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商业化遭遇最后一公里难题

国产芯片商业化遭遇最后一公里难题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近年来,我国OLED面板在技术和商业化上均取得了明显进步,京东方的OLED生产线逐步投产,并打入苹果供应链。不过,在面板行业,诸多加工设备还需要进口,比如面板制造的蒸镀机,完全被日本佳能垄断,一台设备的价格超过1亿美元。如果说蒸镀机是因为技术门槛高,国内暂时做不了,那么,在OLED面板驱动芯片上,则是无法解决商业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国产OLED驱动芯片并非没有,而是有产品,但技术不成熟,整机厂商不敢用。因为国产OLED用的少,可靠性稳定性未经过大规模应用检验,个别厂商在吃第一个螃蟹的时候也遭遇翻车,并导致敢于排版吃螃蟹的高管为此担责。在这种情况下,商业公司必然趋于保守,更愿意采购外商的产品。这直接导致大陆厂商在OLED面板驱动芯片份额不足1%。

  其实,这并非孤例,不少国产芯片都遭遇这种尴尬,比如手机主芯片。目前,整机厂商可以从市场上买单高通、联发科、紫光展锐的芯片,这些SoC虽然品牌不同,但最关键的CPU部分,各个厂商要么完全买ARM公版,要么基于ARM公版修改,虽然品牌上有差别,但都是标准流程下的产物,彼此间差别很小。

  大陆整机厂主要采用高通和联发科的芯片,只有中兴、海信等少数厂商会采用紫光展锐的芯片。并非展锐的芯片不好,事实上,三星就大量采购展锐的芯片。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紫光展锐走量的芯片大多是中低端产品,中高端产品在大陆市场上销量有限,芯片成熟度上还未经过规模使用的检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通和联发科有较高的品牌认可度和市场认可度,而紫光展锐则没有这种品牌光环,在营销上,手机厂商往往大肆宣传采用高通的芯片,但如果采用的是展锐的芯片,就往往避而不谈。从中可以看出,展锐的芯片在使用价值方面是没有问题的,铁流就用过采用展锐芯片的平板和手机,日常使用完全没有问题。问题更多出在品牌认可度上,整机厂商生怕采用了紫光展锐的芯片导致“逼格”下降,进而影响销量。

  当下,一些芯片和半导体设备确实是国内暂时研发不出来,比如ASML的光刻机,英特尔的高性能CPU,但也有一些东西,是国内做出来了,但是大公司不敢用,产业化进程缓慢。如何帮助国产芯片厂商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决策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OLED面板在技术和商业化上均取得了明显进步,京东方的OLED生产线逐步投产,并打入苹果供应链。不过,在面板行业,诸多加工设备还需要进口,比如面板制造的蒸镀机,完全被日本佳能垄断,一台设备的价格超过1亿美元。如果说蒸镀机是因为技术门槛高,国内暂时做不了,那么,在OLED面板驱动芯片上,则是无法解决商业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国产OLED驱动芯片并非没有,而是有产品,但技术不成熟,整机厂商不敢用。因为国产OLED用的少,可靠性稳定性未经过大规模应用检验,个别厂商在吃第一个螃蟹的时候也遭遇翻车,并导致敢于排版吃螃蟹的高管为此担责。在这种情况下,商业公司必然趋于保守,更愿意采购外商的产品。这直接导致大陆厂商在OLED面板驱动芯片份额不足1%。

  其实,这并非孤例,不少国产芯片都遭遇这种尴尬,比如手机主芯片。目前,整机厂商可以从市场上买单高通、联发科、紫光展锐的芯片,这些SoC虽然品牌不同,但最关键的CPU部分,各个厂商要么完全买ARM公版,要么基于ARM公版修改,虽然品牌上有差别,但都是标准流程下的产物,彼此间差别很小。

  大陆整机厂主要采用高通和联发科的芯片,只有中兴、海信等少数厂商会采用紫光展锐的芯片。并非展锐的芯片不好,事实上,三星就大量采购展锐的芯片。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紫光展锐走量的芯片大多是中低端产品,中高端产品在大陆市场上销量有限,芯片成熟度上还未经过规模使用的检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通和联发科有较高的品牌认可度和市场认可度,而紫光展锐则没有这种品牌光环,在营销上,手机厂商往往大肆宣传采用高通的芯片,但如果采用的是展锐的芯片,就往往避而不谈。从中可以看出,展锐的芯片在使用价值方面是没有问题的,铁流就用过采用展锐芯片的平板和手机,日常使用完全没有问题。问题更多出在品牌认可度上,整机厂商生怕采用了紫光展锐的芯片导致“逼格”下降,进而影响销量。

  当下,一些芯片和半导体设备确实是国内暂时研发不出来,比如ASML的光刻机,英特尔的高性能CPU,但也有一些东西,是国内做出来了,但是大公司不敢用,产业化进程缓慢。如何帮助国产芯片厂商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决策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