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健康”在中国:打破学科隔阂,共对生态挑战

“同一健康”在中国:打破学科隔阂,共对生态挑战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摘要: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是基于过度消费和资源浪费。因此,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中国持续面临着极为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一些健康隐患造成的影响是复杂且难以准确预测的。

  为了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我们必须考察人类—动物—环境相互联系中潜藏的威胁,“同一健康(One Health)”的理念也就在此背景下应运而出,这一概念认为人类健康与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紧密相关。  

  本文首先讨论以人畜共患病为主的中国健康问题,其次介绍“同一健康”理念的起源和发展,最后阐述在中国采用整体健康观(holistic approach)的重要性。“同一健康”这一方式正试图打破学科和部门之间的障碍,推动各方合力克服对人类、动物和环境健康产生的严峻挑战。

  原作者丨Jianyong Wu, Lanlan Liu, Guoling Wang &Jiahai Lu

  译者丨丹丹、青年杂质

  校对&责编丨惊雷

  排版丨Liu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背景下,高能耗和严重污染,再加上人口增长、城市化及工业扩张,使中国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在过去30年中,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间的冲突在中国愈加凸显。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制约了长期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了人的利益,甚至威胁到人类生存。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如何达到平衡已成为关键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显现的后果,如SARS和MERS等传染病,表明了“同一健康”所倡导的国家和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高校、研究机构、跨学科科学社区、私有部门、公民社会以及其他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紧密合作的必要性。

  “同一健康”采用跨学科方法解决人类—动物—环境交互过程中产生的健康问题。“生态健康(Ecosystem health)”和“同一健康”一样是一种强调整体的方法,尽管两者起源不同,近年来这两个理念在视角和目标方面似乎越来越一致。相比之下,“同一健康”比“生态健康”更关注网络建设,因此本文只关注“同一健康”这一概念。

  一、中国的健康问题

  1.人类—动物—环境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健康问题增加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19.7%(13.93亿/71.26亿)。自20世纪70年代国家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其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尽管如此,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1997年中国总人口比1949年翻了一番。据《2013年国际统计图鉴》显示,中国在过去30年间也取得了经济上的大幅增长。然而,在中国,人口和国民经济的大幅增长总是与对自然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和剥削相伴而行的。

  2.对环境健康的影响

  a. 森林和湿地情况恶化

  人类活动,包括农业种植扩张、森林砍伐、道路建设、筑坝、开发灌溉系统、湿地改造、采掘业、城市面积的扩大和集中以及对沿海区域的侵占,必然使得人类、家畜、野生动物和未开发区域之间的接触和互动增加。这些活动带来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复原力造成威胁。

  目前,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1.6%,全球平均覆盖率为31.0%,这意味着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中国的森林量为89立方米每公顷,而欧洲发达国家的森林量为300立方米每公顷。中国的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造成生态修复空间进一步缩小。

  此外,近五年来,非法建设每年侵占林地逾200万亩,其中约100万亩为有森林覆盖的林地。在某些地区,土地开垦造成的严重问题给植树造林带来压力和挑战,并且使生态修复能力过载。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统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湖泊数量减少至原有的34%,近3万条河流消失,1950年至2000年湿地损失率增长至21.6%。许多主要的湿地严重负营养化,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因此,野生动物及一些家畜被迫迁徙,这增加了人类接触新病原体的可能性,威胁公众健康。

  3.环境污染

  当代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能源消耗的激增,由工业、交通、发电和煤烟造成的水、土壤和大气污染以惊人的速率增加。根据环保部2013年统计数据,当年全国排放废水695.4亿吨,二氧化硫2044万吨,氮氧化物2227万吨,全国产生工业固体废物32.8亿吨。国土资源部报告称,全国有333万公顷受污染的耕地不能用于任何建设性用途。《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城市垃圾已从1979年的2508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17081万吨。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主导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进行的第一次土壤污染程度调查评估中指出,中国土壤状况不容乐观。中国国土面积的16.2%存在土壤污染,其中受无机物污染(如镉、汞、砷、铜、铅、铬、锌、镍)的占82.8%,受有机物(如DDT、多环芳烃)污染的占3.8%。这些健康风险对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的人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

  气候变化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显著的问题。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导致农业产量降低,并通过各种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影响,如高温造成的失调、精神健康问题、病媒传播疾病、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以及呼吸道和过敏性疾病等。相关法规法律尚未解决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且这些措施的长期效果仍不明显。

  此外,中国还被贴上了“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和严重污染国”的标签。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数据,201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338.4亿吨,其中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3.1亿吨,而美国为51.2亿吨。煤炭是中国主要的能量来源。据报道,2012年,中国的煤炭消费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67%,占当年世界煤炭消费量的一半。此外,私家车数量从1978年的136万辆迅速增加到2012年的10933万辆,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57.7%。近年来,中国严重的空气污染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据WHO统计,全球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位于中国。中国这种严重的污染状况带来的负面影响与2003年的SARS疫情相同,甚至更严重,进而可能增加民众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的风险。

  4.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a. 野生动物

  狩猎和野生动物贸易、引进外来物种、城市化、生态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气候变化、污染和生境破坏等人类活动或人类活动的后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野生动物,例如会使它们的行为、种群、分布、群落结构、繁殖能力、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生变化。

  在中国,私有制驱动了野生动物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尤其是受保护和濒危动物交易的利润极高,这使得对野生动物资源的需求急剧上涨。在金钱的诱惑下,一些人非法猎捕、出售野生动物。举例来说,藏羚羊数量在上世纪80年代从20万只减少到2万只、成为国际濒危物种,正是由于其皮毛在市场上备受追捧。此外,生态旅游的发展,如建设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林中高速公路和青藏铁路,使得野生动物栖息地萎缩、破碎,野生动物死亡,迁徙路线变化,同时使人类、家畜和野生动物接触增加,继而改变了疾病的传播方式。就这样,野生动物成为了疾病传播链中的一环。

  气候变化和/或栖息地丧失是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其他因素对生物多样性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了5803种动物和4408种植物共10221个物种,其中受威胁的无脊椎动物(包括极度濒危、濒危、危险)占34.74%,受威胁的脊椎动物占35.92%。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传染病的出现和传播起决定性作用。“稀释效应”认为,高生物多样性能够抑制传染病的发生,这意味着生物多样性丧失可能会使人类面临更多的疾病威胁。

  b. 家禽、家畜和宠物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国人对肉、蛋、奶的需求迅速增加。地球政策研究所(Earth Policy Institute)的报道《中国的肉类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称,1978年中国的肉类消费量是美国的三分之一,但到了1992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肉类消费国。中国目前每年的肉类消费量是美国消费量的两倍多。中国的肉类消费量持续增加,而美国的相应数据却呈现下降趋势。目前,中国的人均肉类消费量是美国的一半,如果达到与美国相同的水平,中国最终将消费全球四分之三的牛肉和80%的鸡肉。

  为了满足人们对肉类的需求,中国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畜牧业生产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40%。然而,畜禽饲养已成为紧随工业之后的第二大污染源。太湖蓝绿藻大量繁殖,数百万人的饮用水遭到污染,经调查畜牧业是太湖主要污染源之一。生活污水是长三角水域的主要污染源,其次是饲养畜牧业污染和工业废水。饲养生猪和家禽产生的污染物约占畜牧业相关污染物总量的90%。

  据报道,一头猪每天排放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产生的废水,100头猪每年产生1万~3万吨左右的污水,其中含氮107吨,磷31吨,这些污水排入土壤后转化为硝酸盐和磷酸盐,最终对土壤和水都造成污染。家禽饲养产生的大量恶臭气体含有氨、硫、甲烷等多种有毒有害成分,降低空气质量。此外,畜禽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可能传播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寄生虫。

  宠物携带的病原体逐渐引起了公众的关注。目前,宠物的数量相当可观,宠物种类多种多样。除了狗、猫等传统宠物外,人们还在家中饲养豚鼠、蜥蜴或其他野生动物。据报道,2003年至2013年,宠物总数已经达到1.5亿只、数量增长了900%,宠物经济规模达到了惊人的900亿美元。与宠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传染病传播。此外,流浪动物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其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携带率也高于家养宠物。人类可能通过接触或被咬伤而感染狂犬病、弓形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或沙门氏菌病。

  5.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a. 人畜共患病

  21世纪以来,人畜共患病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旅游业发展、人口增长、环境变化(包括农业集约化、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客观上使人畜共患病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这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且危害畜牧业发展、影响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造成经济损失。

  b. 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病学情况

  据统计,已知有1415中病原微生物能够导致人类患病。在这1415种微生物中,有868种是人畜共通的,即可以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在新出现的病原体中有132种(占总数的75%)是人畜共通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与新出现的疾病相关的可能性是非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的两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新出现的传染病有43种,如SARS、MERS、H5N1、H7N9、埃博拉、马尔堡等,其中有20种是在中国发现的。此外,狂犬病、肺结核、布鲁氏菌病等疾病的重新出现也对人类造成威胁。

  野生动物是大量病原体的天然储存库。在人群中流行的人畜共患病中约有71.8%来源于野生动物,例如艾滋病、禽流感、鼠疫、口蹄疫、狂犬病、登革热等。中国拥有超过5300种脊椎动物,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这些动物习性不同,栖息环境不同,它们携带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天然病原库。一般来说,被感染的野生动物可能不会表现出症状,但它们可以通过特定机制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被圈养的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如高密度养殖场,使得人畜交叉感染的几率增加。例如具有跨物种传染能力的H7N9型禽流感,人类与无症状感染的动物后得病,这种传染病在人类身上表现出高致死率。因此,频繁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交易也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对公共健康而言显然是一种威胁。

  c. 人畜共患病的危害

  新发传染病具有下列特点:宿主种类较多,对人类致病性更强,地区差异较小,携带病原动物隐蔽,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996年,H5N1型禽流感再次在华南地区出现并在广东省鹅群中爆发,对人和动物构成重大威胁。1997年,香港报告了18例H5N1感染者,其中6人死亡。至2014年底,共有42人感染H5N1,其中27人死亡,标志着其死亡率上升到64%。据报道,2003年SARS全球流行时,中国大陆共有5327人感染,349人死亡。2009年H1N1爆发后,中国出现感染病例164902例,死亡878例。自2013年2月广东省报告首例人感染H7N9病例以来,截至2016年4月,已造成750人感染,314人死亡。由于H7N9型禽流感的致病性较低,它对公共健康的威胁可能比H1N1更甚。迄今为止,所有的疾病大流行都是由低致病性病毒引起的,而不是由高致病性病毒引起的。2014年登革热大爆发,全国共报告感染者46864例,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640.webp.jpg

  人畜共患病种类 | 图片来源:新浪科技

  此外,一些卷土重来的传染病也威胁着人类和动物。1996年中国仅有159例狂犬病病例,21世纪初,狂犬病再度蔓延,感染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2003年狂犬病感染病例为2000例,而2007年死亡病例为3300例,死亡率接近100%,目前我国狂犬病形势依然严峻。此外,全国有499万例结核病患者,我国肺结核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位。我国还有约100万新发结核病病例,结核病是中国感染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

  新发和再次出现的传染病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这就需要采取跨学科和整体的方法来快速应对、识别和管理疾病的爆发。

  6.食品安全与保障

  全球化引发了消费者对多样化食物需求的增长,从而导致食品特别是动物产品的供应链日趋复杂。为了维护食品安全,国家实施了相关法律法规,但仍有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被曝光,其中包括2008年发生的婴幼儿奶粉事件。这些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影响了中国30万婴幼儿,导致6名儿童死亡。[1]

  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因素包括人畜共患病(例如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化学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和药物残留等。化学肥料、农药、药物和生长调节剂是诱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每年有50-60万吨农药被用于农作物,其中80%直接进入环境。有机磷和有机氯残留在动物肉中,因为它很难被降解,也因此最终会传播给人类。曾凡刚于2012年发表的研究表明,南海的鱼类中含有DDT,而它1985年就已经被禁用了。为了预防疾病和促进生长,农民使用许多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会引起动物性食品的抗药性。此外,食品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也很普遍。目前,在中国约有22种1812类食品添加剂被非法使用,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根据《中国食品安全舆情报告蓝皮书》,2012年发生了1942起食品安全事件,每年发生20000-40000起食物中毒事件。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病例总数的37.7%。[2]

  a. 抗生素耐药性

  抗生素对于治疗细菌感染至关重要。然而,兽医和人类医学中滥用抗生素导致了耐药菌的出现和传播,这给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挑战。根据中国医药工业协会的数据统计,每年生产原料药总计210,000吨,其中97,000吨用于畜牧业。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拥有细菌耐药性重大问题的国家之一。滥用药物的最严重后果就是超级细菌的出现。耐药细菌通过动物(例如沙门氏菌通过鸡)进入食物链,从而转移给人类。此外,抗菌素的耐药性是现代医学的主要威胁之一。

  动物身上的细菌抗药性可能会传播给人类,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据预测,中国每年将有100万人因为抗生素的耐药性而死亡,到2050年,经济损失将累计高达20万亿美元,而美国每年的直接医疗支出就超过了200亿美元。

  b.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很明显,环境变化引发了很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气污染与癌症风险的增加有关,其中包括肺癌、乳腺癌和膀胱癌。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的一项数据表明,2010年,中国因大气污染而过早死亡的人数超过130万,是15个国家中最高的。不仅如此,北京等城市也成为人们口中的“不适合人类居住”城市。

  c.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畜共患病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负面的影响。SARS的爆发给中国经济造成了总计253亿美元的损失,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降了1-2%。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自2003年底出现以来,已导致1.4亿只家禽死亡和至少92人死亡。据报道,它给亚洲的家禽业造成了1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H5N1在香港的爆发,导致150万只家禽被宰杀。自2003年第一例H7N9人类感染病例在中国出现,到2013年6月底,家禽业的经济损失超过了400亿人民币。H1N1在全球的爆发,使中国本就供过于求的猪肉行业更是雪上加霜,猪肉价格因此急剧下跌,导致集约化工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治疗韩国来的MERS患者,广东省在15天内花费了超过800万人民币。

  二、“同一健康”在中国的实践

  1.“同一健康”在中国的发展和初步成果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其他一些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同一健康”。2014年,在广州举行了一次有关“同一健康”研究的国际专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和杜克大学联合主办。

  会议的主题为“人兽共患病、食品安全、环境健康、野生动物生态学、抗生素耐药。”4位中国学者受邀在会上发言。此外,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其他国家的专家也参加了此次会议。来自七个以上国家的200名涉及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兽医学、环境和农业科学领域的国际代表,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探讨了人类健康、家畜、宠物、野生动植物健康和环境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

  会议为国际合作提供了平台,并建立了第一个“同一健康”网站:“一个地球,一个世界,一个健康”(www. healthonly.cn/sunshine.asp?a_id0253),致力于促进“同一健康”在中国的发展。“同一健康”在中国取得的初步成果如下:

640.webp-(1).jpg

  图片来源:同一健康网站

  首先,在中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畜牧兽医部门的帮助下,中山大学和杜克大学对“职业人口与流感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H3N2感染而言,职业人士的感染风险是社区居民的3.4倍,这表明职业暴露可能是H3N2感染的诱因。

  其次,陆教授选择河南省农村作为研究领域,进行了狂犬病基线调查。为了分析暴露于狂犬病的居民,研究人员在基线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特定的社区干预模型“同一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在实施“同一健康”社区干预模型之后,社区狂犬病发病率相比之前下降了7.59%,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率从13.9%上升到82.5%。

  第三,由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兽医部门与陆教授团队联合发起的对登革热的一项研究确定,登革热阴性感染是登革热爆发的潜在因素。

  这些发现表明,“同一健康”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项合作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降低风险,节省资金,减少发现疾病爆发的时间以及改善植物健康。

  2.“同一健康”在中国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尽管中国第一届“健康论坛”2014年才举办,但多年来,以下方法已被用于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基于病例检测的血吸虫病控制计划、健康教育和人类的发病率控制; 环境管理,例如灭螺整治以及牲畜和农场管理。随后,成本效益分析表明,血吸虫病控制计划可实现每投入1美元产生6.20美元的社会效益。此外,自2003年SARS流感爆发以来,中国目前应对新兴疾病的机制,在合作、监测与决策,早期预警系统和机构方面已取得了实质性进步。这种应对新兴疾病的机制使中国得以成功战胜H5N1,H1N1和H7N9。

  这些例子表明,跨学科、跨区域和跨部门的合作不仅可以保护人类健康,还可以防止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并且数目非常可观。建立新的社会联系网络和多个学科之间的合作项目,有可能产生更多的效益;但是,这些效益似乎无法直接变现。

  三、未来研究重点

  整个食品生产链中的食品安全和保障被称为“从农场到餐桌”问题,与食品生产的不同阶段有关,但通常起源于农场。野生动物和家畜通常都被视为食物污染的来源。例如,人们普遍认为,2003年的SARS流行直接源自人类与野生动植物的接触和/或消费,或者间接源自野生动植物与家畜之间的接触。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责任和工作重心。因此,如果没有共识或共同利益,就很难一起工作。但是,食品安全与保障是反映人类、动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一个很好例子。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应该将“同一健康”应用于食品安全中。首先,这是许多部门更加关注的核心问题,“同一健康”证明了跨部门合作和数据共享的好处。第二,该领域已经存在跨部门合作的经验。最后,它涉及食源性疾病、人畜共患病和抗菌素耐药性,对其进行控制可以确保食品安与保障。

  我们认为有必要在人类医学和动物医学、食品当局和环境部门之间建立合作关系,而且这些不同部门应从人类和动物身上收集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新出现和重新出现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流行、变异、基因组数据和天然储层的生命周期,以及抗生素的使用和抗生素敏感性。而且,数据库是必需的,应该可供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使用。在丹麦,一个成功的例子是名为 Vetstat的自动化程序的施行,该程序可以从兽医、药房和饲料厂收集有关所有处方动物药品的定量数据,以控制微生物抗药性。

  “同一健康”在早期主要关注人畜共患病;但是,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它已经转变为一个广泛的范式,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社会正义、公平等等。对于公共卫生参与者而言,更广泛地接受和理解“同一健康”理念,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实践中的思想和价值观

  四、结论

  人类-动物-环境的问题已经变得十分尖锐,涉及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食品安全、抗生素耐药性以及新兴和再现的传染病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提醒我们,人类健康、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密切相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协作、跨学科和跨部门的方法。“同一健康”这一方式有望打破学科和部门之间的障碍,推动各方合力克服对人类、动物和环境健康产生的严峻挑战。

  注释:

  [1] 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99/en/

  [2] www.nhfpc.gov.cn/zwgkzt/tjnj/list.shtml

  原标题:One health in china

  文章来源:Jianyong Wu,Lanlan Liu, Guoling Wang & Jiahai Lu (2016) One Health in China, Infection Ecology & Epidemiology, 6:1, 33843, DOI:10.3402/iee.v6.33843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