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刚川》原型
很多网友问,#电影金刚川# 里这座桥梁的原型在哪里?#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真实历史上的这座桥,位于朝鲜半岛汉江支流北汉江的支流金刚川上的岩里渡口(如今已经淹没在朝鲜金刚山水电站任南水库库区的水下),是通向文登里的咽喉。1953年5月,金城反击战打响后,志愿军工兵第10团第3连连长张振智(1922~2003,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人)奉命在此重建被美军炸毁的公路桥。
5月20日下午,张振智带着他的工程兵来到岩里附近,将桥址精心选定在不利于美军飞机低飞俯冲攻击的山体悬崖处,开始了紧张的施工。美机怀疑志愿军在河岸上秘密集结,疯狂轰炸河边的森林。张振智连长将计就计,直接利用被炸倒的树木,免去了砍树的麻烦。战士们将原木推入河水中扎成木排,伪装后顺水运到工地。
几天后,一座新的低水公路桥凭空而起。白天,美军飞机成群结队窜扰岩里桥上空,将大量炸弹投在附近的公路和山谷,对志愿军这条生命补给线狂轰滥炸,“防空洞里却热热闹闹,同志们有的打起了‘老K’,有的在缝补衣服,有的在阅读着祖国人民的慰问信”;晚上,这里就成了志愿军的天下,“金刚川北岸的山谷里马嘶人喊,公路上烟尘弥漫,我们的千军万马,像是一下子从山里钻出来,从地下冒出来;他们拥挤、奔驰,到处喧嚣沸腾,这一切都预示着,我军将要在金城前线发起强大进攻”。
从5月20日开始架桥到7月27日,张振智率领工兵连战胜了美军疯狂的炮火封锁(炮弹落下超过2500发)、空袭(航空炸弹投下1000枚左右)和肆虐的洪水激流,连续7次修复被美军炸毁的岩里桥。
除此之外,他们还架起了一座高水位桥,白天把桥桁桥板都搬掉,晚上再架上去通车,和美机捉迷藏;
在水面宽、流速小的河段,又铺设了一条水下便道,可以昼夜通行;
此外,还在河两岸架起了一条空中索道,单兵能坐在美机遗弃的副油箱里,飞渡金刚川!
金刚川的交通畅通无阻,为金城反击战的后勤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抗美援朝中,志愿军总部给张振智记一等功两次,授“工兵英雄”、二级模范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二级战士荣誉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致敬勇士星火相传#
也许是#电影金刚川# 历史原型的“基建狂魔”属性和革命乐观英雄主义过于突出的缘故,电影里着重渲染将士的悲壮和牺牲,却完全没有表现出真实的一面。
补充:
@全知全能猫:架桥缺少材料,要从40里外搬运。美军轰炸半小时一次。明明按照事迹拍就好,用各种借口搞成电影里两架“侦察机”呼叫一次炮击三次最高5架轰炸机就能拖延12小时……呵呵呵,这就是所谓艺术加工
@历史上的脑顶洞人 :
我就记得有水下桥,也有拆掉了重要部件的假桥,还极注意灯火管制。别说抹黑架桥了,志愿军很多老司机都能摸黑开车安全行驶一万公里。
2.清川江铁路大桥
在抗美援朝作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只有热血、牺牲与坚持,更有令人叹服的智慧。
看完《金刚川》,也说两个在那场战争中有关于桥的故事:隐形桥和顶牛运输法。
1951年7月,志愿军铁道兵团第1师第1团第1连接到了抢修清川江铁路大桥的命令。
在经过30多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后,该部队先后搭浮桥12次,最后终于创造出修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钢轨架浮桥,使中断的清川江大桥顺利通车,保证了前方军需物资的供应。
在这期间美军对清川江大桥的轰炸从未中断,这座重要的桥梁几乎每天都是炸了修,修好了又被炸断。
战士们心急如焚,甚至有个士兵抱怨说:要是能把这座桥藏起来,不让美军飞机发现就好了。
这话让志愿军铁道兵团副司令员彭敏受到了启发,他结合苏联专家提供的二战时期的经验,制订了修建一座水下桥梁的方案。
铁道兵团二师副师长陈兆舟临危受命,负责具体指挥建桥。最终,铁道兵战士在距正桥2公里的地方,成功修建了一座桥面隐藏在水下的桥。
这座水下桥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整个朝鲜战争中,美国空军始终没有发现这座隐藏在清川江水面下方的桥梁。
每天美国侦察机带回去的照片,都显示清川江桥仍然处于被炸毁状态,可是满载物资的志愿军列车,却源源不断的将各种物资运往前线,这让美国人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更让美军没有想到的是,志愿军铁道兵还发明了极具智慧的“火车顶牛过江运输法”。由于战时铁路抢修特别是桥梁抢修,常常在达到最低通行标准时,就要开始抢运了,列车编组往往无法满载通过。
战士们在过桥前将火车头改到整列火车的最后,将车厢一节节顶推到桥上,然后对岸的另一个火车头再把车厢拉上去连结起来拉走。
这种“顶牛运输法”火车头完全不用上桥,极大的兼顾了战时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为保障军需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
对于一个能写出《孙子兵法》的国家,
说他的军队打仗只会人海战术,
你信吗?
拍个电影只会拔高血勇,
你觉得够吗?
(来源: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