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什么不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申鹏

印度为什么不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申鹏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哪怕是中国淘汰的落后产业,也不是东南亚国家想吃下就能吃下的,你有配套基础设施吗?你有产业工人和教育培训体系吗?

  很多人一直以来总是低估中国,却总喜欢吹嘘印度的经济潜力。

  他们觉得中国建国几十年来的经济成就没什么了不起,觉得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成就没什么了不起,哪怕现在中国GDP世界第二、工业生产总值世界第一、成为“世界工厂”了,还觉得没什么了不起。

  更有人放出谬论,认为把中国产能,转移到东南亚、非洲各国,人家同样可以成为“世界工厂”。就好比特朗普搞贸易战期间,很多人就觉得,美国不一定要依赖中国的制造业和供应链啊,美国可以从印度进口嘛!

  这种人,就是念书的时候没有学好哲学,不懂得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你真的以为,中国和印度、东南亚各国、非洲一样吗?中国的模式可以随便复制吗?印度在西方媒体口中,曾经是可以和中国相提并论的“龙”和“象”,印度还被称为是亚洲民主的典范,最有潜力的“金砖五国”之一。那么为什么印度没有成为“世界工厂”呢?

  对,印度和中国一样,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但中国的劳动力,和印度的劳动力,是一回事吗?中国的市场,和印度的市场,是一回事吗?郭靖和耶律齐都曾跟着周伯通学过武功,两人的水平一样吗?郭靖和周芷若同样都学过九阴真经,但实战能力是一个档次吗?乔峰和史火龙都是丐帮版主,都学了降龙十八掌,但威力一样吗?

  大英帝国,曾经是“世界工厂”,美利坚合众国,也曾经是“世界工厂”,日本、德国曾经都做过世界工业的中转站,现在,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那么为什么全球的产业链不能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下去?

  要知道,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拥有全部的工业体系;2、拥有庞大的受过中等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也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3、大一统的国家,平等的社会关系,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

一、工业体系不是天下掉下来的

  首先看工业体系,当年的印度,工业基础其实是比中国更好的,因为他们早就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在印度建立了工厂、铁路和供电系统。在当年中国大革命期间,印度共产党罗易甚至来“援助中国革命”,在他眼里,印度是文明的工业国,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印度援助中国理所当然。

  就算到了1949年建国之后,印度的工业化程度,也超过中国,1949年印度钢产量134.7万吨,中国15.8万吨;印度生铁产量163.6万吨,中国24.6万吨;印度铁路里程54754公里,中国只有21800公里;1949年印度拥有600万产业工人,而中国只有120万;1949年印度拥有122万在校高中生,中国只有26万;1949年中国的GDP,大概只有印度的一半。

  中国当时经济和工业发展水平之所以如此糟糕,是有其原因的:国民党执政期间所谓的“黄金十年”农业长期停滞不前,工业每年增长6%左右,最高的1936年才6.7%。到1949年于1936年相比,国内轻工业下降30%,重工业下降70%,工业整体下降将近40%,近代工业只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10%。1949年中国的国民总产值只有近123亿美元,人口约5.4亿,人均GDP只有23美元,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6美元。自然是比不上大英帝国重点投资的印度。

  无论工业还是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当年的印度起点是高于中国的,但在1949年之后,印度却未能建立起全方位的工业体系,特别是独立之后,一直在吃英国人留下的老本。而中国通过抗美援朝的付出,获得了苏联156项重工业援助,其中包括发电厂、炼钢厂、电子管工厂、战略火箭生产总厂、发动机厂、电机厂、化肥厂、机床厂、造船厂、飞机制造工厂、汽车工厂......,这一系列的项目曾帮助了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这156工业援助,就是新中国所有的工业基础,我们的现代生活的起源,就在这里。当然,你要问了,为什么英国不给印度援助这些,那你就该想一想,印度有没有本事帮助英国打赢一场战争,逼得地球上最强的武装力量退回去,并且坐下来签停战协议?中国的重工业体系,是用鲜血和勇气换来的。

  中国在获得工业援助之后,也不是吃老本,而是继续努力,在中苏交恶撤走专家之后继续努力,开油田,炼钢铁,造汽车,兴修水利,造化肥,造火箭,造原子弹,两弹一星震惊世界。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所积累的工业成就,其实是被低估的。然后中美建交,改革开放,中国所积累的重工业体系加上发达国家转移的轻工业产能结合起来,就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一路狂飙突进,最后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在1994年,中国铁路总里程就反超了印度,并且一路拉开差距,而两国的钢铁产量,更加是天差地远,中国钢铁出产量世界第一,中国粗钢产量已经占到全球粗钢总产量的一半,而印度的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只有大约6%,2015年中国人均粗钢表观消费量是印度的7倍多。

  65年来,中国GDP增长了368.5倍,中国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约40%,总量达5亿美元,而印度的工业产值占比仅为24%,总量不到6000亿美元,只有中国工业产值的十分之一!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为技术含量高的电子、机械等工业品,而印度更多的是原材料和服务业。中国钢铁、发电、石油、铁路、电子工业全面碾压印度,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印度想当“世界工厂”,取代中国,根本看不到机会。

二、人口红利不是人多就行

  我们一直讲人口红利,在这个方面上,印度和中国同为人口大国,似乎潜力差不多,但事实上,人口也要讲究质量。印度的劳动力质量远低于中国。

  人们常常说一个笑话,说印度其实只有“一亿人口”,因为剩下10亿都不算人,是“贱民”,印度是一个没有经历过革命战争就建立的“民主国家”,既没有自下而上的革命,也没有真正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的封建文化、种姓制度根深蒂固。婆罗门、刹帝利、吠陀、首陀罗四大种姓泾渭分明,高种姓不可和低种姓通婚,大量农村的“贱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人权,不能成为自由的劳动力,特别是女性,大量印度农村的女性类似于男性的财产和物品,根本无法离开家庭,成为职业女性。

  所以,印度看起来学习了“西方民主”,但一个没有经历过革命的国家,是不可能有民主的基础的,那些高种姓的“贵族”和“精英”们轻易就把持了政治经济命脉,所谓的民主,不过是地主和资本家们牌桌上的游戏而已,而广大的贱民,连自己的命运都主宰不了,又谈何参与政治?

  在农村,印度缺乏一场“土地改革”,在城市,印度又缺一场真正的“十月革命”,大量的人口被束缚在土地上,大量的人口因为种姓问题无法参与更多的生产工作,大量的女性成了全无人身自由的物品,这样的社会基础,越是“民主”,越是完犊子。没有广大的受过一定教育的自由劳动力,谈什么工业化?

  当年的英国在工业化之前,通过“圈地运动”和“劳动救济”获得土地和自由劳动力,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奴运动”和“西进运动”获得土地和自由劳动力,说白了,这些都是“土地改革”,必须让农奴、农民从地主、种植园主手中解放出来,经过教育、培训成为产业工人,一个国家才能实现工业化,而实现了工业化之后,工业生产的化肥、农田水利、电力输送、农业机械、交通运输才能反哺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集约化。

  而中国在建国之后,不但通过土地改革解决了农民和土地的问题,解放发展了生产力,还通过扫盲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给全国人们普及了基础教育。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国的文盲率高达80%。新中国组建了一支七八百万人的农村教师队伍,深入到基层,进行了全民扫盲,这些扫盲教师,有的其实就是识字的农民、识字的战士、以及大城市里的青年学生,他们为全民扫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还包括后来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不是由于他们们的牺牲和奉献,我们很难在几十年内迅速获得一大批受过教育的青壮年劳动力。

  印度号称有10年义务教育,但在实际情况中,大量的农村人口和低种姓是无法入学的。印度四年级和五年级入学率不足60%,五到八年级辍学率高达50%,中国女性识字率为99%,而印度不足一半,大量的女童,无法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所以,你看到印度影视明星阿米尔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中的故事,是真的,不是抹黑印度对女性歧视和对基础教育的忽视。

  印度的著名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鼓吹“素质教育”,鼓吹独立思考和自由人格,这个没有错,但请不要忘了,没有扎实的基础教育,大量的底层人民不会读,不会写,不懂得基本数理化知识,是无法进入现代化流水线,成为“人口红利”的。

  很多人可能说,如今印度高素质人才也很多,在硅谷很混得开,甚至连微软总裁都是印度人纳德拉,印度软件外包业也很发达。但我们要知道,正因为印度高等教育培养出的软件人才都不愿意留在国内,纷纷去了美国硅谷,印度本土的软硬件还是举步维艰,除了做软件外包,他们做不出任何独立自主的东西。去年有人吹嘘印度本土的非智能手机如何受欢迎,却发现这家印度本土手机的内部芯片,全部来自于中国的展讯,而小米也已经占据了印度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第一。

  印度的精英,从未想着如何建设印度,而是想着自己是高种姓的雅利安人,和欧美白人是一家,他们努力学习是为了离开印度,成为美国人。

三、要有大一统的国家,和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

  一个工业化的国家,需要大一统的国家政权,需要人民拥有平等、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大一统和自由开放从来不矛盾,没有大一统的美国,就无法解决南方种植园和奴隶制的问题,只有消灭了奴隶制和种植园主,让农业为工业服务,建立现代文明,才会有自由开放的基础。

  印度之所以存在封建残余、种姓隔离、歧视女性,就是因为没有经历过国家的大一统,政权、制度、经济都没有强有力、高效地整合。各个邦、各个地方政府,其实还是一盘散沙,无论多么高明的政策,都缺乏执行力。这就回到了第二个问题,印度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革命和统一战争,自古以来,印度其实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在近代以前,这块土地上就王国林立,宗教信仰繁杂,皇权不下县,一盘散沙。最终在英国殖民者的操作下,才诞生了这个现代的“印度”。

  如今,“民主”的印度拥有一千多个大小党派,各个邦都有自己的传统势力,从中央到地方,互相扯皮,除了日复一日的贪腐和贫富分化,他们无法拧成一股绳带领这个国家前进。“民主”的真正内涵,是协商和妥协,是听取民众的意见,是高效执行符合大众利益的政策,而不是如印度这般,只有贵族、富人、高种姓的过家家。他们只有民主自由的外表,却没有民主自由的精神,一个不尊重女性和穷人的国家,谈什么开放?

  重工业优先发展要求国家具有相当高的资本积累和资本动员能力,很遗憾,印度没有。你以为印度没有头脑聪明、眼光卓绝的领导人吗?印度的精英看不清症结所在吗?他们知道,他们也曾努力过,当年的尼鲁赫,也曾学者苏联的计划经济,大搞五年计划,但印度一边学苏联,一边学美国,学到现在,工业水平进步缓慢,直到现在,他们的农村还没有实现全部通电,他们的铁路交通,还在吃百年前英国人的老本,大多还是1947年前规划的,同时还老旧失修,没有高速铁路。而中国铁路总里程,已经世界第二了,中国高铁总里程,则已经是世界第一,占全球60%。自1951年之后,印度的电力也再也没有赶上过中国,而如今中国国家电网的特高压输电,已经输出到全世界了。

  印度的大量土地,都掌握在地主手上,没有土地,根本无法实施工业化和农村的现代化,中国可以通过强有力的手段进行土改,兴修农村的水利、电力、交通,让全国成为一个如臂使指的整体,这就有赖于执政党的基层组织能力,这个组织能力,就是印度党派最缺的东西。莫迪天天喊着改革,你让他派几个基层干部下乡和地主老爷谈判试试?

  印度占这亚洲最肥沃的土地,最适宜作物生长的气候,一年三熟的水稻,却还不能摆脱饥饿。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印度非政府组织最新调查报告,印度有 21%的人口,超过二亿三千万人处于营养不足状态,占全球饥饿人口27%,高居世界之首。

  连养活自己的人民都做不到,就不要谈什么“世界工厂”了。

  不要觉得“中国行,我也行”!

  你要知道,中国奋斗到今天,付出了多少努力?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再到抗战和解放战争,最后到土地改革和工业化,我们下了多大的决心,流了多少血汗,才有如今的成果。

  强大、富足、自由、民主、科学、理性这些东西,上天不会白白送给一个国家和民族,你得靠自己去争,我们有谭嗣同,我们有梁启超,我们有孙中山,我们有毛泽东和那一代代的仁人志士,而印度没有这些,他们只有恒河岸边的修炼者和纸醉金迷的富人精英,没有革新的勇气,就不会有真正的建设。所谓的“金砖五国”,其实有前途的,只有中国一个;什么“龙象之争”,差不多就是北乔峰和南慕容。

  前不久有个新闻,说因为中国不再进口欧美各国的“洋垃圾”了,就是不再进口那些废弃的塑料、电子垃圾,东南亚各国表示我们的机会来了,处理废旧塑料、电子垃圾,也是有收益的,塑料这种东西,回收再生产,也可以成为工业原料,中国不干,我们干。

  然后干了没两个月,以印度为首的东南亚各国纷纷表示:“对不起,这活儿我们也干不了,你还是另请高明吧。”因为他们港口的垃圾都堆成山了,根本就没有处理这些进口垃圾的生产力,他们没有中国成熟的垃圾处理系统,更没有强大的配套产业链,这个钱,不是想挣就能挣的。哪怕是中国淘汰的落后产业,也不是东南亚国家想吃下就能吃下的,你有配套基础设施吗?你有产业工人和教育培训体系吗?

  有些事情,不能想当然,不要觉得“中国行,我也行”。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