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某知名媒体发布了一篇名为《“我恨你!”》的漫画推送。
这篇漫画讲述了主人公“我”从小喜欢隔壁女孩,13岁时因其搬走而失去联系,长大后两人重逢并开始交往。主人公“我”为她刷爆信用卡、欠债,拒绝朋友父母让“我”离开她的劝阻,并且在与父母发生剧烈争吵后失去意识。在病床上醒来后,“我”幡然悔悟决然与她分手。
在这时,漫画点明了“她”原来是指海洛因,并且将真正的主题指出:主人公幼时从邻居处接触到毒品,成年后沉迷毒品倾家荡产,甚至吸毒过量昏迷住院。
看到这里,读者们终于明白了:这篇漫画原来不是在讲“一位男性自述被美女诈骗”的故事,不是敬告读者远离女性,尤其是美丽又善解人意的女性,因为她是想骗得你倾家荡产。这篇漫画也并不是想用感情色彩浓烈的标题《“我恨你!”》来煽动性别的仇恨对立。
这篇漫画原来是把毒品比喻为骗取钱财的美女,是一篇禁毒宣传漫画啊。
用漫画的形式来进行“国际禁毒日”的宣传,确实生动有趣,深受群众欢迎。但是某知名媒体作为官方媒体,代表了一种主流观点的方向,其发声相当于对主流的一些问题进行表态,如同指向标,对社会风气的“风向”起着宣传引导作用。因此其更应该考虑到推送的社会影响。
我们可以探讨一下,这篇漫画中,将“毒品”比喻为“美女”,这个比喻是否合适呢?
我们知道,毒品主要的危害有:成瘾性,花费巨大,危害身体健康。将这三个特点硬是套在女性身上,将女性描述成用容貌身材使男性迷恋、为了自己享受掏空男性的财产、甚至危害男性身体健康的形象,这是不是因为在漫画作者的眼里,女人都是狐狸精呢?
在如今的社会舆论中,“直男癌”和“中华田园女权”的争论愈演愈盛,“女德班”、PUA泡妞学和Ayawawa等牛鬼蛇神层出不穷。而现实的社会背景中,高额的彩礼费用仍是男性的巨大负担。在利益的作用下,“娶不起老婆”成为底层男性的常态,由此绝望处境衍生的极端行为仍在发酵中:近段时间前有南昌红河谷逛街女孩莫名遇害,后有无辜女孩被当街暴打扒衣拖行的恶性事件。
这是一个男女矛盾空前激烈的时代,是一个有着阶级、性别诸多裂痕的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使用《“我恨你!”》这样情感色彩强烈的题目,用“男人就该给女人花钱,女人只会无脑买买买从不考虑男人”的性别刻板印象刻意制造男女对立,为了吸引眼球而不顾社会影响,和媒体们之前批判的咪蒙等营销号有什么区别?不但起不到禁毒宣传希望达到的效果,反而会加大社会群体之间的裂痕。
我们知道,毒品屡禁不止,还是因为毒品生意中的巨额利益。缉毒警察需要群众共同抵抗的真正敌人是为了利益不顾一切的毒贩。将这毒贩为何要诱人上瘾背后的利益关系指出来,画成漫画,提神醒脑,岂不比将毒品比作美女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