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对亲属说,去农村,别麻烦政府

毛主席对亲属说,去农村,别麻烦政府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现在城市里生产过剩,资金过剩,应该到反哺农村的时候了。

  国家把毛主席手稿全部出版了,这是好事,建国以来的文稿有1-20册,年谱有1-9卷,也就是一直到1976年了。以前出版的是49年前的,都是经过社会检验的。后面年代的基本都是内部探讨或者供学术研究,所以在网上也能零零散散能收集一些。如今向全民公开,等于把毛主席交给人民,千秋功过,人民来打分吧。

  我平常能收集到的,基本看的很仔细,往往喜欢寻找一些好玩的小事,宏大的叙事说的人太多了,我也说不好。我有时候觉得毛主席还是蛮搞笑的一个人,比如他走到哪儿都想种菜。

  1964年,他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不要把我房间里搞这么多盆栽花,白天看起来好像有点好处,晚上还有害处,叫人都给撤了,院子里的盆栽花也撤了,改成种果树,种粮食,种蔬菜。”

  他接着说:“我看呐,只有吃饱饭没事做的人,才有功夫养花弄花,北京城里的公园,还有香山,我看里面都要种上果树,种油料作物,这样既好看,还又实惠,成熟了,老百姓还能得点东西。”

  名人说话会引起一个问题,他不能有个人感想,他要表达的内心,往往就视同组织建议。所以你看现在的公职人员,说话滴水不漏,好像说了,又好像没说,反正不让你揪到小辫子。毛主席不管这些,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形成文件下发的才叫组织决定,除此之外,都是我个人情绪表达。

  如果别人乍一看,觉得他要把公园里绿化都毁了,要种果树,要种生姜,要种辣椒啥的,就要展开猛烈的批判了,又要讲在乱搞、不靠谱的话了。但是后来并没有人去执行这事,公园还是公园老样子,大家都是听听而已。所以某些知识分子也要懂得幽默,不要动不动想搞个大新闻,把他批判一番。

  毛主席有时候讲话,就是希望别人举一反三而已,在资源还比较紧张的时候,不要搞花里胡哨的东西,来点实用的,但是你要在家养花,他又禁止不了你。只是他觉得在院子里种菜比较实惠,那时候农业品供应不足,城里人用边边角角种菜、种果树,不是可以改善生活嘛!

  其实走哪儿都种菜,这是中国人生下来自带的基因,我回老家县城,一群农民买房进城之后,除了在阳台上泡沫箱种菜之外,还在小区绿化带种菜,屡屡和物业发生冲突。现在在绿化带种菜肯定是不对了啊,如今是农业产品供应充足的时代,没必要这样做,另外小区里其他地方是公共领地,不是农村那种自家地,也要尊重大家的意见。

  毛主席在1949年之后进了北京城,找他的亲戚还是比较多的,凡是找他安排事情做做的,他一律都给人支到农村去了。杨开慧的哥哥生计困难,日子实在不好过,就想托毛主席谋一份差事,大舅哥开口,哪怕在城里安排个保安不过分吧?

  但是毛主席是这样回信的,“长沙上营盘街三十号杨开智先生: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

  后来杨开智就去湖南长沙种茶叶去了,他是在1921年考取的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就是今天的中国农业大学,由于有专业的技术,做的非常出色,又有文凭,先后任场长、技士、技正等职位,为发展湖南茶叶生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1968年的时候,毛主席出席一场会议,看见了李讷,就问旁边的人,“她现在在干什么?” 身边人回答:“她是解放军报社负责人之一”,按道理来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在报社里也属正常,但毛主席说:“一个年轻的小姑娘,什么经验都没有,怎么领导大家,你们都是瞎胡闹。”

  后来让李讷去农村了,睡的是草塌,住的是漏雨的房子,在农村劳动了三年,又去了五七干校,边劳动边学习,在五七干校,分给她的工作是清扫厕所。毛主席曾对李讷说:“别人总是因为我,才给你高位,这很不好,你去农村锻炼,以后能干什么,要以自己的说服力去办到。”

  李讷后来遇到一个男生,北戴河招待所的一个服务员,两人相爱,李讷母亲反对,但毛主席支持,说现在都是自主婚姻了,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过两人待在一起时间长了,矛盾就出来了,没有共同语言,常常吵架,李讷离婚了,带着孩子走了。毛主席去世之后,李讷带着孩子,生活是非常困顿的,是李银桥帮助她度过难关,在1983年,李银桥又把老战友介绍给李娜,开始的新的生活。

  毛主席对他所有的亲属干什么工作,他并不是很留意是什么职位,因为他心目中没有等级概念。60年代,他有一个共同富裕的设想,他说:“不要出现少数人高薪的情况,尽量各行各业的薪资差距不要太大,差距要是过大,劳动无贵贱之分,就没人信了。”

  这个设想,有点像现在的一些欧洲国家,大家收入来去不多,所以教育一点也不内卷,也不需要学校减负,反正搬砖和坐办公室都是那么回事。中华文化里等级观念很难打破,总是有“人上人”的概念,所以毛主席那些年,一直把劳动者的地位抬高,让挑粪的做劳模,农民当副总理,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固化思维,就是做什么工作都是一样的,然后根据生产力发展,逐步推进,缩小各行各业收入的差距。

  毛岸英受父亲的影响,觉悟是非常高的,有人找他托关系,看通过他父亲能不能拿个好差事。毛岸英说:“你这种思想就不对,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的了,而尤以通过我父亲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皇帝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翻身是广大群众的翻身,而不是几个特殊人物的翻身。生活问题要整个解决,而不可个别解决。大众的利益应该首先顾及,放在第一位。个人主义是不成的。”

  毛主席写过农村建设计划,他说,等工业化完成,就着手农村改革,工业去服务农村,那就是就地城镇化,农村人不要进城,农村路修好,农业机械化,农村有学校、医院、商业,农村搞些轻工业和手工业,争取生活水平和城市相当或者超过城市。要是这个设想能实现,城市嫁女儿要往农村嫁了。

  目前来看这个农村设想,我所知道的是苏南是完全实现了,因为起家就是乡镇企业嘛,故苏南的农村人确实过的比城里人舒服,独门独户,商业娱乐等等都是齐全的。别的地方我不是很清楚,没调研过。但我认为很难了,不是资金投入的问题,是因为没人了,很多农村,那里的人口数量不足以支撑就地城镇化了。

  劳动没有贵贱之分,不仅仅是指荣誉上的,也要体现在收入上,如果有人不干活,他接到活后,外包外包再外包,这就非常可怕了。毛主席当年对亲戚说,你们去农村,并让知识分子也去农村,他是真的相信,农村搞好了,日子并不比城市差的。

  有些人理解毛主席让亲戚去农村,是故意显示高风亮节,有作秀成分,完全不是的。当年在延安,他和朱德带领队伍开荒种菜,就完成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目的了,只要发动群众一起做,南泥湾变成了好江南,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中国当时本来就是个大农村,在农村发挥集体力量,吃喝上是比城里好。不过后来有些知识分子不同意,住在农民家里,非要说住在牛棚里。

  现在城市里生产过剩,资金过剩,应该到反哺农村的时候了。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