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重新审视“公元1977年”

陈先义:重新审视“公元1977年”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1977年,发生过今天被认为的历史上的非常重要的事件,就是恢复高考,这被认为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大事。

  现在一提改革开放,人们几乎必然首先提到恢复高考。于是千百万因这次事件改变命运的人把这一件事作为人生命运攸关的里程碑事件。这一部分人,现在几乎全部在国家关键岗位甚至领导岗位,因此他们对这段历史的认知,显得非常重要。

  有一些人甚至谈及此事必提感谢“某某某”。但是在我看来,评价历史总得实事求是。具体恢复高考该感谢谁,这是一个现在逐渐清晰的重大事件,人们随着大量历史史实的披露,越来越走近相对客观,大多数对这个决策,认为是党中央研究并且广泛征求意见的重大决定。不是“某某某”一人主见。这个已有定论。但是,我要说的是,在这个重大事件上的背景,我们应该回归历史。

  首先我们应该提出一个必须的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那就是1977年第一次高考恢复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普通工农子弟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这是一个谁都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即使那些口口声声要感谢这个那个的朋友,也不可不考虑这一点。试想,如果你连小学的基础都不存在,连中学都不沾边,你能考上大学吗?能考上也是天才。很多人忘记了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当1977年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的一大批学生,他们一部分人,把个人命运的改变,彻底归功于恢复高考和某某某的时候,这些人似乎完全忘记了,如果没有毛主席解放以后把教育的重典放到基层和农村的大方针,没有这样一个战略性决策,即使高考制度一直在延续,与传统科举制度差别不会太大,穷人的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

  说到这样一个重大事件,我必须引证一些历史考证。2015年,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中清先生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中国150年的教育结构,以四五十年为一个单元,用大数据的形式做了如下总结。

  李先生从1865年到1905年作为第一个单元,即清政府废除旧的科举制之前的40年,统计说明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教育精英,即所谓的高等教育,主要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地主资本家和有钱阶层。也就是大多数享受高等教育的人才,首先得有一个高贵出身,有钱有地位。穷人一没钱二没有地位,大多得不到良好教育的。

  第二个阶段,从1906年,到1952年,也就是大约新中国成立前的不到五十年,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享受高等教育的精英都是地方权贵富人人士和商人子弟,他们主要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什么?因为这些地方生活相对富裕,阔人和富商较多,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也就是全国大多数接受高等教育的依然属于富人和有地位的人。

  这种百年历史上富人与穷人极不公平的受教育情况,什么时候发生变化的?全国解放后的1953年开始,为什么不是1949年,因为前几年百废待兴,新中国还没有能力迅速改变这种极其不均衡状况。

  从1953年到1993年,又是一个40年过去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十分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迅速超过百分之四十的教育精英即大学生来自全国的无产阶级和工农子弟。如果这个数字还不足以说明变化的话,比这个变化更加巨大的变化,是中国中小学教育史上数千年没有的飞速发展,快速走向普及。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个发展应该归于毛主席领导的教育革命。

  从1994年开始,到2014年,一个20年,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教育精英来自全国各地区的有产家庭和特定的重点高中。这期间发生一个微妙的变化,这就是一个潜在的新的不均衡出现了,也就是虽然整体教育水平提高了,但是有钱人和富人的接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了。穷人比五六十年代有所回落。

  为什么又出现新的情况?这个新的情况,值得我们党的高层予以特别注意,因为当下的高等教育由于社会的收入出现差别,人们在享受均等教育方面又出现新的不均衡状况。什么变化?那就是因为收入差别,贫富差别,就出现教育差别。大批乡村普通人家的子弟开始出现进入大学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因为中小学接受教育程度赶不上有钱人,负担不起教育投资,有的干脆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这个统计非常能说明问题。提供这个大数据的教授李中清,其父亲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李政道博士,我认为应该有一定参正意义。

  这个回顾,必须指出的是,是毛主席领导的伟大教育革命,开始改变中国教育的不均衡状况。新中国成立,毛主席和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把教育当作一等大事。他开始就设想,一定要按照苏联莫斯科大学的规模创办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毛主席还亲自为大学起了名字“中国人民大学”。但是这种美好的梦想因为后来中苏关系破裂而被迫放弃。毛主席这时开始考虑,既然国家一穷二白,经费资源十分有限,不如用这些有限的资源,放到中国基层特别是农村创办一大批优秀的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使中国的医疗和教育面向基层和底层人民群众。于是,他特别鼓励中国更多的优秀大学到偏远山区和底层办分校,目的是改变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平等的问题。

  毛主席为什么这么做?因为穷人接受教育的不均衡不平等状况,是新中国必须要改变的一等大事,否则,文化不翻身,人民的翻身解放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正是这样一种考虑,中国的中小学在解放后的三十年得以高速发展。

  也就是说,我们1977年高考的那些幸运儿,他们之所以能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得益于新中国解放后完成的中小学教育。这一点,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否者,那是睁着眼说假话。如果没有毛主席从底层人民出发进行的前三十年的教育革命,1977年第一次高考恢复后,会有那么多的普通工农子弟考入高校吗?恐怕那是不可能的。而今天当这些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的一大批学生,他们一部分人,把个人命运的改变,彻底归功于恢复高考和某个人的时候,这些人似乎完全忘记了,如果没有毛主席解放以后把教育的重典放到基层和农村的大方针,穷人的接受教育的命运不会根本改变。

  这些年,因为贫富差距的变化,所以接受教育的情况也在变化,所以,现在党中央根据这些情况,果断提出共同富裕的问题,并且在浙江进行共同富裕的试点。下决心解决这样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这是一个特别重大的决定,也是彻底改变普通人命运的关键举措。我们应该为这样一个决定欢欣鼓舞。

  党中央领导同志在建党100周年纪念的相关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必须实事求是的去讲述历史,不能对历史采取实用主义,更不能采取虚无主义。应该给后代留下一个客观的真实的历史,对待1977年的高考问题,我们也应该回归历史真实,回归历史本身。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