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题记:小时候我比较喜欢读外国人写的中国现代的故事书,因为我感觉我们自己的人写的东西或多或少都带有较重的个人情感在里面。后来我在研究的过程中,的确也发现了一些十分有趣的现象——一些有良知的人写文章,往往留个尾巴,在前一篇之后,再写一篇补记,而后一篇文章中却披露更加关键的信息。例如有本书《梁漱溟问答录》,影响很广。作者汪东林还写过一篇短文《“可惜没有梁漱溟”——记毛泽东晚年的一段批示》,在该文中作者披露1974年国庆节时,毛主席还惦记着梁簌溟先生——主席希望梁先生能够参加国庆招待会,而不是像某些人主观臆想那样,要批判之类。
延安时期,毛主席和梁漱溟不落俗套地长谈,也是畅谈。
1974年9月30日晚,重病中的周总理最后一次主持国庆招待会,并致祝酒辞。
这次招待会除毛主席以外,几乎所有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包括年事已高患有重病的董老、康生也都参加国庆25周年的庆典,有一批在“文革”中受冲击的老干部、老民主人士、老教授、老专家被邀请出席了这次国庆招待会。
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即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也有许多位知名学者应邀出席了。国庆招待会之后,哲学社会科学部领导小组给党中央写了一份简报,反映出席国庆招待会的知名学者的雀跃之情。
毛主席阅后很高兴,在这份简报上批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名单上的人参加招待会甚好,可惜没有周扬、梁漱溟。”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当时只公布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能公开全部引用这段批示。不过,公布的这一部分流传很广。
众所周知,梁漱溟与毛主席相识于“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解放前延安时期,梁漱溟曾两次只身赴延安,为国事与毛主席见面长谈。
梁先生回忆说:“在延安谈话最多的是和毛泽东先生,前后共谈八次。有两次不重要,一是他设宴招待的一次,又一次是临走之前,他来送行。其余六次,每次时间多半很长,至少亦两个钟头。最长者,就是通宵达旦。——这样有两次。因为毛先生夜里不睡觉,而白天睡。谈话多从晚饭后开始,不知不觉到天明。”
他还写了一些对毛主席的直感:“此番会晤,在我印象上甚好。古时诸葛公称关美髯曰逸群绝伦,我今亦有此叹。他不落俗套,没有矫饰,从容、自然而亲切。彼此虽有争辩,而心里没有不舒服之感。大致每次都可以让你很舒服的回去。”
“他于听你谈话时,喜用笔随手记录。秃笔粗墨,在大纸上横行写来如飞。我一边谈,他一边写。我谈完,他便手指所记要点,一条一条答复。条理清楚,句句到题。我将我的一两种小册子,和四十万言的一部《乡村建设理论》都赠他,请他指教。隔一天见面时,他取出一沓纸来,纸上已将我书内要点,或他认为好的地方,皆摘录排列,井井有条。这都是可佩服之处。”
解放初期,他们又多次单独见面,交流思想,共商国事,一直到1953年9月终止。
梁漱溟曾经说:“自1953年9月之后,我的确失去了单独与毛泽东主席见面谈话的机会,但我心里领会到,我自1953年9月之后政协委员照当,生活待遇照旧,并未受到任何组织处理,仍体现了毛泽东主席的意思。”
事实正是这样:梁漱溟自1953年9月受到严厉批判之后,虽然对所争论的问题遭到的待遇心里委屈,但同时也为自己如此目中无人地当众顶撞毛主席的行为而深感懊悔。
事后不久,梁漱溟苦苦思索,想出了八个大字,即:闭门思过,听候处理。他没有直接写信给毛主席,而是给当时的政协全国委员会陈叔通副主席和李维汉秘书长写信,要求请长假,政协的各种会议和活动均暂不参加,以求有更多的时间在家读书学习,闭门思过。信发出后,梁漱溟真的不去政协了。但不多久,陈、李即派人告知,说政协该发给他的通知一律照发,能不能出席会议由梁漱溟自己酌定。陈、李的答复,梁漱溟心中明白,这是毛主席的意思。
岁月荏苒,时光飞逝。与毛主席同龄已是古稀之人的梁漱溟到已于1976年先他而去的毛主席的故居韶山参观。
当他踏上韶山冲,见到毛主席故居地道的农家房舍,想到毛主席世代为农的家庭背景、想到建国初期中国这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大国当时的现状、想起毛主席在旧中国那怎样的环境下,在井冈山创建根据地,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势和胸怀,经过坚苦卓绝、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领导着中国广大的劳苦大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共和国。革命胜利的取得来之不易,而要想在短的时间内改变一个新生的、落后的农业大国的面貌,让人民特别是翻了身的农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正是一代伟人、共和国领袖殚精竭虑、始终萦绕心头所思所想的大计和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眼前看到的和想到的,使这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心情犹如打翻了的五味瓶,一种发自肺腑的内疚第一次冲击着梁漱溟老人的心。
他感到几十年前致信和当面责问毛泽东有没有让别人批评的雅量?现在看,是自己首先没有一种接受别人批评的雅量。想到此,梁漱溟主动对陪同人员谈起了当年和毛泽东争论的事。他说:几十年过去了,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毛泽东)很为难。现在看,毛泽东是对的。特别是在对待我个人的问题上,毛泽东襟怀大度、心胸豁达,关心我这样的民主人士,其情、其理感人至深。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实是中国各民主党派真诚的朋友。
当梁漱溟老先生晚年身体不太好的时候,得知了主席这个批示的全部内容以后,既严肃又欣慰地说:“人无完人是句至理名言,对于凡人或伟人,都同样是适用的。”
李克勤(jixuie)后记:有人拿梁先生来做文章,其用意在哪里?毋庸讳言。这里不得不提及毛主席当年的一段话——批判梁漱溟,不是对他这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借他这个人揭露他代表的这种反动思想。梁漱溟是反动的,但我们还是把他的问题放在思想改造的范畴里头。他能不能改造是另外一个问题。很可能他是不能改造的。不能改造也不要紧,就是这么一个人嘛!但是,同他辩论是有益处的,不要以为是小题大作,不值得辩论。跟他辩论可以把问题搞清楚。要说他有什么好处,就是有这么一个好处。现在辩论的是什么问题呢?不就是总路线的问题吗?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对我们大家是有益处的。
请注意,毛主席只是在思想上做了些事情,梁先生个人待遇没有丝毫影响,以上文中也说过了。而且,毛主席的做法的的确确得到梁簌溟的认可的。
因此,毛主席和梁先生实际上可以称得上是真朋友——能够直言不讳讲真话的朋友——难得的朋友。
毛主席为什么能够有这样的朋友呢?
实际上这样的朋友远远不止梁簌溟一个。
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我们的主要精力不要老是放在猎奇上。
毛主席怎样获得像梁簌溟这样的人的认可?
这其中的道器变通,只能我们自己去感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