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到底什么是实打实的事实?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到底什么是实打实的事实?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不是不要体现个人利益,而是要体现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方面的个人利益。他们的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而不再是资产所有权。因而,需要走出产权观念的束缚,才能真正认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性质和特征。

  今日浏览头条,看到了关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议论。有位网友(梦思如雨,2024-08-31 07:50)这样说:“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几十年。看看历史,答案不言自明。集体主义下,人人饿肚子;个人主义一来,家家户户吃饱饭。这不是空口白话,而是实打实的事实。”

  看到这里,我只是觉得很可笑,又很悲哀。

  一

  身为一个中国人,如果略为了解一下中国历史,就不难知道,中国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革之后逐步形成农民个体生产方式,一直到合作化之前,已经存续了二千多年。直到唐宋年间,我国还是一直领先于世界。但到明清期间,随着西欧进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个体生产方式的劣势日益显现,长期累积的结果就是堂堂的天朝大国被一个小小的英国打败,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西方资本主义强国所以能在短短的一、二百年崛起,根本原因就在于形成了以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不是机器大生产,而是工场手工业。同样是手工业,为什么工场手工业相对于个体手工业和自耕农的生产方式更有优越性?就因为工场手工业形成的生产力已经是一种新质生产力,即在劳动力分工协作基础上形成了结合形式总体劳动力,从而产生了一种集体生产力。“工场手工业分工通过手工业活动的分解,劳动工具的专门化,局部工人的形成以及局部工人在一个总机构中的分组和结合,造成了社会生产过程的质的划分和量的比例,从而创立了社会劳动的一定组织,这样就同时发展了新的、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马克思,《资本论》第403页,1975年6月出版)。

  集体主义好还是个人主义好?

  实打实的事实告诉我们,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个体生产方式,特别是我国的农耕社会生产方式,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是,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之后,个人主义的生产方式已经处于过时的、落后的状态。顺应历史和现实的发展,建立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合作化和集体化生产方式,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选择。

  二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引导中国农民通过合作化道路实现农业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公有制,进行集体生产?

  据《张文茂:“人民公社”和农村现代化的历史思考》(张文茂 · 2020-09-07 · 来源:)提供的资料:

  【1951年4月,山西省委向华北局和中央写了一份《把老区互助组织提高一步》的报告,提出引导互助组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的思路。刘少奇和华北局不同意报告的观点,认为用互助组、合作社的办法使中国农业“直接走到社会主义化是不可能的,那是一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是错误的、危险的。毛泽东知道这件事后,明确表示不赞成刘少奇和华北局的意见,并找刘少奇和华北局的薄一波、刘澜涛谈话。根据薄一波的回忆:“毛主席批评了互助组不能生长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观点和现阶段不能动摇私有基础的观点。” 薄一波认为,毛泽东说服了他们,而毛泽东说服他们的主要观点是:既然西方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工场手工业阶段,即尚未采用蒸汽动力机械、而依靠工场分工以形成新生产力的阶段,则中国的合作社,依靠统一经营形成的新生产力,去动摇私有基础,也是可行的。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历史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总结说:能不能在没有实现工业化、国家还不能提供大量农业机械的条件下,根据农民自愿的原则,组织和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农业合作化,是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当时及以后实践证明,以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农民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过渡的适当形式。在中国,即使没有大量的农业机械,但由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组织劳动力,能够合理利用土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采用新技术等许多单干农民难以做到的事情,特别是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显示了自己的优越性”。】

  从这些历史资料我们不难知道,我国农业所以要走合作化和集体化道路,正是为了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由原始生产力向社会化的劳动生产力转变,从而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提供基础。

  三

  建国70多年来的事实说明了什么呢?

  那就是合作化和集体化促使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的转变,使我国实现了工业化的目标,并为我国进一步的经济发展打造了数亿具有文化素质的后备军。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正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而所谓的人口红利和世界工厂,正是建立在我国人民公社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基础之上的。而且不仅仅是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更是由于中学教学在广大农村的普及,使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有了根本性的提高。

  今天的中国,就是在人民公社这个母体中产生的。我国农业从原始的生产方式到电力化的农业,水利化的农业,种植和管理科学化的农业的发展,使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减少5、6亿人到养活10亿多人,不过是经过了20多年的时间。这恰恰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集体化生产的优势的最好体现。

  为什么合作化和公社化之前的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处于原始种植状态,难以有大的改变?那是因为单干的农民面对自然灾难难以应付,只能是靠天吃饭。而公有制和集体生产,不仅形成了生产资料的整体性,而且更由于组织起来而形成了集体化的生产力,适应了农村基础工程建设的需要。而这些基础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我国粮食产量并不是在分户单干之后才开始稳定增产的,而是在1964年开始,即在农业基本实现水利化之后,完成大量基础工程之后,我国粮食产量就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的上升通道。

  对于吃饭问题,在过去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进行了具体分析,那就是在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的时候,如果人口增长的速度快于粮食产量的增长幅度,那吃饭就会产生问题;而如果人口增长速度减缓,低于粮食增长速度,则吃饭问题必然会解决。这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没有多大区别。

  四

  “还记得小时候,村里实行农村分田责任承包制那年。一夜之间,仿佛整个世界都变了。同样的地,同样的锄头,甚至是同样的人,产量却翻了好几番。更神奇的是,大家不用天天出工了,照样收成大丰。这是什么魔法?不,这就是激发个人积极性的力量。”

  第一,产量翻了好几翻是什么意思?譬如水稻,生产队时到分田之前,产量已经达到8、9百斤,那是不是分田了就达到了2、3千斤?种田不是工厂生产产品,增加机器、原材料和人工,就可以增加相应的产量的。如果激发了个人积极性有如此力量,那还有互助组、合作社和公社化这档子事?

  第二,人民公社时天天出工,而承包制之后似乎农活少了许多,那是为什么?那正是因为二十多年的集体生产,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从人工脱粒到电动机械的脱粒,从人工积肥为主到化肥使用为主,从人工除草到化学除草,从传统种子到优良品种的推广,从工力或畜力翻耕到机械翻耕等等。所有这一切使农业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

  有必要指出的是,随着分户单干的开始,没有了集体经营的约束,农田种植事实上是由精耕细作到粗放种植的转变。有许多人认为,生产队集体养懒汉,而承包制的实行改变了这种情况,因为人都有自利性。而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恢复农田的个体种植,恰恰是养懒汉的开始。譬如种水稻。生产队时,先要在春季做秧田下秧,育秧苗。到麦子收完后,莳秧的田要翻田,上肥、放水,把土块打细,整平,然后是拔秧、莳秧,再除草、运耘稻、防治病虫害等作业环节。而分到户之后,先是有少数人,后是更多的人,采用了简化作业的方法:那就是在麦子收上来之后,耕地、整平,之后直接把稻种撒到田里,省去了下秧育苗的过程,而且也不要莳秧了。再说种麦。在生产队时,需要在把稻子收上来之后,翻田,把土块斩细,做轮,上肥,撒种,盖籽,挖沟等环节。在承包制之后呢,就在稻子还没有收上来之前,直接撒种,稻子收了之后,开沟,上肥,打一下除草的药水即可。节省的人工可不是一点半点。农民管这种做法叫做懒种田。

  所谓的承包制调动了积极性,那是针对头两年的情况而已,这与生产队新的工分制采用后形成的新型的劳动状态的道理是一样的。时间稍长之后,便冰退消溶,趋向消极。人性是自利的。这是人性。但是人总是有懒性的,在没有压力之后,人都会选择最省力的办法来完成当前任务。这就是懒种田的做法在承包制迅速流行的原因所有。从懒种田到田地抛荒,同样是人性使然。所以,讲人性,要全面,不要只看到人性自利的一面,而忽略了人都存在懒性的一面。要不,就解读不了为什么田地分户种植之后,为什么有许多人把耕地抛荒的原因。

  五

  “你看啊,集体主义时期,大家都是‘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谁还愿意卖力气?结果就是人人都偷懒,地里长的都是草。可分田到户后呢?自己的地自己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下可好,村里人个个都变成了‘田间小能手’,恨不得把地里的草都拔光了。”

  作者没有经历过人民公社,却偏偏要对人民公社的劳动状态和生产状态发表意见。事实上是他把实际情况说反了。

  作者在前面自己说,人民公社集体生产都需要“天天出工”,难道社员在队长带领之下都是去种草了,以致于“地里长的都是草”,难道那些队长、社员都是二百五,天天起早摸黑地到田里种草去了?

  作者如果说现在有许多地方的耕地都长了杂草,那倒是现实。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选择了打工而放弃了种田。如果要说是生产队集体时期,那我告诉你,那时田埂要求是“三光”,即表面和两个侧面的草都要除干净的。那时的杂草都要樵下来放到草塘里与沟泥搅拌、腐烂,用作肥料的。

  人民公社时期,所谓的大锅饭,除了在头三年有存在过外,在1962年进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调整之后,就已经不存在了。在生产队采用工分分配方式的条件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不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

  送公粮时,你挑100斤,人家挑200斤,怎么可能拿一样的工分?莳秧时人家莳半亩地,你只莳了三分地,谁也不会与你一样的工分?

  集体生产,人民公社的集体生产是公有制基础上实行按劳分配的集体生产,它同样是体现个人利益的生产方式。按劳分配,就是承认每个人在生产劳动中存在着个体差别,并要求把这种差别通过工分体现出来,通过分配在利益上把这种差别表现出来。这在一对劳动力夫妇要抚养一个七、八口之家,要负担三、五个孩子的生活费用的农民而言,他们只会在生产中努力劳动,争取更多的工分,从而争取更大的参与集体生产成果分配的比例或份额。

  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不是不要体现个人利益,而是要体现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方面的个人利益。他们的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而不再是资产所有权。因而,需要走出产权观念的束缚,才能真正认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性质和特征。

www.haizi.name
责任编辑:克言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