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毛主席要大办人民公社?

为什么毛主席要大办人民公社?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农村治理想要解决本质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帮助农民解决经济问题,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为什么毛主席要大办人民公社?

  寒牛出栏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一是跳出历史周期怪圈,二是新中国工业化所决定,三是农业本身发展需要,四是开创全新农村治理模式,五是农村需要共同致富。

  我们来逐条分析。

  1

  跳出历史周期怪圈

  中国历史上都是分田上户,单干了2000多年,盛世王朝周期就是300年左右。

  前面50年,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力,到了建国100年左右,基本走向繁盛。

  第二个100年,就开始内卷,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失业流民逐渐多起来,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如果朝廷锐意改革,抑制地方豪强,控制土地兼并,保护农民利益,矛盾就会得到缓解,延长了和平稳定局面。

  如果土地兼并情况失控了,就会加剧社会分化动荡,繁衍出各种疑难杂症,诱发社会动乱。

  农村是中国基层政权,是国家治理的终端,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村能实现持续发展,保证农民安居乐业,是国家繁荣昌盛富强的基础。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

  毛主席在延安的窑洞里,同黄炎培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历史性的答案,那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这是政治层面的答案。

  但是,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需要从经济角度,破解这个历史性难题。

  建国后,毛主席总结了历史经验,决定从着手改革农村基层政权与经济管理模式来切入。

  从农业互助组,过渡到农业合作社,最后升级为人民公社。

  毛主席早在延安时期就曾讲过:

  “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克服这种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逐渐地集体化;而达到集体化的唯一道路,依据列宁所说,就是经过合作社。”

  毛主席搞人民公社,志在从经济的角度,让中华人民共和国跳出历史周期律,永葆红色江山不变色。

  这是一个远大的理想,也是秦皇汉武都没有完成的伟业。

  2

  新中国工业化决定

  当时,新中国国情比较特殊。

  新中国刚成立时,一穷二白,穷到烂泥底了。

  现在年轻人没有经历那个时代,感受不到穷困,只有了解近代史的人,或白手起家创业者,才能感知怎么回事。

  毛主席曾经讲过一段真实而沉重的话: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新中国要完成中国工业化,需要农业提供原始积累,没有其它更好的法子。

  中国人不能完全学西方发展工业化(主要靠侵略与战争完成原始积累),也不能完全照搬苏联的工业化模式。

  毛主席经过头几年经济建设探索,找到适合中国情的发展路径,就是依靠农业来孵化工业,完成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

  最终目的是帮助中国产业转型,从过去农业大国转型到工业大国,为中国再次腾飞打下历史基础。

  人民公社,从经济的角度讲,它是农村公有制经济模式,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总计8000余亿元的原始积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前所未有的。

  当年农民“穷”,是因为把钱拿去支援国家搞建设了,农民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做出很大贡献与牺牲。

  拿毛主席时代的“穷”来说事,来否定前30年历史成就的,都是没有脑子和良知的非正常人。

  因为他们哲学贫瘠,不懂万事万物都有发展的基本规律,都要经历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历程。

  因为他们良知缺失,这边享受着社会主义带来的光明,那边又极力中伤辛苦掌灯的人。

  没有脑子不可怕,没有良知才可惧。

  3

  农业发展本身需要

  

  当时,农业本身发展需要。

  把农民团结起来,形成更大的力量,除了农业分工提高劳动效率之外,还可以从事大规模的农业水利基础建设。

  根据相关学者统计:毛主席时代,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共建成大、中、小型(库容量为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8600多座。各类塘坝(库容量为10万立方米以下)640万口,总库容4200多亿立方米。

  人工河渠延长到300多万公里,各类堤防总长度为16.5万公里,配套浇灌机井220万多眼(口)。

  与此同时,还疏浚修缮了黄河、长江、河海、淮海、珠江等大江大河,完成了覆盖全国的水利网络工程。

  除了水利工程之外,还有农机站、农业科技站、农村广播网、农村医疗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基础教育等。

  这些涉及农村各方面的公共事业工程,都是靠农村人民公社集体提留、公益金完成的。

  当时国家穷,都要向农村拿钱去搞工业化、国防建设,哪里有资金投向农村建设呢?

  全靠农民自力更生!

  人民公社之后,农村搞单干就能吃饱饭,核心原因是水利设施完善、良种推广种植、化肥普及使用、农机大量使用、农技农药发展。

  而这几个主要因素,均是人民公社时期完成的。

  很多人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把农村吃饱饭归咎于单干,属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4

  革新农村治理模式

  开创全新农村治理模式。

  人民公社,集工、农、兵、学、商为一体,政经合一。

  从治理形式上讲,是先秦“三宝模式——大农、大工、大商”的升级版本。

  毛主席对人民公社的定义,就是强调在农村也要发展工业,要逐步建立自己的产业,缩减与城市的差距。

  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其实就是城镇化布局,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农业机械化后释放了很多劳动力,全部去大城市不定是好事,要就地解决就业问题,所以人民公社要搞工业,创办社队企业。

  只不过,这个宏大的国家战略,需要更具体的策略,更需要时间来逐步实现。

  人民公社化初期,国家策略是城市国家工业化与农村社队企业化同步进行,由于我们国家经济底子太差了,城乡同时发展工业不现实,不具备足够的资金与资源,所以早期农村办工业是折戟沉沙。

  后来毛主席调整了方向,优先发展城市工业,先完成国家工业化建设,农村人民公社社队企业暂停发展。

  到了70年代初期,人民公社本身有了一定集体积累,国家工业化建设开始产生效应,毛主席又把农村发展社队企业的事情提上议程。

  在毛主席“五七精神”指示下,很多人民公社纷纷建起了自己的社队企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

  1971年全国新建了社队企业53100多个,年产值39.1亿元。

  1972年全国社队企业为56000多个,年产值46.0亿元。

  到了1976年,全国社队企业为106200个,年总产值为123.9亿元。

  国内很多著名企业的前身就是社队企业、街道办企业。

  比如浙江纳爱斯集团、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福建福耀玻璃集团、广东美的集团、广东海天集团等,其前身均是地方的社队企业。

  人民公社模式,本质上要缩减与城市差距,做到城乡同步发展。

  5

  农村需要共同致富

  

  农村需要共同致富。

  中国农村广阔而复杂,有着她自身不可回避的特性:

  一是,人口基数大,总体人口多。

  二是,地域广阔,分布零散,综合治理难度大。

  三是,方言不同,习俗不同,物产不同,具有特殊性。

  四是,宗族文化,根深蒂固,有利也有弊。

  五是,文化道德,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六是,生活所需,大部分农民,只顾眼前利益。

  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注定农村治理工作,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乡贤模式被人吹捧太离谱,其实弊大于利,容易滋生地方豪强,宗族势力,欺压弱势农民,把控基层经济与政权,后患无穷。

  毛主席就是洞察了这点,所以就是要彻底消灭这种依附人治的乡村管理模式。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

  农村治理想要解决本质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帮助农民解决经济问题,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为什么要共同富裕呢?

  农村存在陋俗,导致部分农民容易犯“红眼病”。

  看到某个人致富了会眼红,有的人会积极学习跟上,有的人就会暗地使坏,破坏生产与和谐,这是农村难于根治的痼疾。

  在农村,搞过大型种植、养殖项目的人,就会有类似的深切体会。有些农民,平时看上去老实巴交的,到了关键时候也会给你来几手。

  农村大部分农民,本身没有什么技能,也没有什么资本,只有发家致富的朴素梦想。

  这类农民本质上都是好的,需要有个给力的致富带头人,把他们组织起来。

  没有组织起来的农民,就是一堆散沙散土,要么随波逐流,要么跟风扬尘,形成不了强大的生产力。

  唯一办法,就是大家一起致富,只有大家都有钱,日子都好过,农村就会变得和谐,基层治理就落到实处了。

  事实胜于雄辩,人民公社好处已经得到历史验证。

  如今,全国100强富裕农村,90%以上是人民公社模式。

  当然,是改良后的人民公社模式。

  但是,她们都保留了人民公社的精髓,都是靠发展集体经济,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成为全国富裕文明农村的发展典范。

  毛主席为什么大办人民公社?

  上述五个主要原因,是寒牛出栏研究人民公社历史的个人见解。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