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劳动价值理论——纪念马克思诞辰206周年

如何理解劳动价值理论——纪念马克思诞辰206周年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马克思则恰是从这“可怕的现实”进行深入的研究,阐明了雇佣劳动对资本的关系,工人的奴役地位,资本家的统治,把劳动价值学说变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理论武器。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生于特里尔城(莱茵普鲁士)。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这个家庭是富裕的,有教养的,但不是革命的,马克思在特里尔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和柏林的大学攻读法学,但他研究得最多的是历史和哲学。无论从社会学、哲学还是从经济学角度看,马克思毫无疑问是一位重要的理论家;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最伟大的贡献不是他创立的共产主义理论,而是他开辟的革命实践。20世纪全球曾经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进入社会主义,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步入低潮期,但近年来资本主义矛盾日益尖锐,未来一段时期将步入全球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汹涌澎湃的高潮期。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6周年,我们梳理和回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作为对革命导师的隆重纪念。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整个基础,是马克思赖以阐明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从而是创立剩余价值理论、联系实际最根本的依据,而剩余价值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正是有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才第一次真正被揭露出来;正是由于以剩余价值理论为依据的关于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分析,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规律性才第一次获得了科学的解释。  

1.jpg

  由于商品是劳动的商品,商品的交换在一开始就要以其所包含的劳动量为基础。但是这种计量和比较又不能直接或绝对地用劳动或工作时来表达。价值只能以交换价值为其具体的形式。货币缩短了这个迂回的途径,于是,价值的表达取得了货币形态――价格。

  一、斯密和李嘉图理论中的矛盾

  由于价值只能通过交换价值,即商品和商品的交换比例的形式来表达,价值的实质往往被模糊了。什么是价值,为什么有价值,什么决定价值等等都成为不易辨认的问题,于是产生了各种的价值理论,在商品生产的早期,劳动、效用等等都已有其萌芽,而且常混淆在一起。而到了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之后,这些理论便分别发展成为各派的特殊学说。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这些学说都有其经济基础。它们反映着当时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情况,成为在斗争中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理论武器。亚当·斯密对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区分:“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于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

  斯密混淆了交换价值和价值。斯密同前人一样,斯密也没能够从商品的交换价值中抽象出价值来。他不能提出价值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不能把交换价值作为价值的表现形态,而混同了二者。在斯密的价值学说中,科学和庸俗的成分和平共处,成为后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价值理论上分歧的根源。李嘉图吸取了其科学成分并把它发展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对价值的最好的分析。而购买的劳动论和收入构成论则成为后来庸俗经济学反对功劳动价值论的依据。前者为马尔萨斯等人所接受;后者成为萨伊等生产费用论的出发点。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有一个根本的缺陷:他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为自然的、永恒的。于是产品成为商品,劳动创造价值,表现为价值也成为自然的、永恒的。更甚者他不认识在经济最发达阶段――资本主义阶段――劳动力已成为商品;从而不认识资本主义阶段,商品里的劳动是已转化为雇佣劳动者的劳动,商品不只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是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李嘉图这个根本缺陷为他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不可逾越的界限:使他的价值学说在涉及利润问题时,遇到了两个不能克服的困难。这两个困难终于导致了他的体系的解体。第一个困难是,资本与劳动的交换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第二个困难是,等量资本,无论它们的构成如何,都提供相等的利润。或者说,提供一般利润率。实际上这是一个没有被意识到的问题: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简单地.说,第一个矛盾是价值规律和利润存在的矛盾,第二个矛盾是价值规律和同量资本得到同量利润的矛盾。

  李嘉图把资本主义看为唯一的形式,不了解商品生产在其发展中经历了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阶段,从而也就不了解价值规律在这两个不同阶段的作用有其不同的形式。李嘉图抹煞了两阶段的区别,看不到这些转化过程,跳过了一系列的中间环节,把价值和生产价格直接赞同起来,所以他无法解决这个矛盾。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彻底改造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建成了科学的和完整的劳动价值学说,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从商品是资本主义最简单、最基本的关系入手,来最阐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和其运动规律并在商品的关系上探讨它们的共性,从而提出了价值作为商品经济的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范畴。马克思则以商品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形式,其中包含着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萌芽。而这些矛盾又起源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对立。

  古典经济学家只注意交换价值的量,而忽略了不同物的量只有化为同一单位后,才能在量上互相比较。马克思恰是从他们所忽略的地方开始,首先探索交换价值所掩盖的价值。他从交换比例的表象进入难以理解的相等的实质;从交换价值进入劳动,从劳动进入到价值。在明确了价值是人类劳动的物化,劳动是价值的本质后,他才进一步考察价值量的测量。进一步,区分了价值(无差别劳动)、交换价值(A和B交换,A的价值要用B表现)和价格(具体某一次交换的比例关系,例如一件A商品卖了多少钱),明确了它们间的关系——价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态。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价值来,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是马克思价值学说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

  《资本论》一卷前四章很重要的贡献,是阐述了劳动二重性导致价值二重性。抽象劳动即一般劳动创造价值,特殊劳动即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劳动的抽象化并还是脱离实际的、单纯思维的过程,而是商品生产本身客观实现的过程。劳动二重性理论还解决了在商品产中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转移的问题,说明了新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而由资本转移到新商品上的价值则由具体劳动来实现的。这就彻底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资本说成是和劳动一起创造价值的因素的一切辩解企图。

  马克思研讨了价值形式,由其简单形式到其扩大形式,到其价值形式的发展,最后到其货币形式的抽象分析和其历史发展过程。价值形式的发展,不仅是价值外部的,也是价值本身的发展,即劳动产品变为商品,生产产品的劳动变为创造价值的劳动的逐步深化,终达于完成的过程。它表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表现了从简单商品生产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逐步过渡。价值形式以价值获得价格形式――货币形式――才彻底完成。这个转化论证了货币的产生和其本质,解决了古典派所不能解决的商品如何和为何变成为货币的问题。

  商品拜物教理论是马克思价值论的最深刻的概括。商品拜物教理论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们的生产关系的偶像化。马克思把价值看作社会劳动的表现,发现了价值是互相依赖的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关系。也即,价值不是一种物,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但是,在商品经济下,这种生产关系不是直接地而是间接地,在一种东西交换另一种东西时才表现出来的。因此,它采取了一种物的形式,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

  三、利润率平均化条件下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随着利润率平均化,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格并不是围绕价值(成本+利润)上下波动的,而是围绕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上下波动。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是商品不只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是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这就赋予价值作为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关系的表现以复杂的情况和现代的意义,马克思以价值转化的理论进一步探讨了这个问题,为揭露资本主义生产秘密的剩余价值学说提供论证。马克思以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理论,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价值规律怎样以生产价格的形态发生作用。价值和生产价格间存在着表面的矛盾。古典经济学者没有生产价格这一范畴,更谈不上知道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但他们却看到这个矛盾所表现的具体形式,即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价值规律和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矛盾。斯密承认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不相符合,从而放弃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在资本主义下,价值不再决定于劳动而决定于收入。李嘉图坚持劳动价值论,把在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价值和生产价格不符合的现象宣布为例外。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到利润和利润率的转化之后,进而分析利润到平均利润的转化,发现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市场价格的波动不再围绕着价值而围绕着生产价格进行,生产价格的出现掩蔽了价值决定价格的基础。但生产价格却以价值为前提;在质量上,生产价格表现着转化了的价值;而在数量上,全部商品总额的生产价格等于全部商品总额的价值。生产价格的规律就是价值的规律,只不过是它的变形规律,即有了另一种形式的规律而已。  ​

  价值转化的理论论证了价值规律既是简单商品生产的规律,也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规律。在利润率平均化以前,每个资本家是占有具体的每个工厂工人的剩余价值;但在利润率平均化以后,每个资本家都不能占有每个工厂工人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只有作为阶级整体去占有平均化的剩余价值,全社会的矛盾越来越不表现为具体的某个资本家和某工厂工人的矛盾,而表现为全社会资本家共同占有全社会工人剩余价值的矛盾。但在商品历史过程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起了变态。变态没有否定规律,相反地,却更进一步肯定了规律。这就突破了前此劳动价值论所不能逾越的界限,完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价值转化的理论还论证了在简单产品交换转化为资本产品交换的条件下,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价值规律,怎样从商品生产所有权的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的规律,为揭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一直还隐蔽着的秘密的剩余价值学说奠定理论基础。

  四、劳动价值理论是反对资产阶级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的基础上,发展并完成了根本不同于古典学派理论的劳动价值学说。古典经济学作为当时产业资本同封建制度和商业资本的斗争的反映,为了阐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联系,发现了劳动价值论,到了李嘉图,它就明确地成为反对土地贵族利益的理论基础,但由于古典经济学家的资产阶级局限性,他们在“可怕的现实”,即资本主义的现实面前,不能再前进一步了。马克思则恰是从这“可怕的现实”进行深入的研究,阐明了雇佣劳动对资本的关系,工人的奴役地位,资本家的统治,把劳动价值学说变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理论武器。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