告,提出美国应加紧对重新崛起的俄罗斯进行全面遏制。
“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一直是北约的既定战略,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政策始终没变。”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叶海林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变的是俄罗斯。”
在叶海林看来,上世纪90年代末的叶利钦执政后期,俄罗斯已经意识到,对西方世界百依百顺并不能拿到多少好处,但苦于没有足够的能力反击。“所以一旦国力允许,俄罗斯就开始对西方的挤压作出应有的反制。”
所以郑羽分析说,恰恰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变化,让西方世界感到了威胁,进而搬出了“冷战”、“帝国”这样的字眼,“实际情况被夸大了”。
“但是,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基因,决定了它永远不会放弃恢复强国地位的梦想。”王郦久说,“俄罗斯目前的作为,有应对西方挑战的因素,也是其全面复兴战略的重要一步。”
事实上,2004年普京连任俄罗斯总统时,就定下了任期内的三个目标:经济翻番、消除贫困、国防现代化。借助石油美元,俄罗斯去年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也位居世界前列,补发了公务员工资,而接下来的目标,自然而然地归结到了“国防现代化”上。
当英国《卫报》还在嘲笑“俄空军整10年没有换过一架飞机”时,普京已经着手落实“2007-2015年国家武器装备计划”。在这一计划中,购买武器装备的预算就达到了1670亿美元。
8月下旬的“俄罗斯航空展”热火朝天,最大的买家,或许正是俄罗斯自己。
中俄“背靠背”
在西方媒体“帝国复兴”的语境下,刚结束的“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事演习”被看成了俄罗斯调整军事战略的重要步骤之一。
英国《每日电讯报》更将其阐释为,“普京试图将一个越来越强大的中亚国家联盟变成第二代华沙条约组织”。而《东京新闻》也称,“不想与欧美正面交锋的中国”,对俄罗斯的一些思路“态度消极”。
“对于上合组织的发展方向,中俄两国的期望肯定会有所区别,这很正常。”王郦久说。
而相对于一时一事的磨合,更深层次的担忧,则来自于历史:无论是19世纪下半叶的沙皇时期,还是中苏关系恶化时,强大的北方邻邦都给中国的国家利益带来过重大损失。而今俄罗斯重整旗鼓,会给中俄关系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王郦久认为,“强调历史,不如着眼现实”。“中俄关系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既是两国精心经营的结果,也是曲折历史沉淀的结果。”“经过几十年的分合,中俄两个国家都很清楚一个重要的历史结论:邻国相争,代价沉重。”
到今年,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整10年。“两国共同面对着来自美国的现实压力,所以在很多问题上,常常一拍即合。”王郦久说。
普京充满象征意义地展示肌肉,并没有完全抵销国际社会对俄罗斯实力恢复水平的怀疑。
英国《每日电讯报》依然用“普京的姿态无法掩饰俄罗斯的衰弱”作为报道的标题,其论据或许也实在:苏联和西方世界全面对抗时,在东德就有18个装甲师的驻军。“目前的俄罗斯,其实并没有和美欧全面抗衡的能力,普京想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保持反击美欧的态势。”叶海林说。
“而当俄罗斯要恢复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力,要全面反击美国对它的压力时,恰恰更需要中国的支持。”郑羽分析说。
叶海林把中俄的战略关系比作“背靠背”。“俄罗斯的战略方向,面向欧洲和美国;而中国目前的战略方向则是太平洋。双方互相倚靠,从地缘上看,各自作为对方的靠山。”他说。
“俄罗斯弱的时候受到了西方的欺负,强的时候也将首先反击西方。”郑羽说,“而俄罗斯越要反击西方,中俄关系就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