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茂:毛泽东思想是用马克思主义升华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问题
张文茂(2020年11月24日)
1.中华传统文化最初形成于远古时期的华夏文明,即三皇五帝时期。经过原始群、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进化的上万年积累,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时期的传承,华夏文明在农耕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精神文化最初形态,形成后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和遗传基因。其中最主要的东西应该包括,集体大于个体的公有、公平的观念,观天察地顺应天道和天人合一的观念,能者和公者为尊、为政的观念,为保证整体利益而约束和惩处个体违纪行为惩恶扬善观念,等等。
2.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二个高峰是周礼文化的成熟时期。那时已经进入奴隶制社会,在奴隶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以周礼为代表的文化形态。那时私有制已经发展起来,阶级己经分化,国家已经形成,社会已经分裂为不同的等级。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也就形成一整套以礼、乐为主要标志的等级划分标准和行为标则,人人都要遵守礼乐制度,是那时的主流文化,包括仁、义、礼、智、信等观念体系。
3.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三个高峰是儒家文化,是以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的儒家文化为主要标志的封建文化形态。其特点是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封建文化在经济上是维护土地所有者地主阶级的利益,调节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封建剥削关系。在政治上是维护皇权(总地主)的统治。这里虽然包含了大一统的思想,但这种大一统只能通过皇权体制才能实现。所以,皇权至髙无上,臣子忠于帝王,百姓服从管制的官本位的文化意识形态是其主要核心特征。
4.关于孔子的历史地位。严格说,孔子在世时代表的文化是周礼的奴隶制文化,所以在当时封建地主阶级已经兴起的社会环境下,他是极不得志的,到处碰壁,被人称为惶惶如丧家之犬。但他的功绩在于坚守中的传承作用。在礼崩乐坏的大背景下,正是他在不甘寂寞的坚守中,把周礼文化整理起来,并传授给弟子,为后来董仲舒这些人把周礼改造为封建文化准备了条件。
5.中国历史没有形成成熟的资本主义文化形态,如自由、平等、民主、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没有成熟的资本主义文化形态,却产生了殖民地的奴性文化形态。如:崇洋媚外、洋奴哲学、西方文化中心论、中国历史虚无主义、中华人种低劣、当殖民地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等等。过去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以及加入世贸后鼓吹的“中美国”和“中美夫妻关系”等论调,都是殖民地文化在当代的表现形式。
6.中国近、现代有过三次资本主义的实践,晚清、民国和当代,至今胜负未定。胜负的关键或者说斗争的至高点是货币金融领域的主导权,是在我们自己手中,还是被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和国内买办汉奸势力所掌控,这取决于党能否保持对货币金融的领导权,像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一样,是决定胜负的最后防线。
7.中华传统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是不能兼融的,这是一些学者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反对资本主义的原因。很多左翼的朋友看不到这一点,是不好的。这样做虽然可以在对外宣传上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有利于暂时缓解国际矛盾,争取团结大多数。做为一种政策策略是可以理解。但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看,这条路是注定行不通的。因为它背离了马克思主义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用没落的封建文化来反对资本主义文化,是几百年世界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反动。不但麻痹不了敌人,反而会搞乱我们自己群众的思想。
8.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都已经凝聚于毛泽东思想之中了。从哲学世界观、辩证法到人文道德、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战略、军事谋略再到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卫生健康等等,哪个领域没有毛主席的最新概括和总结,并且使之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融为一体,成为全新的思想文化形态!提倡读一些古籍,更多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原貌,本来是件好事,应该发扬。但是如果离开毛泽东思想,另外再去发现什么“精华”,则注定是徒劳的。在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已经产生了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方向的毛泽东思想文化形态。难道还要开历史倒车吗?毛泽东思想的文化形态巳经超越了封建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成为既升华了中华传统文化又对接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文化)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