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乘绿皮火车

又乘绿皮火车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今年初春时节,退休的我终于有暇,于是登上了从昆明开往上海南的 T382 列车,去看看诗和远方。这趟火车车身墨绿,不禁让我想起了乘坐绿皮火车的过往。只不过,现如今的绿皮火车不再是当年那种老慢车,已经改成了触网供电的电力机车牵引车厢,速度也变得十分快了。夜渐深,缓缓行驶的绿皮火车,发出了“咔嚓咔嚓”的声音,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

  一

  我的老家位于海之头江之尾的江海平原,千百年来受长江天堑阻隔,外出远门全凭舟 楫之便,因此对于火车长什么样,大部分乡亲则是毫无印象,只是在电影影片或者连环 画图书中见过。我有幸是个例外。20 世纪 50 年代初读小学时,我每年暑假都要去上海——父亲上班的 地方探亲。父亲的单位距离铁路线不远,职工宿舍也在铁路边,透过小小的窗户,我每天可以看到火车呼啸而过。于是,我便经常趴在窗子边,看着那些绿色的火车来来往往,从远方来,又奔向更远的地方。我不知道火车里面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车厢里都坐着一些什么样的旅客,它总是带给我极大的诱惑。我总觉得,那些绿色的列车有着春天的痕迹,还带着一些神秘的气息。当它奔跑起 来,在铁轨上撒欢时,仿佛是一条笔直的绿色巨龙,不知疲倦地向前飞驰,然而瞬间就又消失不见,只留下朦朦胧胧的一点点绿还在眼前。儿时的绿皮火车,寄托着我心中最简单、最朴素的愿望。我期盼,有朝一日火车会带着我走出乡村,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

  二

  1966 年 11 月初,我和同学全程徒步去北京见毛主席。印象中是在12 月 8 日的凌晨,我们从沧州出发,沿着津浦铁路线步行北上,时不时地南来北往的火车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同伴们都羡慕地说,从北京返回时,我们一定要乘火车,亲身体验一下这种现代交通工具的快速。次年的1 月 20 日,我趁着探望父亲的机会首先圆了这个梦想。坐在火车上,那种兴奋新奇的感觉,让我一生都忘不了。我趴在窗台上东看西看,而火车上的乘客,明明大家互不认识,却能天南地北地聊起来,实在不可思议。我依稀记得,火车开动以后,列车员就开始给旅客冲热水,卖茶杯、茶叶,还有其他饮料或食品,到了饭点还会贴心地供应盒 饭等食品。路过安徽时,窗口外还有叫卖符离集烧鸡的。想到这些,自己都有点儿嘴馋了。 火车“咔嚓咔嚓”声响不曾停歇,在碎石块和铁轨铺就的轨道上,用力地向前飞驰。座位拥挤,没座位的,就找空处站着。次日凌晨,我感觉火车长时间停下不动,正在纳闷,有老乘客告知,火车到达南京浦口啦。受长江阻隔,从1933 年起,在南京下关和浦口之间的火车轮渡才开始通航,使沪宁铁路能与长江对岸的津浦铁路连接,从那以后,旅客由上海乘坐火车去北平,不需要先在南京下关站下车,再坐渡轮到长江对岸的浦口站换乘列车,这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旅客。即便如此,一列一列的火车厢要上过江轮渡可不容易。火车组先拆分,再上渡船过江,下渡船后再组装运行,若遇长江风大浪 急,还有可能停航,影响火车运行。现如今, 老南京“下关火车渡口”已被列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在火车轮渡上,我隔着车窗,还看到了正在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20个月后,即1968年底,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建成通车。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全面建成通车,把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津浦线和沪宁线连接了起来,把大江南北的公路交通连接了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轮渡开始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角,现如今只能从老照片中去追忆。

  三

  1977年恢复高考那一年,以至而立之年的我,有幸跨入高校大门。此后直至重新参加工作后,坐火车的机会才越来越多。当火车穿梭于山海之间,从平原到山川,从皑皑白雪到郁郁葱葱,从江南水乡到黄土高坡,从小村庄的点点灯光到城市的万家灯火……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路过的每一座房屋,亮起的每一盏灯光,甚至只是一晃而过的坟冢,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最早的绿皮车没有空调,只能半开的窗户进不来多少风,吹不散车厢里的烟味和脚臭味。夏天的时候,能闻到你邻座乘客满身的汗味;而冬天的夜里,又冻得难受,必须翻出大衣盖上才能入睡。火车依靠烧煤运行,坐的时间久了,下车时满面煤灰,连鼻孔都是黑的。节日期间的绿皮车人员高度密集,车厢连接处、洗手池、座位下,甚至连卫生间挤的都是人。而不管人群多么拥挤,卖货的小车总是能够“杀出一条路”来。在狭小拥挤的硬座车厢里共度十几个小时,人们彼此形成了互相迁就互相忍让的默契。啃着烧鸡喝着小酒吹牛的大哥,互相依偎着呢喃的情侣,流着涎水哭闹不止的小孩子,吆五喝六打扑克牌的老乡,满面沟壑一脸憨厚跟你拉家常的大伯大娘……这是民间热气腾腾的快乐,是熟人社会才有的烟火气息。1978 年暑假,我和通城老乡同学从南京乘火车去上海,慢吞吞的绿皮火车在区区

300 公里行程中,居然运行了七八个小时。再后来,我经常走南闯北。印象最深的是我与家人从南方去东北探亲,两天一夜的旅程,硬座。那是我与绿皮火车最长一次时间的亲密接触。 东北的清晨,天亮得很早,其他旅客还在酣睡,我却毫无睡意。坐在车窗前,看着黑暗渐渐褪去,阳光一点点儿地喷薄而出,映入眼帘的是从未见过的景致。恍惚之间,仿佛火车带着我进入了一个时空隧道。有时候,观察绿皮火车里的旅客,也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旅客们着装不同,表情各异,行囊有别,各怀不同的心事,从一个地方奔向另一个地方。前方或许是陌生的城市,是另一个新的起点;或许是家,是归宿。一列列火车中的我们,就像沧海一粟,在大千世界的洪流中,路过别人的故事,也演绎着自己的故事。乘坐绿皮火车的,大多数是社会的低收入阶层。他们淳朴,实在,面目沧桑,行为粗放。他们的行李,很少有拉杆箱或者旅行包,多是蛇皮袋、油漆桶,或者破旧的箱包。他们很少在火车上对着大哥大高声大气地谈生意、发号施令,却会热情洋溢地跟邻座的陌生人唠嗑,吃东西,开怀大笑,甚至开玩笑……

  四

  现如今,火车等级越来越高,运行速度越来越快,许多绿皮车退出了历史舞台,坐老式绿皮火车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但仍有一些还活跃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沿线,履行着各自客运货运的使命。南通,这个昔日“地无寸铁”的“难”通城市,近 20多年来,铁路从无到有,铁路网也越织越密,在家门口就可以乘坐火车周游全国。我儿时在通城乘坐火车的美梦终 于成真。绿皮车、空调车、动车、高铁,时代车轮滚滚向前,铁路发展也一日千里。火车真 是神奇之物,既见证了历史发展变迁,又演奏着人间生活交响。但是,无论火车如何更新换代,总有那么一列旧时光的绿皮火车,带着我从儿时驶来,奔向梦想的远方。

www.haizi.name
责任编辑:王卧龙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