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士兵突击》看自由主义启蒙的失败

从《士兵突击》看自由主义启蒙的失败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从《士兵突击》里迫害精英成才看自由主义启蒙的不得人心

作者:太上纯阳氏3 提交日期:2007-11-21 9:57:00

  《士兵突击》里的精英成才为什么不控诉受到了迫害!
  
  成才算这部戏里的精英模子,农村孩子,长得相当精神,各方面成绩都拔尖,还是个神枪手,能说会道,领悟新知识的能力强,实际动手能力也强,具备一个成功人士要求的基本条件,不比什么张维迎王小波差。而且成才的理想或者叫个人诉求就是“要在军中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就是要出人头地,有所作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样的理想对于个人来说,实在是太正当不过了。可是,就这样一个人,作为许三多的一面镜子,成才在部队里的遭遇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成才同志的遭遇,总结历史,争取让悲剧不再重演。
  
  为了实现“要在军中轰轰烈烈大干一场”的目标,首先得考虑延长服役时间,这需要由士兵升为士官,天地良心,这是多么合情合理的要求,成才考虑到钢七连里好兵太多,升为士官的竞争太激烈,而他的特长是狙击手,红三连里恰好缺少这方面的专门人才,跳槽到红三连,晋升的把握更大。阿弥陀佛,这是一个多么公私兼顾实现多赢的做法。但是,就因为这样,成才同志受到了钢七连从上到下的集体迫害,连长把酒泼到人家脸上,离开的时候,除了三呆子没一人送他,孤孤单单,我见犹怜,成才哭诉说:“我以为自己没处下全连的人,至少也处下半连的,结果一个都没来送。。。”而且,因为七连在团里的威望(推断的),红三连接手后,也不把他分配到军事单位,反而把他分到了根本就不配发实弹的草原五班,这不是赤裸裸的整人迫害么!合理合法的追求个人前途有什么错!伤害到谁的利益了!为什么要扼杀自由!为这事,我这个前任右派很为成才抱不平来着,怎么没看见一个正经右派出来为成才叫屈呢,相当失望。
  
  伴随着许三呆子的一路顺风,我们的精英成才同志继续遭受坎坷和迫害,好容易拼搏到了老A集训,尽管作出了优良的成绩,但还是受到了特种部队的打压和迫害,被再次发配回草原五班看蚂蚁。
  我们的精英成才同志在遭受一连串的专制和愚民残酷迫害后,开始看破人生,准备当一个隐士,惹不起躲得起啊。他学会了看蚂蚁,一看就是一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蚂蚁,这是多么超然的人生态度,多么高远的人生境界,成不了将军,咱们可以当名士,天生我材必有用,咱们准备退伍了。可就是这样,残酷的迫害还是接踵而至,先是高连长当着众人的面,揭疮疤搞现场批斗人家。最可气的,最婶可忍叔不可忍的,是那个连话都说不明白的许三呆子,在听了成才同志准备成为名流隐士的伟大抱负之后,居然用他那难听得要死的方言骂人家:“你明白个皮(屁)!”我都气疯了我,这帮专制下的暴民!
  
  电视剧里,成才默默忍受了这些迫害,最后按照袁朗的解释,这些都是对我们成才同志的磨练,因为他最像精英,应该受到打压,经受了这些迫害,改造了自己的思想,他方能由蛹化蝶,重新做人。可悲的是,成才似乎很接受这个解释,最后搂着许三呆子使劲握手那个镜头很让我们自由主义者们不爽,我们的精英成才同志就这样被洗了脑,被迫害而成犬儒。
  
  成才同志的受迫害经历就回顾到这儿,总结工作留给相关部门吧。我还想说由此注意到的一种现象,应该引起我相关部门高度警惕。我记得去年有一部得了外国金熊还是金狗的影片,叫《孔雀》的,是顾长卫导演,张静初主演的,拿回国放映,《孔雀》大概讲的就是一个文革期间,精英或准精英遭受迫害的故事。结果票房奇惨,没几个人看,没几个人评。这部片子不是没有做前期宣传工作,几大院线都播放,海报电影频道什么的都用上的。近期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也在放,这部片子大概也是讲的文革中个人自由要求复苏一类的,结果票房口碑也不很理想。中外绅士们一向以为,经过他们几十年辛苦启蒙,中国人很能对主张张扬人性、控诉专制愚民迫害的文艺作品引起共鸣了,结果却不大称心如意,可能是边际效益递减在起作用吧,西方谚语说:你不可能长时间的欺骗所有人。
  
  反倒是这部《士兵突击》,事先也没有宣传,也没有什么大牌作噱头,电视台都还没公映呢,就在网上红遍了,大家自发的看,自发的评,自发组成的兵迷都以几百万计,多是35岁以下的年青人。而且至今为止,除了我这个疯僧院出来的人,兵迷里真没看到几个为成才同志受到的迫害打抱不平的。
  
  宣传控诉精英受迫害,主张个人人性复苏的《孔雀》遭到抛弃,反而是宣传打压精英,主张集体主义应该牺牲个人自由的《士兵突击》受到国人尤其是年青人广泛的欢迎。这个景象告诉中国的自由主义启蒙精英们,你们的工作还任重道远得很,这几十年基本上是又失败了。同时也告诉中国那些全面控诉文革分子,你们干得也不怎么样。
  
  同时,还应该强调一点,在我看来,《士兵突击》完全就是一部宣传“僵化”思想的作品,可实践证明,“僵化”思想也可以作到面目可亲,深入人心,很受欢迎。提一下江青,这个人对艺术要求是很高的,她要求每一部向群众宣传的文艺作品都要尽量作到尽善尽美,充分考虑宣传效果和群众接受程度,所以她主导的样板戏质量确实也过硬,至今,据说在台湾也非常受欢迎。但是另一方面,她有时也不注意方式方法,譬如听说她在文革批林批孔时期,到山东一个农民家做客,深入群众本来是好事,可她非要给人家改名叫什么“王灭孔”,这让人家孔家人怎么想,孔庆东同志在他博客里就对此发过牢骚。
  
  总之我认为,《士兵突击》的成功很值得研究。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