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在陕西瞻仰了延安革命纪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个没有”的展牌前驻足凝视。(图片来源:新闻联播画面)
1940年2月1日,毛主席在延安民众讨汪大会的讲演中,颇为自豪地说:“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
1940年5月,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到访延安,毛主席会晤晤陈嘉庚时,再次谈到这“十个没有”。到访延安之前,远在海外却心系祖国的陈嘉庚先生听到的全是国民党的反共宣传,所以对于毛主席的“十个没有”也是将信将疑。
陈嘉庚在延安的参观访问没有受到任何限制。在女大参观时,他遇到几位华侨学生,特地请她们到招待所来,详细询问她们的生活情况,听学生说星期天还要去附近农村宣传抗日和卫生知识,很感兴趣。与华侨女学生交谈,他了解了许多延安人的生活情况,他们努力生产,生活大有改善,积极支援前方抗日斗争。
不知不觉天黑了,陈先生留她们吃晚饭,随后她们要徒步走十多里路回校。陈先生想派人送她们回校。其中一位女生说:“陈先生放心吧,我们一个人摸黑走夜路都不怕,何况是两个人”。陈先生听后十分惊奇地说:“真想不到,共产党的地方民风这样好,实在出乎我的意料。”
除了会晤闽南乡亲和奔赴延安抗日救国的南洋华侨学生之外,陈嘉庚还亲身到访了延安的角落、亲历亲闻,“由是断定国民党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得天下者,共产党也!”,“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陈嘉庚先生感慨地说:“我未往延安时,对中国的前途甚为悲观,以为中国的救星尚未出世,或还在学校读书,其实此人已经四五十岁了,而且做了很多大事了,此人现在延安,他就是毛主席。”
同盟会出身的、时年已经67岁的陈嘉庚老先生甚至立刻提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毛主席认为陈老先生留在党外更有利于统一战线工作,经党解释工作,陈老先生才予以理解、不再提及。不过,陈嘉庚先生此后和毛主席主席一生至交、终生不渝。
厦门集美鳌园的“集美解放纪念碑”耸立云天,背面的碑文则是陈嘉庚老先生亲手撰写,正面的七个大字则是毛主席应陈嘉庚先生请求题写的——全国各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纪念碑矗立在个人墓园的,仅此一例;纪念碑台基墙的青石浮雕镌刻的口号则是“励行节约”、“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由此可见毛主席对陈嘉庚的知交情深,以及陈嘉庚对毛主席的景仰之重。
1940年春,就在抵达延安之前,陈嘉庚先生带着在海外募集的4亿“国币”的华侨抗日捐款,率团回到祖国的第一站是当时的战时首都重庆。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国民政府成立了阵容庞大的“欢迎委员会”,光一顿饭的宴请费用就高达8万元“国币”,这笔钱在当时足够买800头牛!
陈嘉庚在重庆的60多天里,每天被迫在各种宴会中疲于奔命。但不管什么山珍海味,陈嘉庚一口也咽不下去。大敌当前,“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这样的政府能领导全民共赴国难吗?中华民族还有希望吗?”陈嘉庚先生内心深感痛苦与绝望。迫不得已,连续三天在国民党《中央日报》刊登罢宴声明:“在此抗战中艰难困苦时期,望政府及民众实践节约,切勿消耗物力!”
正是在重庆的无比窒息与绝望,才让陈嘉庚决定奔赴口口相传却又被国民党大肆妖魔化的红色延安。
1940年6月1日晚,毛主席亲自设宴款待陈嘉庚。“宴会”就设在毛主席窑洞外,桌面坑坑洼洼,铺了几张旧报纸遮丑;吃的是毛主席在自家菜园子里种的大白菜、豆角,每人一碗鸡汤,这已经是毛主席能够拿得出手的最“排场”的一场“宴会”。就餐时,毛主席恳请客人谅解,还专门解释:“这是邻居大娘家唯一的一只鸡,正下着蛋呢,听说我临门,悄悄宰了送来的”。
陈嘉庚先生一听,差点落泪。这个山沟里的党的质朴廉洁,官民关系的水乳交融,还有上上下下饱满向上的精神状态,跟重庆的腐朽堕落截然不同。
同盟会出身的陈嘉庚原是坚定的拥蒋派,而彻底“收服”陈嘉庚的,正是毛主席所概括、陈嘉庚先生在亲眼目睹的、与国统区截然相反的延安的“十个没有”。
“十个没有”概括了延安的党风、整风、民风、社会之风。就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样,“十个没有”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艰深的主义术语,却又简单易懂、生动直观,胜过千言万语、胜过“一打纲领”,是面向人民群众最通俗、却又最真诚的宣传,是检验一个社会进步与否最直白、最犀利的标准!
这“十个没有”,毛主席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革命圣地延安做到了,在从国民党手中接过烂摊子、消灭黄赌毒、消灭剥削压迫的新中国,同样做到了。
被收服的,又岂止爱国华侨陈嘉庚?
几天前,“日本国驻华大使馆”的官微发了一条微博:
然而,当中国的网民在评论区指出中村京子的身份后,“日本国驻华大使馆”立刻开启了“精选”和“拉黑”,在挡不住转发区的真相流露后,最终删除了这条微博。
什么样的真相,让“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如此坐不住了呢?
中村京子的身份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她的丈夫——因为反对法西斯、投身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德国医生、与白求恩相似的国际主义战士汉斯·米勒却是鼎鼎有名的。
汉斯·米勒和妻子中村京子
中村京子的经历同样传奇。她在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失败前夕被派到中国的伪“满洲国”的铁路医院当护士,时年只有15岁。日本贫民出身的她,只是为了讨口饭吃。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她来中国才3个月,日本就投降了。
八路军接管铁路医院后,给了同中村京子一样的所有日本侨民自由选择去留的机会——愿意留下来的,可以参加八路军;不愿意留下来的,可以自行回到日本去。
然而,当时战败的日本侵略者只顾自己逃命,根本顾不上这些留下了的日本侨民,八路军在当时也不可能有能力去一个个送这些人回日本,人生地不熟的中村京子只能选择暂时留下来。
起初她还在犹豫这个选择是否正确,但是当有一次她在一户老百姓家里休息。忽然,有位八路军战士进门了,手里拿着一根针,针上只有寸把长的半截线。中村京子看到战士很认真地将针线还给了老乡,心想:“不就一根针和半截线有,必要还吗?”但随后,她很快想到了八路军部队里,人人都会唱的那首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她说:“那时候,我真的被感动了,随后感到自己选择八路军这条路真是选对了。”
与延安的“十个没有”形成鲜明对比的,不仅仅是国统区,还有伪“满洲国”,还有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日本。在解放区以及后来的新中国所亲眼目睹的一幕幕场景,所感受到的自由、民主与平等,让这位来自日本的少女充分体会到劳动人民终于“不再做牛马、可以做个人”的幸福,一步步彻底坚定了留下来参加建设新中国的决心。
2004年,中村京子与寒春等国际友人,领到了中国第一批发放给外国人的永久居留证。那一刻,她激动万分,说,她爱中国,要一直住下去,中国就是她的家。
从革命圣地延安,一路走向新中国,“十个没有”“收服”了四万万中国劳动人民,“收服”了陈嘉庚这样的爱国华侨,“收服”了寒春、中村京子这样的国际主义战士,也“收服”了全世界一切追求进步的人们,让毛主席不仅仅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领袖和革命导师,也成了全世界人民景仰至今的革命领袖和革命导师。
这走来的一路,正是毛主席在西柏坡所谓之的“进京赶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