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八月中上旬刚去了腾冲,当然也去了去腾冲必去的景点,纪念中国远征军的腾冲国殇墓园。
这个墓园从外观看,充满了果党的色彩,和我们常见的其他革命历史纪念馆以红色为主基调不同,这个墓园从外观到里面的宣传,基本上都是以果党喜欢的蓝色和白色为主基调,再加上强调中美合作的飞虎队、驼峰航线等等元素。
里面主要包括一个纪念馆和阵亡将士陵园,里面的设计也很有意思。整个墓园是以一个孙中山纪念堂为中心的,中间是孙先生遗像,旁边是总理遗训。这个做法可以理解,但还是让人感觉有点怪。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战争的阵亡将士纪念馆,把孙先生放在里面,就显得有些违和。
纪念馆的内容包括从抗战开始到滇西反攻的全过程,其中包括了远征军第一次出征缅甸的过程,败退到印度之后改编而成的驻印军,以及1944年为了打通中印公路而举行的滇西缅北的反攻作战,其中就包括收复腾冲的整个作战过程,其中比较重要的龙陵、腾冲和松山几次战役都有反映。
当然,其中少不了的元素是中美合作。从滇缅公路的修筑到被迫炸毁惠通桥,截断滇缅公路,再到中美合作的飞虎队,以及驼峰航线。这里有两个比较大的展板,上面是阵亡的飞行员的照片和名单。但比较让人难以费解的是,展板上的照片都是美国人,中国人只有姓名,没有照片。
驼峰航线阵亡人员纪念这么做可以理解,因为驼峰航线基本上没有中国飞行员,但飞虎队这么做就很不合适了,因为飞虎队里面是有大量中国人担任飞行员的,而且伤亡也很大。为什么美国人有照片,中国人就没有呢?
在反映修筑滇缅公路的场景中,其实应该说这个场景做得是不错的,一个国民政府的官员拄着拐杖站在旁边指指点点,指挥当地老百姓在干活。老百姓干活的场景还原得也很好,还有老婆婆不得不背着孩子也在干活。因为在滇越公路被切断之后,滇缅公路确实是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前后征发十万老百姓参加修筑。
但这个场景的解说词中,只说了当地人民为了修筑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却没有提到这个过程中究竟死了多少人。因为我们都知道,按照当时国民政府官员的德性和国军负责监督修路的部队将领、军官,除了打骂和虐待参加修路的民工之外,贪污腐败一定是少不了的。所以,这其中究竟有多少人是因为修路而死的,有多少是因为贪污腐败导致的饥饿和劳动环境恶劣导致的死亡,这却都没有相应的反映。
这个塑像本身其实是没错的,比如里面的国军官员叉着手在旁边指手画脚,这很符合当时国民政府官员的作风,如果是我们的宣传,那么官员必须是带头参加劳动的,而且一定会有劳动积极分子的事迹宣传。但问题还是在解说词里压根没有提到这种区别。
还有一个塑像是反映在滇西反攻作战过程中,国军征发了大量当地老百姓充当民夫,为国军运输粮食、弹药等物资。这个塑像反映的确实也是事实,但旁边的解说是“饿死不吃军粮”,这就完全是在用解放区的老百姓用小推车支援解放军打淮海战役理解了,完全违背了事实,因为国军在所有驻地征粮都是靠烧杀抢掠,要不然也不会出现河南老百姓帮日军打汤恩伯的军队的场景了。
在解说词中也没有解释,这些被征发的老百姓中,究竟有多少是自愿的,有多少又是被迫的,在这个过程中民夫伤亡的情况怎么样,多少是被日军枪炮所杀死的,多少是被国军自己的纪律害死的,都没有解释。
在反映中美合作的飞虎队和驼峰航线的时候,有一些照片,是一个美军士兵和一个当地老百姓对火点烟,看上去似乎美军和当地老百姓相处得很融洽。但这却恰恰不是事实,解说词中也没有说。在远征军败退回国之后负责掩护滇西防线的时任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在回忆中明确说过,美军在滇西驻扎时军纪极其败坏,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甚至连史迪威的侄儿都参加了走私。
宋希濂回忆说,一个在步兵训练班当助教的美国少尉,在黑林铺的一家酒店,非要一个国军军官给他找妓女,国军军官拒绝,美军少尉当即开枪打死了这个国军军官。一个在缅甸经商的华侨符瑞生,在仰光陷落后回国时,请求搭载一个路过的美军车辆,前往昆明。车上的六名美军将符瑞生的妻子带走,而将符瑞生扔下。走了一段路之后,六名美军士兵将符瑞生的妻子拖入树林中轮奸,等符瑞生随后赶到时,他妻子已经奄奄一息。
按照宋希濂的回忆,美军在1942年到1945年抗战胜利的这段时间里,在滇西一带非常多,有军官、士兵、记者以及前来考察的学者等等,各色人等都有,虽然大多数人对中国人民比较热情,但其中也有不少败类,从滇西到昆明充满了这些人渣留下的各种劣迹,吃喝嫖赌、奸淫掳掠,无所不为。国民政府软弱无能,仰人鼻息,也只能装作看不见。更何况,国军和美军也差不多。
国军军纪之败坏,众所周知。在远征军溃败回国之后,原本驻守在滇西保山的龙云的侄儿在撤离保山之前,将城门关闭,下令他所率领的保安旅将城中抢掠一遍,理由是不能留下来便宜日本人。日军到来之后,先是轰炸,入城之后又是按照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的传统,将全城烧杀抢掠一遍。在国军收复保山之后,国军和国民政府又以重建需要钱为名,将全城百姓商民再抢掠一遍。
也就是说,保山在这段时间被抢掠了三次,其中两次是国军自己干的,日军也干了一次。但在反映保山沦陷的照片和解说词中,却只提到了日军轰炸之后保山被夷为平地的惨状,一个字都没有提到国军将士在当地烧杀抢掠。而这些讲不清楚,就很容易让人以为当地受到的战争摧残都是日军造成的,这就很难讲清楚为什么我们以前经常说国军抗战是片面抗战,是一定要失败的了,也就让人分不清国军抗战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有什么区别了。
说到国军军纪败坏,就想到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迷龙。在这个剧中,迷龙这个角色还是被处理得比较好的,他在败退回国的过程中经常给其他人卖东西,但他的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剧中并没有怎么交代。还有他帮一个缅甸华侨做了棺材,就得到了一个年轻貌美的老婆的事情,处理得都很温和。
实际上,在国军从缅甸败退回国的过程中,迷龙这种情况极其普遍。远征军之所以溃败,就是因为原本在东线掩护远征军主力第五军和国内联系通道的第六军和六十六军遭到日军进攻后不战而溃导致的恶果,而缅甸沦陷后回国避难的侨民和华商主要也是从这条路上回国,第六军和六十六军的军官和士兵抗日无能,溃败回国时抢掠回国的侨民,不少人却都发了大财。宋希濂对此感到非常气愤,一度上报军委会,要求将六十六军军长张轸和新编二十八师师长马维骥枪毙。马维骥虽然被枪毙,但张轸却因为白崇禧和何应钦力保,只是撤职了事。
而在国殇墓园里,主要的两个陵园,其中一个就是第一次远征军第五军、第六军和六十六军的阵亡将士纪念碑,上面有远征军作战序列,以及部分阵亡将士的姓名。但这样的宣传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些人都是在与日军作战时阵亡的,但事实却是,第一次远征军活下来的虽然只有十之一二,但绝大多数牺牲都是在溃败之后因为国军指挥的紊乱和无能导致的,而不是在与日军作战的时候战死的。
另一个是反攻滇西时的主力部队二十集团军的阵亡将士,整个陵园的核心也是这个,中间的纪念碑是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所书,二十集团军所属的五十三军和五十四军分列左右两边。但在解说词中没有人提到,五十三军是东北军余部,而五十四军是中央军土木系核心部队,霍揆彰本人正是从五十四军军长升任二十集团军总司令。所以,五十三军在二十集团军备受歧视,在枪弹粮秣分发过程中都要被克扣,一直到卫立煌出任远征军总司令,才有所改观。
在提到滇西反攻作战的时候,墓园的宣传也主要突出美军的协助,并且有一尊塑像是史迪威和陈纳德二人并肩而立,却丝毫没有提到这两人之间你死我活的矛盾和争斗。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参加了远征军并且主要负责作战指挥的杜聿明在这个墓园的宣传中几乎看不到,在滇西反攻的宣传中题字的也是霍揆彰,却没有提到这时候负责整个滇西反攻作战指挥的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此外,滇西反攻作战中,十一集团军也几乎没有提到,提到的也只是黄杰、李弥等人,却没有提到宋希濂。
在整个墓园和对远征军的宣传中,为什么出现了如此严重的厚此薄彼的现象呢?甚至为二十集团军纪念碑题字的总司令霍揆彰的上将军衔都提到了,连指挥炸掉惠通桥的工兵总指挥马崇六都提到了,却没有提到卫立煌、杜聿明、宋希濂等人,更没有请他们为墓园题词。要知道,霍揆彰在担任二十集团军总司令的时候,只是中将军衔,连加上将衔都没有,他的上将军衔是到台湾之后才升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说穿了,无非是在果党的宣传中,卫立煌在1955年从香港回国了,没有去台湾,成了果党眼中的叛徒,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共谍,而杜聿明和宋希濂在功德林接受改造之后,也成了果党眼中的叛徒,所以他们都不能提了。随着国军败退到了台湾的孙立人,在国内某些人眼中也被吹成了战神,但在这个墓园的宣传和解说词里同样没有什么出场机会,无非也是因为他后来被怀疑反蒋而被长期软禁。
虽然我们并没有请当地导游,但在参观的时候零零星星听到的导游的解说词,基本上都是众口一词的夸赞美国在抗战期间对中国的帮助的恩情,却完全不讲解当时的整体背景,这是连蒋介石都非常清楚的事实,美国人虽然确实在帮助中国人,但中国只要不投降,继续坚持抗战,同样是对美国人的帮助。美国在帮助中国的过程中,始终有自己的盘算,并不是导游解说词说的那么无私。飞虎队的美国人所享受的高薪,更是他们在美国国内根本不可能拿到的。甚至连陈纳德本人,在美国也是因为没有什么人脉背景的失意军官而已,刚好经人介绍,到了中国,拿到了一份高薪工作。
也就是说,这种宣传不仅是完全按照果党和国军的口径进行的,而且还是按照已经败退到台湾之后的果党和果军的口径进行宣传的。这不仅不符合历史真相,也不符合建设这些纪念馆和陵园的目的。设立这样的场所,不仅是为了让人们去凭吊为国牺牲的先烈,更是为了记取教训,而这种教训不仅应该包括让人们直观的感受到日军的残暴,也必须包括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国军抗战为什么必然会失败,这才是完整的纪念和宣传历史的意义。
我们在今天纪念抗战,当然要警钟长鸣。但这种长鸣的警钟不仅应该包括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也应该包括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军军纪败坏、抗日无能却大肆祸害老百姓,这同样是连蒋介石都承认的。战争是残酷的,对整个国家和所有老百姓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亡,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如果军人不是死在与敌人作战的战场上,而是饿死、病死在逃跑的路上,那就非常窝囊、憋屈了,也不值得太多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