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保护机制的建设,“女童保护2019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于3月2日在京召开。座谈会由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下称“女童保护”)、凤凰网公益频道主办,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为指导单位,伽蓝集团春夏品牌为战略合作伙伴。座谈会上发布了《“女童保护”2018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业界专家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关于儿童保护机制的探讨。座谈会上还启动了“最美的春夏-关爱青春期公益项目”。
中华女子学院家庭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孙晓梅参与了“女童保护”2019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的议题讨论,同时接受了与凤凰网公益频道的独家对话。她表示,正在修订的《未成年保护法》,专门加入如何在网络方面保护孩子的内容。中国的家长大多对儿童的教育缺少家庭知识,希望能够尽快补足家长家庭知识这一课,强化家庭责任。要和孩子一起互通交流,让孩子能够从沉迷网络当中脱离出来。
孙晓梅
以下为对话实录:
凤凰网公益:“女童保护”在协助指导求助儿童和家长报案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家长对儿童被网络性侵的认识不够,面对日益多样的社交媒体和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家长应该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儿童防性侵教育的认识?
孙晓梅:目前网络的发展特别快,家长可能因为工作忙碌,对网络操作还不如孩子熟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即将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加入如何在网络方面保护孩子的内容,也就是强调网络安全。
家长也有几个方面可以做到:能不能时常关心孩子在看什么网站?在上哪些网站?要对这些网站有所了解。大众网站没有问题,但有些特别不好的网站,如果发现的话就要引起注意。家长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就是多学习家庭教育的课程,对孩子成长时期各个阶段的心理需求要有所关注。
再就是整个国家要在这方面采取行动,比如在学校有管理网络的老师应该监测网络,因为网线进到各个社区,社区应该有保护儿童的组织检测社区网络。
如果实在真的要关心儿童的发展,可以让孩子不上网,国外有这种经验,如果社区家庭不让安装光纤和网络,那么社区当中就都没有网,个人家里想要的话就自己单独申请,这是最严肃的一种方法,就是断开网络。家长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确实发现儿童在网络被性侵,这个时候应该求助,比如咨询律师、法院和检察院采取行动,不是把儿童的网关上就算完事。
凤凰网公益: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儿童防性侵的工作?学校、家长和社会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孙晓梅:首先政府要承担,儿童的利益是最优先的,我们要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网络的安全一定要加强,就是看谁管网络,工信部管网络的话就要筛查,尤其是对孩子要进行筛查。
学校要让儿童尽量远离网络,因为现在沉迷在网络当中,孩子已经是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比如眼睛近视、耳朵会聋,自己在网络当中的社交也是一种孤独的社交,将来也对孩子的社交没有什么好处。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一定要控制学生上网,现在最要命的问题就是学校什么课都是网络课,所以学校要考虑一周当中是不是有一天时间不是网络课?学生是不是应该出去到户外去做一些活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除了政府、学校,还有就是家庭,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的心理,就是哪个阶段是什么心理。现在我们没有家庭这一课,中国的家长到现在为止大多对儿童的教育缺少家庭知识,我希望能够尽快补足家长家庭知识这一课,知道孩子在这个心理阶段需要什么。现在有些对网络上锁的新技术出现,可以对网络上锁,你有你的对策,孩子有自己的应付,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和孩子一起互通交流,达到一定的目的,让孩子能够从沉迷网络当中脱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