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毛泽东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大局出发,基于对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反思和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党的建设的理论与现实思考,创新性地提出了“政治上的免疫力”这一科学概念,并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形成了以特点论、目标论、方法论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免疫力思想。语言的通俗性、问题的导向性、思维的辩证性和实践的斗争性凸显其鲜明的理论特色。毛泽东的政治免疫力思想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毛泽东;政治免疫力;历史地位
政治免疫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已经注意到这一重要问题,特别是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提高自身免疫力问题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但第一个明确提出“政治上的免疫力”这一概念的是毛泽东,他围绕这一概念进行过许多重要论述,形成了独具时代特点和理论特色的政治免疫力思想,该思想在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政治上的免疫力”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历史依据
“免疫力”本身是一个医学名词,是人体自身抵抗疾病的一种防御机制,是指人的肌体对某种病毒或细菌具有同源性,从而具有战胜某种疾病或病菌的能力,使其暂时性或永久性地不受某种疾病或病菌的侵扰。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讲道:“发行《参考消息》以及出版其他反面教材,就是‘种牛痘’,增强干部和群众在政治上的免疫力。”毛泽东将“免疫力”与“政治”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政治学术语。“政治上的免疫力”是指,领导干部和群众能够敢于承认矛盾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正确辨别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敢于与错误思想作斗争,自觉抵制错误思想,主动运用正确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以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某种角度来说,毛泽东所讲的“政治上的免疫力”其实质是意识形态的免疫力。
马克思认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毛泽东提出“政治上的免疫力”是基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双重考量,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
一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反思。矛盾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会存在矛盾性,事物与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存在矛盾。正是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的矛盾性,才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也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矛盾,并将苏联社会主义矛盾划分为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其中内部矛盾指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矛盾指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逐渐取得成就,斯大林认为苏联已经完成了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苏联社会集团之间的经济矛盾和政治矛盾正在缩小甚至消失。于是,他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完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论断。
这一观点的形而上学性自然会反映到苏联的意识形态建设上来。“苏联一些人的思想就是形而上学,就是那么硬化,要么这样,要么那样,不承认对立统一。”显然,这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此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的运用与发展。苏联不承认存在意识形态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并不代表苏联意识形态不存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相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毒草”戴着唯物主义或社会主义的帽子,伪装成“香花”出现,产生了更大的隐蔽性、迷惑性和欺骗性,从而导致苏联意识形态领域内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凝固僵化甚至衰退。这为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发展模式提供了思想依据,更是给苏联的曲折发展乃至最终解体埋下了思想隐患。
毛泽东吸取了苏联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教训,一方面公开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矛盾,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矛盾、“香花”和“毒草”的矛盾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既存在马克思主义正确思想,也存在各种形式的非无产阶级错误思想。马克思主义正确思想正是在不断解决与各种非无产阶级错误思想的矛盾中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毛泽东认为两个互相对立、互相斗争的统一物的侧面,还存在主次之分。对于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来说,虽然允许“毒草”存在,但不允许“毒草”到处泛滥。“无论在党内,还是在思想界、文艺界,主要的和占统治地位的,必须力争是香花,是马克思主义。毒草,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只能处在被统治的地位。”正是基于此,毛泽东主张要勇敢地将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及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都摆在党员和人民群众面前,让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锻炼和教育自己。通过比较、批判、鉴别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而自觉地选择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增强党员和人民群众自身的免疫力。
二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现实思考。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征程。但新征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性注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曲折性。因此,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现实层面,都要求中国共产党增强政治上的免疫力。
从理论层面来看,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定。无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束了阶级剥削制度,但并没有完全消灭阶级,阶级斗争还会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封建主义思想、资本主义思想等非无产阶级思想还将与无产阶级思想共存,“旧社会灭亡的时候,它的尸体是不能装进棺材、埋入坟墓的。它在我们中间腐烂发臭并且毒害我们”。
从现实层面来看,突变的国际环境所造成的思想混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增强政治上的免疫力。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发表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他在报告中尖锐揭露和批评了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一下子将斯大林从神坛上拉下来,把他贬到地下九千丈,给社会主义国家迎头一击,同时也深刻暴露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思想的分化。毛泽东曾讲道:“说到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我想讲一点。我看有两把‘刀子’:一把是列宁,一把是斯大林。现在,斯大林这把刀子,俄国人丢了。列宁这把刀子我看也丢掉相当多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的发生,更是一种催化剂,加重了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思想的混乱。毛泽东说:“波兰一股风,匈牙利一股七级风,把一些人吹动摇了,思想混乱。”这一骤变也迅速波及我国,全国陆续出现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农民退社、知识分子公开发表错误政治言论等现象。面对这一新情况,党内许多领导干部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精神准备。毛泽东则从这一系列事件及连锁反应中认识到,在千变万化的国际环境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要拓宽党员干部的国际视野,“要见世面,要了解国际情况,敌人的情况”,因此,要扩大《参考消息》的发行面,以提高党员和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辨别力和免疫力。
二、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非常重视增强党的政治免疫力,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主要集中在特点论、目标论和方法论三方面,其中,毛泽东对政治免疫力的方法论有过详细阐述。
(一)政治免疫力的特点论
政治免疫力属于免疫力在政治领域的运用,具有免疫力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首先,政治免疫力具有预防性。毛泽东说:“害了一次病,取得了免疫力。种了一次牛痘,起预防作用。”可见,他认为取得免疫力后,肌体就会对某种疾病或病菌有所警觉。当再次受到这种疾病或病菌侵袭时,肌体会自动启动免疫预防机制。其次,政治免疫力具有特效性,即针对性。毛泽东认为机体获得对某种疾病的免疫力后,并不代表肌体就百毒不侵。“但是也不能保险,还可能害天花。”也就说,机体获得的政治免疫力只是特定疾病或病菌的免疫力,机体还有可能感染其他疾病或病菌。最后,政治免疫力具有时效性。毛泽东认为机体获得政治免疫力后并不是终身有效,而只是在某一时间范围内有效,因此“最好是三年五年再种一次牛痘”。
(二)政治免疫力的目标论
从根本上说来,增强政治免疫力是为了维护党的肌体健康,使党真正成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体说来,增强政治免疫力,一是为了维护和发展正确思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正确思想总是与错误思想并存的,正确思想总是在与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发展起来,且这种斗争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既是真理发展的规律,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因此,正确思想“如果没有见过风雨,没有取得免疫力,遇到错误意见就不能打胜仗”。二是为了使党和党员少犯或不犯同类错误。政治免疫力本身就是肌体的一种内在防御机制,和人的身体免疫力一样,具有识别、防御、记忆等基本功能。因此,毛泽东认为“取得教训,得到免疫力,他们再也不犯同类错误了”。
(三)政治免疫力的方法论
毛泽东认为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党也是如此,只有在斗争中才能增强政治免疫力。
第一,与错误思想斗争,拔掉思想毒草。毛泽东说:“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好比种牛痘,经过了牛痘疫苗的作用,人身上就增强免疫力。”早在红军创立初期,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报告中就提出了与党内错误思想作斗争的命题,他深刻指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资产阶级的影响也将长期存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一定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比教条主义更具危险性的修正主义,就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毛泽东批判修正主义是那些企图恢复资本主义制度的人的最佳助手,他们口头上挂着马克思主义,实质上否定和歪曲马克思主义,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诸如修正主义等资产阶级错误思想,他主张不应该压制他们表现,反而应该让他们表现,并与之进行辩论,给予适当的批评,“我们应当批评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不加批评,看着错误思想到处泛滥,任凭它们去占领市场,当然不行。有错误就得批判,有毒草就得进行斗争”。同时,毛泽东反对教条主义地与“毒草”进行斗争,他认为应该运用辩证的方法、科学说理的方法,与人民群众一起谨慎地辨别“香花”和“毒草”,并与“毒草”作斗争,增强党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免疫力。
第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清除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阶级矛盾极其复杂的条件下诞生与发展起来的。“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成分极其广大的国家,我们党是处在这个广大阶级的包围中,我们又有很大数量的党员是出身于这个阶级的,他们都不免或长或短地拖着一条小资产阶级的尾巴进党来。”毛泽东将小资产阶级在党内的各式各样的表现及反映形象地称之为“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群众性的政党,一方面,在阶级没有彻底消灭之前,不可能与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绝缘,既躲避不了小资产阶级的政治灰尘对我们思想的蒙蔽,也阻挡不了小资产阶级的政治微生物对党的肌体的侵袭;另一方面,“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因此,毛泽东认为:“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要勇于自我剖析,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彻底地清除身上的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提高自身的政治免疫力,维护党的肌体的健康。
第三,向错误学习,提取政治疫苗。总结经验,向错误学习,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认为我们党可以从错误中提取政治疫苗,提高党的政治免疫力。人总是要犯错误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对待错误。错误具有两重性,虽然损害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但却是党和人民的好教员,“犯错误也有好处,可以教育人民,教育党”。因此,如果犯了错误,我们不能掩盖错误,执迷不悟,一错再错,而是应该从错误中学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取疫苗,避免再犯同类错误。“因为犯了错误,他们可能有所警觉,以后不再犯这类错误。害了一次病,取得了免疫力。”特别是,毛泽东更强调从自身错误中提取政治疫苗。向错误学习,既可以从他人的错误中学习,也可以从自身的错误中学习。但是,毛泽东更倾向于后者。1958年毛泽东在审阅云南省委关于肿病的检查报告时说:“云南工作可能因为肿病这件事,取得教训,得到免疫力,他们再也不犯同类错误了。坏事变好事,祸兮福所倚。别的省份,则可能有一些地方要犯云南那样的错误。因为他们还没有犯过云南所犯的那样一种错误,没有取得深刻的教训,没有取得免疫力。”1961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讲话上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时说:“苏联的经验是苏联的经验,他们碰了钉子是他们碰了钉子,我们自己还要碰。好比人害病一样,有些病他害过就有了免疫力,我还没有害过就没有免疫力。”显然,毛泽东更主张从自身的错误中提取政治疫苗,以提高自身的政治免疫力。
三、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的理论特色
政治免疫力思想是毛泽东立足中国的具体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在逐步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过程中产生的,彰显了毛泽东独特的个人魅力、鲜明的理论特色。
(一)语言的通俗性
语言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思想理论的传播效果。毛泽东对政治免疫力的相关论述采用了极富创新又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首先,政治免疫力本身就是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目标的通俗表达。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肌体健康,永葆其先进性与纯洁性,使其成为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次,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具有言简意赅的语言特色。毛泽东总是善于运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将深奥、复杂的思想理论阐释清楚。比如“害了一次病,取得了免疫力”“取得教训,得到免疫力”“没有见过风雨,没有取得免疫力”,这样的表达既简洁朴素、清晰明了,又内涵深刻、铿锵有力,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话语艺术。最后,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具有形象生动的话语表达。毛泽东总是擅长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将复杂晦涩的理论通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身边所见所闻、所感所知的事物表现出来,将深邃的思想转换为形象活泼的话语,使复杂的道理简单化、简洁化,既让人印象深刻,又催人深省。如毛泽东将“与错误思想作斗争”比喻成“种牛痘”,将“马克思主义”比喻成“香花”,“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比喻成“毒草”。这样的表述既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又饱含智慧、极富感染力和冲击力,充分彰显了毛泽东独特的语言魅力。
(二)问题的导向性
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是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的显著特征。毛泽东曾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因此,把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突出矛盾和中国社会主义初步探索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毛泽东思考和提出政治免疫力的前提。从国际方面来看,当时,虽然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道路已经历了近40年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苏联已发展为可以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不可否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仍然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思想的分化与异化已悄然发生。随着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以及波匈事件的爆发,社会主义阵营中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分歧更是公开化了。从国内方面来看,刚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叠加,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性、多变性和多样性特点,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各种非无产阶级错误思想异常活跃。苏共二十大以及波匈事件,更是加剧了国内部分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混乱。在这种特殊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维护和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紧迫命题。因此,毛泽东立足中国,反思国外,把握现实,面向未来,提出要增强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免疫力,为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政治安全提供保障。
(三)思维的辩证性
所谓辩证思维,就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即按照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和原则去看待事物的存在,认识事物运动发展规律的思维活动。辩证思维侧重从认识对象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中、从认识对象各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考察事物。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思想方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思想法宝。唯物辩证法是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的总方法论,整个思想体现着辩证性的思维特色。一方面,“政治免疫力”概念本身就是辩证思维的产物。毛泽东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的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视作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其与各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从本质上系统、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进而提出“政治上的免疫力”这一概念。另一方面,政治免疫力思想的主要内容彰显着强烈的辩证思维。从政治免疫力的特点论、目标论,到政治免疫力的方法论,辩证思维始终贯穿其中,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革命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四)实践的斗争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和根本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实践具有客观性、自觉性、社会历史性等特点。毛泽东是坚定的实践唯物主义者。他的政治免疫力思想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既具有实践的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从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的产生过程看,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过程中的客观反映,体现了实践的客观性;它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物,表明了实践的自觉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凸显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从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的主要内容来看,体现得更多的是实践的斗争性特点,这是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的显著特征。实践的斗争性贯穿于这一思想的全部内容,在方法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毛泽东认为,政治免疫力是在与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发展起来,同时,有了政治免疫力就能在与错误思想的斗争中获胜;具有斗争精神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增强政治免疫力的有效方法;在与自身错误的斗争中能够直接获得政治免疫力的疫苗。可见,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强调实践的斗争性。
四、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产物,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第一,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一贯的思想原则。一方面,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决裂”思想的基本遵循。一般说来,意识形态是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坚持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是判断一个政党性质的重要标志。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初,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可见,马克思、恩格斯从一开始就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有一个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的全新的意识形态,“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的实质就是要与一切非无产阶级错误思想决裂。
另一方面,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是对列宁政治免疫力思想的创新与升华。1915年,列宁在《社会主义与战争》一文中谈道:“整个说来,俄国工人阶级对沙文主义是有免疫力的。”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史上首次提出“免疫力”概念。列宁曾说:“每个人的一生中总要有几十次小的创伤或者擦伤的,但是,如果伤口化脓,如果引起血液感染,这种小小的创伤也会变成最危险的病症,甚至是不治之症。在一切冲突中(甚至在纯粹个人的冲突中)常常是这样。在政治上也常常是这样。”在这里,列宁将政党视作有生命的肌体,指出党的肌体与人的身体相似,也会受疾病侵扰。列宁详细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疾病,包括“议会迷”的“不治之症”、官僚主义的“脓疮”、革命空谈的“疥疮”等。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应正视自己的疾病,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疾病,齐心协力地去治疗疾病,并相信疾病一旦治愈,会使政党更加强壮。显然,列宁的政治免疫力思想侧重于施药动刀的治病之法,毛泽东的政治免疫力思想侧重于固本培元的强身之举。
第二,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一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命题。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事业、国际共产主义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党兴党成了中国共产党永恒的时代课题。
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党的建设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增强干部和群众在政治上的免疫力”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深刻论证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增强干部和群众在政治上的免疫力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系统阐述了政治免疫力的科学内涵和增强政治免疫力的有效途径,确立了党的建设目标、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引着我们党不断提高自身的生命力与战斗力,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维护党的政治生命,开辟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为党指导中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第三,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属于党的政治建设的范畴。它始终维护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的建设问题为中心,形成了关于“为什么要有政治上的免疫力”“什么是政治上的免疫力”“怎样培养政治上的免疫力”等一系列思想。这些思想逻辑严密、自成体系,构成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政治免疫力的思想理论形态,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探索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产物,必然会受到所处时代的各种历史条件的限制,会有当时时代的历史烙印。因此,这个思想体系,在现在看来还会有些需要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的地方,但是它所遵循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正确的,它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在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中仍然具有普遍性、长久性的指导价值,它所具有的原创性和奠基性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对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把握和理解如何,会直接影响对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理解与遵循。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进入新时代,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敏锐的政治智慧以及深厚的理论素养创造性地将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指明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建设效果。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提出:“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可见,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对毛泽东政治免疫力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作者:张洁,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吴毅君,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