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应试教育体制的逐步深化,“半殖半封”式的治学倾向在各大院校愈演愈烈,导致学生、老师、家长三方的嫌隙空前加大,并产生 极大的对抗性情绪。在以“帝王之术”为指导前提,以“霸控人心”为目的,专注于“牛毛茧丝、象征意义、不切实际”为内容的应试教育下,老师无法大展骏足, 寓教于乐(因为考学要看成绩,学校要看升学率,因此老师只能服务于应试,否则则要丢掉饭碗)父子母女之间无法敞开心扉,互相谅解(父母大都一心想令子女考上好学校,来符合学历制社会的需求,而子女另有思想,欲图另辟蹊径,双方的沟通因子女成绩不高而出产生壁垒,难以进行)。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因压力过大,进而走向仇杀斗殴、浸淫网络、盲目早恋的不归之路。这样的教育,不仅抹杀了我们的民族创造力,更培养出八种人格畸形的学生来:
一曰世故
应试教材中的“两末之议”(语出自韩非子,泛指对事物的极端化认知)与强效维稳下官员、老师们“外儒内法,貌合神离”的作风不相适应,导致部分学生对课本所说的“人间正道”,全然不信,对老师所讲的“崇高理想”,都当放屁。
然而,在“分数至上”、“学而优则仕”等理念的威逼利诱之下,学生们又不得不虚与委蛇、违心答卷,造成了“知”与“行”的高度分裂!
可以说,每一次的考试都是对学生的感情欺诈与精神折磨,进退失据而又束手无策的莘莘学子,只能在“完成任务”时被迫选择“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态度,乖乖默诵所谓的“标准答案”,以此求得名次或苟延残喘!
信口雌黄、圆滑世故之性既成,乃“视公共之安危,不关己身之喜戚”。不仅对国家大事、公器运作毫不理睬,对身边的卑鄙劣行也不予制止,并且以‘君子致广大而尽精微,尊德性而道问学,极高明而道中庸’为借口遮羞藏丑,沦为了地地道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二曰犬忠
应试教育体制向广大人民强推的“官方思想”,常常让学生跌入“亡国与亡天下”的概念误区。国家一词,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地理范畴,是指被人民、文化、语言、地理区别出来的领土;政党本质上则是以执政为目标的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其间定义,何其迥然?
但是,庙堂之上的肉食者却花言巧语,误导大家将国家与社稷齐观,把爱国与忠党同意,这在“文恬武嬉,奸盗内帑”的当下,不仅起不到“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的正面作用,反而极大挫伤了人民群众保家卫国的积极性。
据旅瑞作家李靖权汇总的《2011网络舆情与各界动态大观》指出,无论是左、右抑或是中道主义者,对“党即国家”的提法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反感。
左派网友“秦城廉吏”一针见血的骂道:“特色党≠共产党≠国家!”
右派网友“自由不死”也表态说:“大汉王朝能代表中国吗?大唐王朝能代表中国吗?大明王朝能代表中国吗?国民党能代表中国吗……硬要把‘执政党’说成是‘国家’,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中道主义者“徐东”更是认为:“如果你把国家说成是公共利益的集合,我想我会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宏愿。但假若你愣把‘党’等同于‘国家’,那我就该有所保留了。那样的话,爱国不成了爱贪官污吏了吗?”
当然,“天潢贵胄”通过应试教育这一渠道反复把“党即国家”的谬论潜移默化的植入老百姓的脑海,其害处还不仅在于让人对“爱国”产生“不屑情绪”和“错误认识”,更可怕的地方在于它颠倒了人民与国家的轻重位置。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五四运动的吹鼓手“仲甫先生”也曾多次言及:“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吾国伊 古以来,号为建设国家者,凡数十次,皆未尝为吾人谋福利,且为戕害吾人福利之蟊贼。吾人数千年以来所积贮之财产,所造作之事物,悉为此数十次建设国家者破 坏无馀。凡百施政,皆以谋一姓之兴亡,非计及目民之忧乐,即有圣君贤相,发政施仁,亦为其福柞攸长之计,决非以国民之幸福与权利为准的也。若而国家实无立 国之必要,更无爱国之可言。”
正因为“党国一体”这套理论具有较大的欺骗性,在民国中期,从事共产主义事业的领袖才多次在民间宣传启蒙,倡导民众把爱国与忠党、爱国与爱政府的概念分别开来。何以如今反而自食前言,撒下弥天大谎?!这样一来,“人民教育”岂非修正成了“犬忠训练”?!
学生既受饱含“御下权谋”的奴化教育,自然感情智识,两无可盲。以致深陷泥潭,自此而后,“以听命于上为忠义之行,臧否于上为僭越之行”,所行所为,无异牛马。
三曰偏激
人分九品,各有不同。
1.性情刚烈而心思粗疏之人,不能理会微妙知理;因此其议论大体情况则弘大博识而见识高远,遇到纤微之理则左支右绌而粗疏难合。
2.性情刚强而奋不顾身之人,不能迂回通转;若论效法直道则能自我约束而公平端正,若要其变通则执于所知之理而无法通达。
3.心意坚定而执理不让之人,乐于攻驳已成之事实;若就事理之原则而言,能超凡出众而穷尽其理,若涉及大道,则狭隘直露而不及其余。
4.言辞雄辩而夸夸其谈之人,辞藻繁多而用意尖锐;若推究人事则多精妙之见识而穷尽事理,一旦推究大义则挂一漏万而不周。
5.人云亦云而随事沉浮之人,不能有深入之思想;整理粗疏之数理则豁然通达而以博知为傲,若要确立事务之精要则如烈火而不能稳定。
6.用心肤浅而见解不深之人,没有能力提出深入之问题;若听他人论辩解说则误以为尖锐深刻而易于愉快欢悦,若审视精微玄妙之理则随时转向而无根基。
7.性情宽容而谦逊待人之人,无法快速见其成效;论述仁义之道则恢弘详尽而雅正,若遇到一时之事务则常常因迟缓而难以企及。
8.性情温顺而志力柔弱之人,其力度不能完美而强大;体味道理则能顺适而和畅,在疑难之时拿主意则优柔寡断而迟疑不决。
9.崇尚奇巧而尚异求奇之人,能飘逸开阔而追求标新立异;遇权宜以及诡谲之事则能风流倜傥而瑰丽壮观,探究清幽之大道则偏离常理而空疏难通。
师道所贵,在于因材施教,使九种学生扬长避短,各有发展。而应试教育,却通用一套,不加鉴别,以致“察誉有偏颇之缪,接物有爱恶之惑,度心有大小之误,品质有早晚之疑,变类有同体之嫌,论材有申压之诡,观奇有二尤之失”。
既视抹杀人性为常态,以教条主义为至哲,则高压之下,必出祸乱,学生积郁愈深,而又不能以正常之渠道加以排解,则弑师、奸淫、掳掠、斗殴、暴动、怪诞之事不绝如缕。
四曰势利
古有言:“君子从道不从君。”可应试教育却随着政治功利的诱惑和地方保护主义的逼迫而左右摇摆,在分数上对不同区域的人实行双重标准,将“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原则丢弃净尽,进而在各校录取时衍生出了“财富者文丽,势重者称美”“近水楼台先得月” 的现象。(指代重点高校在招生时,对中心城市的富家子弟和边远山区的贫困学生有着近乎天壤之别的要求)仿佛学问之好坏、能力之有无全在钱财多寡和所居方 位!穷僻生源,何以自激?惟以功名大业、升官发财之志向聊以自宽,而待其成事之后,又反压于弱小,此中国社会之所以陷入‘势利’之怪圈。
五曰弱智
古时经国纬政的道理是这样:国家需要修养生息、清静守虚,就在民间传播‘无为’的黄老的思想;国家需要建立‘廉价政府’,就提倡墨家的‘强本节用’;国家想要吏治清明,就推行法家的‘绳不挠曲’;国家想要发展科技,就鼓励阴阳家的‘顺天应人’;国家四维不张(礼义廉耻谓之四维),就尊崇儒家的‘诗书礼乐’;国家图谋称霸,就吹捧申商的‘壹民’理论;国家欲图上下有别,各尽职能,就推崇名实家的‘控名责实’;国家需要对外扩张,就使用兵家的‘避实击虚’、‘致人而不致于人’、‘先胜而后求战’、‘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以正合,以奇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国家想要丰衣足食,就提倡农家的‘精耕细作’;政府奉行‘大国外交’,就施用纵横家的‘飞箝之术’;国家崇尚价值多元,全面发展,就推选杂家的‘思虑广博,多种建树’。
然而儒家‘博而少要,劳而无功’,道家‘长于养性,不可临危’,墨家‘俭而难遵’,法家‘严而少思’,兵家‘穷兵黩武’,农家‘重农抑商’,阴阳家‘拘于小节’,名实家‘苛察缴绕’,纵横家‘尚诈弃信’,杂家‘杂而不纯’,也都有其消极的一面。
可见从古至今,各种理论都是利弊并生,因此便需要我们去芜存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兼收并蓄,批判继承的加以运用。反观现在各大高校,虽表面 大谈被官方篡改涂鸦了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其原典者却寥寥无几),暗地里却将变了形式的“孔儒旧学”奉为圭臬,提倡“单向道德”,不容稍动。教化学生,形同 机械,所学所得,全不致用。乃至一遇时变,手足无措,惊慌恐惧,或进入管状思维。今多有遇小挫而寻死自杀者,皆应试教育之功也!
六曰盲目
人心之中所包藏的,大都是感情与理智二者。为情义殉节的,是孤臣烈士,杀身守志,不计利害的人的所作所为;以智慧称道的,大都是辨理析疑,权衡 名实的理学哲家。施用情感所依靠的是万物的贞操,但凡用之于性情中人身上,势必得到回报,然而如果以至诚的情感对待无操守、无底线的权谋家,就显得愚笨; 施用智慧皆赖于对万事万物的格物致知,准确把握,料人于先,其缺陷就在于过于理性,使人感觉麻木冷漠。“情之用百事之贞,而其蔽也愚,智之用万物之理,而其蔽也靡”此之谓也。
若论古人情感之盛,大约谁也不如厕平,其愤世忧国,至于自沉;若论智慧的通达,可能谁也不能老聃比肩,其了迭世谛,骑牛而逝。这二者各于情感、理智之上登峰造极。
故而教育教学,当理智与情感并重,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弘思远益,应权通变’,从而‘洞悉风云大势所谙,不作桎梏腐儒之谈’。
不思结合现实,寓教于乐,不想师生平等,求同存异,反而照本宣科,唯我独尊,俨然官宦!如此这般冷酷桀骜,还妄想强推理论于学子,其接受程度, 可想而知。学问上的无知,又导致信仰上的缺失,学生又岂能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从而不受奸佞小人之嗦摆?偏听偏信、人云亦云也便不足为怪。
七曰愤世
应试教育徒以“空中楼阁”筑建于苍穹之上,虚无缥缈,难以目见。却从来不懂得告诉学生如何对“上下相蒙,贿货公行”的官场与社会加以警惕和防范。书本所述,全乃清平世界、明君圣主、千古楷模。回归现实,置身于尔虞我诈之内,却无一傍身之法可用,以致骏足难展、志愿不酬、身陷囹圄,自然不免要愤世嫉俗。
八曰怪诞
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应试教育却倒行暴施,专以偏、难、怪、险的题目对付自己的学生!英国教育学家马克维希·康肯斯坦说过:“教育 的目的,不惟是使人明智,其更为深刻的终极意义,当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以立德、学以致用、学以济世。学生所得之知识,若不能有助于工人之生产,农户之 耕作,商人之贸易,政府之决议,皆不名一文!故当今之学院,当‘劳动与策论’并举,不能让学生浸淫于脱离实际的‘文字游戏’!”
《毛泽东论教育革命》一文也鲜明的指出:“我早就说过,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 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现在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课程可以砍掉一半。学生成天看书,并不好,可以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和必要的 社会劳动。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办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 生研究、看书去做。例如,出二十个题,学生能答出十题,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创见,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题都答了,也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 的,给五十分、六十分。考试可以交头接耳,无非自己不懂,问了别人懂了。懂了就有收获,为什么要死记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试试点。旧教学 制度摧残人材,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明朝李时珍长期自己上山采药,才写了《本草纲目》。更早些的,有所发明的祖冲之,也没有上过什么中学、大学。美国 的佛兰克林是印刷所学徒,也买过报。他是电的大发明家。英国的瓦特是工人,是蒸汽机的大发明家。”
由中西名家所说的话里,我们不难看出:应试教育的害处,在于它以“本末倒置”的方式,让学生沦为“留心细碎,不问大体”、“专于空虚,难与虑事”的怪诞之人!此等“废物”,将来无论置身何界,都会流毒无穷!
当然,应试教育之弊端,还不仅于此,更大的祸患,在于它“戮人能忧心 、能愤心 、能思虑心 、能作为心 、能有廉耻心 、能无渣滓心”,活似生挖脑髓!
众所周知,精通一门,神需专注,行有余力,乃可他顾!推行应试教育者以近乎“鞭挞绳缚,若待拘囚”的方式残人心魄,那么广大学生哪里还有余力和心思放眼时局、过问政事、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到头来,国家还是难免落入封建时期“一切政务,操于君主,百姓未能与闻”的状态。
小结:
御用文人常常谎言欺人道:“应试教育是当今唯一一个比较公正、公平的渠道,只有它可以让贫民百姓赶超富二代、官二代,成为‘人上人’!”
乍闻此言,我们不禁要连声反问:“既然你说应试教育是当今唯一一个比较公正、公平的渠道,那么言下之意就是其他渠道都不够公平、公正!那么是谁造就了这一乱象呢?!”
至于说只有应试教育可以让贫民百姓赶超富二代、官二代,成为‘人上人’,就更是扯淡!说这话的人根本没有注意到近二三十年来外在环境的深刻变化!由于决策层对“全民监督与社会功勋机制”的全面放弃,权力世袭、恩俾侍从主义与及外洋的挤压冲击,早已让国家陷入了“人伦教育的不断扩大与政治事功日益阻塞”这一巨大的矛盾之中。只要你的身份是一介布衣,就永远没希望站在“皇亲国戚”的头上!
早在2013年,湖广等地的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就推出了针对我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国二三线城市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 示,1988年-1999年期间产生的部分省市共52名高考状元,没发现一位是成就非凡的,几乎都处于社会的中下层。抛却他们“短于涉世,不精厚黑”的因 素外,阶层固化,“士庶合流”遭到阻断,大多数平民子弟根本无缘晋升不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吗?!
是时候看清这一点了:家长们为孩子投出的学费犹如泥牛入海,可孩子们的前程依然是黯淡无光!除了为官方犬儒利益集团增加了“广蓄私产,钟鸣鼎食”的资本外,再无所益!
如此苛政,不废待何?!
作者 赵丹阳 九零后半知名作家 微信号:wuleihuaji Q:794487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