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自我评价:七分虎气,三分猴气

毛泽东的自我评价:七分虎气,三分猴气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1.jpg

  1966年,毛泽东在一封信中,谈起了自己的性格特点,说道:“我是自信而又有些不自信。我少年时曾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可见神气十足了。但又不很自信,总觉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我就变成这样的大王了。但也不是折中主义,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这样调侃式的性格评价倒是有几分贴切。如果说虎气是原则,猴气就是灵活;虎气是战略,猴气就是战术;虎气是斗争,猴气就是团结;虎气是现实,猴气就是理想。

  先说虎气,就拿郑州会议举例吧。

  1958年11月举行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毛泽东主张一步一步引导农民脱离个体所有制走向集体所有制。那段时间,他一直在思考所有制以什么为基础的问题。两次郑州会议后,他提出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并主持制定人民公社60条,实行了10多年。

  以队为基础,无疑是杜绝了包产到户,是对“三自一包”的否定。

  为什么呢?他认为包产到户,最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他说:“如果全部闹单干,或大部分闹单干,我是不赞成的”。在他看来,如果两极分化,那么过去辛辛苦苦换来的革命果实就丧失了,老百姓就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资本主义就要复辟,就会变成修正主义。当然,坚持不能包产到户的底线,是时代的局限,却也是他“虎气”的体现。

  在这件事上,他展现出不容商量的霸气,因为他是真的了解农村。他生在农村,青年时代做过农村调查,在大革命失败后又找到了工农武装这条道路,并使之成为革命成功的关键。他对农民有真感情,也真正懂得农民的利益,能够代表农民的利益,因此,他永远站在最广大的底层人民的立场,为他们谋幸福而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这里,虎气是坚持,是远见,是胸怀。他的虎气,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底气。

  再说猴气。毛泽东的“猴气”体现最明显是在上井冈山之后,因为这时,他必须完成一些列的转变,比如从书生到军人,从社会活动家变成一个“江湖人”,等等。

  秋收起义失败后,起义军残部退到浏阳文家市时,大部分人都开小差溜了。毛泽东在一个学校操场上向剩余的指战员宣布:改变行动方向。他说:“这次秋收起义,虽然受了挫折,但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后来的事实证明,毛泽东的灵活处理,救了大家。

  当部队来到永新县三湾村,大家对于前途都很悲观,毛泽东的灵活性和理想主义再次起了作用,他说:“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他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了家,现在当了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只是两把菜刀,而是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一席话迅速打消了大家的悲观情绪,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完成了三湾改编。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结束,毛泽东创作了《念奴娇·昆仑》,自注道:“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他要表达的是,理想总是战胜黑暗的现实。

  毛泽东去世以后,开国大将黄克诚说:“在毛主席晚年,我也吃了些苦头。但我们这一代人能够理解毛泽东,因为我们知道他是好心,他为人民事业是紧张操心了一辈子的。到晚年,他的雄心壮志仍然非常之大,想在自己这一生中把本来要几百年才能办到的事情,在几年、几十年之内办到,结果就出了一些乱子,犯了理想主义的错误。“

  这或许是对毛泽东的“猴气”最好的评价,他的“猴气”,成就了一个民族千百年来的理想。



www.haizi.name
责任编辑:诗人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