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全中国开启了一个教育实验

因为疫情,全中国开启了一个教育实验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01

疫情给学校开学按下一个暂停键,我们的整个教育,也变成了一个大实验场,所有的老师孩子家长,不管有没有准备好,都投入到这个实验里。

这个实验就是——全民网课。

电影《流浪地球》开篇说: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我也开个脑洞,写一篇小小说。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变革,这不过是一次传染病,一次全国学校停课,我们开始在家学,老师开始上线直播。直到2050年网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2050年的学生,语数外史地生理化都是网课,做实验用VR眼镜,体育课用跑道模拟器。

每个月,学生只需要集中到校一天,这一天,用来面对面社交,防止学生患上一种叫做网络孤独症的心理疾病。

2050年,申请学校和找工作,大家都看两个分数——网商和BMI。

网商:指网络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BMI(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率:可以筛掉那些在家没有坚持锻炼、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

电影《头号玩家》剧照

02

未来教育会是这样吗?也许。

受到技术、人力和社会等因素所限,在孩子这一代、甚至下一代,全民网课或许也不可能实现。但是,现在已经有了未来的雏形,并且已经有很多孩子受益。

比如成都七中的网络直播课。

成都七中有多牛?

2020高考还没开始,成都七中13名学生就获得了保送清北的资格(入选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位列全国中学第一名。

海淀黄庄的人大附中,有这样一个段子,老师对学生说,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就只能上隔壁大学了——

人大附中隔壁是人民大学。

而在天府之国的成都七中,也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老师对学生说: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就只能去对面大学了——

成都七中对面是四川大学。

和成都七中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远在1000公里外的禄劝一中,位于国家贫困县,年年零一本。

禄劝一中有个中考镇状元、数学课代表,拿了成都七中的考卷来做,除了语文,门门不及格。

这两个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中学,却因为一块屏幕连接起来——通过直播,禄劝在内的248所贫困地区学校,与成都七中同步上课。

照片来自《冰点周刊》

学校和家庭起跑线的差距,孩子十几年累计的见识能力习惯的落差,靠一根网线、一块屏幕就能连接?就能缩小?

是的!虽然不能完全抹平差异,16年来,7.2万名贫困学生,跟随成都七中走完了高中三年,其中88人考上清北,大多数成功考取本科。

在禄劝一中,一位高二学生,在接受中青报采访时说:今年又有人考上了清华。这说明我们真的不差,有底气了,有希望了,真的好开心。

这就是网课的力量。

即使教育起点再不一样,孩子向上的心却是一样的。

除了中国的成都七中,放眼全球,还有慕课(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数以百万计的人不管身在何处,都可以当斯坦福和哈佛的网课学生;可汗学院,全世界最想学习的人,通过百科全书式的、全免费的智能跟踪网上平台,向全世界最牛的老师学习。

这些学校,给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样子:

1. 资源海量共享

2. 费用越来越低

3. 主动学习取代被动听课

对于资源匮乏,起跑线落后的孩子,那种感觉就像:“往井下打了光,丢下绳子。

03

昨天海淀区的六小强也正式开网课了,一切都井然有序,这是花生学校的课表。

语数英物理都是小课,是老师和同学面对面直播的,其他科目既有年级大课也有班级小课

小同学们上课都很认真。

体育课和音乐课是录播的,一周一次音乐讲座,每天上下午各有一节体育课,大家都跟着练。

大家都称上了“六小强”叫“上岸”,我偶尔也戏称自己“阶段性成功”了。可是我们教育的目标,是以上名校为终点吗?

比六小强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网上其实有很多。

人大附中、成都七中等名校都向全国开放大量线上课程和教研资源。

人大附中开放的教育资源和线上课程,来自“人大附中”公众号

猿辅导、学而思提供了公益网课还有大师人文课。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都是面向全国免费的学习平台。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界面

也就是说,除了极少数没有网络覆盖缺乏电子设备的地区,只要孩子想学,没有资源的限制,没有时空的限制,甚至没有贫富的限制。

资源都在那儿,可以随意获取。但是,学习的效果如何,却因人而异。

和在校学习相比,网课缺乏强制性,老师无法现场监督,同学之间竞争也减弱了。

体育课是最明显的,你到底跟不跟着上,谁也不知道,你可以做完一节课,也可以躺完一节课。

只是,身体是自己的,可以骗过老师和家长,但骗不过自己身体。

学识和能力也是自己的,可以骗过老师和家长,但骗不过自己头脑。

04

这是困难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从来没有一个阶段,像现在的网课一样,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也给了他们足够的考验。

这就是,为什么哈佛和斯坦福大学的很多课程公开了,却只有少数极其自觉和自律的人才能结业。有这样一个数据,慕课的辍学率高达75%以上,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

禄劝一中的直播班里,既有考上北大清华的,也有依然考不上大学的,即使能够和名校一起上课,学不学得出来还得全靠自己。

优质资源的共享,就像往井里打了光,扔了绳子,但是井里的人仅仅向往光,摸摸绳子也没啥用处。

不行动起来,还是无法抵达井外的广阔天地。

我从来不认为,上了名校就可以高枕无忧,因为考试是一时的,学习是终身的。

我也从来不认为,所有孩子都应该学习好,都把考上名校、有个高薪工作,作为一生奋斗的目标。

也请你不要这样认为。

但我倡导鸡娃,并且要科学鸡娃。

这是为了今后和孩子回忆起幼升小、小升初、中考乃至高考,别用到一个词,叫“悔不当初”。

我也真的见过很多家长,在孩子和心仪的小学、中学擦肩而过时,说一句“当初知道就好了,当初努力就好了”。

如果有时光机器,我们能穿越到小升初后回头看,我们现在站着的这个位置,就是“当初”

如果有时光机器,我们能穿越到未来回头看,我们现在站着的这个位置,也是“当初”

只是,在龙卷风来临的时候,处在风眼中的人却往往毫无知觉。

现在,全民吐槽网课,微博微信各种段子,我也看得很欢乐。

欢乐之后,聪明的家长,还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延迟开学,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只是去学校还是上网课吗?除了吐槽,我们还该借这个机会,做些什么?

我觉得,我们最先应该明白的,是课堂上的通识教育决定不了孩子未来,主动获得知识、管理自我的能力,才是未来竞争的关键。(关于孩子的时间管理问题,我们刚分享过一篇干货:哈佛学霸晒1天生活,24小时活成48小时:美国孩子的时间管理到底如何炼成?)

网课,不只是上课,是孩子自主学习的重要训练,也是未来教育模式的彩排和预演。

世上最大的不平等,就是教育的不平等。

而在网课面前,在未来面前,不平等的,不再是教育资源和学习途径,不平等的,只是自主学习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资源,而是主动获取资源的能力,这个时代缺的也不是机遇,而是迎机遇而上的素质。

未来已来,在教育上实现逆袭,这个起点,就是今天,就是现在。

* 作者:安柏,北大硕士,世界500强经理,鸡娃10年上岸六小强,阶段性成功的海淀老母亲,从过来人角度带你科学鸡娃。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