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农村生源重新超两成,寒门出贵子更容易了吗?

清华农村生源重新超两成,寒门出贵子更容易了吗?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时隔多年,清华大学本科新生农村生源重新回到两成以上。

  清华园不久前正式迎新,今年共录取内地学生3500余人,农村及贫困地区生源占20.2%。

  随着清华大学近几年农村生源占比逐年增加,长期以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论调有所回暖。然而,农家子弟上名校更容易了吗?

  比例

  本科新生农村生源比例20.2%,这是清华大学近年来的新高。再往前看,2019年是19.3%,2018年是17.9%,呈逐年上升态势。

  不过,此前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显示,清北等国家重点大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清华大学1990年的比例是21.7%。2000年,这一比例下跌至17.6%。2016年,348名寒门学子圆梦清华占总招生规模的10.2%

  北京大学类似,1985年农村新生比例高达38.9%,2005年跌至17.7%,2013年为14.2%

  根据复旦大学每年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09年至2015年,复旦大学的农村户籍新生从未超过20%。

  城镇化导致的农村人口减少,并非名校农家子弟比例下滑的主因。北京大学教授刘云杉曾将农村城市化的进度与农村生源考入重点大学几率下降的速度进行对比,前者的速度要远低于后者。

  为弥补农村学子在获取名校资源上的劣势,清北等名校相继开辟专门通道。清华大学2011年启动自强计划,北京大学2015年启动筑梦计划。

  2015年启动筑梦计划当年,北京大学录取农村学生比例达19.14%,一度逼近20%。不过,2016年北京大学录取农村学生比例又跌至16.3%。

  今年北京大学本部录取2894人,国家贫困专项计划录取比例约占6.6%,筑梦计划录取比例约占3.7%,合计10.3%。

  身份

  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2017年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是中产家庭的孩子,又生在北京,这些教育上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学生没有享受到。

  熊轩昂道出的,是名校生家庭背景的转换。名校大学生的主体,正由农村考生变为城市考生。

  清华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五位学者2013年的研究发现,中国贫困、农村地区参加高考的学生,上211工程大学、顶尖大学的几率,要比城市学生分别低11倍、43倍。

  城市学生的井喷,暗含近年系列高考新政推波助澜的结果。保送、自主招生、综合评价、高水平运动队艺术团,诸多政策向城市学生倾斜。

  位于一线或省会城市的超级中学,在这一浪潮中崛起,县级中学则辉煌不再。全国知名的超级高中,每个省都有那么一两所,比如河南的郑州外国语、四川的成都七中、陕西的西工大附中。

  保送名额等机会,大多被各省超级高中包揽。陕西超级中学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清华北大在陕西自主招生名额的98.9%、保送名额的97.3%,被西安的五大名校垄断。

  仅凭裸分进名校越来越难。以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为例,2018年清华北大在浙江共录取约350人,裸分录取18人,裸分录取率5%。

  与此同时,自主招生等漏洞百出,灰色地带冲击着高考招生的公平性。为给漏洞打补丁,今年自主招生运行17年走向终结,跨国高考移民也即“假留学生”遭到严厉打击。

  一直以来,高考唯分数论饱受诟病。然而,当素质教育全面铺开,人们发现出身越底层的学生,上的学校也会越差

  适应

  今年夏天,“考古界团宠”钟芳荣在引发社会热议后留下一句话:自己的生活终究和别人无关。

  钟芳荣以676分考入北大,没有选择网友眼中“高薪热门”“带领全家脱贫”的专业,投身考古目标明确。其实更多的寒门学子,要在迷茫与不适应中度过名校生活。

  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2018年的调查显示,50%的学生感觉自己缺乏自信并且不擅长社交,68%的人没有明确的学业规划。上海交通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过半的自招考生可以很快适应校园生活,能达到同等水平的农村学子大约只有一成。

  与城市学生的自招、保送不同,不少农村学子通过专项计划进入名校。今年清华自强计划录取农村生197名,占录取内地学生数5.6%左右。

  考大学时“殊途同归”,进入大学后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还是“分归殊途”。

  由于综合能力与素质的缺失,农村学生在进大学后缺乏长远发展的潜能,心态失衡下称呼自己为“小镇做题家”,也叫做“985废柴”。

  这个出现仅三个多月的新词,指的是那些通过高考进入重点高校,物理上离开了小镇但精神上没有办法摆脱小地方的青年自称,成为985、211大学生对自己精神世界略带沮丧的描述。

  拉开城市和农村学子距离的,不仅仅是贫富差距,还有城乡差距的叠加效应。

  学者黄灯指出,上世纪90年代末期高校并轨市场化改革之后,个人和单位直接对接,国家分配退场。成长是独立的个体面对和融入庞大的社会的过程,现在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更大的自由,也有更多具体的困惑和挑战。

  难题

  清华大学201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从甘肃国家级贫困县走出来的张薇发言道:想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那是她第一次意识到不同地域的教育差异如此巨大,短暂的失落也在心底埋下了改变家乡教育现状的种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杨东平指出,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反映城乡二元经济发展不均衡。

  发达城市名校云集,但不论怎么提高农村学子进清北的比例,终究只是一小撮群体。大量农村学生的归宿,还是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

  1999年高校扩招后,农村学生比率上升,2003年首次与城市生源持平。表面上看,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机会更多,事实上依然分布在高等教育金字塔的中下层,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以高考大省湖北为例,2002年至2007年5年间,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中农村生源比例从53%提至56%,基本稳定。专科考生则从39%提高到62%,提高了23个百分点。

  连专科都考不上或不愿读的大有人在。“蚁族”概念的提出者廉思,曾选取河北一座普通村庄作为研究样本,年轻人终日混迹网吧、桌球室,浓缩着中国基层凋敝的教育现状。

  再下探至义务教育阶段,很多农村孩子早早就退出了高考竞争。“农村教育行动计划”曾开展8次大规模调查,追踪了近2.5万名学生,发现2013年贫困农村地区37%的人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而城市学生基本超过90%。

  城乡差距导致的教育不均衡,体现在城乡之间的教育管理、教育投入、教师管理各方面,尤其师资差距,是导致教育质量的关键鸿沟。

  从此角度审视,专家普遍认为,要让更多的寒门学子成才,应该把地方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办出质量和特色,而不是集中在头部名校。

  高校扩招后,普通高校文凭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弱。寒门学子考大学不难,难在大学毕业后。

  就像学子们吐槽的,如果不能改变命运,只好沦为“连985废物都算不上的普通院校废柴”。

  参考资料:  

《没考上985, 就不配自称“小镇做题家”吗?丨对话黄灯》,2020年9月4日,新京报书评周刊

《谈从清华、北大的农村新生比例看教育公平》,2019年3期,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穷孩子没有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2011年8月5日,南方周末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