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与白》第二部卷五第三章 1. 雁北

《黑与白》第二部卷五第三章 1. 雁北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1.雁北

雁北从密云水库回来好几天后,想起在那座水边大宅见到的情景,还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最近,雁北手头堆了好几个剧本,每天看得头晕眼花,原本没时间去密云水库的,可林蓝正在台里给一部外国片配音,抽不出空来陪哥哥,让她“代劳”。林蓝是雁北的嫂子,她们俩都在电视台工作,雁北在电视剧制作中心当文学编辑,林蓝则在译制片部做配音。尽管两人又是姑嫂,又是同事,但雁北跟嫂子相处的并不太融洽,个中原因,除了林蓝和哥哥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还因为她对这个只比自己大两岁的嫂子素来有些“不感冒”。

其实,雁北和林蓝不仅是电视台的同事,而且还是北京广播学院的校友。两人的专业不同,一个学的是播音专业,一个学的是编辑专业,林蓝比雁北高两届,身材修长,肤白貌美,举手投足都散发出一股与生俱来的明星气质。雁北刚入校时,林蓝已经是北广红极一时的“校花”,大二时就出演过电影,那是粉碎“四人帮”后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反特片,摄制组来北广选演员,导演一眼就选中了林蓝,尽管饰演的是个不怎么起眼的女特务,但林蓝一下子就在北广乃至京城文艺圈出名了,在还是黄毛丫头的雁北眼里,林蓝俨然已经成了光彩夺目的明星,每次在校园里遇见她,雁北心里都有一种自惭形秽甚至妒忌的感觉。

她怎么也没有想到,林蓝有一天会成为自己的嫂子。

雁北的哥哥洪太行比她大十几岁,她刚上小学时,哥哥就考上了北大,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没等读完大学,哥哥就主动申请去北大荒插队了。兄妹俩原本年龄相差就大,加上洪太行从中学起就开始住校,兄妹相处和交流的机会很少,以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雁北对哥哥都缺少一种兄妹之间应有的亲近感。因此,几年后当哥哥从北大荒回城,穿着一件棉絮都露在外面的破棉袄出现在家里时,在雁北眼里完全是一个陌生人了,还是父亲反复提醒她:“雁北,这是你哥太行,你哥哥回来了……”她才勉强地叫了一声“哥”,就转身回自己房间去了。

那时,雁北的母亲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家里只有她和父亲,还有一个从山西吕梁山区请来的保姆,雁北已经习惯了三个人的生活,哥哥的回来使家里突然增加了一名新成员,她一时有些不适应,好在她刚考上北京广播学院,平时住校,周末才回家。

雁北的母亲韩英十几岁就参加革命,曾经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红军女游击队长,因抗日战争时期穿越封锁线时受过重伤,生下太行之后,一直没再生育,谁知到年近五十岁时,又生下了雁北,也许是高龄生育影响了健康,没过多久,就罹患重症去世了。雁北长大后才知道,母亲患的是子宫癌,尽管得到了当时最好的救治,但还是没能挽救母亲的生命。“你妈妈去世时,被病痛折磨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了……”这是雁北懂事后听父亲提起母亲说过的一句话。

雁北的父亲洪虎和母亲韩英是在延安相识的,从相识到结婚不到一个月时间。给他们当介绍人的是父亲的老首长、八路军115师的林彪师长。韩英和林彪是老乡。还是在井冈山时,洪虎跟着林彪的第一军团,经历过五次反围剿,红军开始长征后,从江西于都一直打到陕北吴起镇,后来又从延安奔赴抗日前线,是115师的一员悍将。太行出生时,洪虎率领一个团的八路军正在太行山区跟扫荡的日伪军作战,这场由林彪师长指挥的战役后来被称为“平型关大捷”。战斗刚结束,洪虎就接到了一封发自延安的电报,电报是韩英发来的,电文只有简短的几个字:“儿子顺产盼取名。”正在带领部队收拾战场的洪虎喜上眉梢,端着一把刚缴获的歪把子机枪,抬起头仰望了一下眼前连绵起伏的太行山和硝烟弥漫的战场,大手一挥说:“太行,就叫太行吧!”

洪虎给儿子取名的这段经历,后来被一位部队作家当作花絮写进了反映“平型关大捷”的军史。雁北读中学时在解放军文艺社出版的《红旗飘飘》丛书中读到时,心里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自豪感,回家后缠住父亲把故事的来龙去脉刨根问底问了个遍,并且好奇地问:“爸,你给哥哥取个名字有这样精彩的故事,给我取名字是不是也有故事呀?”父亲习惯地蹙起那道卧蚕眉,沉吟了一下回答:“故事么,当然有……生你那一年,你妈妈在山西雁北地区参加社教工作队。直到快要生产时,我才安排人把她接回北京,可能是那里条件艰苦,营养不良,你生下来时还不到五斤重……”雁北听了心里一沉,母亲虽然去世好几年了,但她从父亲的眼神和表情里仍然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忧伤甚至歉疚。雁北忍不住有点儿失望,同哥哥名字那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来历相比,自己的名字显得黯然失色;除了名字,她出生的年代也不能跟哥哥相比。雁北羡慕哥哥出生在那样一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年代,她甚至觉得,哥哥大学没读完就去北大荒插队落户,也是一种可以跟父亲当年率领八路军参加“平型关大捷”相媲美的壮举,有一阵子,雁北为自己出生太迟而遗憾,没有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因为当她中学毕业时,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了……

洪太行刚回城有一段时间没工作,在家里闲着,大概是为了拉近和妹妹之间的距离,每个周末雁北回家,就把她叫到房间,给她讲自己在北大荒的经历。

洪太行在北大荒待了整整八年,回城之前已经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团级干部,很快就要被提拔为副师级了。“从北京到北大荒的知青中,能混到这个级别的,除了你哥再无别人。”他在妹妹雁北面前一副骄傲的口气,左脸上的月牙形伤疤熠熠闪亮,像一块耀眼的军功章。“我可没有沾老爷子的光,能爬到这个职位,全凭我自己的努力……”他说着,一边翻箱倒柜,从回城时带回来的旧皮箱里找出一沓拉奖章和奖状来。“69年冬天,中苏边境冲突不断,局势很紧张,经常有小股的苏军袭扰边境,一天夜里,我带领一个排的兵团战士,潜伏在中苏边境上,准备阻击可能入侵的苏军,那天夜里的温度零下三十多度,我们在雪窝子里趴了整整一夜,我的腿本来就有关节炎,到天亮时,敌人没等到,我的两条腿却冻得站不起来了,还是长腿背着我在雪地里走了十几公里,到驻地医院住了二十几天,才能下地走路……”他挑出一块最大的铜质奖章,轻轻摩挲着说,“这枚兵团勋章就是那次行动后颁发的,是我们兵团的最高荣誉。”雁北好奇地从哥哥手里拿过那枚勋章,掂量了一下,沉甸甸的,由于时间久远,勋章的色泽已经有些黯淡,沾满了尘垢,像是一块从地里挖掘出来的文物。但上面的字迹仍然清晰可见:“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是毛主席的手书。雁北心里对哥哥产生了一种近乎崇拜的感情,这种感情,她小时候读《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说时曾经有过。一刹那间,雁北几乎把哥哥当成了小时候崇拜过的英雄人物,以前对哥哥的那种陌生感也消失了不少。但她脑子里很快冒出一个疑问:“既然你很快要提拔了,干嘛还要回城呢?”听了这句话,哥哥一时没有回答,过了半晌才说:“文化大革命都被否定了,我还留在那儿干啥……”雁北发现,哥哥说这话时眼神有些迷惘,嘴角像抽多了烟那样流露出一丝苦涩。哥哥虽然已经回城了好一段时间,但他还没有改掉在北大荒时抽莫合烟的习惯。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烟叶味儿,雁北被呛得有些受不了,起身打开窗户,让外面的新鲜空气灌进来,才好受一些。她仔细琢磨着哥哥的话,想起以前曾听说哥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带领红卫兵抄了自己中学老师的家,还把老师的一条胳膊打残废了,似乎明白了他嘴角的苦涩意味着什么。

洪太行在家没闲多久,便到国务院新成立的发改委上班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是军队的编制,按照规定,军队干部到地方任职是要降一级使用的,哥哥却没有“降职使用”,而是比照正团职当上了政策法规司的处长。国务院直属部委的一个处长,可比军队的一个团级干部和地方的一个县处级干部含金量高多了。雁北知道,这都是沾了父亲的光。以父亲开国将军的身份,哥哥的任职不可能不被关照。这一点,雁北和哥哥心知肚明,但她没有当着哥哥挑明,也从不敢对父亲提起这事儿。不打听“政事儿”,这是父亲为他们兄妹订的“家规”。

雁北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的是天花板上的神犬图案。犬是萨满教的图腾,那只神犬周身漆黑,唯有一双眼睛被涂成了红色,乍一看去,仿佛两孔火山口向外喷射着熊熊火焰,甚是恐怖。雁北被吓得咧开小嘴大哭不止。直到上幼儿园时,雁北还不敢正视天花板上的那幅神犬图案,甚至不敢一个人待在屋子里,生怕那只面目狰狞的“神犬”从天花板跳下来把她叼走似的。

其时,雁北的母亲韩英已经去世,哥哥太行在读中学,平时住在学校,周末或节假日才回来。在国防科工委工作的父亲日理万机,每天早晨天刚亮就去上班,天黑才回来,吃饭时才难得有片刻工夫哄哄雁北,可一撂下筷子又钻进自己的房间,不是批阅文件,就是打电话,把身边的秘书和警卫支使得团团转。父亲的房间在东厢房,是他的卧室兼办公室,面积比雁北和保姆的房间加在一起还大,里面除了床等家具,还有一张异常宽大的办公桌,上面摆放着一摞摞厚厚的文件,最引人瞩目的是两部电话机,一部是黑色的,一部是红色的。父亲回到家里,那两部电话就嘟嘟地响个不停。父亲只要走进房间,都会把门关得严严实实,家里人谁也不敢擅自闯进去。有一次周末,父亲在院子里练剑,哥哥未经同意就溜进了东厢房,父亲发现后把他狠狠地尅了一顿。从那以后,父亲的房间就成了兄妹俩的禁区,雁北和哥哥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为了不让雁北打扰父亲,保姆总是小心翼翼地带着她来到院子里,一边给花盆培土剪枝,一边给她哼小曲儿。

保姆哼的小曲是山西雁北地区的“耍孩儿”:“出口外割小麦,镰刀不快,到如今没办法,讨吃回来……”还有“白天想你街巷里转,夜里想你吹不灭个灯……”

雁北听不懂词儿的内容,但觉得小曲儿很美,不仅曲调美,保姆的嗓音也很优美。

1.雁北

雁北从密云水库回来好几天后,想起在那座水边大宅见到的情景,还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最近,雁北手头堆了好几个剧本,每天看得头晕眼花,原本没时间去密云水库的,可林蓝正在台里给一部外国片配音,抽不出空来陪哥哥,让她“代劳”。林蓝是雁北的嫂子,她们俩都在电视台工作,雁北在电视剧制作中心当文学编辑,林蓝则在译制片部做配音。尽管两人又是姑嫂,又是同事,但雁北跟嫂子相处的并不太融洽,个中原因,除了林蓝和哥哥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还因为她对这个只比自己大两岁的嫂子素来有些“不感冒”。

其实,雁北和林蓝不仅是电视台的同事,而且还是北京广播学院的校友。两人的专业不同,一个学的是播音专业,一个学的是编辑专业,林蓝比雁北高两届,身材修长,肤白貌美,举手投足都散发出一股与生俱来的明星气质。雁北刚入校时,林蓝已经是北广红极一时的“校花”,大二时就出演过电影,那是粉碎“四人帮”后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反特片,摄制组来北广选演员,导演一眼就选中了林蓝,尽管饰演的是个不怎么起眼的女特务,但林蓝一下子就在北广乃至京城文艺圈出名了,在还是黄毛丫头的雁北眼里,林蓝俨然已经成了光彩夺目的明星,每次在校园里遇见她,雁北心里都有一种自惭形秽甚至妒忌的感觉。

她怎么也没有想到,林蓝有一天会成为自己的嫂子。

雁北的哥哥洪太行比她大十几岁,她刚上小学时,哥哥就考上了北大,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没等读完大学,哥哥就主动申请去北大荒插队了。兄妹俩原本年龄相差就大,加上洪太行从中学起就开始住校,兄妹相处和交流的机会很少,以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雁北对哥哥都缺少一种兄妹之间应有的亲近感。因此,几年后当哥哥从北大荒回城,穿着一件棉絮都露在外面的破棉袄出现在家里时,在雁北眼里完全是一个陌生人了,还是父亲反复提醒她:“雁北,这是你哥太行,你哥哥回来了……”她才勉强地叫了一声“哥”,就转身回自己房间去了。

那时,雁北的母亲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家里只有她和父亲,还有一个从山西吕梁山区请来的保姆,雁北已经习惯了三个人的生活,哥哥的回来使家里突然增加了一名新成员,她一时有些不适应,好在她刚考上北京广播学院,平时住校,周末才回家。

雁北的母亲韩英十几岁就参加革命,曾经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红军女游击队长,因抗日战争时期穿越封锁线时受过重伤,生下太行之后,一直没再生育,谁知到年近五十岁时,又生下了雁北,也许是高龄生育影响了健康,没过多久,就罹患重症去世了。雁北长大后才知道,母亲患的是子宫癌,尽管得到了当时最好的救治,但还是没能挽救母亲的生命。“你妈妈去世时,被病痛折磨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了……”这是雁北懂事后听父亲提起母亲说过的一句话。

雁北的父亲洪虎和母亲韩英是在延安相识的,从相识到结婚不到一个月时间。给他们当介绍人的是父亲的老首长、八路军115师的林彪师长。韩英和林彪是老乡。还是在井冈山时,洪虎跟着林彪的第一军团,经历过五次反围剿,红军开始长征后,从江西于都一直打到陕北吴起镇,后来又从延安奔赴抗日前线,是115师的一员悍将。太行出生时,洪虎率领一个团的八路军正在太行山区跟扫荡的日伪军作战,这场由林彪师长指挥的战役后来被称为“平型关大捷”。战斗刚结束,洪虎就接到了一封发自延安的电报,电报是韩英发来的,电文只有简短的几个字:“儿子顺产盼取名。”正在带领部队收拾战场的洪虎喜上眉梢,端着一把刚缴获的歪把子机枪,抬起头仰望了一下眼前连绵起伏的太行山和硝烟弥漫的战场,大手一挥说:“太行,就叫太行吧!”

洪虎给儿子取名的这段经历,后来被一位部队作家当作花絮写进了反映“平型关大捷”的军史。雁北读中学时在解放军文艺社出版的《红旗飘飘》丛书中读到时,心里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自豪感,回家后缠住父亲把故事的来龙去脉刨根问底问了个遍,并且好奇地问:“爸,你给哥哥取个名字有这样精彩的故事,给我取名字是不是也有故事呀?”父亲习惯地蹙起那道卧蚕眉,沉吟了一下回答:“故事么,当然有……生你那一年,你妈妈在山西雁北地区参加社教工作队。直到快要生产时,我才安排人把她接回北京,可能是那里条件艰苦,营养不良,你生下来时还不到五斤重……”雁北听了心里一沉,母亲虽然去世好几年了,但她从父亲的眼神和表情里仍然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忧伤甚至歉疚。雁北忍不住有点儿失望,同哥哥名字那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来历相比,自己的名字显得黯然失色;除了名字,她出生的年代也不能跟哥哥相比。雁北羡慕哥哥出生在那样一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年代,她甚至觉得,哥哥大学没读完就去北大荒插队落户,也是一种可以跟父亲当年率领八路军参加“平型关大捷”相媲美的壮举,有一阵子,雁北为自己出生太迟而遗憾,没有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因为当她中学毕业时,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了……

洪太行刚回城有一段时间没工作,在家里闲着,大概是为了拉近和妹妹之间的距离,每个周末雁北回家,就把她叫到房间,给她讲自己在北大荒的经历。

洪太行在北大荒待了整整八年,回城之前已经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团级干部,很快就要被提拔为副师级了。“从北京到北大荒的知青中,能混到这个级别的,除了你哥再无别人。”他在妹妹雁北面前一副骄傲的口气,左脸上的月牙形伤疤熠熠闪亮,像一块耀眼的军功章。“我可没有沾老爷子的光,能爬到这个职位,全凭我自己的努力……”他说着,一边翻箱倒柜,从回城时带回来的旧皮箱里找出一沓拉奖章和奖状来。“69年冬天,中苏边境冲突不断,局势很紧张,经常有小股的苏军袭扰边境,一天夜里,我带领一个排的兵团战士,潜伏在中苏边境上,准备阻击可能入侵的苏军,那天夜里的温度零下三十多度,我们在雪窝子里趴了整整一夜,我的腿本来就有关节炎,到天亮时,敌人没等到,我的两条腿却冻得站不起来了,还是长腿背着我在雪地里走了十几公里,到驻地医院住了二十几天,才能下地走路……”他挑出一块最大的铜质奖章,轻轻摩挲着说,“这枚兵团勋章就是那次行动后颁发的,是我们兵团的最高荣誉。”雁北好奇地从哥哥手里拿过那枚勋章,掂量了一下,沉甸甸的,由于时间久远,勋章的色泽已经有些黯淡,沾满了尘垢,像是一块从地里挖掘出来的文物。但上面的字迹仍然清晰可见:“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是毛主席的手书。雁北心里对哥哥产生了一种近乎崇拜的感情,这种感情,她小时候读《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说时曾经有过。一刹那间,雁北几乎把哥哥当成了小时候崇拜过的英雄人物,以前对哥哥的那种陌生感也消失了不少。但她脑子里很快冒出一个疑问:“既然你很快要提拔了,干嘛还要回城呢?”听了这句话,哥哥一时没有回答,过了半晌才说:“文化大革命都被否定了,我还留在那儿干啥……”雁北发现,哥哥说这话时眼神有些迷惘,嘴角像抽多了烟那样流露出一丝苦涩。哥哥虽然已经回城了好一段时间,但他还没有改掉在北大荒时抽莫合烟的习惯。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烟叶味儿,雁北被呛得有些受不了,起身打开窗户,让外面的新鲜空气灌进来,才好受一些。她仔细琢磨着哥哥的话,想起以前曾听说哥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带领红卫兵抄了自己中学老师的家,还把老师的一条胳膊打残废了,似乎明白了他嘴角的苦涩意味着什么。

洪太行在家没闲多久,便到国务院新成立的发改委上班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是军队的编制,按照规定,军队干部到地方任职是要降一级使用的,哥哥却没有“降职使用”,而是比照正团职当上了政策法规司的处长。国务院直属部委的一个处长,可比军队的一个团级干部和地方的一个县处级干部含金量高多了。雁北知道,这都是沾了父亲的光。以父亲开国将军的身份,哥哥的任职不可能不被关照。这一点,雁北和哥哥心知肚明,但她没有当着哥哥挑明,也从不敢对父亲提起这事儿。不打听“政事儿”,这是父亲为他们兄妹订的“家规”。

雁北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的是天花板上的神犬图案。犬是萨满教的图腾,那只神犬周身漆黑,唯有一双眼睛被涂成了红色,乍一看去,仿佛两孔火山口向外喷射着熊熊火焰,甚是恐怖。雁北被吓得咧开小嘴大哭不止。直到上幼儿园时,雁北还不敢正视天花板上的那幅神犬图案,甚至不敢一个人待在屋子里,生怕那只面目狰狞的“神犬”从天花板跳下来把她叼走似的。

其时,雁北的母亲韩英已经去世,哥哥太行在读中学,平时住在学校,周末或节假日才回来。在国防科工委工作的父亲日理万机,每天早晨天刚亮就去上班,天黑才回来,吃饭时才难得有片刻工夫哄哄雁北,可一撂下筷子又钻进自己的房间,不是批阅文件,就是打电话,把身边的秘书和警卫支使得团团转。父亲的房间在东厢房,是他的卧室兼办公室,面积比雁北和保姆的房间加在一起还大,里面除了床等家具,还有一张异常宽大的办公桌,上面摆放着一摞摞厚厚的文件,最引人瞩目的是两部电话机,一部是黑色的,一部是红色的。父亲回到家里,那两部电话就嘟嘟地响个不停。父亲只要走进房间,都会把门关得严严实实,家里人谁也不敢擅自闯进去。有一次周末,父亲在院子里练剑,哥哥未经同意就溜进了东厢房,父亲发现后把他狠狠地尅了一顿。从那以后,父亲的房间就成了兄妹俩的禁区,雁北和哥哥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为了不让雁北打扰父亲,保姆总是小心翼翼地带着她来到院子里,一边给花盆培土剪枝,一边给她哼小曲儿。

保姆哼的小曲是山西雁北地区的“耍孩儿”:“出口外割小麦,镰刀不快,到如今没办法,讨吃回来……”还有“白天想你街巷里转,夜里想你吹不灭个灯……”

雁北听不懂词儿的内容,但觉得小曲儿很美,不仅曲调美,保姆的嗓音也很优美。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