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力劳动•脑力劳动 作者:laodong

 教育•体力劳动•脑力劳动 作者:laodong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教育是什么? 为什么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或者说青少年为什么要念书?

  很简单,就是青少年要长大。青少年长大后要适应其所在的社会,要作为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生存。教育就是教青少年生存的本事,或者说青少年要学习生存的本事。可以说教育是国家的责任,也可以说是一个家庭的责任,也可以说是父母的责任。

  站在国家的角度说是教育,站在个人的角度是学习。教育什么或者说学习什么?

  一是脑力的灌输,把人类积累的知识的主要部分或者基础部分变成学生脑中的东西。这就是智力的学习,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也包括各种专门知识。当然每种专门知识只有少数人学习。

  二是体力的锻炼,学生要逐渐长成健康的体魄。这就是体育。体育是智力学习的基础,是智力学习的保障,当然也是人(儿时、长大、成人)的一切活动的保障。必须看到健康的体魄也必须包括人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体力劳动需要的体力、耐力和技能也应当从小就逐步获得。

  三是灵魂的取向。在我们国家的青少年必须要有对共产党领导的认同,对无数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打下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对毛泽东思想的认同。经过教育,我们国家的青少年要成为坚定的爱共产党,爱我们国家,爱我们人民,爱社会主义,勇于和善于用毛泽东思想分析事物的人。灵魂的取向也包括爱父母和文明礼貌的教育,也包括精神气势方面的教育,也包括主动获取未知知识的能力的教育和创新的教育,形成主动学习能力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要培育青少年有探知未来世界的敏感性和坚韧性,这种性格和能力的形成是德育和智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爱劳动是学生思想的根基,没有爱劳动的教育就谈不上德育,还会走向反面。

  四是做一个劳动者。毛主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我们国家教育的出口,是“劳动者”。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经过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是“劳动者”。这不是一个低级的目标,而是一个高尚的目标,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喊出这样的目标,这样的目标符合人的本质的,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目标。

  教育应当包括学生学工、学农,参与体力劳动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开创性的大事,是毛主席为我们指引的又一光辉大道。

  学生要成人走向社会的。社会中有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之分,而且体力劳动者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脑力劳动者占少数。这种状况不会因科技的发展而改变。要看到部分脑力劳动只有少数具有高层次文化的人才能完成。还要看到必须有一般层次文化的大多数人从事体力劳动,这个社会才能运转。不能想象机器人能完全取代人的所有体力劳动,不能想象人类完全进入人工智能机器人时代,就可以只动脑力,再也不用体力。人工智能、机器人可能逐渐取代的是繁重的、危险的、严重有害人身健康的体力劳动。所以必须明确,一、人口的大多数还应从事体力劳动,这是长期不变的。二、适龄青少年全体都要学文化,都要学到国家能够提供的学业水平。三、不能因大家都学文化而都做职业脑力工作者。四、不能因从事体力劳动而不想学文化、不让学文化。五、要形成以职业脑力工作者为核心,以职业体力劳动者为辅助的科技攻关队伍。六、体力劳动者要热爱体力劳动,要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体力劳动的实践中去。七、职业脑力劳动者也要热爱体力劳动,要尊重体力劳动者,不瞧不起体力劳动者,在做好脑力工作的同时,尽量做一点体力劳动。八、整个社会必须提倡热爱体力劳动,“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中的“劳动者”必须是体力劳动垫底的劳动者,是体力劳动垫底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者。针对旧社会来讲,这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新人。

  既然我们培养人的多数是体力劳动者,少数人培养为脑力劳动者,既然我们培养的人是体脑结合社会主义新人,那么我们在中小学阶段就要进行劳动教育,每个人都要经过劳动锻炼,要有一定的参加体力劳动的时间。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也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这是完全符合共产党的教育规律的,也符合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规律。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过受教育的阶段,每个人都要学习。经过教育,每个人都要参加工作。应当看到,在每一届学生中,只有少数人做职业脑力劳动者,大多数人是做职业体力劳动者。我们不能不要职业脑力劳动者,我们也不能不要职业体力劳动者。

  我们的教育中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业及年级的划分是依赖于文化课的不同知识水平,知识水平是逐级逐渐增高的。这是智育范畴,没有智育这一块就谈不上教育,教育离不开智育,但是只有智育就不对了。

  在毛主席的年代,从解放开始,原则上百分之百的适龄儿童都上了小学。小学毕业的学生原则上都上了初中。初中毕业的学生部分上了高中、部分上了中专、也有部分直接就业做了体力劳动者,其中对上山下乡的同学做出了宣传和表扬。66年前高中毕业的学生部分上了大学、部分就业、部分上山下乡,他们也受到宣传和表扬。66年毕业的高中初中生,包括以后的两届都走上了上山下乡的道路,其中,部分人成了工农兵学员、部分人成了中专生、部分人招工就业、部分人留在农村。

  在毛主席的年代,智育这一块在正常运行,劳动锻炼这一块也在正常运行。青年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到农村参加春种秋收劳动,到工厂协助师傅干活;文革期间,更有学文为主,兼学别样,学工、学农、学军;当然还有修路、挖湖、扫雪、垒墙等公益义务劳动。学生们受到劳动锻炼。劳动要占用教育的时间,也就是占用上学时间,所以劳动和文化课占用时间的比例多少也是有争论的。

  劳动锻炼毕竟不是做一个职业体力劳动者,没有那样浸入灵魂的对劳动的体验,因此毛主席号召青年学生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被称为知识青年。在农村,青年学生做了一个职业农民,真真切切地学习和体会到贫下中农吃苦耐劳,坚韧向前的精神,使大家在灵魂上和体力上都发生了根本转变。

  今年是知识青年大规模上山下乡五十周年,五十年前整整6届中学生几乎全部走向广阔的农村、草原、边疆,成为一个公社社员,农垦战士。知青足迹遍布祖国的各个角落。知青和老农一起干农活的热火朝天的场面一同出现在祖国大地的各处。这告诉我们什么?这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劳动者。念完书,还做一个劳动者,特别是做一个体力劳动者。这批人生于四十年代末或五十年代初,正好是在新中国长大的第一批人,也是完全受新中国教育的第一批人。当时全中国的适龄青少年几乎都念到初中,部分人念到高中。他们念完书的出路在哪里?都念大学?都当干部?都搞科技?还是都做普通体力劳动者?出路只能根据大多数人需要成为职业体力劳动者,少数人需要成为脑力劳动者的格局来安排。要看到,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受教育者应当成为劳动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很多人对此想不通,认为受过教育就不能做体力劳动者,做体力劳动者就不需受教育或少受教育。这其实是旧社会的思想,旧社会就是不让劳动人民受教育,让少数劳心者统治剥削广大劳动人民。新社会让劳动人民及子女受教育是第一位的事,受教育后,所有受教育的人的绝大多数成为体力劳动者也是应该的。作为体力劳动者是有文化的劳动者,是社会主义的新人。五十年前的上山下乡这件事就是明确地告诉我们,一个受过教育者可以而且应当成为劳动者,成为体力劳动者。

  毛主席逝世以后,事情逐渐起了变化,学生的体力劳动锻炼包括学工、学农、公益性义务劳动逐渐取消,甚至打扫教室卫生、一些家务劳动也不干或少干;文化课的学习负担逐渐加重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教育的出口没有了上山下乡,谁来做体力劳动者变得语焉不详,农民工实际上担负了城市里多数的艰辛的体力劳动,又不理直气壮的光荣,反而成了弱势群体。考上大学成了无上荣光,大学里大学生逃课、睡觉、不好好学习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中断了。

  毛泽东时代体力劳动是包含在教育之中的,要学文化,也要学劳动。毛主席去世后,在教育中就不讲体力劳动,光讲智育了。谁错了?

  教育的出口是大多数人成为有文化的体力劳动者对不对?

  要做有文化的劳动者就要加强劳动锻炼对不对?

  要做有文化的劳动者就要按体力劳动者来安排大多数学生对不对?

  教育,没有了学生体力劳动的锻炼的内容,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大错特错,这实质上是让我们在德育上没有了根基。劳动是社会主义新人的根基。

  我们就是要体力劳动和有文化挂起钩。一届一届学生我们要培养他们爱劳动,又有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毅力,韧劲和技能,同时又要学好文化,荒废了哪一方面都不行。一般学文化是不可能荒废的,读书无用论只在部分学生中存在,国家层面从政策是不可能提倡不学文化的。但是对于劳动训练往往就忽视了。近几十年不提这个内容是个严重错误。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伟大创举,否定它是不对的。当然这个过程中的缺点错误是应当总结的。肯定它是对的。肯定它的同志说出了它的种种伟大意义,我也是赞同的。但认为上山下乡只是特定时期的特定存在,是权宜之计的说法,我是不同意的。上山下乡給我们的启示就是学生毕业后要安排与体力劳动相关的职业。上山下乡就是落实学生毕业后成为一个劳动者的教育方针。从这个意义上说上山下乡是应当而且必须可持续发展的。毛主席用全国范围的,从高干子女到平民百姓子女几乎一个不拉的上山下乡,在我们心上打上毕业后做劳动者的烙印。按照毛主席指引的上山下乡的方向走,就要一届一届的毕业生走上体力劳动者的路,走上又有文化,又是一个体力劳动者的路。几十年来对学生绝口不谈体力劳动,不谈做一个体力劳动者,只是大谈考大学,这是不对的。

  几十年来教育中不谈体力劳动,有很多思想认识问题。

  有的人认为,教育就不应该让学生学习体力劳动。教育是培养精英的,精英就不应该干体力活。体力活让谁干?

  有的人认为,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学校就应当象以前一样(实质是象旧社会一样),只要智育,不要劳动。初级阶段就要倒退吗?

  有的人认为,现在科技大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很多方面取代人的体力劳动,人不需要或少需要体力劳动了。是这样吗?

  有的人认为,教育应当学文化,也应当学习劳动。可是安排学生进行劳动锻炼太麻烦,我们安排不了。有的人认为,这会打乱生产秩序,耽误生产,影响经济效益。怎么办?

  2015年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讲的很好。可是几年过去,确是不了了之,可能思想认识没有解决,包括领导们的思想认识。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又指示我们: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我们应当响应习主席的号召,真正提高认识,扎扎实实地把中断多年的劳动教育,劳动锻炼在学生中开展起来。

  在学生中进行劳动教育,劳动锻炼,这件事不是头一次办,当年毛主席都领着我们干了,干成了。如果这件事是正确的,我们今天就要坚持做下去,做好它。

  落实习主席的指示,需要组织人员好好研究的。劳动的光荣与艰辛不是口头的说教就能体会的,必须要经过劳动的实践。我们必须规定学生每学期参加劳动的时间,劳动的内容,劳动的地点,生产劳动的接受单位,劳动教育的师资,等。还要做很多的思想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事,领导和群众必须下定决心才能做好。比如,我建议中学生每学期有十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参加劳动。我还建议中学毕业生毕业后参加两年体力劳动,即参加工作,工作性质是体力劳动,时间是两年,两年后再重新考学。真正参加劳动,才能真正从心灵深处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

  干部主动地有制度性安排地参加体力劳动和青少年学生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地以劳动锻炼的方式学习劳动是社会主义社会必备的基础,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这样。可以这样认为,有这两条必备基础我们的社会可以是社会主义社会,没有这两条必备基础我们的社会不可能是社会主义社会。让我们真正把青少年学生的劳动教育劳动锻炼搞好,搞起来。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