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绿叶对根的情意……

采访手记:绿叶对根的情意……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人民日报》创刊元老牛美善

  那是初春的一天,我接到了一位陌生女士的电话。女士自我介绍叫牛彦平,她说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文中有他父亲的一些信息。因我是那篇文章的作者,于是她多方询问,与我取得了联系。

  原来,牛彦平女士是石家庄市第二中学西校区的退休高级教师,他已故的父亲是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创刊元老之一。

  8年前,我参与修复人民日报里庄创刊旧址时,与人民日报的同志一起写的史料性文章《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提到牛彦平的父亲牛美善。她从文章中得知,在平山里庄建有“人民日报创刊旧址”后,便与家人一起专程去里庄参观展览。她们发现旧址展室的图文资料与网上一样,都有她父亲的名字,这让她和亲人们都非常激动。父亲的名字被写进了报社历史,这是她们没想到的,但遗憾的是父亲的名字被搞错了,牛美善错成了牛善美。

  “父亲的名字不能永远错着。”于是,牛彦平着手整理父亲的有关材料。她说,“我首先感谢人民日报社对《人民日报》初创时期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尊敬和厚爱及对那段历史的珍重;同时感谢平山里庄人民对《人民日报》和曾在那里工作战斗过的新闻战士的深厚情谊;还要感谢怀有《人民日报》情结的作家和媒体人,是你们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那段辉煌历史,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新中国的来之不易,革命老前辈追求理想和为之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她同时请求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把弄错了的父亲名字改正过来。

  听了牛女士的述说,作为当事者,我向她介绍了人民日报旧址修复布展的一些情况,核实了差错,分析了文中差错的可能原因。在《初创时期《人民日报》的机构设置》章节里,牛女士父亲牛美善的名字,确实错成了牛善美。但这一差错,属于历史资料性差错,因为创刊时期的人员名单由人民日报社提供。于是,我协助她与人民日报社研究室的同志取得了联系,因为修改旧址图文资料,必须征得人民日报社的认可和同意。

  牛彦平把有关父亲名字的证明材料递交给人民日报社后,经过人事部门的核实,确认了她父亲名字的差错。很快,人民日报社即对里庄人民日报旧址展室资料进行了修改,我也对网上有关报道进行了纠正。

  牛彦平参观平山里庄人民日报创刊旧址展厅

  夏日的一天,牛彦平又打来电话,说父亲的名字差错得以顺利纠正,要当面对我表示感谢。我想,作为一名记者,文章出现差错,不管什么原因,心中总有一种不安,就是改正过来也不值得道谢。但牛女士的坚持和话语中对其父亲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党报初创时期那段历史的浓厚兴趣,让我十分感动。于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牛彦平相约省图书馆,一起聊起了她的父亲。

  牛彦平的父亲牛美善,1926年出生在河北省磁县李家岗村一个农民家庭,1934年,8岁开始在本村上私塾小学,1941年考入磁县第一高小,1943年又考入北平华北矿业职业学校学习。1945年,19岁的牛美善毕业后从北京回到磁县老家,经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介绍,参加磁县教育干部训练班3个月,后担任磁县黄鼠村小学教员。

  牛美善的青少年时代,历经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那是一个战乱不断、动荡不安的年代。但就个人境况而言,牛美善的家境还是不错的,从小受到了良好教育,也有一个做教师的职业,这在当时是让人羡慕的。然而,牛美善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后不久的牛美善

  1946年12月,驻扎在邯郸市武安县河西村的晋冀鲁豫军区《人民日报》急需译电员,牛美善毅然放弃教师工作报名应试被录取,从此成为党报的一名新闻战士。

  “那时牛家祖爷爷、祖奶奶膝下老哥仨,父亲是长子长孙,比较受宠。家里耕种着几十亩地,冬春季节做一些纺织、运输方面的生意,虽然家里10来口人,但生活上过得还不错。他当时也有了一个较好的职业,离家也不远,家里的长辈都不愿意他离家远了,指望他将来能更多的支撑照顾家庭。”牛彦平介绍说。

  那为什么他选择了参加革命?我不禁问道。

  “我父亲从小就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为求学他曾经说服家里卖了不少地。当年他也算是一个知识青年,那时候很多年轻人投奔延安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磁县与涉县八路军129师总部不远,少年时期的父亲耳闻目睹了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掠,他非常赞成共产党全力以赴抗日救国,坚决反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战。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又坚持独裁统治,发动了全面内战,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是决心投奔共产党,参加了革命。”

  你还保存着父亲的一些资料?

  “是的。父亲留下的几个笔记本,还有一些老照片、纪念章、书籍等遗物,我一直舍不得丢掉”。在牛彦平随身带来的一份资料上,我看到牛美善自己书写的自传资料记载,在磁县教育干部训练班,他第一次读到了《论联合政府》、《新民主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毛主席的著作。他认为,共产党的方向才是拯救中国的正确道路。

  1946年5月15日,共产党领导的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邯郸创刊。创刊那天,晋冀鲁豫边区首长刘伯承、邓小平、杨秀峰等出席典礼并题词祝贺。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46年5月在邯郸创刊

  同年11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中央新华广播电台面临停播,于是建立接替台迫在眉睫。当时晋冀鲁豫局势相对平稳,邯郸就成了建立接替台的首选。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兼人民日报社长张磐石,牵头组建新华临时总社和电台工作。他们利用从敌军飞机上缴获的两部电台,在涉县沙河村建立了新台,担负起了“新华临时总社”重任。牛美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入到了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的行列。

  在战争环境下办报,主要的通讯工具就是电台。对于牛美善来说,做译电员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需要从头学起。为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党报事业中。牛美善和战友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抄收军区各部队给《人民日报》和新华临时总社发来的电讯稿。他的工作十分出色,很快成为电务部的骨干,1947年,牛美善担任了《人民日报》译电组组长。在牛美善遗留下的笔记本里,一组组密密麻麻的电码,依然清晰可辨。

  牛美善用过的明码电报本

  1948年5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新阶段,党中央、毛主席进驻西柏坡。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晋冀鲁豫中央局与晋察冀军区合并成立华北局,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与《晋察冀日报》同时合并,创办华北《人民日报》。

  1948年5月初,牛美善随张磐石社长率领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的队伍,带着印刷设备、电台等物资日夜兼程,前往河北平山县里庄村,筹备创办新的《人民日报》。党中央任命张磐石为华北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明确华北《人民日报》代行中共中央机关报职责。

  两报合并后,新的《人民日报》下设办公室、机要科,人事科,编辑部,采访部,电务部,经理部,发行部等部门。牛美善被分配到电务部,仍做译电员工作。电务部由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和《晋察冀日报》人员混编,设有报务员、译电员、机务员等,共有七八十人,办公地点就在里庄村老百姓家中。由牛美善填写的一份简历中,在人民日报电务部工作的证明人,即是当时的译电科科长安文一。

  平山里庄人民日报创刊地——电务部译电室旧址

  华北局《人民日报》创刊号 在平山里庄出版

  经过短短一个月的紧张筹备,1948年6月15日,毛主席亲题报头的华北局《人民日报》正式创刊。

  电务部架设了4部电台,他们不分昼夜地工作,每天平均抄收10000字左右的电文。当时由电务部抄收的新闻稿件,约占《人民日报》版面的1/3以上,有时可达到3/5。译电工作,是一个非常细致的活,来不得半点马虎大意,尤其是来自党中央、毛主席的电文必须准确无误。在牛美善的遗物里有一个《明码电报本》保存完好,但书页已薄软熏黄,四边角已卷曲破损。从译电码下面的圈圈点点和用红色蓝色黑色勾画的痕迹可看出,主人对它的使用率很高。牛彦平听他父亲讲过,《人民日报》在里庄期间条件十分艰苦,工作非常繁忙,但他们这些热血青年每天都很兴奋,走着路都在唱歌,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新中国的曙光。

  里庄的老乡们给《人民日报》的创办以极大支持,为报社200余人提供了最好的房屋和生产生活用具,几乎家家户户都住进了人。有的乡亲为报社站岗放哨,有的帮忙印报送报,与新闻战士们结下了深厚情谊。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对石家庄进行了疯狂围剿,报社随时面临敌机的狂轰滥炸,牛美善与电务部的战友们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带着设备向获鹿和阳泉方向转移。

  随着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1949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撤离西柏坡迁往北京,牛美善又随《人民日报》进了北京。1949年8月1日,《人民日报》被正式确定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牛彦平与妹妹参观人民日报里庄创刊旧址时与当年编辑部老房东后代、旧址看门人康贵起合影。

  经过炮火硝烟洗礼的《人民日报》是党培养新闻干部和各类人才的摇篮。1949年8月建军节前后,牛美善作为通讯技术骨干被选拔到中央军委通讯部工作,他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人民日报》电务部。

  1953年,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和新中国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牛美善经军委通讯部推荐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经济贸易专业学习。在校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所有军人学生集体转业,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毕业后牛美善被分配到河北省商业厅工作,至此直到离休一直工作在商业战线。

  牛美善是我党新闻事业和我军通讯工作的骨干人才,他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为人民服务的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了一生。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功勋卓著的英雄人物,而像牛美善这样默默奉献的忠诚战士又何止千千万万,没有他们的奉献,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在牛彦平保存的资料中,有一份父亲牛美善的《入党申请书》,这份申请书字字句句敲打着我们后人的心,足见一位老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感:

  “我参加工作后,亲眼看到和体验到共产党员除她坚定的政治立场外,她处处为了人民利益、维护人民利益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给我很大的影响与刺激。....人为什么生活?应该如何生活?应当为人民群众生活而生活,为人类生活而生活,为人类生活的更好更舒服而生活,只有共产党才能使人类达到这个目的。.....我抱有很大的决心和信心,不管到什么时候我一定要入党。我衷心请求党吸收我为党员,在党的领导教育下,能够更忠实地为人民服务,永远做人民的勤务员。”

  牛美善的入党申请书

  牛彦平与父亲的合影

  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牛美善对党忠心耿耿,勤勤恳恳,对工作精益求精;作为一名军人他一切行动听党安排,哪里需要哪里去,打起背包就出发;作为党的干部,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甘当人民勤务员;作为一个父亲,他对子女们严格要求,从不以权谋私,要他们自强自立尊。这,就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品质和风范。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年少。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牛彦平的父亲牛美善2000年去世,而今她自己也已步入花甲之年。追思亲人,回味人生,重要的是父亲曾经那么认认真真地生活过,曾经有过那么激扬奋进的青春岁月!

牛彦平,你有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该是多么骄傲和自豪!你对父亲的怀念与追思,绝不仅仅是儿女情长,也是对父亲义无反顾追随光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崇拜与敬仰,这是绿叶对根的情谊。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