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就“中长期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协商交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原编者按:
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效缓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两孩政策效果明显,人口总量增长平稳,人口结构继续优化,人口素质稳步提升。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人口发展正在出现重大转折性变化,群众生育观念发生重大转变,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高度重视。10月26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此进行协商交流。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作主题发言
此次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人口主题,科学研判人口中长期变动趋势,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调研和大家的发言情况,谈几点认识。
首先,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总的来看,我国人口发展态势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提高人口综合发展水平仍任重道远。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庞大人口所形成的市场容量、消费潜力及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显现。目前我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但人口综合发展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进入攻坚阶段,人们的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也需进一步提升。二是人口发展处于历史转折期,结构性矛盾凸显。根据长周期预测分析,我国人口数量将经历从低增长到零增长再到负增长的历史性转折。人口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供给仍然较为充裕,但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匹配的问题显现;城乡人口服务能力差距大,地区之间人口转变不同步、人口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家庭发展服务基本需求尚未充分满足。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养育孩子的经济成本上升。年轻人婚育时间不断延迟,大龄生育、不孕不育等生育困难人群明显增加。在公共服务供给上,现有的婚育假期、生育津贴、女职工就业保障等政策,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障碍。托儿所、幼儿园短缺,促进家庭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尚未完全建立。
解决上述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处理好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双向适应、相互协调的关系。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针对人口发展的新特征、新情况,建议围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素质提高、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目标,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相关制度政策。加强人口自身发展规律研究。加强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互动关系的研究。加强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完善跨境人才引进、劳务输出输入、人口迁移管理的制度政策研究,通过战略研究,确立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科学目标、思路和策略,从实际出发,坚定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
最后,要做好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一是积极构建家庭友好的制度政策和社会环境。建立以生育支持、儿童发展、老年赡养、病残照料为主体内容的家庭支持政策。二是尽快补齐影响生育的公共服务短板。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三是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实施就业优先和科教兴国战略,面向社会需求,加强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适度灵活放宽国家失业保险金使用范围,支持社会、企业开展创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四是积极应对老龄化。树立全面、积极的人口老龄观,加快构建制度体系。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
把握中长期人口变动规律 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调研显示,当前我国人口总量仍然庞大,但结构性矛盾凸显,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基本情况:全面两孩政策效果明显;妇幼健康得到有力保障;科技进步和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影响积极。
问题:全面两孩政策累积效应快速释放,长期效应还有待挖掘;劳动力总量大,素质有待提高;人口数量优势未转化为经济发展强大动能;人口红利有待进一步释放。建议:
一、全面把握当前中国人口国情。尽管中国人口发展出现重大转折性变化,但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量仍将保持在13.5亿以上,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都不会根本改变。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中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国情。
二、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快“补短板”,大力发展托幼服务,重点满足3岁以下不同层次的托儿服务需求;“抓重点”,落实育龄夫妻依法享有的各项福利待遇和计划生育免费服务,落实个税减免扣除;“强弱项”,完善家庭发展支持政策体系,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三、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本强国。拓宽劳动收入渠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培育新的消费需求,形成经济转型升级新动能。
四、抓住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是充分挖掘、开发和释放“人才红利”、“健康红利”,延长人口红利。二是紧紧抓住当前健康老年人、年轻老年人居多的窗口期,加快完善养老政策措施,健全养老保障、服务和健康支持体系,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副省长,民盟湖北省主委杨云彦:
促进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相衔接
年轻群体不愿意生育二孩的原因,一方面是养育孩子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投资自己与投资孩子存在替代关系,年轻父母越来越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因此,建议:
一、构建家庭、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婴幼儿护理照料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将0至3岁托幼设施建设纳入社区规划,发展普惠性托儿所,鼓励在各类开发园区、大型企业、学校、医院以及女职工集中的单位创办托儿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支持社会机构兴办托儿所。
二、教育减负。现在不仅学生课业负担重,家长的课业负担更是不堪重负。教育部门在解决学生课业负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可否明文规定一下,禁止给家长布置作业,先把家长解放出来?
三、降低儿童看病就医费用。一方面需要卫生部门通过按病种付费等措施来规范医疗行为,杜绝过度诊疗;另一方面需要从保障入手,可否设立针对0-6岁儿童的补充医疗保险,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慈善机构设立大病保险,让儿童就医少花钱甚至不花钱。
四、保障女性公平就业。反对各类就业性别歧视,将妇女在求职应聘、在岗怀孕、产后返岗等各个阶段面临的性别歧视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减少女性担心生育影响自己就业、晋升等顾虑,保障妇女合法权益。
五、尽力改变养育子女的负面预期。现在影响养育子女意愿的几个负面预期莫过于教育、医疗、住房。
六、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环境。对流动人口子女,应鼓励其与父母共同生活,并保障其在入托、入学、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平等待遇,不能因为拆迁等把一些外来子弟学校一拆了之。
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河南省主委高体健:
对计生家庭特别是失独家庭开展精准帮扶
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相比,是一个高风险、多困难、低保障的群体,特别是失独家庭在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医疗、住院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遇到困难更多、更大、更特殊。目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独生子女父母已逐渐步入老年,且部分已经成为空巢老人,面临的各类困难日益凸显。为此,建议:
一、加大对计生家庭奖扶力度。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生双女家庭,应继续实行并不断完善各项奖扶政策,在社会保障、集体收益分配、就业创业、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增强家庭抚幼和养老功能。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等在内的家庭发展政策体系,鼓励按政策生育,增强社区幼儿照料、托老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等服务功能。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对年满60岁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生病住院期间给予其子女带薪护理假制度等。
三、开展对失独家庭精准帮扶。在各地探索基础上,加快完善顶层设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失独家庭开展持续全面的精准帮扶。
四、稳定和加强计生奖扶力量。对计生家庭奖扶特别是对失独家庭开展持续精准帮扶,需要一支专业化队伍来实施。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要健全计生奖扶队伍,妥善解决好村级计生专干的报酬待遇、养老保障等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
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又是经济发展最基础的变量,与大家分享三个观点。
一、我国坚持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成就巨大。改革开放以来至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上世纪70年代至2010年,属于人口红利前半期。第二阶段从2010至2035年左右,属于人口红利后半期。第三阶段将从2035年到2050年,人口总量平稳下降,老龄化程度较高,可称为后人口红利期。届时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但人口结构状况与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二、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提前面对低生育率、老龄化等问题具有历史必然性,也是后发展国家早晚要面对的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红利后半期。人口对经济发展有利因素仍然较多。一是劳动力数量充裕。二是人口负担较轻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三是人口总量势能逐步显现。巨量人口的规模效应可以支撑每一个细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三、当前,正是人口矛盾交叠、发展方式交替、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应当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促进人口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均衡。在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要妥善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应对长期就业压力与解决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的关系。二是控制人力成本上涨与培育优质高效消费市场的关系。三是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保持人口合理分布的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海市妇联副主席(兼职)黄绮:
建立家庭友好型社会
在人口变动这个主题下,我关注的是如何出台家庭友好型的公共政策。其中涉及两方面:一是托幼,二是托老。
托幼问题。目前生育妈妈普遍产假时长为4个月,但幼儿园是接收3岁到6岁儿童,其中就有一个空档期,需要托幼。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具体部门操作和管理。如托幼一体化、建立社区托管点,或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开办托幼点等。对于3岁以下孩子由家庭自带的,每月给予相应补贴。征收个人所得税时,综合考虑家庭的子女抚育情况。建议将学前儿童的托幼费用列入专项附加扣除。
托老问题。完善对失独家庭困境老人的国家监护制度。孤寡老人由民政托底的政策扩展到失独家庭,给予国家托底监护。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守镇:
建设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
当前我国劳动者队伍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数量下降;二是整体素质偏低。当前存在的诸如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等心态,也对未就业者以及劳动者群体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建议:
一、切实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化正能量宣传。社会、学校、企业要把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放在首位,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文化艺术界要创造反映劳动者工作的文艺精品,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工匠,引领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的氛围。
二、提高技术工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位。加快企业工资分配改革步伐,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工资单元。解决好生育、住房、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
三、消除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障碍,调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招生规模,使技工更强起来。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贾楠:
推进政府部门间人口和单位基础信息共享
近年来通过走访多个部门,参加人口发展规划研究,我深刻感觉到,各部门对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的愿望已越来越迫切。2017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调查数据和卫健委的出生人口数据进行了比对,大大提高了人口出生数据质量。在推进数据共享的过程中,除法律层面问题之外,最大的难点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标准不统一、不规范,是数据共享的最大障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标准缺失或者覆盖不全。二是标准的赋码不及时,影响了数据使用。三是各部门的标准执行不规范,各行其是,影响了部门间数据的交换和比对。
二、数据库的日常更新维护是数据共享及时准确的关键。我们平时是重建设,不重维护管理,这不但会造成浪费,而且不能满足政府部门管理决策对数据共享的需求,影响普查数据的有效应用。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建议:
一、科学制定有关人口、单位信息的标准规范,并且要切实执行。一是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统一的地址分类标准。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统一信用代码,将单位标识尽量覆盖全,并且要提高标准赋码及时性,解决重码错码问题。
二、整合各部门资源,建立标准规范统一的部门共享单位信息库和人口信息库,以及数据库日常更新维护的有效机制,为政府管理和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豪都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屠海鸣:
引导人口科学合理增长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四川是全国最大的劳动力输出地,广东是全国最大的劳动力输入地,但四川乡村和广东企业目前都缺人,主要原因是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
农村人口是蓝领队伍的强大后备军,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金领、白领只是总人口的一小部分,产业发展需要庞大的蓝领支撑。所以调整人口政策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如何引导人口科学合理增长和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为此,建议:
一、研究储备新的人口生育政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并没有出现生育热潮,说明经过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民众的生育观念改变很大,可以做出理性选择。
二、重点关注未成年人成长。提高人口质量是调整人口政策的题中要义。在香港,80%以上的医院是公立医院,孩子和老人都可以得到低费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建议从降低成本入手,出台政策,免除未成年人医疗费用。
三、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农村教育资源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建议加大对县以下教育机构的投入,并探索建立城市教师下乡、乡村教师进城的长效机制,推动义务教育均等化。
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湖南省主委杨维刚:
落实好全面两孩政策
当前人口问题的关键之一是落实好全面两孩政策。对此,有两个基本判断:一是当前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目前,出生人口的数量在下降,但人口总量还在持续增长,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不能过度放大人口结构失衡来掩盖人口数量众多这一实质性问题。二是全面放开生育不是解决当前人口问题的唯一选择和最佳选择。对此,建议以稳妥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为主,抓好配套政策落地,全面加强生育服务。
同时,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两个问题:一是建立健全0-3岁托幼服务制度体系方面有哪些考虑?二是加强出生质量把控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控方面,如何进一步加大力度?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政协原主席黄跃金:
如何应对东北人口外流问题
今年6月下旬,我到黑龙江省就中长期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调研。总体感到,东北地区人口流失问题比较突出。以黑龙江为例,黑龙江人口呈外流态势,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农民工、老年人和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优秀人才是外流人口的主要构成。数据也显示,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增长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才流失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工资收入低,就业环境、生活环境与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我提的问题是,发改委对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有什么新举措、新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和人口的关联性
我有两个问题:
一、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和人口的关联性。我国城镇化建设进行得非常快,这是好事。但与此同时,也有的农村由于青年纷纷外出成了“空心村”。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乡村振兴,人从哪里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什么措施让农村能够留住一部分人才,并且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新型农民?
二、这次去新疆调研发现,南疆地区的生育率高于全国水平。但由于当地环境脆弱,水资源非常缺乏,人口密度又很高,因此生育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学界的共识是,教育能够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但这里恰恰又是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地不少青年人不会讲普通话。这种情况下,怎么加强教育促进转变观念?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委钱学明: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亟待加强需求侧管理
人口老龄化与人工智能的叠加,更需要高素质技能人才,这就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遗憾的是,目前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企业认为不好用;政府花钱办职业教育,花了大力气,但吃力不讨好。看似是职业教育供给侧出了问题,实际是需求侧管理没跟上。改革的关键是要形成供需双方的管理体制,促进职业教育供需匹配、供求平衡。我有两个问题,请教人社部、教育部。
一、能否将人社部门完全作为需求方,管招生计划、管技能要求、管质量评估;教育部门纯粹作为供给方,全面负责职业教育学校的监督管理,包括现在由人社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以便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供需双方的管理体制?
二、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办职业教育是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最佳方式,如按照一视同仁、同质同价、优质优价的原则,调动企业办学积极性,发挥其办学优势,让他们愿意办、办得好。能否鼓励支持企业办职业学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宁波市主委张明华:
鼓励引导和促进超龄劳动者就业是缓解老龄化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劳动力总量不足的问题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因而,积极鼓励引导和促进超龄劳动者就业,是缓解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目前就超龄劳动者就业而言,存在着超龄用工关系在法律上仍存争议、超龄劳动者社保难以落实、社会氛围有待优化等问题,在法律层面和政策层面有待进一步突破。借此机会,向人社部提两个问题。
一、目前建立国家公职人员延迟退休和市场主体用工人员弹性退休相结合的退休制度是否可行?如果可行,现在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下一步怎么推进?
二、对超龄劳动者的就业,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保的现象比较突出。请问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超龄劳动者合法权益?
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发言摘编
全国政协委员,驻墨西哥大使邱小琪:
建议国家在立足自身国情的基础上广泛研究借鉴国际经验,量质齐抓,供需协同,综合施策,大力促进我国中长期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促进人口均衡有序发展,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同时,充分发挥全面两孩政策效应,着力通过加强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和家庭发展支持减少生育成本与顾虑。二是着力增加有效劳动供给,深入挖掘现有劳动人口工作潜能,不断提升新增劳动力素质、质量,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三是积极应对老龄化趋势,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加快建立健全涉老政策体系、服务制度和机构布局。
列席委员发言摘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书记方来英:
建议科学准确把握我国人口发展趋势,有一些趋势性变化并不完全是由于我们长期所坚持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我们不仅要关注人口数量,更要关注人口素质。但素质的提高,也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要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我们需要的人才队伍是有结构的。在老龄化的这一客观事实面前,要看到一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市场变化,银发经济的潜力;二是要看到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老人也可以继续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原总政治部主任助理岑旭:
人口问题是一个具有战略性、基础性的问题,对于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这个问题周期性很长。因此,搞好中长期发展规划更显必要。其中,一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二要处理好长远与近期的关系;三要处理好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四要处理好降低生育成本与提升生育意愿的关系;五是要处理好国家实施的好政策与这些好政策真正落地的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陈怡霓:
建议关注现代化强国中劳动力的挖掘。建设现代化强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培训大量适应机器时代要求的高级技工。结合当前社会现实,这部分劳动力资源还要多依赖培训来自农村、中小城镇、欠发达地区的适龄青少年群体。将他们培养成为高级技工群体生力军,一举三得:一是解决多生但无条件优育的问题;二是有利于鼓励生育意愿高的群体继续保持高生育意愿;三是有利于解决现代化强国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凌振国:
要使中长期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至关重要的是要认真贯彻、全面落实好全面两孩政策,对这一政策进展情况进行一次监督性集中检查巡查,督促、督导、督查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对中央确定的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各项规定是否有效贯彻落实。适时总结推广经验,及时提出新要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同时,在人口红利减弱的情况下,应更加重视人口素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天津分所总监柴靓:
从本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内容、效果及现场气氛,反映出本次调研深入、充分,组织完善,服务周到。作为本届新委员,我受益良多。建议继续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以税收手段助力人口合理增长。一是设置更多针对子女养育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除子女教育支出外,考虑增加抚养支出的专项扣除,先期可以从0--3岁开始,以后逐步扩大。二是在目前以个人为申报基础的情况下,建议对有2个子女且父母一方无收入的家庭,适度提高在职一方的个税起征点。
部委情况介绍及现场回应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
结合发展改革委工作,现就中长期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关于推进落实人口均衡发展国家战略的基本情况。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落实人口均衡发展国家战略。一是推动实施《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二是制定完善配套政策。三是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四是着力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五是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六是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七是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二、当前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十二五”以来,人口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人口总量增长平稳;人口结构不断变化;人口素质稳步提升;人口城乡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重点人群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面两孩政策出台实施后,社会反响良好,政策效应比较明显。但同时,人口发展呈现出新变化新特点:出生人口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受一孩出生下降、育龄妇女总量变化、婚育年龄推迟、经济社会因素对生育行为影响增大等因素影响;老龄化程度加深,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总量大,应对的准备需要加强;人口集聚进一步增强,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部分地区人口负增长问题凸显;人口素质仍需提高。
三、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作考虑。发展改革委将认真研究吸纳各位委员、专家的调研成果和意见建议,进一步深化中长期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持续推动人口均衡发展国家战略实施。重点是深化重大政策和人口发展趋势研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行动方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顶层设计,发展银色经济;制定出台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实施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健康产业快速有序发展;深入研究关于实施人口均衡发展战略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教育部副部长孙尧:
感谢各位委员对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工作的关注。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对于提升人力资源价值,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中央高度关注职业教育发展,在近期召开的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高度重视。目前,我们正在国务院领导下,抓紧编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近期将以国务院名义予以印发。各位委员刚才提出的问题,大都在“职教20条”中有所回应,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措施。在此,我对几个重点问题,作简要介绍:
一、关于管理体制。我们将建立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务院分管教育工作的副总理担任召集人,教育、人社、发改、工信、财政、农业农村、国资、税务、扶贫等单位参与,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全国职业教育工作。
二、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好国办《产教融合意见》和教育部等6部门《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在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支持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增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内生动力,推动校企协同育人。
三、关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将狠抓教学、教材、教师,打一场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进一步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总结推广学徒制试点经验,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和教材,多措并举打造“工匠之师”,不断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
关于委员提到的职业教育中的供需匹配问题,人社部高度关注,在技能培训和技工教育中着力推动教育与产业、职业的融合,特别是推动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和统筹规划,强化对培训供给的反馈引导,推动相关工作。
关于鼓励支持企业办职业学校,加强政府购买服务问题,有关法规和政策已有明确要求,支持和调动社会资源开展职业教育,财政也有一定经费投入。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关于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近年来,用人单位招用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的情况客观存在,用人单位通过与这部分劳动者签订民事协议,明确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权利和义务。我们将充分考虑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实际,加强研究评估,维护好其合法权益。
此外,各位委员还提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保障女性公平就业等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借鉴吸纳。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崔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先后启动实施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政策,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欢迎。
从人口角度看,全面两孩政策累积生育势能释放较快,年度出生人口开始下降。从住院分娩统计数字上看,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2016年出生人数最多,2017年开始出现下降,今年1—9月出生人口进一步下降。
通过长周期预测,我们有一个基本判断,我国人口总量在2030年之前达到峰值后,会出现零增长再到负增长的转折,育龄妇女、少儿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下降,人口老龄化提速、人口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强相关研究,会同相关部门推进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着力解决好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相关问题,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做好计划生育家庭扶助保障等相关方面工作,切实解决家庭在生育养育方面的后顾之忧,让更多想生育二孩的家庭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