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赤脚医生

维基百科:赤脚医生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赤脚医生指一般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一些情况下“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其中一些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赤脚医生为解救中国一些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历史

1965年毛泽东的《六二六指示》传达到卫生部后,卫生部党委决定大力安排城市医务工作人员下乡和培训农村医务工作人员。

“赤脚医生”一词最早出现于公众报刊是1968年夏上海《文汇报》文章《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这是《文汇报》记者对上海川沙县江镇公社王桂珍、黄钰祥事迹的调查报告,“赤脚医生”是当地农民发明的用语。9月14日《人民日报》转载,毛泽东看后批示道:“‘赤脚医生’就是好。”到1975年底,全国赤脚医生人数达150多万。

1985年初,卫生部做出决定,停止使用赤脚医生这一称呼,原赤脚医生考核合格的将被认定为乡村医生,可以继续行医。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赤脚医生的历史由此结束。根据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村医生经过相应的注册以及培训考试后,以正式的名义执照开业。根据当时的报道,中国有102万乡村医生,其中近70%的人员为初、高中毕业,近10%的人员为小学毕业。

评价

赤脚医生是中国卫生史上的一个特殊产物,即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他们掌握有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能为产妇接生,主要任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赤脚医生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医学世家,二是高、初中毕业生中略懂医术病理者,其中有一些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挑选出来后,到县一级的卫生学校接受短期培训,结业后即成为赤脚医生,但没固定薪金,许多人要赤着脚,荷锄扶犁耕地种田,赤脚医生名称由此而来。[来源请求]

其他地区的“赤脚医生”

  • 台湾于日治时期“台湾医术规则”附则规定,台湾情形特殊,在山间僻远地区,倘无该规则所规定之资格者,亦得审查其技术,限以地域、期间,而暂准其执行医务,此即山地及偏远地区所谓之“限地开业医规则”,称之为限地开业医,简称现地医师[1]。日治初期“限地开业医”系补充偏远地区医师不足之特殊情况,故“放任”教会医院训练学徒,但禁止学徒在都市开业,只准在没有正式医师执业之乡村开业,且每三年需重新申报并随时可由正式医师取代,而此现地医师得于偏乡由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人员充任之情况类似中华人民共和国之赤脚医生,但更早即存在。1941年又制定“台湾医师考试规则”,将现地医师改称“乙种医师”。
  • 澳洲[永久失效链接] 星岛联网‧澳洲版 2006年6月9日。
  • 美国[永久失效链接] 真乃新闻——美国有六万赤脚医生 中国劳工通讯年2006年6月8日。

相关作品

  • 1974年6月26日,中国邮电部发行《赤脚医生》邮票一套4枚。
  • 电影《春苗》。
  • 电影《红雨》。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