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了什么? ——浅谈“应试教育”的反动性

读书为了什么? ——浅谈“应试教育”的反动性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浅谈“应试教育”的反动性

  教育为了什么?这本来是一个很明白的问题。早在一九五七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很明白的问题,教育是为了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是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也是为了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而服务的。这是毛主席从实际出发的正确指示,是一条明了的无产阶级的教育路线。

  但是教育的路线又何能一概而论?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教育路线,资产阶级与修正主义分子自然也有他们自己的教育路线。修正主义分子推行所谓的“精英教育”,向学生灌输资产阶级法权思想,说是“学而优则仕”,给学生束上“读书做官”、“读书才有好出路”、“惟有读书高”这种僵硬的枷锁与教条,再将学生推向一座挤死千万人的“独木桥”,培养出了一堆脱离工农兵群众的“精神贵族”。不是很明白的事么?资产阶级与修正主义分子,这是要让竞争性精英主义在神州大地上生根发芽,他们要动摇和蛊惑思想上尚未成熟的学生,鼓动着学生要走上与自己一样的道路。

  以上,无产阶级的教育路线是革命的、前进的;资产阶级的教育路线是反动的、后退的。这都是很明白的事情。

  然而,为什么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反倒是前一条革命的正路被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后一条反动的邪路;学校没有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倒是成了精英阶层思想滋生的土地,反让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了?

  这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背后的原因真是令人不寒而栗啊。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让修正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学校成为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用资产阶级学术体系来腐蚀和毒害广大青少年的场所,用“顺从性教育”来磨灭青少年的干劲与热情。它用“弱肉强食”、“剥削制度”、“反抗是失败者逃避现实的手段”这种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说成是“现实问题”,它将智体两种劳动分割成“体面的工作”与“不体面的工作”。这种反革命的资修路线竟然还成了“社会普识”,反而被那些资修分子说成是“民心所向”了。

  这到底是随了谁的心,所了什么的向?“应试教育”就是他们造出来的一条以“分数”为衡量人才唯一标准的资修教育路线。资修分子们为了维持他们亲手造出来的反动路线,往往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编造出许多奇谈怪论。他们说什么“应试教育促进了考生间的竞争,为社会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所谓“人才”的标准在哪里?如“应试”所言,在成绩里。说是“应试”造出的成绩是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无法对比的。然而,教育质量上的问题,是与一定的阶级、一定的路线分离不开的。资修教育路线的培养目标是精神贵族,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则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政治上,无产阶级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刺激他们积极性的是为社会主义中国添砖加瓦的政治觉悟,他们是终日精神,充满了热情的。而资修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问政事,刺激他们积极性的却是“计件工资”、奖金与纪律,不劳而获、好吃懒做、不愿吃苦、好逸恶劳的思想横行,工作生产中便免不了摸鱼耍滑。这样的精神贵族,哪有比热情的劳动者们优质的道理?在文化上,无产阶级能够让广大学生走出狭隘的学校圈子,直接参加实践中去。掌握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社会知识,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观资修学校呢,强调以“应试”为纲,大学招生,录取与否,全在分数。“成绩”两字究竟埋没了多少人才?“应试教育”将学生死死禁锢在教室与课本中,严重脱离工农群众,一天下来全是“填鸭式”、“满堂灌”,不考的知识直接跳过,教师们传授的不是知识,反而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这样的答题模板,大搞形式主义与教条主义,一边传授着学生辩证法的知识,一边不让学生辩证分析现实问题。他们高喊着“读书才有好前途”、“惟有读书高”的口号,掀起了一片盲目追求功名利禄当“人上人”的歪风邪气,学生们不愿当工农兵,其实正是走了资修的“读书做官”的道路,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被分离开来。试问,如此混乱、如此反动、如此反人类的教育体系何以还有存在的道理?还什么“人才”、“顺应时代发展”,简直恶心,真是无耻至极。

  经济贡献方面,无产阶级的学校却要低资产阶级修正主义分子一等了。受资修那套“唯分数论”所毒害的家庭与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可是要补课的。一个中等收入的家庭,教育支出竟然能够达到总收入的四成。为了考卷上的几个数字,校内外“拓展课”轮流来上。校内补课一天要五十,校外的一对一的辅导老师,一节课就能收两三百。虽然说要“双减”,受资修路线毒害的学校与家长为了“成绩”竟连政策都敢违反。阻止不了某些人要富了自己的经济。阳奉阴违,实属讽刺。

  以上,只要稍一思考,资产阶级及修正主义分子大肆鼓吹的“应试教育”即暴露出了不少矛盾。他们为何“以分数为纲”?就是因为他们本身是脱离实际的、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着干的。他们用及其短浅的、支离的、自私的利益蛊惑着广大人民群众,用旧学校旧社会的陈旧的腐朽的本本与条条塞满青年的头脑。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关起来就是读十几年的书。结果呢?学语文的不会进行创作,学哲学的不会分析矛盾,只会背“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学历史的只知道死记硬背起因影响意义,不知道根据历史唯物论总结历史经验。……学生们究竟得到了什么?他们得到了“朝五晚十”的“学习”生活,即每周高达一百零二小时的反人类超负荷的“学习”时间;他们得到了颅内僵死的教条与腐烂发臭的资产阶级及修正主义的萌芽;他们的天性得到了禁锢;他们的血性与血气得到了浇灭……他们,中国的青年学生,简直是二十一世纪的悲哀。

  青年学生们进了这样的学校,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与其说是受教育,倒不如说是受资产阶级的奴化”。他们进了工农群众用血汗凝成的学校,出来后却瞧不起工农群众。这种惨剧,正是我们无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最痛心的历史教训,然而这又恰好是资产阶级修正主义分子挂在嘴边津津乐道的“成绩”与“质量”。他们到底有怎样的企图,难道还不明显吗?

  悲剧、默剧、惨剧。

  毛主席指出:“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改革用的教学方针和方法,是这场……革命的一个及其重要的任务。”

  一九七八年恢复高考以来,有许多的革命师生和工农群众深受其害。活在“应试”的阴影下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大部分人在资产阶级及修正主义的腐气中中毒太深,已然习惯了这种毒害。剩余的少部分人或不敢发声,或声音太小,总之不能引起其他人的警觉。在极端高压下走向悲剧的案例,不在少数。惨剧不应走向悲剧,悲剧不应走向默剧。伟大领袖毛主席这么说:“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他们也是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条定律。”斗争固然是长期的,不管斗争进行得如何的曲折,我们完全相信,只要按毛主席指示办事,坚持马列主义正确路线,无产阶级崭新的教育制度就一定会在斗争中逐步建立和巩固起来。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