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大一新生”去外地上学了

不少“大一新生”去外地上学了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虽然媒体报道有的学校延迟开学,但估计,今天不少“大一新生”也已经去外地上学了。也许是这个原因,相关视频推送过来的也多了。下面是看到的几个视频:


(全家送孩子来郑州上大学)

第一个,是河南电视台《全家送孩子来郑州上大学》的视频,视频下面的有各种留言,绝大部分都是让孩子家长放心方面的留言,或许是“亲子关系”好坏、成长经历不同的原因吧,也有其他看法的留言。想说的是,每个人表达方式不同,特别是在镜头前,或多或少会和不在镜头前不一样。送过孩子上大学的父母,都不会不理解视频中父母的真情实感。视频中的父母还是不放心他们的孩子啊!他们的孩子,毕竟是第一次这样离开父母。

从开始帮助孩子考大学那天起,甚至更早,不少父母就会料想到孩子可能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们可能经历的人生阶段,有了心理准备。至于视频下“其他看法的留言”,很可能是因为这些留言者未必“懂”这些,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由于各种原因,未必是每个家长都非得送孩子到外地上大学不可,毕竟有不少比到外地上大学更重要的东西。很多事情,既自然而然又无可奈何。有了无可奈何,尽管是自然而然的,尽管有了心理准备,做家长的也难免多少会有些视频中的那种情感。


(大学生的生活费)

第二个视频说的“大学生的生活费”。父母经济条件好的,生活费就多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就少些。明理的父母,懂事的孩子,多少生活费大家都会彼此理解为什么“多”为什么这么“少”。知道“为什么”至关重要。不知道“为什么”,多或少的应有之意也会随之大打折扣。如果亲子关系好,做到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也不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在今天这么个“礼崩乐坏”的社会中,做到“父子情深,做到“母子情深”,也不是不可能的。

曾经看到过“生活费”成了所谓“问题”的视频,其实,如果“亲子关系”良好,生活费不会成了所谓的问题,不但不会成了所谓的问题,或许还会因孩子有了更加明晰的“生活费”概念而进一步改善“亲子关系”而不是相反。“亲子关系”本来因为自然而然的“好”而根本不需要“人为”改善,是因为各种“歪理邪说”破坏了“亲子关系”,才有了需要改善“亲子关系”这种事情。生活费问题背后是“私心杂念”,出现“私心杂念”的主要责任在父母。所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孩子上大学,特别是到外地上,是锻炼,也是考验,切不可辜负父母“穷家富路”的良好用心。

视频说的道理。除了视频中的那些道理,孩子的生活费应该能够保证孩子“有尊严”的生活,保证孩子不被“小恩小惠”、“蝇头小利”给收买和欺骗了;同时,也应该“勤俭持家”,生活费无论多少,都不能让孩子们养成“不节俭”甚至“浪费”的习惯,应当让孩子们懂得诸如“俭以养德”,“知足者富”这样的道理。在金钱上面,做家长的,更不可以干“毁人不倦”的事儿。

生活费的多少,应该以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同而不同,应以孩子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用同一生活费金额为标准,无论是自以为的“多”还是“少”,基常常是“刻舟求剑”,也不大可能,因为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并不一样,甚至有天壤之别。“刻舟求剑”看似省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事儿,其实不然,搞不好,会因此产生更多、更大的麻烦。


(五道红线)

第三个视频是《五道红线》。到大学后,无论孩子上了什么样子的大学,只要坚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要坚持“日日新又日新”,只要坚持“力争上游”,就自然不会触碰到视频中的那五道红线。

“慎独”不容易,父母做到不容,孩子们做到也不容易。离开家庭去外地上大学,也是给了孩子们自我审视,看清自己的机会。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人为己,孩子们应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还看了一些视频,有为孩子们考上大学而高兴的,而更多的则是亲人间离别时的悲伤和挂念。这些都是人之常情。这些“人之常情”的浓烈,以至于会让人感到似乎孩子的整个大学甚至整个城市都弥漫着这些味道。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