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东力中青院讲座:从《集结号》到《士兵突击》

祝东力中青院讲座:从《集结号》到《士兵突击》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祝东力中青院讲座:从《集结号》到《士兵突击》

——谈核心价值观

3月22日星期六晚七点,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西部之窗协会之邀,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祝东力老师,做了一场题为“从《集结号》到《士兵突击》——谈核心价值观”的讲座。

3月22日恰好是台湾省大选和公投的日子,而几天前,在国际反华势力支持下,发生了西藏暴乱,这些都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也是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大事。在这个时候谈核心价值观,好像有点不合时宜,但是祝老师认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的准则,许多社会现象都可以通过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来解读。并且如今的神州大地,不论是民间、学界还是官方,都不约而同的谈起核心价值观,这充分反映改革三十年后,共识破裂,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各种社会问题凸显。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构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那么什么是价值观?什么是核心价值观呢?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核心价值观是在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它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着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倾向,统率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是一种社会制度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

祝老师认为核心价值观从大类上来说可以简单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公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下,为了群体利益甚至个体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它的极端表现形式是共产主义。另一类是为私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下,为了个体的利益可以牺牲群体的利益,甚至个体为了当下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长远的利益,吸毒可以算是它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现今流行的词——“爽”就是这种只考虑个体和当下的价值观的反映。

祝老师认为核心价值观和社会的变迁一样,处在历史的长周期中,会有低谷和高潮。接下来,祝老师回顾了最近一个历史长周期中,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变迁。

康乾之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一路下滑,同时健康的核心价值观也一路下滑,嘉庆就有“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的说法。在鸦片战争中,为私的价值观得到了集中体现。林则徐说,广州军队都在走私鸦片,怎能不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到,英人来时,城中已空无一人,和炮的先进与否无关。鸦片战争的失败,不是败于武器的落后,而是败于中国核心价值观的衰落。人人都只会为自己考虑,这样的军队,这样的国家,如何不败。

而直到1894—1895年间,一路下挫的核心价值观才得到上扬。主因在于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属于中华文化圈的日本,被当时的中国人称为“撮尔小国”;而日本自称为“日出之国”,这是日本站在长安看自己,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从自身角度出发,“日出之国”永远不是自己,只可能是自己的东方。西方入侵,中日同时于1860年代开始改革,但是,短短几十年后,中国尽然败给了日本。这给中国的优秀知识分子于莫大的刺激,在内忧外患之下,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开始转向。像谭嗣同、唐才常、杨度等人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核心价值观自从转向后,在救亡图存的使命下,一直处于上扬的过程。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大革命、……无一不是为公的价值观的体现。而抗日战争时期,核心价值观高涨,这期间,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舍小家为大家,成为一种潮流。许多知识分子舍弃自己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优厚生活,到革命的圣地延安,到偏僻的山区,寻找理想和希望。

建国后,中国的核心价值观继续高涨,50—60年代,是一个鼎盛时期。由于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成为亚非拉人民的榜样,被压迫民族的领导人都在学习毛泽东,被压迫民族都在学习中国,而国内建设一个新中国的热情也在高涨,人民群众都在不计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努力工作。到了6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达到近现代历史的最高峰,当时西方最优秀的知识分子都支持中国,都是毛的崇拜者,比如被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的良心”的萨特,福柯,德里达;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支持中国,反对本国的不合理制度;日本有要推翻当时政府的赤军,美国有要求民族独立和平等的黑人解放运动。这些都是中国核心价值观在在全球范围内的体现。

伴随着66年开始的文革,中国的核心价值观由鼎盛向泡沫化发展,最终破碎。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对人的思想成长的复杂性认识不够,要求人人都大公无私,要求“狠斗私字一闪念”。这对少数理想主义成分比较浓厚的人是可以做到,但是要求七八亿人都要马上做到,必然会出问题。核心价值观破碎的标志是林彪事件,伴随着文革的结束核心价值观彻底破碎。林彪,作为中国的副统帅,毛主席的接班人,毛主席的好学生,叛逃苏联,无异于一场政治上的八级地震。这引发了青年知识分子怀疑一切的思潮,北岛就说过,“怀疑,应成为一切信仰的基础”,他在诗《回答》中写到“我不相信”。林彪事件导致作为中国革命最后阶段的文革理想的破灭,甚至中国革命也成了说不清楚的东西,人们对国家,对领袖,对群体,都不再相信。而由于文革结束后和西方发达国家错比,忽视新中国既缺乏工业基础,也缺乏人才;忽视新中国发展出一套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此目标,不得不压低消费);忽视美苏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只看到中国生活水平不如人,一无是处,更加重了对文革和中国革命的否定,也加强了对核心价值观的消解。

80年代,核心价值观一路下挫,80年代初,青年潘晓发表文章《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但是最终人们都选择了为私的价值观。到90年代,核心价值观跌到谷底,直到90年代中后期才有所反弹。“跌到谷底”,正是各种社会现象突出的根本原因。比如说腐败,制度并非核心原因;否则就无法解释共产党早期,地下党在单线联系,甚至是多年不联系的情况下,在险恶的环境下,还能尽心尽力,摸索着干革命,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

理清了历史长周期中核心价值观的变迁,许多现象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比如说现在的文化遗产热。一个群体只有在失去或缺少未来时,才会去寻找过去。人都是以现在为支点,当人人都只注重个体的当下的利益时,未来必然会被看轻,而现在中国处于全球体系的相对外围位置,个体压力必然比较大,未来也不确定,这个时候只会把情感寄托给过去。而北京老城墙被拆一事,一直成为指责共产党的一个依据。当时梁思成建议在北京老城西边再建一个新城,被否决了。这当然有财政上的考虑,同时,也是价值观的反映,那个时候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了雄心,自然对老物件不会有特别的感觉。

同样的,在历史长周期中看《集结号》和《士兵突击》,就会看得比较清楚。

祝老师认为,最近的热片——《集结号》和《色戒》,在价值观上基本属于一类。《色戒》赢得了官方、企业、媒体的一致叫好,在公映之前媒体就为其造势,不同的意见基本发不出来。祝老师指出,《色戒》最大的问题在于用男女私情颠覆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是为个体、为私的价值观的体现,恰是九十年代以来的主流价值观。这正是许多人,特别是精英,对《色戒》辩护的原因。

《集结号》则只有兄弟情,没有中国革命、中国社会变革的意义。主创人员说,我们不讨论这些。建国以来的最初十七年也同样不谈,但是一部这样主题的电影,不可能不触及,不可能不有所表露。在《集结号》中,解放战争是一场狗咬狗的战争,牺牲都是被迫的。可以说,超出私德的大的概念在该剧中都不存在。与电影相反,在1948年,每一位解放军战士都理解这场战争的意义。冯小刚感慨,以往电影反映当时的战士争当爆破手,“太假了,太假了”。这恰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

在这部电影中,破绽百出。比如,王宝强搬的演员和另一人对话:“仗打完,就回家”,“不回,要混出人样来”。“混出人样”恰是今天的价值观。当时解放军战士的理想是“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这种观念在当时,只可能是旧军阀的价值观,绝对不可能是锻造了近二十年的共产党军队的价值观。“回家要把我爹的两亩地赎回来”——这意味着这个解放军战士没有听说过土改。解放军每占领一个地区,必然要进行土改。1947年冬到1948年夏,解放军还开展了一场新式整军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是诉苦和三整三查。“三查”就是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就是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在这场运动中,当讲到自己如何受压迫时,解放军战士无一不痛哭流涕。在新式整军运动以后,不可能会有谷子地他们连那样的解放军战士存在。《集结号》集中反映了以冯小刚为代表的文化精英如何看待土改,如何看待中国的变革。这是由他们的阶级本性所决定的。同样地,在现在的军事片中,党指挥枪的原则,社会主义的理念,共产主义的理想都看不到。现在的军事片中,指导员(政委)都很无能、很猥琐。《亮剑》中,李云龙与其岳父、政委吃饭,聊到朝鲜战争,期间发生争执,政委说“我们都是军人,不懂政治”。这和共产党的历史也不符合,共产党是一个政治集团,最初并不懂军事,怎们能说一个政治集团的中高级干部不懂政治呢?以上讲的这些都是现在的价值观在电影中的反映,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祝老师指出,《士兵突击》拍得还不错,但是被捧得太高,其中的问题被掩盖了。在这部电影中,只看到个人奋斗,它并不考虑为什么人扛枪的问题。剧中最经典的话,“不抛弃,不放弃”,“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同样的缺乏内涵。许三多在片里是异类,在过去的解放军中是异类,在现在的解放军中同样是异类。许三多代表的实际是农民工群体。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以出口为导向,生产的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据官方的数字,农民工有1.2—1.5亿。这在全球是最大的中国特色,一是人多,二是具有双重身份。许三多的精神体现的正是这一群体自宋以来的小农经济伦理。

中国的人口,秦以前是3千万上下;汉到宋,人口在3千万—6千万之间;而宋,突破1亿,并且版图被压缩在黄淮以南。这就要求提高单产,要求必须极度的勤劳节俭。现在中国的发展靠的正是许三多所代表的人群。在现今中国,上层精英有着强烈的第一世界诉求,而现在同样资源紧张,他们必然会对内残酷,对外妥协,自然他们也不会考虑伦理,道德。在这种情况下,也正是许三多所代表的人群坚守着中国文化的底线。

祝老师的讲座思路清晰,方法严谨,视野开阔。获得了在座同学的一致好评。在讲座最后,祝老师还和同学们交流了个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同时如何践行它;祝老师还在历史的长周期中回顾了台海问题和西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