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一套四大名著,奶奶常常翻看《红楼梦》和《三国演义》,有时讲一些给我听,随听随忘了。13岁的时候看了一遍《红楼梦》,走马观花,一知半解,总也对不上谁和谁是一个辈分的,贾史王薛到底是怎么个关系,诗词全都看不懂,堪比甲骨文。
N年以后,看了一遍87版《红楼梦》电视剧重播,感觉一下子通路了,人物关系弄明白了。但是觉得电视剧有局限性,很多东西镜头表达不出来,于是又看了一遍原著,由于阅历的增加,对人物的理解也不一样了。
看的过程中,很羡慕一群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在大观园里的快乐生活,作诗、聚餐,拌个嘴、使个小性,有时候很乖,有时候胡闹一番……
我觉得14、5岁可以开始阅读(中考和高考都可能考的名著题),由大人指导或结合87版电视剧,告诉孩子主要人物和他们年龄相仿,会更容易理解,不要像我一样,被诗词吓倒,先忽略诗词,对理解故事情节没有多少影响。
以后每隔三五年读一遍,或就放在床头,有时间就翻一番,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对故事、人物、作者的理解会越来越不一样。第一次读,你可能讨厌这个,不喜欢那个,慢慢你就会理解,每个人的出身不一样,所处环境不一样,造就的性格就不一样,命运更是大相径庭。
读书之前先了解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曹雪芹15岁之前是江宁织造府的公子,在南京过着锦衣玉食、富贵风流的生活。15岁以后被抄家迁回北京老宅,后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接济生活。
之所以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源于以下几点:
1、首先他是一个非常细腻的人,善于观察生活细节,善于体察人的内心。比如王熙凤出场时的穿着、配饰,不见其人、先闻其声;贾蔷送龄官鸟雀,龄官联想到自己似被关着的小鸟,唱戏小丫头幽怨的心,他都能了解。
2、他通晓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熟知历史,熟谙丝锦,粗通中医、茶道、 戏曲、美食……,非常博学。令人折服的是就算写诗,每个人写的都那么符合人物性格。《红楼梦》似一本百科全书,读完这本书,文化素养将会有极大的提高。
3、对封建社会的官场颇为抵触,对败落后的人生苍凉深有感触。写出了封建社会官场的丑陋,官官相护,权钱交易,虚伪、趋炎附势;还有一章写了贾芸找开香料铺的舅舅卜世仁赊一些货,准备讨好贾府,舅舅不肯。这应该是曹雪芹被抄家后生活的一个片段吧,后半生里他应该常常遇到这种世态炎凉的情况。
4、虽然写作时,曹雪芹已经人到中年,但他仍不失童心,人物取名多是谐音,比如贾宝玉——假宝玉(真顽石);丫鬟娇杏——侥幸(后来嫁贾雨村,做了官夫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仁——不是人;甄士隐(真氏隐去);冯渊——逢冤(因为香菱被薛蟠打死)。
而且每个人因文化品味不同,给自己的丫鬟、书童起的名字也不同,有俗有雅,细细品味也很有趣。
《红楼梦》写的是贾宝玉十几岁时的生活,可以想见也就是曹雪芹被抄家前几年的生活记忆,锦衣玉食、身边有兄弟姐妹,有似兄弟姐妹的书童、丫头,大家一起长大,一起走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就是在回忆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下,几经修改完成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
在写做后期,妻儿离世,他自己也于除夕夜离开人世,命运似乎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从天堂跌落地狱,从荣华富贵到缺吃少穿。但是曹雪芹是值得敬佩的,败落的富家子弟千千万,写出《红楼梦》这样鸿篇巨著的只此一人。
《红楼梦》里大部分笔墨都是描写了女性的,老年女性主要是贾母和刘姥姥;半老女性主要是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赵姨娘、周瑞家的、林之校家的,宝玉的奶娘等等。
少妇主要有王熙凤、李纨(寡居)、秦可卿(亡)、贾珍的继室尤氏似乎也算吧。
主要还是少女啦,黛玉、宝钗、湘云、迎春、探春、惜春、宝琴、蚰烟、妙玉……
还有袭人、晴雯、麝月、鸳鸯、紫娟、小红……
宝玉对女人自有一番见解:
还有一回宝玉说女孩儿出嫁沾了男人的气息,就变了之类的话。
当时看完了,就想以后自己可不要变成死珠子、鱼眼睛,一定要生活的有趣一点、单纯一点,常保一颗少女心。
说到少女心很想再说一点,《红楼梦》就是一部小说,最好不要拿红学专家的研究来读,跟哪位皇上有关啦,跟哪位大臣有关啦……
我理解的《红楼梦》就是作者对自己青春的回忆,有爱、有美、有快乐,有诗情画意、有世态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