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总有一股力量在歪曲市场化、国际化的含义,企图把市场化操纵成私有化,把国际化操纵成殖民化。
这股力量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掀翻,把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独立自主地位掀翻,让中国重新回到新中国前的状态。
这股力量一方面加紧活动,另一方面还想竭力隐藏意图,他们总是爱推出一些古怪的名词,弄出一些颇具迷惑性的理论,欺上愚下,装腔作势,专干坏事,但群众的眼睛是不揉沙子的,再狡猾的坏人,当面对十几亿的人民时,总会有被识别出来的那一刻。
市场化的含义是各类企业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自负盈亏,而不是以民营化为目标,对企业进行改制。国际化的含义是筛选甄别一些国外成功经验,经过中国化适应性改造后为我所用,而不是以外资化为目标,把经营领域拱手让给外国。
市场化更多的是一种微观层面的运行机制,在宏观层面,国家非但不能撒手不管,反而更应该加强数据收集,形势研判,系统干预。所有制的布局、产业的布局、市场份额的布局,都是市场化下国家在宏观层面的关注重点和调控重点。市场化下需要的不是服务型政府,而是强有力的监管型政府,政府在市场主体面前不是猥猥琐琐的店小二,而是腰杆硬朗的东家和掌柜!
我们必须扭转市场化就是民营化的改革趋向,决不能再允许任何人肆无忌惮地稀释公有制,拆解公有制,打砸公有制。国有企业改革正误与否要看改革完成后国有资本的比例是增加了还是降低了,增加了,改革就是正确的,改革就是在真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重要指示,降低了,改革就是错误的,改革就是在暗中对抗习近平总书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重要指示,这个标准是检验国有企业改革正误与否的铁标准,一切暗藏病毒的国有企业改革在这个铁标准面前都会现出原形。要加紧谋划民营企业改革,决不能允许民营企业不改革,进入新时代,改革的主战场就在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改革,主线是保障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顺畅进入,偏离甚至绕开这条主线,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企业改革。
民营企业大量存在,是隐含难以想象的严重问题的,民营企业的严重问题,只有立于全局和历史的视角才能看得比较清楚。在社会主义国家,民营企业无限做大,只会有害,而决不会有益,现在不解决民营企业的问题,将来民营企业就要解决社会主义的问题、共产党的问题。新时代,对民营企业的态度,是适当包容,而不是一味纵容。2020年上海金融峰会上,某民营企业老板以巨额资产、社会知名度、帮派圈、国外后台为资本,公开向党和政府叫号,不可一世的张狂气焰令人震惊。这次事件决不是偶发事件,它再一次向党和政府敲响了警钟,它在提醒党和政府,下决心推动民营企业改革的时候到了,不能拖了!
国际化是开放的另一种表达,经过几十年的开放,很多人的主权意识已经非常淡漠了,外资企业过多,市场份额向外资企业让渡过多,都会冲击我国的主权,特别是会冲击我国的经济主权。外资企业是来赚钱的,而不是来帮助中国发展的,外资企业是外国企业,而不是中国企业,不明白这些常识,就会得出很多荒唐的结论。过去,曾经非常迷信中外合资,认为这可以学到国外的先进技术,有利于中国快速发展,但多少年过去了,当初的设想则一再落空,白白耽误了中国自主奋斗的宝贵时间。现在,我们必须吸取教训,丟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既不排外,也不媚外,可以给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但必须要控制外资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必须要严格控制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损害主权的某些论调和做法需要全面纠正了。
在公司制下,股权架构决定企业的性质,也决定整个社会的性质,一个个企业的股权架构“私”大于“公”,这就很难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受到冲击。宏观是微观累积的结果,不关注一个个具体企业的股权架构,糊糊涂涂地抓经济,抓改革,抓发展,等到公有制为主体成为一纸空文的那一天,历史的周期律可能又要发生作用了。技术、管理、业态、营商环境虽然重要,但却都不是决定企业性质、社会性质的东西,只在技术、管理、业态、营商环境上绕圈子,却不关注企业的股权架构,不关注公有制为主体,中国是存在改变颜色风险的!所以,市场化、国际化,关注企业的股权架构必须是前置程序!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市场化、国际化同样需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关注所有制,因为私有制下人民是没有地位的,自然也谈不上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各级干部需要认真改造世界观,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让褪色的思想重新红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新时代化,市场化、国际化只有主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化,才有出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各级干部要冲锋在前,敢于斗争,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筑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化的光明大道,开辟出市场化、国际化新时代化下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