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穆臻|捍卫毛主席的正确军事理论,捍卫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荣誉,一字一句的粉碎苏联某一大人物的谬论

铁穆臻|捍卫毛主席的正确军事理论,捍卫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荣誉,一字一句的粉碎苏联某一大人物的谬论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毛主席是正确的,苏联的某一大人物是荒唐的!

11.jpg

  (1)毛主席的正确作战计划

  1951年5月26日,面对朝鲜战争中敌我装备差距悬殊、我军不可能一次歼灭美军一个师甚至一个团的实际情况,毛主席指出:“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这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歼灭人家一个师甚至一个团,敌我装备差距太悬殊。

  这句话有半点不对吗?没有半点不对!质疑这句话的苏联的某一大人物,显然是不了解敌我差距悬殊的实际情况!

  既然我们根本没有实力歼灭人家一个团和一个师,那我们怎么办?毛主席讲的好:“为了打落敌人的这种自信心以达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假如每次每军能歼敌两个整营,共有十六个整营,那对敌人打击就更大了。如果这样做办不到,则还是要求每次每军只歼敌一个整营为适宜……打美、英军则在几个月内还不要实行这种大包围,只实行战术的小包围,即每军每次只精心选择敌军一个营或略多一点为对象而全部地包围歼灭之。”我们既然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打大歼灭战、没有足够的实力消灭人家一个师和一个团,我们就只能先打小歼灭战(小规模的精心选择少数敌军进行歼灭),先消灭他们一个营,一点点的消灭敌人。这才是实事求是。

  这句话有半点不对吗?没有半点不对!我们没有任何能力歼灭人家美军一个师和一个团,我们只能先歼灭人家一个营。

22.jpg

  毛主席还讲:“至于打的地点,只要敌人肯进,越在北面一些越好,只要不超过平壤、元山线就行了。”也就是我军要把主力放到北部来打小歼灭战。由于北方地形相对复杂,南方地形相对平坦,北方地形有利于我军发挥兵力优势和指挥艺术优势、南方有利于敌军发挥装备优势,所以越往北越好。南方我们根本守不住,平壤、元山一线敌军也因为兵力限制而根本过不来。主力放到北边,我军就可以依托地形优势打小歼灭战了。这个正确观点,毛主席在6月3日进一步解释过。

  这句话有半点不对吗?没有!北方地形就是有利于我们,南方地形就是有利于敌人;南边我们肯定受不住,平元线敌人肯定过不来。道理很简单!

  毛主席的计划是什么?

  就是不打大歼灭战了,先打小歼灭战(大歼灭战打不起,没足够的实力消灭敌人一个师甚至一个团);打的地点要靠北而不能靠南,北部更安全(地形更复杂,有利于我军)。一个是打什么仗,也就是打小歼灭战;一个是在什么地方打,是在北部安全的地方打。

  毛主席写的这样严谨、科学、完备的战术指示,竟然还有人挑刺?!我只能说挑刺的苏联的某一大人物不长脑子!那个苏联的某一大人物不仅仅是在诋毁我们的战略战术,更是在侮辱我们的志愿军,还在他的谬论中要把志愿军往死路上引!

33.jpg

  (2)驳“容易识破论”——低估我军的诈术实施能力,而且把我们打小歼灭战的方法单纯误认为只有诱敌深入

  那个大人物5月29日的电报开篇就说:“英美军很易识破这种计划(这一句话有两个错误,第一,这句话严重低估了我军诈术实施能力,如果我军真的实行诱敌深入,质量是很有保障的;第二,我军21日以来向北转移的计划也不是吸引敌人而是自己撤退到安全地区。——引者注)”后面那个大人物还说:“因此,这里的危险性就在于,英美军一旦识破了你们的计划,就不会给你们以实施机动的可能性。而由于你们是第4次重复这一​(诱敌深入,前三次指第一二四次战役。实际上当时我们北撤是为自身转移到安全地区,也还没有实行吸引敌人的计划。——引者注。)计划,那也就很容易被英美军识破。”他显然是胡扯!

  那个大人物实在是太低估志愿军的诈术实施能力了。之后两年多的时间,志愿军多次可以成功诱敌深入、零敲碎打,弄得敌人晕头转向、让敌人多次识不破计划。关于诱敌深入,我们不是第四次重复,我们之后作战计划是要千千万万次小规模重复,而且重复诱敌深入的方式也是变幻无穷的。只要有足够的引诱能力、诈术实施能力,我们就足以成功诱骗敌人上当。猪排山战役我们撤出去了八次,诱敌深入,八进八出,只要有足够的引诱能力、诈术实施能力,我们就足以多次诱敌深入消灭敌人。

  毛主席26日的电报也没有说打小歼灭战只有诱敌深入一种办法(是某一大人物看到我们当时向北撤退就误以为我们在吸引敌人)——打小歼灭战有多种办法,包括小规模诱敌深入和小规模主动出击。毛主席强调打的地点必须靠北,因为北部地形有利我们不利于敌人(后来,毛主席在6月3日的电报做过解释,向北安全区转移完全必要)。关于打小歼灭战的方法,毛主席强调:“即每军每次只精心选择敌军一个营或略多一点为对象而全部地包围歼灭之”,“在目前,多打小规模的歼灭仗,削弱敌人,降低敌人士气,逐渐地进行打大规模的歼灭仗。只要我各级指挥员精心研究情况,很好地布置兵力,组织炮火,每个军一次求得歼灭敌人一两个建制连到一个建制营,是完全可以作到的。并且在目前敌人冒进情况下,是最有利于我捕歼敌人的机会。” 可见主席说的很清楚,打小歼灭战的办法不仅仅只有诱敌深入,而是包括精心研究情况、很好布置兵力、组织炮火,进行精心规划方法有很多种,不像那个苏联人二极管的认为打小歼灭战只在用诱敌深入一种办法

  (3)驳“不能撤退论”——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北撤,更不知道我军撤退到北部才更安全

  那个大人物在他5月29日的信刻意强调:“英美军很易识破这种计划,从而他们会改变其战术,使你们不可能每次都不受损失地把敌主力引到北面。”胡扯!那个苏联人理解的“这种计划”和我们当时的真实计划压根不是一回事儿。这个苏联人连我们计划是什么都没搞懂!

  为什么北撤?5月21日,我军就决定向北部安全地区转移。当时我们向北转移的计划也不是吸引敌人(那个苏联人以为我们向北转移的计划是在吸引敌人),而是使我军转移到北部安全地区。据《彭德怀年谱》记载,彭总在1951年5月21日急电九兵团、三兵团、十九兵团、金雄并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军委:“二、目前由于我运输困难,西线美军又已东援,使我继续进攻增加困难。为此第五次战役即告结束。三、为争取主力集结休整,总结经验,决将各兵团主力转移至渭川里、朔宁、文惠里、山阳里、元通里之线以北”。可见,我们当时必须向北转移,不向北转移才是冒险。这是我们当时的真实计划。

  所以,26日,毛主席提出打的地点越往北越好,指的是北部地区对我军来说更安全、对美军来说不利。所以,毛主席在6月3日致电批评这个大人物的时候强调:“在削弱敌人的阶段中,打的地点和打的方法,必须适合情况。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山地甚多,利于防御,距后方近,补给较易。而在汉城附近及汉城以南这两个条件就差远了。”驳斥了那个大人物对我军北撤的质疑。北撤是在保护我们自己!这才是毛主席讲的打的地点要靠北的真实含义。

44.jpg

  (4)驳“没有防线论”——在29日还不知道我们21日的决定以及27日的加强

  那个大人物的电报严重脱离实际。他在29日说:“如果你们在前线后方有构筑很好的防御工事,能迅速将敌主力吸引到这里,那么在这种条件下倒不妨再冒险试一试采用这一计划。然而,据我所知,你们目前在朝鲜尚无这样的工事。”胡扯!他真的是对战场情况严重无知

  5月21日,彭总致电毛主席,提到了要建运动防御线:“为争取主力集结休整,总结经验,决将各兵团主力转移至渭川里、朔宁、文惠里、山阳里、元通里之线以北。各兵团留一个师至一个军的兵力,从现地采机动防御,节节阻击,杀伤敌人。四、各部可于23日晚开始向指定地区转移。五、担任防御阻敌进犯的部队,必须掌握前轻后重、纵深配备的原则,以减少自己的伤亡。应积极组织反击,迟滞敌人的进攻,以利我主力部队休整。

  5月23日,毛主席批准同意。

  据军事科学出版社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记载:

  27日,进攻之敌进占汶山、永平、华川、富坪里、麟蹄线,仍企图向铁原、金化、杨口进攻(南第1、第3军团仍在沿东海岸继续北犯)。中朝两军为稳定局势,决定部分军停止休整计划,立即转入防御,迅速将第 63、第 64、第 15、第 26、第 20 军及人民军第 5、第 2、第3军团主力展开于临津江、汉滩川以北芝浦里、华川、杨口、杆城地区进行防御。

  早在5月21日,我军已经开始决定组织节节阻击敌人的机动防线23日,毛主席批准了关于运动防线设立的相关部署。撤退的时候应该设运动防线的事情,我们早就知道,用不到那个苏联的大人物提醒。早在5月27日,由于敌军追了上来,我军的运动防御力度也进一步加强,并不存在“没考虑建防御工事”和“没有防御工事”这一说。他斯大林5月29日还以为我们没有防御线,可见他对战场实情的无知。综上所述,建立运动防御线的问题我们21日就知道、27日就加强了,不是那个苏联的大人物在29日提醒之后才想建的。​

  (5)驳“占领地区论”——忽视地形以及敌我差别

  那个大人物说“此外,还应考虑到,英美军向北推进时,将一道接一道地建立起新的防线,从而使你们在一旦需要实施进攻时难以不付出巨大损失就能突破英美军防线。这当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还应注意到,如果平壤再次落入敌人手里,这一方面会降低朝鲜人民和朝鲜军队的士气,另一方面将提高英美军队的士气。”显然是为了保存土地要让我们的志愿军战士送死!

  毛主席后来发电报批评了那个大人物的这个错误。毛主席讲:“在美国不向朝鲜增加大量兵力(例如增加三至四个师)及不从我后方海岸线大举登陆的条件下,就敌人现有兵力来说,它是不可能越过平壤、元山线的。几个月来,敌人因为兵力不足,对于越过三八线附近的临津江也不敢冒险。而对于我们,则希望它越过临津江,便于打击它。因为临津江以北是朝鲜境内横宽距离最长的地方,敌人一越过该江,它的右翼就完全暴露出来,利于我军打击。南方地形方便美军发挥所谓的机械化优势,我军难以守得住北方地形适合我们发挥人数和指挥艺术优势,美军难以打过来。美军自己有限的兵力也只能主要布置在南部。到了三八线以北,由于地形条件,再加上他们的兵力条件不足、战线拉长、侧翼暴露,他们也打不到平元线的。英美装备再强大,也没有足够的兵力打到平壤的。那个苏联人显然是严重对当时战场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

  在南方,美军构筑所谓新的防御工事,那就构筑呗,我们也不想要那些地方。我们知道当时敌我装备差距悬殊,敌人进攻也迅速,地形也有利于敌人,我们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攻下来。我们就做力所能及的事。盲目的“进攻”这些地方、损失惨重到不得不放弃的时候还不放弃这些地方就是送死。那个苏联的大人物还幻想着保这些地方,显然是在让我们去送死。

  在北部,地理条件也不适合发挥敌人机械化优势了,而有利于我们发挥我们自己的人数优势和指挥艺术优势了——所以毛主席说得对,越往北越好。在北边,他们不仅构不成所谓的防线,而且会因为地理条件不利于他们、兵力有限、战线拉长等等问题的凸现,而陷入被动,有利于我们各个击破。

  (6)驳“靠前巩固论”——忽视敌人极端迅速

  那个大人物6月5日自以为是的讲:“我在自己的电报中主要谈的是,如果在接近前沿的后方没有强大的防御工事,匆忙地进行机动是危险的,要能够迅速地把主力调到那里去。

  如果真按着那个大人物讲的,在没有工事情况下,接近前沿的后方设立防御工事,无疑是送死。接近前沿的地方,最容易被行动极其迅速的敌军追上、包围。面对这样迅速的敌人,在距离敌人比较近的前沿地区设立工事,纯属是空想,是不可能完成的。

  据《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记载:

  由于对敌有计划地实施这种规模、这种形式的反扑估计不足,以致转移的组织计划不够周密。担任机动防御的部队,有的需要两天的行程,作横向运动方能进入防御地区;有的部队虽进入防御地区,但未很好控制要点与公路,组织有效的交替掩护。

  在接近前线的地方设防御线,速度上根本行不通。真把主力调到距离前线很近的地方,那就正中美军下怀。还没建立起防线,主力就会被美军迅速包围之后打的全军覆没了。我这里不说一句那个苏联人的观点极端荒唐,我就真的感觉对不起牺牲的志愿军烈士。

55.jpg

  运动防线设的太接近前线,就难以在敌人到来前迅速的做好准备,难以在到防御阵地之后比较快的进入状态(例如有些我军到达指定地点之后难以进入状态的防御地区)。运动防线设的太靠前线,即使在其中一些方向布置兵力拦截敌人有必要,但是敌人确实可以提前到达,我军也赶不来(例如有些方向我军不得不到,但是执行速度而言,敌军一定先行到达,我军需要两天行程的防御地区)。 ​

  而且,要建立防线节节抵制敌人,我们也早就知道,用不着那个大人物提醒。据杨得志回忆:“敌人利用我转移的机会,实施它的‘磁性战术’是我们意料之中的。五月二十二日,志司在答复我兵团关于最后抵抗线的请示电中就明确指出:‘根据敌人以前的习惯利用高度机械化进行所谓磁性战,企图消耗疲劳我军,我军主力北移休整时,敌尾我北犯是肯定的。’因此,志司在我军转移、阻击以及抗击线等方面都作了周密部暑:根据‘志司的部署,我六十三、六十四军和人民军一军团分左中右三路向渭川里,涟川以北地区转移;六十五军执行阻击任务,志司”特别强调要他们在议政府、清平川地区阻击敌人十五至二十天,确保涟川、铁原一线的安全和兄弟部队的行动。​”教训不在于不知道节节抵抗敌人,教训恰恰就在于不够迅速远离前沿地区,不够靠北。

  那个大人物竟然在6月5日说:“彭德怀同志写道,他在后方建立3条防线。如果这样做,防线就将是真正巩固的,事情就会进行得更好,军队就不会陷入包围。

  实际上,是敌人迅速追到了我们,我们才不得不在准备不充分、实际上并不巩固的情况下靠前抵抗(敌人不可能给我们完善防线的时间)。为主力撤退到北边争取了时间之后,负责防御工作的部队也撤退到距离前线比较远的安全地方了。我们在铁原一带组建的防线是临时阻敌的、逐渐要向北撤退的。越靠南,越接近前线,越会导致防线还没来得及设置,越会被行军极其迅速的敌人包围——这恰恰是第五次战役最大的教训。修建运动防线是我们早就知道的常识,教训恰恰就在于防线设的太接近前沿了!

  彭总6月1日自己致电毛主席的时候就说:“在敌炮、坦、空轰炸下,固定防御阵地是不存在的。但采取积极的机动防御,杀伤敌人是可能的。朝鲜地形狭长,敌兵力靠得很拢,齐头并进,无突出部,无空隙,敌火力很强,白天不可能运动。因此,如何各个歼敌的问题还未适当解决。采取机动防御,有经验的部队可以做到我以一换敌二的伤亡比例,但无经验的部队,常易人员、阵地同归于尽,总起来我与敌伤亡还是一比一。”这封早在某一大人物鼓吹防线巩固的四天前彭总就发过的电报狠狠地打了那个大人物的脸

  最好的状态恰恰应该和那个苏联人讲的反着来。最好的状态,就是担任运动防御的部队和全部部队迅速远离前线、向北撤退。运动防御部队在离前线远的地方以充足的时间逐渐设立好运动防线,从而敌人来了我们也建好了;其他部队到离前线更远的地方以更充足时间组建更好的防线,这才是当时最好情况下应对美军极速出击的方式。

66.jpg

  (7)驳“重大战役论”——企图把我军往死里送

  那个大人物近乎疯狂的在5月29日讲:“看来你们将要准备一次重大的战役,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局部机动,而是为了给英美军以沉重打击。” 这是让我们去送死!我军和敌军武器装备差距极其悬殊,已经被敌人摸清了“礼拜攻势”、已经难以进行第三次和第五次那样主动出击的打大战役了。我们和英美硬碰硬的打“重大战役”、搞“沉重打击”,这不是和博古、李德一样的搞 “乞丐和龙王比宝”吗?!第五次战役最大的教训就是打了那个苏联人所鼓吹的这个所谓的重大战役。我们打不起重大战役,还给不了英军和美军所谓的沉重打击,只能打小歼灭战,所以毛主席写电报批评了那个苏联人。

  主动的大规模出击、打重大战役,代价就是被敌人用磁性战术沉重打击。毛主席写的清清楚楚:“我军每次进攻时,只能由战斗员自己携带7天的粮食和弹药。用完了,停下来,等候补给。如果没有解决敌人,只好撤回来。这是因为敌人用大量空军封锁我军战线的近后方,我们的车辆大部被击毁,粮弹送不上去。敌人已经完全明了我军的这种情况。当我军前进时,它就全线后撤。等候我军粮弹用完,它就举行反攻。”第五次战役就是教训!我们打不起“重大战役”!

  那个苏联人竟然在6月5日也疯狂的说:“彭德怀同志谈到英美军队有较高的士气,而中国军队中则出现了‘严重的右倾情绪’。我认为,这是由于你们采取先是稍稍向前推进,然后又数次重复后撤的局部性的机动,给你们的部队造成中国人和朝鲜人力量弱小的印象,而给英美军队造成他们强大的印象。我担心,这种情况可能破坏中朝军队的士气。我认为,如果不准备和不实行对敌人的重大打击,消灭其3-4个师,就不可能消除这些不健康的情绪。”以敌我当时悬殊的装备实力差距,长点脑子的都不会像那个苏联人那样盲目的还空想着打人家强大的3—4个师!毛主席讲:“因为我军技术条件比敌人差得很远,无法迅速解决朝鲜问题,而决定用长期战争的方法去解决它,则需要有一个逐步削弱敌人的阶段,然后转到最后解决问题的阶段。”这才是科学的!

  大战役我们打不了、打不起,打了就是送死!毛主席强调:“敌人现在不但火力很强,战斗意志也还未衰落。我军过去总想用大包围的办法,企图一次解决敌人一个至几个整师,结果没有达到目的,而包围和歼灭敌军的几个连至一二个营的机会则较多。因此,不要做现在我军还不能做到的事,不要企图打大规模的歼灭战,而应精心设计,寻找机会,多打小规模的歼灭战。”我们力量本来就弱小,这印象还用“造成”吗?!还在这种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空谈“士气”、空谈“重大战役”,又是想把我军往死路上引!军队都要被敌人全歼了,在这里还空谈什么士气呀!连装备差距悬殊的战场实际情况都忽视,空谈什么当炮灰、送死的“重大战役”?!我们当时根本没有实力和人家打“重大战役”,一战歼灭人家一个师都费劲,歼灭人家一个团都费劲,歼灭人家一个营就不错,歼灭人家三四个师纯属白日做梦! ​

  毛主席是正确的,苏联的某一大人物是荒唐的!不批判那个苏联的大人物,真的就对不起我们的志愿军烈士!那个苏联的大人物,我可以这样回击他——你这个苏联人想消灭人家美帝三四个师,你自己拿把枪自己打去,要死你去死,别拿我们志愿军的生命开玩笑!当然,毛主席也不在乎、没采纳那个苏联大人物的荒唐建议,独立自主的指导我军开展零敲牛皮糖的小歼灭战,并取得了辉煌成果



www.haizi.name
责任编辑:诗人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