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读竺可桢先生的随笔《看风云舒展》,感觉竺先生学风和做人的确和时下大不一样。学风就不说了,现在是“教授剽窃、校长造假”的消息不绝于耳,都有些“见怪不怪”了。
竺先生对自己做人的要求也很高,这一点从他的日记中可见一斑,其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专从个人着想,不为人设身处地【地】想,这样的人更坏。”
像这样充满智慧的人生经验感受在书中还有很多。
可见竺先生的境界是多么的高尚啊!相反,周围一些为人父母的人还教自己的孩子“只为自己想,不管别人”,而且还把这当成“传家宝”和“人生真谛”一样东西像孩子灌输。殊不知这样做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不信,让我们一起看看那些“只为自己着想”的人吧。
看竺先生的书,如果不知道他是从事什么工作的,还以为他是“国学大师”。继承优秀的祖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应有的素质,而这一素质恰恰是我们当下所缺少的。过去看似科学落后,却出了大师;现在看似科学进步,却没出大师。为什么呢?
我们今天还为培养不出大师而犯愁,其实我们更应该为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人而努力。水涨船高。知识是公器,每个人都能也应该掌握,只有更多的人掌握了,知识发挥出其巨大的价值,大师的诞生恐怕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看了竺先生的书,知道大师起码是要求很高的一个称谓,不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式简单比较或自吹自擂。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