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24年前,也就是1996年。那一年,也是美国总统大选的年头。那一年,是克林顿总统为争取连任正在竞选。当时,国内有一些学者专门奔赴美国,说是要观摩美国的大选。某高级党校也有学者前往美国。
在那个时候,当然也包括今天,很多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式选举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有些有条件的人去美国看一看,也是很正常的。不过,去美国观摩美国大选,实际上观摩者的目的未尽相同。有的就是要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有的就是去看看热闹,也有的可能认为,将来中国也有可能走上这一条路,所以想早去看看,学习学习。
不过,在我看来,所谓去那里观摩,你能看到的,就只是外表的一点皮毛,而且这点皮毛让你能看到的,也不是一张完整的皮毛,而是零碎的或者零散的皮毛。以这样的方式去观摩美国的大选,我以为意义实在不大。你能看到什么呢?首先,是竞选的广告,铺天盖地的广告,到处都是候选人的图像,满大街都是。然后是报纸上的竞选广告。如果去观摩的人们不太看报纸,那一块竞选的一点皮毛你就不知道了。再就是电视上的竞选广告。这样的广告与商业广告有什么不同吗?当然,在内容是确实是不同的。但在实质上呢,我看也没有什么不同。
投票日当天,你能看到什么?你能看到的是一个一个投票站,然后在投票日那一天,选民们一个挨一个地走进投票站。在里面选民们都做了什么,外面的观者是看不到的。人家也不让你进去看。所以你能看到的,只能是一个一个选民走了进去,然后一个一个选民又走了出来。这样的观摩有什么意义吗?我不知道。
总统候选人的辩论,我估计除了英语听力极棒的人或许能听懂百分之八九十,大多数前去美国观摩的中国学者们,没有几个人能听懂百分之五六十。看来,这个重要的观摩节目对前去观摩的学者们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而在竞选背后的各种计划、算计、筹谋,任何外人都是看不到的。就连筹款的方式和门道,外人也是绝对不可能知道的。人们看到的美国竞选,只是如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那一点点,大部分在隐藏在水下。所以这样的观摩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意义,但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1992年,也是英国的大选之年,那时我在英国做访问学者。投票结束的那天晚上,BBC彻夜直播,用一个大钟表式的东西来做演示。这块大钟只有一个指针。在统计选票的过程中,如果保守党获得较多的选票,指针就向左(或者右,我记不清了)摆动。如果是工党获得了更多的选票,指针就向另一个方向摆动。整个晚上,大钟上的指针就是这样反复来回摆动着。到了天快亮的时候,所有的选票统计完毕,保守党获胜。我没有看电视上的这个全过程,但电视机是一直开着的。到了宣布选举结果的时候,我也就醒了。这个直播就像是一个娱乐节目,如果你觉得好玩,就会陷进去,被指针的来回摆动所牵挂。如果你觉得这些都很无趣,那什么都不看也不会有任何损失。
那么通过观摩美国的大选,那些学者能得到什么收获吗?收获或许总是会有的,但要看都是些什么样的收获了。你如果看到的是热闹,是中国从来没有见过的场面,那这样的收获不过是像一个农村来的人,第一次到城市里来看拉洋片。拉洋片这东西已经绝迹好几十年了,用这个做比喻不一定很恰当,但我还是用了这样的比喻。用其他的比喻我还没有想好更恰当的。正如看了拉洋片的农民不会因为看了这次拉洋片,就一下子弄明白了这个拉洋片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用了什么样的原理,使用了什么样的技术。农民照样什么都不知道。那么我们那些观摩美国大选的中国学者们,观摩了一两个星期,就真的能弄明白这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什么道理,是一个怎样的运行过程吗?估计还是不甚了了。你要想了解更多的内容,还得阅读更多的文字资料。不光是看汉语的,更要看外语的。对吧?
虽然从1996年到今天不过仅仅24年,但是更多的中国人多少对美国的竞选或者说美国的民主到底是怎么回事,已经略知一二了。
今天是美国适逢疫情,正处在一个很艰难的境地之中,而且美国经济受疫情拖累,下滑得也是非常厉害。然而,今年美国为了竞选,所投入的竞选资金数额超过了以往各届美国总统竞选时所使用的资金数额。这么多钱,如果用在经济复苏上,如果用在正在挨饿的贫困人群上,多少都还是有点作用的。可是用在竞选活动上,这跟打水漂有什么区别?
前些天,在美国大选投票日之后不久,有位在美国的华人朋友对我说,他认为还是川普能赢。我说,今年可能义乌指标不太灵了,还是谁砸钱多谁赢。那位在美国的朋友不以为然。然而,今年美国大选,民主党募款比共和党要多出不少。看来,砸钱多就能赢的路数没有什么变化。
只凭这一条,中国就没法学着西方走西式民主的道路。中国将来如果也是拿这么多钱去砸选举,那么老百姓不都得骂这就是败家子儿行为?竞选时拿那么多钱就这么祸害,将来这还不得从老百姓身上刮扯更多的钱,才能填补亏空?这种西方选举式民主,还是拉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