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现在的高中生一定要求读红楼梦吗?

(转)现在的高中生一定要求读红楼梦吗?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我觉得,作为高中生,非常有必要读一读《红楼梦》。

毫不夸张地说,《红楼梦》不但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高不可攀的那种,而且拿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能和此书匹敌的作品都不多。

这里大致提几条读这本书之前需要了解的一点背景知识。

第一,《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清朝满洲正白旗人,可以确定他的祖父是康熙年间任江宁织造的曹寅,他的父亲是谁还有争议。大致可以确定他卒于1763年2月12日,即所谓“壬午除夕”(农历壬午年即乾隆二十七年的主体部分在1762年,但除夕已经到了1763年)——这一点还有争议,但卒年的各种说法相差不大。他的生年争议非常大,目前只能说待考。雍正年间,他的家庭遭遇了抄家的大变故(据推测可能是在康熙末年夺嫡过程中站错了队),举家从南京迁往北京。关于曹雪芹在北京的生活,有人认为曹家在北京还经历了一个“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过程,并不是一下子败落的,有人认为是完全败落了的;但可以肯定,在写作《红楼梦》时,曹雪芹的生活已经非常贫困潦倒了。从红楼梦的语言风格上看,大量的“京片子”对话似乎暗示北京的生活对曹雪芹的烙印非常深,所以我比较倾向于曹雪芹死时四十岁左右(敦诚诗有“四十年华付杳冥”一句),他是在很小的时候迁居北京,在北京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

第二,《红楼梦》的版本,主要有两大系统,即脂本系统和程本系统。大致的版本演变脉络是:曹雪芹生前已经把全书写完,而且经历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修订,同时这一系列修订稿的本子上有署名为脂砚斋、畸笏叟等的大量批语,其中以署名脂砚斋的批语为最多。仔细考察批语,发现其中的脂砚斋俨然以“合作者”的姿态进行批书,好像是曹雪芹一边写或者修订,脂砚斋一边评,两人密切合作,连这些本子的题名都写成《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此这一系列的本子就统称为“脂本”,这些批语统称“脂批”。脂批非常重要,因为批书人与作者关系密切,批语中透露出大量的关于作者家世、作品内容原型等的信息,这些是考证作者身份的重要材料;同时很多批语揭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路,对文学批评很有价值。遗憾的是,现存的脂本虽然种类很多,最重要的包括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但无一例外的都缺少八十回以后的内容。根据脂批,八十回以后的稿子已经写出来了,脂砚斋也看过,可惜在亲友传阅过程中遗失了。这是一个断臂维纳斯式的遗憾,叹叹。

说回到程本系统。曹雪芹去世之后,《石头记》一书只以抄本形式在民间流传,直到1791年,程伟元和高鹗把某一脂本的八十回和一种来源不明的四十回续书组合成一个一百二十回的版本,正式排印出版,开了《红楼梦》印刷本的先河,这就是程甲本。过去一直认为这后四十回续书是高鹗所作,现在多数研究者不再认同这种观点,续书作者尚不明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续书绝对不是原作,而且和曹雪芹原本的创作意图大相径庭,这点要切记。到1792年,在程甲本基础上,程高二人对全书内容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也正式排印出版,是为程乙本。程乙本的前八十回内容,和脂本的区别是比较大的,这一点一定要注意。程本尤其是程乙本,在推广《红楼梦》一书方面是起了积极作用的。但是,因为程高对原作的大规模修改,很多地方可以说面目全非,再加上续书严重偏离了原作的人物情节发展轨迹,造成了读者长时间对此书的一些误解,这也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的。

第三,《红楼梦》是现实主义巨著,但它不是曹雪芹的自传。曹雪芹是根据他自己家庭的经历以及他所熟悉的其他满清旗人贵族家庭的事迹,以“实录其事,不敢稍加穿凿”的现实主义精神创作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身上又寄托了他的人生和社会理想,其中贾宝玉是最典型的代表。但是一定注意,贾宝玉不是作者的化身,起码不完全是。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人物,尤其是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这些主要人物,我的一个回答可以供大家参考。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