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码归一码,滥用是违法

一码归一码,滥用是违法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但是政府防疫要健康码,老百姓没有迟疑,就是因为相信政府不会坑百姓,也不敢拿十几亿人的信息开玩笑。然而这次河南郑州上访储户赋红码事件,打破了魔盒。

  健康码挂载了越来越多的个人隐私信息,譬如你是谁、你住哪、你电话、14天来你都去过哪、买过啥……如此精准的全民大数据画像,淘宝腾讯用了十几年也未曾普及到每一个人,我们的政府部门一两年就做到了。

  为什么,因为百姓相信政府。试想,如果是任何第三方试图获取这么多精确的个人信息,首当其冲一定会面临风险隐患的质疑。拥有这些信息,能做的事情太多了,诈骗分子愿出高价去买。既往也确实发生过很多起个人信息成规模泄露的案件,包括航司、银行等,每一次都会引发大范围的焦虑。

  但是政府防疫要健康码,老百姓没有迟疑,就是因为相信政府不会坑百姓,也不敢拿十几亿人的信息开玩笑。然而这次河南郑州上访储户赋红码事件,打破了魔盒。

  技术上能不能做得到?完全能做到。今天的健康码实际是全息码,你想,身份证住址户籍电话全都有了,分类检索出在某银行有存款的储户是不是举手之劳?

  健康码是不是防疫专用码?看来不是了。访问及检索其存款信息的肯定不是防疫部门,既不是它职责,也不是它权限。只有两种可能,能访问健康码后台的机构很多,或者上级部门提出要求调用,无论是哪种,都令人不寒而栗。

  不得不令公众再次反思其背后的风险。健康码不是全国码,一般由各地政府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搭建,这中标公司就是第一个风险之源,是否存在泄露倒卖的隐患?有没有事先约定严格的监管,有没有要求把数据存放在指定位置并设立访问权限?至于政府部门内部,对健康码的访问和使用有没有规范,是否专人专部门,还是谁想用就用?这次的滥用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这对全国疫情防控大计是釜底抽薪的行为。譬如北京封控一个多月刚刚清零,一个酒吧爆发一夜打回从前,娱乐业全停,再次延迟开学,巨大代价重来一遍。两千多万人老老实实的防控成果,毁在极个别不遵守扫码规定的场所和人员手上,这就是抗拒使用健康码的后果。本来就有一部分人不愿扫码,其中很多还是固执的老人和爱玩的青年,如果再给大家一个逃避健康码的理由,那咱也别防疫了。全员核酸、全面扫码,是常态化防疫最重要的两板斧,这个防线失守,估计除了全面禁足也没办法了。

  破坏防疫该当何罪?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都刑事立案了,连央企背景的核酸机构都该抓抓。今年的防疫代价惨重,现在全世界放开躺平,等着看我们经济崩溃的笑话,这是国运关键之战,绝对输不起。不论背景一视同仁,破坏防疫一律治罪,才能让百姓齐心。如果百姓不配合,防疫没得搞。你不可能每个小馆都派警察站岗落实扫码,绝大部分场景需要群众自觉。如果群众觉得健康码有风险弃之不用,那就防不胜防,基本没办法。

  破坏健康码的信用比核酸造假还严重。毕竟核算机构有数,敲山震虎抓几个,就谁也不敢乱来了。如果几千万市民不配合,应扫尽扫变成了能逃就逃,你还怎么管?

  这件事情虽然非常局部,但迅速引起环球网、半月谈、人民日报侠客岛等重量级媒体关注,而且给出了很严厉的评语,说明大家都知道利害,健康码信用失效的后果是无法承受的。网络上迅速掀起的舆情也说明了公众对这一趋势的高度敏感。

  建议迅速亡羊补牢,国家出台临时办法,全面提升健康码隐私保护和风险管理,对各地乱象展开全面排查,坚决做到数据安全有保障、访问流程有规范、赋码操作有监管、滥用泄露有追责。如果不迎头痛击,滥用之手必四处开花。因为健康码的精准度和普及度,太好用了,赋码之后立即让指定人群寸步难行,某些基础懒政者多少年也没盼到这么趁手的工具,必须用最严厉的警示喝止这种企图。

  健康码是疫情防控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还有之一吗,恐怕没了。无论是大坝还是高楼,都不能动了基础。这是防疫之基、国运之基,也差不多是第一次如此快速全面地搜集百姓隐私信息,沉甸甸的信任,重又重的责任,务必要用严刑峻法来守护它的信誉。

  作者:纸上建筑

  公众号:纸上建筑

  2022年6月15日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