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强:登高必自卑——马云是怎样炼成的?

韩德强:登高必自卑——马云是怎样炼成的?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今天是《中庸心解》第十讲——《自卑》。这一讲实际上太简单了,没啥好讲的。我本来设计的时候,考虑这一讲就讲正反馈。因为正反馈逻辑贯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贯穿到我们的人类发展史、技术发展史、我们个人的成长史,都可以用正反馈的逻辑去思考。正反馈就是叫“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特别是我们这次爬泰山回来,泰山不是有块“登高必自”,虽然没那个“卑”字,但那块石头不就是卑(碑)吗?这句话展开去,当然是万事万物的成长规律。既然是万事万物的成长规律,反过头来讲,似乎也没啥好讲的。特别是我们理解了正反馈规律时,就变得没啥好讲的。

  我想今天讲什么呢?今天就讲一讲马云的故事。因为马云的故事现在很热闹。他其实也是“登高必自卑”的一个典型案例。而他的自卑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第二层含义是我估计他肯定是心理上还自卑,为什么呢?因为1.53米的个儿,那就不是一般残废,是超级残废。个矮还不说吧,长相也跟山顶洞人或周口店猿人比较像,是吧?一般中原大陆很少见这种长相的。无论是个头儿还是长相,我估计在他成长历程当中一定给他很多自卑的感受。但是,他后来战胜了这种自卑,你现在再去看马云的话,他非常有信心,他非常有自信。按说这样的人,一般来讲放到哪儿面试,第一关肯定不合格。你就不要面试了,随便哪个地摊上摆个小摊、烤个羊肉串也就差不多了。结果,他把所有摆地摊的人都吸引到他那儿去了,这是个本事。淘宝不就是网上地摊嘛。网上地摊一摆还就真是摆得不得了。这真是一个活生生的可以作为“登高必自卑”的典型案例。

  马云创业的大致经历

  如果去看他的经历,他的经历似乎也不是那么高大上的,其实一路也是坎坎坷坷,有非常多的挫折。家里头肯定穷,一看小时候的照片就不是富有人家的照片。后来成绩也不太好:82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没考上;83年第二次参加高考,还是没考上;84年参加第三次高考,考上了,是个专科。当时的专科可能和现在的三本差不多,但好歹算是个大学吧。这个大学是杭州师范大学,即杭州师范学院,专业是英语。现在去看他的英语,真是不错的。我听了他到美国访问时参加的一个脱口秀节目。他和美国主持人对话,哎呦,英语说得又快又流利,还真不愧是英语专业出身的。看来,虽然考试不咋地,但是实战功夫是不错的,英语口语学得不错,大概笔译也不错。

  大概1988年他毕业以后,当了一段老师。当老师期间,他还搞了一个海博翻译社,这个翻译社是他起步创业的第一件事情。这个翻译社据说月房租是2000,月收入是700。他要是不搞翻译社,你一个人单打独斗搞笔译,其实他就不会亏了,因为他本来搞翻译、搞笔译有一点儿小名声。他觉得,翻译挺能挣钱,开始搞翻译。他自己讲,88年他开始工作,拿89块钱;89年是92块钱。但是,如果考虑他翻译收入,他每个月能有小200。那个时候,想着一个月工资能买辆自行车,其实就很开心了。但是,搞了翻译社之后,他的翻译社是请退休的老师来翻译,这边要拉活儿,要付工资、付房租,这么一弄,反而赔钱了。按说,他完全可以说既然赔钱了,就把它关掉,然后继续搞个体户——单干,这是一个路子。但是,他没走这一路,他走了什么路呢?到广州、义乌去贩鲜花、贩礼品,因为他想把房租填满。实际上你搞个翻译社不需要有个门面,但他租了这个门面怎么办?最好用这个门面去摆点儿鲜花、摆点儿礼品,顺便去填补点儿房租收入的亏空。这么一来二去,92年办的翻译社亏,93年亏,94年持平,95年勉强能挣钱。所以,实际上这一段走得并不顺。但是,这段在干什么呢?这段似乎是因为要去维持一个翻译社,他就不简单是挣钱,他就开始要和一些人打交道。如果没有这个跟很多人打交道的经历,他光是一个人自己搞翻译,能挣些钱,但就不会有后面的事了。他一个人跟人打交道,要去进行组织,要有市场活动,实际上是赔了钱,但是,这段很重要。这三年在他后来的演讲当中实际上是不怎么提起的,但很可能这三年锻炼了一些组织能力,锻炼了一些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这三年里头大概积累的是这个东西。

  此后,大概94、95年时去了一趟美国。因为学英语的,去美国也容易。按说去美国之后,他完全可以待在美国,随便找个活儿,哪怕洗个盘子、端个盘子。在美国,他这种贫穷出身的人省吃俭用,我估计一个月挣个几百美元或者上千美元完全可能。但是他又回来了,因为他在那儿也不见得学啥,待的时间也不长,听说了一个概念叫互联网。他是那个时候在美国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叫互联网,美国开始有很多互联网网站的设计业务。虽然他深的道理不懂,但他知道可以帮一些大公司去设计网站,搞电子商务。这么着,他就回到国内来设计网站来了。但是,这里头有个要害,他会编程吗?他不会,计算机是不懂的。其实去学一年互联网,哪怕整一年去学互联网,要继续互联网程序的开发,也很难。因为不像现在有互联网的标准程序,你哪怕懂语言懂得比较少,但是,你直接学互联网语言,例如java之类,你就有可能进行简单的网页设计。那时候没有网站开发的现成工具,你要从底层代码做起的话,其实难度是很大的,他又不会。这时候,他开翻译社的功夫就拿出来了。也就是,我不会,但是我不会找人吗?他大概找了一些人去做网站设计的工作。他设计过网上广交会的网,是他这个公司设计的;后来又设计过外经贸部的官方网站,是他这公司设计的。这么着大概设计了七八家网站。当时,触网的企业还很少,他大概是给外经贸部、网上广交会等官方性的单位做了网站设计。但是,这段时间他也很痛苦,因为拿单子不容易。他这个公司的业务能力也不见得强,你给人设计出来的产品也不见得被人家肯定,人家也不见得都给你付款。所以,其实搞了三年就倒闭了、破产了,他又失败了。所以,“登高必自卑”,就这么难。

  但是,这三年,他有什么收获呢?我是看简单资料进行解读,不一定对啊,以后大家可以看他的传记,也许更详细。但是,这公司失败了,大概是真的。这段时间收获了什么东西?我怀疑其实还是收获了不少东西。比如说,设计网上广交会业务;比如说,当时设计外经贸部的网站,还设计中国商品交易的网站。就这类网站设计,让他的视野“啪”一下子打开了。网页设计其实是可以为客户提供交易平台的。后来,搞阿里巴巴的这种概念,我估计是在96年到99年这一段设计部委网站、门户网站时形成的思路。这一段,我估计不但是收获了思路,很可能还收获了社会关系。比如说,跟外经贸部这些人打交道,跟广交会的组委会打交道。他很可能要跟这些机构打交道,这些机构显然会给他提供一些人脉资源什么的。这样,他慢慢可能接触上了软银集团。这个软银集团是日本一个专门投资网络软件业务的财团。结果,他在99年时,第三次创办新的公司,大概就是阿里巴巴。当初具体名字是不是这样,我记不清楚,可能就是后来的阿里巴巴。但是,当初筹资才筹了多少钱?才五十万。等于他前面打了多少次水漂之后,不知道他哪里弄来一笔钱就是五十万。这五十万开场,到了99年10月份,也就是七个月之后,拿到了软银集团的一笔风险投资,多少钱呢?是2500万美元。当时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是一比八。大家还记得当时我们看话剧《格瓦拉》时,里面有个台词是“抓住格瓦拉,一比八”,就是说当时一美元对八块钱人民币。在1999年时候,那意味着他拿到了两个亿的风险投资,就是这个概念。老实讲,两个亿砸过来,怎么花?这绝对是个问题。一般来讲,这件事情实际上是不可思议的。我就怀疑,尽管是99年10月份和2000年1月份两笔一共到了两个亿人民币,或者就是2500万美元,但是,在创办之初可能就有这个意向。创办之初,那五十万人民币可能就有一些业务意向或者是投资意向。反正这就是非常奇迹的事情,因为五十万砸进去,他肯定还在赔钱。

  但是,居然有人“咣”一家伙砸进去了这么多钱。这个背后的故事就不是阿里巴巴的事情了,实际上是日本软银集团比较有眼光。阿里巴巴到底是个中国企业,还是日本企业?我现在没搞清楚。我看,它可能是个日本企业。你要按出资的构成来讲,很可能是这样的。因为它现在到美国上市,市值大概会在2600亿美元左右。马云拥有其中6.83%的个人股权,也就是他有一百多亿美元的股权,他个人资产大概会是这样。后来说,马云大概拥有的是两百八十多亿美元,也就是不只一百多亿,是超过李嘉诚三个亿美元,成为亚洲首富。但是我估计,当他有这么多钱的时候,软银集团就拥有了更大的投资收益。这是我们大家注意不够的地方,这一步是它的关键环节。

  一般来讲,企业饿死的少,撑死的多。一个刚创办的企业,“咣”,这么大一笔钱砸进来,一般来讲是接不住的,是会烧钱给烧光的。我经历过那段时间,新浪、搜狐都到北航去烧钱,打各种各样的广告;当然,没见阿里巴巴来打广告。也就是说,能够把这2500万美元花到位这件事情,也特别不容易。这不简单说我有一个花钱的项目进度表,我有一个时间节点,我准备做哪些哪些什么事情,它最要害的是说,谁来花这笔钱?因为大家知道它是个草创团队。这个草创团队,每个人手里头给他五十万美元,或者哪个人手里头给他一百万美元——2500万美元,平均每个人手里可以花一百万美元。这一帮草创的团队都不见得花过钱,那花钱的时候,给你滥花了怎么办。所以,哪怕不算滥花,但是,没有经验,投资方向错误,投资重点错误,投资的具体节奏进度错误,全是可以赔钱赔得吐血的关键点。所以,我还不知道这件事情背后有些什么样的故事,我毕竟了解马云还很少。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他、注意到他的?是因为最近开了一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杭州附近的乌镇召开,马云去做了一个互联网演讲,我是因为浏览他的演讲发现的。我此前真的没去注意他,因为我关心的主要是时政类的事情,经济类的事儿——哪个公司发财了,哪个公司倒闭了,哪个企业老总到底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事儿——我基本不管。我是因为听了他的互联网演讲,发现他说的很多话跟我说的还挺像——这个可有意思了,然后慢慢才去看他更多的东西。实际上,我今天下午才看了更多的东西,我就想讲讲这个。其实,看了他几场演讲,也看了他一些百度百科的简历,我就凭这个在推测,有些东西我可能就搞不清楚。总之,这是一个神奇的起点,这背后肯定有故事,但是我现在不清楚。

  马云自己实际上也讲,这公司——十五年的公司,其实犯的错误比二三十年的公司要犯得多得多。他是这么感受的。我估计,这个说法应该是事实,因为一个草创的团队,性格脾气都不知道,他们对业务的把握程度都不了解。而且最可笑或最有意思的是,你会发现马云仍然是不懂业务的。比如,互联网本身是什么?其实他相信互联网是个好东西,但到底是什么其实不太清楚;电子商务到底怎么玩儿实际上也不清楚。更何况马云反复强调说,在中国做电子商务现在是有点意思了,但在2000年的时候,甚至是2005、2006年的时候,一切条件似乎都很不具备。比如说,信用卡系统不具备,支付宝没有,物流不发达,银行体系征信系统、信用系统还没有建立,等等。所以就是说,在中国搞互联网这种电子商务,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光看往里头砸钱,但见不到收获的时候,实际上你心里头是很毛的。所以,这个中间,他的很多业务骨干陆陆续续因为看不到前途就跑了。

  我印象马云对网络商人做过一次演讲,那个讲话的标题叫做“网商崛起”。为什么用“网商”呢?他说,中国古代有徽商、有晋商、有宁波商、有洞庭商……这个商、那个商,有十大商帮。今后就一帮,就是网商,网络商帮能够获胜,别的都要死光光。他就是这个逻辑。所以,他是对一群网商讲话,对一群网商讲话的时候就提到一个说法,说你们坐到这里笑眯眯的,都挣着钱了,当初你们啥人啊?实际上是找不着工作,在家待着没事儿干,就随便开个网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是这么形成的网络商人。然后下面就哄堂大笑,大概就是这意思吧。实际上网络商人是这么来的。他说,在00年、01年、02 年这段时间,有能力的人绝对不会去搞这个什么电子商务,更不会说到阿里巴巴上来开一个什么网店,还以为今后能发财,这样的人很少很少。

  现在大家当然知道,要发财好像得要开网店了,现在有这个意思了。可是,你倒退十年、十五年的时候,马云既没有客户,自己的骨干员工实际上也不太相信,而且这些骨干员工可能也不见得有经验、不见得有能力,实际上是一片茫然。但是,一个是他有信心,一个是背后那个软银集团还挺有信心。软银集团的老板叫孙正义。孙正义的祖籍是中国,但实际上他是个日本人,这个家伙也是在互联网的各个领域进行投资。大概按照网上公开的资料——我不知道啥时候的,他拥有的资产额大概会在400多亿美元。现在,考虑到阿里巴巴上市以后是2600亿美元或者更大规模的话,这似乎就成了软银公司的一个主要的获利来源了。这个概念就叫“天使投资”,或者这个就叫“孵化器”。它的概念是说,投资十个项目,九个项目都砸了,有一个项目成功,还超级成功,这就OK了。那么,用到这个阿里巴巴的项目上,应该说软银算是给它弄成功了。软银实际上是在投资这种天使投资。所谓天使投资就是不计回报,成不成另说,反正投了再说。在这个意义上,软银可能算是真正的赢家。

  那么,反过头来,我们再去思考阿里巴巴。如果照着这个说法的话,就是说前面实际上是不停地在扔钱。大概在2003、2004年的时候,又获得一笔进一步的投资、资助,金额多少我忘记了,大概在十亿美元这个数量级。也就是说,前面的钱又花光了,还是反正有希望,但就是没动静——光听楼梯响,就不见人下来;看上去是有光明的,但它现在是没前途,有光明没前途的状况。但是,有人还继续愿意再进一步投资。按照马云的讲法是,一直到阿里巴巴上市前两个月,还有人怀疑阿里巴巴是不是挣钱,因为看上去这个业务不是很能挣钱的业务。因为挣钱是什么?是买卖双方在干的事情,可能是卖家在挣钱。可是,你用他这个平台,他挣什么钱?他挣广告钱,还是挣比如说支付宝的利息钱?还是说,因为你要把钱押到支付宝里头,中间有流动资金的回转?总之,实际上旁人有点想不清楚。阿里巴巴是个平台。马云自己也讲,我们实际上不是做电子商务,我们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提供商,我是修马路的、修公路的,而且修公路这个事儿,我又没有说收路桥费。你又是修公路的,路桥费还不收,那你咋挣钱?说我在公路旁边立几个广告牌,大家说那广告牌能挣几个钱;或者说是你路过的时候给我弄个打招呼钱,或者停车场费,或者弄个加油站什么的……总之,听上去他挣钱不太像挣钱的样子,还有好多人怀疑。结果一上市,上市以后什么概念?他居然是以大概68美元上的市,上市第一天就跑到90多美元去了,涨得特别快、特别疯狂。你要知道,68美元就非常疯狂了,因为他一股是按一美元的净值计算的。也就是说,如果他有2600亿的市值,其实他真金白银大概就是26亿美元;或者说市场评估价值,其实就是你要不上市的话,可能就值个26亿美元。一上市因为股民的追捧,把泡泡给你吹起来了,一股就卖出68美元去了,甚至后来一往上炒,炒到九十多美元。我不知道后来股价是多少,是不是破百了。然后这个泡泡一吹大,他就变成什么两百多亿美元,什么亚洲首富。其实,你要把那个泡泡一撇掉,很抱歉,他没多少钱。

  这就是马云这一路过来,我从旁观者眼光去做的这么一个分析。那这个故事听上去就是一个励志故事,所以,现在网络上有很多人讲,这个马云是最好的励志故事。他可能比陈安之讲成功学什么的更吸引人。那么,我们在这里讲一讲这个故事,确实也要借鉴吸收,它有可取之处。

  马云有颠覆整个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劲头

  按照我们前面讲“素隐行怪”的逻辑,他就是其中一个。“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这样的人,如果说放到历史长河里头,很可能就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甚至可能要不了多少年就被淘汰掉了。什么雅虎的杨致远,谁谁谁,这个、那个的,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不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而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两三年”,谁知道他领风骚多少年呢。所以,你要是从根本上去讲大道,他不见得是值得学习的。但是,你如果要讲“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这个对于今天的许多人确实形成了一些启发,特别是对于我们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可能还有一点儿作用。

  为什么呢?这就是我比较欣赏马云的地方了。他取得了成功了之后,他的话语是非主流话语。怎么叫非主流话语?我首先注意到他三个非主流的关键词,完了我才有兴趣去了解他。

  第一个非主流的关键词叫“利他”。这是他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三个关键词的第一个。他说,20世纪的成功是一个利己主义的成功,21世纪想成功必须是利他主义。你看看这个话,这不是讲为人民服务吗?就这个意思啊。他还真的是这个意思,他没说要为人民服务,他说要为客户服务。他说,他们创业这一路过来,这15年当中,因为挣不着钱——前面很长时间挣不着钱,怎么给自己鼓励呢?说“挣不着钱没关系,客户在我们这儿经营,他们挣着钱了就很好,他们的高兴就是我们的高兴,他们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那很多人说,你这个是“半夜走路吹口哨,给自个儿壮胆”呢。但他觉得,这个就是他后来一直坚持并获得成功的奥秘。

  所以,他把“利他”作为第一个关键词。而且,他反复地去批判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的主流思想。他说,如果你想当百万富翁,你心里头天天琢磨的是怎么当百万富翁,你一定富不起来。因为,你想当百万富翁,一定想把别人的钱给弄过来,想办法去坑人家、蒙人家、拐人家,你就得来坑蒙拐骗这一套了。可是,你说谁是傻子,今天谁是傻子?没有人真傻的,被骗过一次那他可能是傻的,两三次之后都会骗、都会防骗了,你去骗谁呀?马云讲这个话,跟我们讲的非常像。他说,你去关心他,你去帮助他,你让他挣了大钱,顺便给我们送点小钱,我们也就够了。你看,这是他的话。

  他跑美国做那个脱口秀节目的时候,他就用了个比喻,这个比喻非常生动。他说,你看,海洋捕捞业,有捕虾成功的,听说过捕鲸鱼、捕鲨鱼成功的没有?捕鲸鱼、捕鲨鱼,你只能是捕一条是一条。而虾是海洋里头食物链的底端,虾再往下就是浮游生物,浮游生物上来一级就是虾,然后虾被大鱼、小鱼吃。正因为如此,虾的数量极其巨大,所以,做虾的生意才能成功,你去做鲸鱼、鲨鱼的生意反而不能成功。他用了这个比喻。说完这个比喻,美国这个脱口秀的主持人就紧接着说,你这个东西跟当年沃顿的逻辑很像啊——山姆·沃顿,小城镇起家,开杂货店起家,然后逐渐农村包围城市,而且不进大城市,进大城市也在大城市边上。所以,沃尔玛的成长路径,在我《整体管理》一书当中专门有分析,我说他就是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而这个阿里巴巴公司马云做的事情,也是说我不去找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石油等大企业,不给他们做业务去。因为给他们做业务太累,你得吃饭、喝酒、行贿、受贿,你天天搞公共关系,而且你公共关系还真挺难搞的,也容易丢人个,也容易搞欺诈。再说,这些大公司都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凭什么要我呀,我就得千方百计去走后门、拉关系,这个不爽。他96到99年的时候,实际上是跟这些大公司、这些政府的门户网站打过交道,他肯定尝到苦头了。然后他又觉得自己这样的小公司——他当年就是小公司——也需要电子商务,但小公司是更不会玩电子商务的。因为没人才,三五个人、七八条枪,在义乌或者在东莞,电子商务是什么都没听说过,说用网络做生意,更是云里雾里。所以,他认为如果能够给千千万万的小商户去铺平电子商务的通道,他们虽然都是小虾米,但每个虾米里头如果贡献出一点点肉来,他就够了。所以,他把“利他”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关键词,作为21世纪的关键词。

  这个有点意思,为什么?大家注意到我们上互联网获取那么多资讯,谁跟我们收过钱没有?有人收流量费,内容没收费吧。也有内容收费的,有些地方要赞够积分才能下载一个什么东西,但基本上内容是免费的。所以,互联网其实是个免费时代。各种各样的APP开发出来,虽然开发APP也是需要钱的,但是,你去下载一般软件也是免费的,是吧?你会发现,互联网真的是一个利他主义的时代。所以,有人概括叫“互联网共产主义”,听说过没有?

  说共产主义这个概念,在实体经济时代,那没发生过;到了虚拟经济时代,你不想共产主义都不行。因为你一旦收费,你就完蛋了,因为有免费的。360不就是这么赢的吗?360就是所有的软件全免费,搞得那帮收费的杀毒公司就没法玩了。所以,别人就得跟360打官司,说你免费,这个相当于是倾销。所谓倾销,就是低于成本价来销售,那免费不就是低价倾销吗?所以,腾讯、搜狐就要告那个360。说你这个家伙,你等于是破坏了我们的行业规则,你让我们没法收钱了。360的意思是说,我乐意,你管的着吗?再说,互联网上收钱有很多种方法,我不是这么收钱,我别的方式收钱,不行吗?这个官司打来打去,可能最后也是个不了了之。现在这个360也还活着吧;360活着,别人就没法活。360的逻辑就和这个阿里巴巴的逻辑有点像。

  再比如说,互联网软件的开源和闭源的问题。这个Windows软件的代码是闭源的,它保密、垄断。这是承续了实体经济时代过来的传统——产权是私有的,知识产权是受保护的。可是,后来出来一个运动叫“开放代码运动”。所谓开放代码运动是,比如说,Linux就是开源代码,你要用我这套软件的编写规则,可以;不过,你也得承若,你编写出来的软件也得开放。就是我是开放的,你用我这个开放代码去写软件,你也得开放,你不能保密。你作这个承若,你用我这套规则;你不守这个承若,你别用这套游戏规则。所以,结果搞了一帮软件发烧友,天天用Linux,这个免费的开放代码慢慢地就冲击了这个收费的封闭代码。这就意味着,有一个概念出来了,叫copyleft。大家知道,版权保留叫copyright。copyright和copyleft这两个词还特别巧妙:copyright正好是版权右派,copyleft正好可以翻译成版权左派。right是说权利是保留的;left本来有一个意思就是开发,就是留在那里、不拿走。拿走了right,就叫“copyleft运动”。所以,你把这些现象都串联起来,你就会发现,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互联网共产主义时代,是个软件共产主义时代。这就叫利他。他用这个词,死死抓住这个词之后,就猛烈地颠覆了来自西方的一整套观念。

  比如说,我们现在标准的商业教材都讲什么?都讲利润第一,跟着就是股东第一,股东第一之后的就是投资商、投资者的利益第一,就是银行的利息第一,整个就是为了挣钱。而马云把它倒过来之后,就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他说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他说,股票市场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地方,从这个月到下个月再到下个月,我们业务上其实没增长多少,股价却一下子涨了三倍、四倍;再过一段时间,其实我们业务还增长了,但是由于整个股票市场不好,一家伙股价又狂跌了。股东买股票的时候,都说是长线持有、战略投资,一旦股市有风险,他们跑得比兔子快多了。所以,说股东和这个企业共命运,那是胡扯。那股市再跌的时候,客户不走,员工不走,客户和员工才是跟企业捆绑在一起的命运共同体,是真正的生死与共者。既然对公司忠诚的是客户、是员工,那就让股东见鬼去。他还说,我感谢股东,但是,我看不起股东。马云的话大概是这个意思。他是公开说,这个话的其实挺不好听的,而且是在美国脱口秀里头说的。那问题是,假设购买阿里巴巴股票的那些美国股民听了之后会怎么样?会把股票扔掉吗?不会。股民都是很“贱”的,你随便骂,只要股票涨了就OK;下回,你天天感谢,或者你都特瞧得起他,但你股价往下跌,他照样抛售。股民实际上完全是利益导向,他没有什么感恩不感恩、感谢不感谢这个说法。你看得起他、看不起他,都不重要,关键是股价上还是下。所以,马云就特坦率地去说,美国,你们这套商业游戏规则是二十世纪的规则,我现在要建立的商业规则是二十一世纪的规则;华尔街,你们向我学习吧!

  马云有这个劲头,看见没?这个劲头我是非常高兴的。为什么高兴呢?就因为中国此前的那些老板,什么张瑞敏、史玉柱,或者潘石屹、任志强这帮人,实际上都是崇洋媚外的,都是遵守美国游戏规则的,都是以到哈弗大学去怎么样接受教育为荣的。大家知道那个万科,万科地产是一个做房地产的企业,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当中,大概排名是数一数二的。他的那个老板王石,六十一二岁跑到哈弗大学去攻读学位去了。还真去,还真认真读书。大概是说,一年多时间,眼睛就迅速地变花了,都看不见了——他去美国读书有这么用功。你往好了说,王石这样的,是六十还谦虚好学,活到老、学到老,这个态度值得肯定;往不好了说,王石就是崇洋媚外的典范。崇洋媚外的结果是把自己给害了。以为美国一定是正确的,以为美国就是真理所在,甚至不惜毁了自己的身体,然后自毁毁人,带动无数人到美国接受毁灭。但是,你从马云身上看不到这种奴颜媚骨的东西。他完全是很自信地去批评美国,完全很自信地在表达一个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掌门人的那种狂气。

  实际上,人家也说马云是狂人。但我的感觉是,他真的是在表达自信。那么,他最强烈的批评,批评到什么地方呢?他说,2007年,他要给公司员工,甚至实际上是要给客户发一封信,后来怕给客户发信影响太大,怕有关部门干涉,所以给员工发信。给员工发信的意思是说,冬天来了,要准备好过冬;好日子到头了,要准备艰难的日子了。这个信发完之后,2007、2008年不是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一轮轮地爆发吗?他说,危机爆发的波幅、振幅越大,我们越高兴,我们窃喜,我们天天偷着乐,没事就偷着乐。他说,为什么得出一场危机要来的判断呢?他说,他是根据对华尔街的访问,根据对美国那些朋友们的访问得出来的结论。就是美国当时的气氛已经非常疯狂了,按照中国的思想,这样会乐极生悲——疯狂到极点的时候,一定是崩溃。他说,他也不知道怎么样进行分析。比如说,政治分析、经济数据、历史分析、结构分析,这些东西其实他都不会。他就是靠直觉。他觉得,华尔街在2007年给他的感受就是贪婪到极点,这种局面肯定不可能长久,早晚有一天是要塴掉的,而且他判断就近在眼前。注意,这个判断很重要啊!后来,他就反复讲这一段。他说,美国要这么贪婪下去,美国是没戏的;当美国的硅谷、华尔街灯火通明,但是驱动力就是贪婪、就是股东的利润的时候,也是他们死定了的时候。所以,这样一来的话,他基本是把美国的主流价值观给否定掉了。但我认为,他不光是否定,他其实还揭露了美国的核心价值观。美国的核心价值观,看上去叫自由、民主;实际上,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就两个字——贪婪,是以民主、自由的名义放纵贪婪,这才是美国价值观的本质。这就是把今天中国公知对于美国的美化撕得粉碎。我觉得这个非常有意思。

  我进一步在体会,马云之所以把利他放在第一位,肯定是因为他受了我们这个社会主流价值观——利己主义的、虚荣攀比的、唯利是图的价值观的伤害。马云一定是受了主流价值观深深伤害的人。为什么?因为他长得太对不起人了,而且还几次考不上,肯定是遭到了种种的羞辱、蔑视,知道那个弱肉强食的逻辑、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其实是伤害了无数弱者。所以,他去强调利他主义的时候,实际上肯定是把弱者对于强者的这种不满和蔑视带进去了。别看他现在成了强者了,但是,我看他心底里、骨子里是同情弱者的。

  我有这个直觉,我还真是觉得他应该是这么一种人。因为中间我又看了一个小视频,就是他跟郭台铭之间的对话。郭台铭就是富士康的老总,富士康是发生十三连跳的那个工厂。富士康的特点是,富士康大概有80万的员工,这80万员工天天在标准化的流水线上,365天重复同一个动作的时候,富士康的员工感觉这真不是人过的日子。虽然可能工资不见得太低,当然也不会高的,但是,这个工作本身是非常摧残人的。问题是,这样的老板,因为他拥有80万员工之后,河南省政府、郑州市政府或者实际上包括苏州、江苏、重庆等等,都把郭台铭奉若上宾。郭台铭实际上在IT业的代工业里头是世界老大,就是苹果是他生产的,戴尔是他生产的,其实许许多多的手机、零部件甚至装配,都是在郭台铭的富士康里头完成的。他掌握了一整套既大规模又低成本、高质量生产手机、计算机的方法。他还真能做到这个,所以,郭台铭实际上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也是响当当的人物。结果,马云跟郭台铭两个人同台PK。哎呦,你瞧,马云对郭台铭反复挑逗和调戏,搞得郭台铭节节败退,很被动、很狼狈。我觉得,这种反复调侃当中一定意味着马云恐怕在感情上说,当初你多牛气,把我们那帮穷兄弟挤兑得够呛,我现在这回替穷兄弟们把你也调戏一把。我有这种感受。但是,后来的话又说得比较客气,调戏完了还得安抚一把。因为你要知道,现在马云大概也才有两万职工,而郭台铭有80万职工,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但是,好在马云现在风头太盛,这样郭台铭只能节节防守,他都不敢放屁。为什么?就是因为还是这个主流价值观在起作用。谁让马云现在是首富呢?谁让马云现在是世界各国总统、首脑都要奉若上宾的人呢?所以,就不知道哪天他又跟谁说了一句什么话,把郭台铭给贬一顿,最后闹得单子都拿不着了。所以,考虑到这个因素,算了吧,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头,让马云损几句就损几句吧。大概就这个逻辑。

  第一个关键词叫利他。实际上这个可以联想的还非常多。其实马云讲话也很多,比如,他否定MBA。他的意思就是说,他有很多有趣的说法。他说,如果我读了MBA,我就不可能创业。读MBA的基本上是不可能创业的,基本上是这个意思。为什么不能创业呢?因为MBA读了很多成功的案例,但实际上成功都是独特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你要读了成功的案例,你以为照成功的案例去做,你也能成功,那恰恰是错的。他说,真正让你成功的是无数失败。中国智慧就出来了——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个MBA的教育根本就不是什么成功之母。所以,他实际上是整个把MBA的教学给否定了。这跟我一向批判MBA的教育又挂上钩了,又一致起来了。

  现在,中国政府在提倡创业。最近刚刚通过一个条例,是说高校学生在学期间允许休学创业。比如说,北航这样的学校现在在开始搞创业大赛;北京市共青团团市委就开始组织创业大赛,各学校都在搞。我说,这基本上是把学生往火坑里推。因为今天的学生学了一套标准化的知识之后,是只能失败不能成功的。因为所谓创业是要面对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的,但是,他们所学的不是生态系统的东西,那所学的都实际上是什么呢?有一个比喻非常好,说知识是什么?知识就是毒品。

  比如说,一株罂粟花结了罂粟。这个还不见得是毒品,很可能还是药品,很长时间里人们还用罂粟叶子、罂粟壳、罂粟花来治病,不是多大的问题。如果把里头的海洛因提取出来,就成毒品了,对人体就有害了。因为,原来罂粟花、罂粟壳、罂粟果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提炼出来之后就变成害人的毒品。知识也是这样。知识原来是复杂生态系统当中的一部分编码,把这一部分编码提炼出来之后,它就害人了,因为丢掉了整个生态系统。

  那么,创业也是这样。学生只懂得一部分编码、一小段编码,只懂得一部分毒品。也就是说,拿到的只是海洛因,想整个还原这株罂粟花是不可能的事情。罂粟花里可以提炼出海洛因来,但海洛因是不能还原为罂粟花的。这些学生拿了海洛因想去还原罂粟花,是一点可能性都没有,只能是砸钱、扔钱、烧钱。如果说是大老板的孩子、富人的孩子,这还有可能。为什么可能呢?因为烧得起,十万、八万、一百万、两百万随便烧,烧完了之后花钱买教训,相当于是进MBA学院。这种创业法也还就罢了,但是,许许多多的学生受到北京团市委或团中央的鼓动,他们是把家里头亲戚朋友的钱全拿来去创业,那基本上一个人跳楼还不算,得一家跳楼、一个家族跳楼才差不多。大学生创业的后果基本上是这样的。

  我们这里太阳花的孩子出去,倒有可能创业。因为他们是生态系统教育过来的,是整体性教育过来的,未来还真有可能创业。但是,我们学校教育出来的还真的是不可能创业。受学校教育越好的学生越不可能创业;受学校教育不好的学生反而有可能创业,像马云就是学校教育没成功嘛。

  这个思路讲完之后,虽然像比尔盖茨、马云他们有种种的问题,但是,他们在对今天主流教学体系的批判、抨击上其实是有可取之处的。如果要让学生们创业能够成功,该怎么办?把所有学校的MBA课程都给停了、废了,把所有学校的创业教导、指导都给废了,都去上马云的阿里巴巴商业学院,那还差不多,存活率还能提高5%~10%。

  这是通过对马云的关键词的分析,可以感受到一场真正的革命可能就在悄悄地拉开帷幕。这场革命是对整个教育系统、整个既定的西方教育观念的挑战,所以意义非同凡响。

  马云还经常嘲笑教授。比如,他就讲有一个特知名大学的商学院,要把阿里巴巴作为案例来采写。你们要知道,这样的事情意味着什么?比如,哈佛商学院要把海尔作为案例采写,张瑞敏曾经是受宠若惊——“你看,我海尔进了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库了。”可是,我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大学,来到阿里巴巴之后,说要采写案例。马云的意思首先是说,怎么可能?我这个公司十四五年创业奋斗的历史,里头有无数人、无数事、无数酸甜苦辣,你用三千字、六千字或者一万字写得出来吗?可能吗?不可能。人家会说,那我们试试吧。等到写完了说,这是不是你们公司?马云会说,这怎么可能是我们阿里巴巴呢?这是你们印象当中片面的概括。然后,案例采写组的意思是说,我们写的就是对的,你们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对的;你瞧,我们给你们分析分析,你们是这么这么对的。马云的意思是说,你非要说你们是对的,要我给你们签字,是吧?不签。我这个公司不给你盖章,你随便放到哪儿去都行,但是跟我没关系。然后,案例采写组会说,进我们的案例库是荣耀。马云说,谁爱要这个荣耀谁要,我不要还不行吗?你们看,这底气就出来了。张瑞敏就不能比,他就崇拜美国的MBA。

  紧接着,马云的话又出来了,特有意思。马云说,这个世界我们是只知道做事,成功了、失败了让教授们去说;教授们会说,但是他们不会做事。这话非常风趣,调侃的意味就出来了。老实讲,要是MBA学院的学生真认真看了,应该立刻卷包裹走人,应该立刻把他的学籍给辞掉,然后要求学校把学费退了,完全可以掀起全国MBA的退学大潮。可问题是,我们的学生真就笨,他听话、听音就是听不出来,还在那里去花十万、八万、二十万读MBA。说,有什么用呢?那么多人都在读它,总是有可能有用吧,他们是这个逻辑。你们想,就这点都听不懂、弄不明白的人还想去创业,那真的是见鬼了。

  当然,之所以说MBA现在还有人考,除了这帮跟风的人之外,还有一些人是怎么思考的?还有一些人是这么思考的:是没用,我也知道没用,但是你要知道,MBA相当于是硕士文凭。一个科员或者说一个处级干部,但凡你要学一点真本领,比如说,要学物理学硕士,难死了,那一关真的是不好过的。但是,学MBA随便过,说到底是花钱买文凭。有帮人是看明白了的:其实是无所谓,我就花十万块钱买一张文凭;有了文凭,科级就容易升处级,处级就容易升副局级。这是他们的动力,跟本事没什么关系。第二是说MBA有人脉。我这些同班同学今后就是我的人脉,他们是这个逻辑。但实际上,这些同班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那个人脉的作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单位里头上上下下各方面的关系都不是你的人脉,四面八方、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的人却是你的人脉?这实际上也是胡扯。

  所以,连跟风带胡扯,再加上一帮蒙文凭的人,这就是现在MBA的现状。有了这帮稀里糊涂跟的人,所以老师就随便讲,因为老师是一帮更不懂的人。这方面因为我感受太深,所以多说了几句,其实对我的那些同事们可能有所得罪,但是没办法。

  不光是有加拿大的教授明茨伯格说:“MBA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向错误的对象,传递了错误的知识,造成了错误的结果。”美国为什么闹金融危机?美国大企业为什么一个个垮掉?都是MBA闹的,这叫错误的结果。错误的时间就是,在二十出头的年龄段想去学什么工商管理,这叫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就在学校,如果到我们农场这还差不多。错误的对象就是,完全没有实践管理经验的人去学管理的知识,完全没感受,完全没体会。传递了错误的知识,这知识是提炼过的海洛因,根本就不是原生态的罂粟花朵,更不是现实;说海洛因都是高抬它了,那是什么?是模拟海洛因,还不是真的海洛因,真海洛因至少还是毒品里的上等货吧,MBA都不见得是好东西。最后造成错误的结果,就是让美国公司大批地倒闭,让美国的公司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充满了贪婪,让美国的上级和下级之间、同行和同行之间、监管方和被监管方之间相互博弈,不可能合作。这不是你MBA知识造成的极大的恶果吗?

  所以,有业内的反思,有MBA领域里头资深教授的反思,有马云作为中国企业界代表人物对MBA猛烈开炮,那我随便说两句,大概问题也不是很大。

  这是马云在互联网大会上的第一个关键词——利他。这个概念的冲击力很强,它是对商业游戏规则的一个颠覆。

  马云的人生哲学是为他人服务

  第二个主题词叫“体验”。他说,阿里巴巴这些年走过来,为什么客户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没别的,就是用了都说好,就是体验的结果。你别去说,我这个互联网多么方便、多么快捷、多么有效;你不用说,上了一回之后,第二回你就还得上,第三回你就下不来了,这就叫体验。

  所以,实际上这种电子商务的发展作为阿里巴巴所保持的信念,就是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体验到所买的东西方便、快捷,没有假货,假货比较少,或者发现假货很快能处理;你就把这种服务的体验让顾客体验到了,他一辈子就离不开了,然后朋友还越来越多、客户还越来越多。我就在想,这体验的概念还真的特别适用于咱们农场。我们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比如,我们去年的时候来到这里,楼顶上的大广告牌正好挨着G4高速公路,我们就有人建议把它换成咱们的大广告牌,我们也去做这个、那个广告。那时候不太清楚,对这个提法也心动过;现在的想法是,那广告牌随便,谁爱做谁做去,我们不做了,以后我们不心动了。为什么?我们不靠这些传统的广告,我们靠什么?我们靠体验,靠定了我们的蔬菜,吃了我们的水果,或者品尝了其他产品(如酵素),客户觉得好,体验好了自然它就出得去,而不是去做宣传。什么宣传广告,这都是20世纪的词汇、19世纪的词汇,21世纪的词汇是体验。你们看,有意思吧!一不小心我们全赶上了。

  我实际上还在思考一个东西。我们希望未来有个好社会,过去是怎么样宣传好社会的。过去是发一本《共产党宣言》,说人类社会应该实现共产主义,这多好啊。然后人们说好,完了我们就干。其实,一干就有很多不良体验,为什么呢?因为共产主义怎么实现呢?得阶级斗争,得暴力革命。暴力革命本身就有很多问题,完了之后还不会搞建设,体验起来很可能就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那是19世纪一个好的社会的宣传方式,就是写本书、写一篇文章,大家就去干去了,不需要体验就去干了。其实,我们已经经历了各种各样社会方案的试验,你只要是设计出来的,统统有问题。现在,我们不设计了,而是让大家来体验吧,我们也不说啥了,你觉得好就留下来,你觉得不好随便走,这就叫体验。

  所以,现在不单是商品好不好要体验一把,生活方式好不好其实也要体验一把。我觉得,最可悲的就是,我们无数人在体验着我们这个弱肉强食社会的不好,但他们觉得别无选择,他们会认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其实,当人们发现还有一个社会可以不这样的时候,很可能就会受到吸引,这就叫体验。

  你们去看商场,真的太有意思了,真的是相互在坑。你们去看股票市场,上去下来、上去下来,多少个来回,最后大体规律就是“一赚、两平、七成亏”——有10%的人是赚的,有20%的人是平的,有70%的人是亏的。你长期体验去吧,股市一定是让你心痛、伤心的地方。而下回股市涨起来的时候,人们还是好了伤疤又忘了痛了,又进去了。为什么?因为,他虽然知道有风险、有危险,但是,他认为别无选择,世界只能是这么运行、只能是绞肉机,不是你绞我,就是我绞你。如果让人们体验过一个相互不是绞杀的社会,而是一个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能够有志向、有理想的社会;人生也是充满了奋斗,但同时又是充满了光辉,有过这种人生体验,人们就可能容易选择。

  说到这个地方,这又是马云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因为他也把“体验经济”上升到人生哲学的高度。他是怎么说的?他说,现在大家都觉得我是首富,都认为我应当快乐,但我不快乐,我真不快乐,我最快乐的是什么时候?就是我刚毕业赚89块钱、92块钱的时候最快乐。为什么最快乐呢?因为那时候有梦想,有梦想、有奋斗才快乐,没梦想、没奋斗它就不快乐;人生就不是有一堆数字,人生是个体验,你体验到人生奋斗的精彩、有梦想的精彩,这个才叫人生,这个最有意义。真有一堆钱,你坐在上头,你又吃不了、喝不了的,你有啥快乐的?马云紧接着又讲了一个概念,他说:有一百万的时候,这还基本上可以说是你的个人财富,你可以买房子、可以买衣服,满足基本的生活,这算是你个人的钱,你是富有了;有一千万的时候,其实已经花不掉了,这个时候叫“资本”,你还可以用它去挣更多的钱,那还是你个人的;到有一个亿的时候,很抱歉,跟你真的没关系,这个叫“社会资源”,只能是服务于社会的。这种境界很高啊!有人紧接着逼马云一句话,说,那你将来怎么对待你的财富?马云说,我这个财富今后一分钱不留下,这个财富是社会的、不是我的,社会的财富要回归社会。说,咋回归啊?要让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去创业,要让千千万万人有梦想、去拼搏,去实现梦想。他说,我本来就是个老师,我五十岁以后,我后半辈子还当老师。可以啊,人生境界还不错啊!所以,马云讲“体验”的时候,他从服务体验上升到了人生体验的高度,这个就不一般。

  我看马云有一段视频,是在一个美国的脱口秀节目讲话。脱口秀的题目叫什么?说马云和脱口秀主持人谈论“三大信仰”。这个家伙懂宗教吗?怎么去谈三大信仰?其实我整个听完,跟三大信仰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没有一个字的关系,一根头发丝的关系都没有。他就压根就没谈那三大信仰。他就谈什么?他就谈要服务,他就谈要为他人服务,他认为人生最快乐的就是为他人服务。你仔细想一想,如果他真的是把为他人服务作为他人生最高的信念的话,那这个就超越了三大信仰。所以,那标题还真没起错。

  这是马云谈的第二个关键词,叫“体验”。

  马云让传统商业成为输家

  第三个关键词叫“透明”。他说,二十世纪的特点全是保密——个人是有隐私保密,国家是有国家机密,公司是有商业机密;二十世纪的特点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秘密。他说,互联网时代来了,变了,全透明。比如,我马云的资料你随便查,我阿里巴巴公司的股权构成随便查,我的财务报表、业务模式随便查;我到底想什么、做什么随便谈,都透明。我说,这不跟我们农场很像啊?我们说记者随便来采访,任何人都可以接受采访,而且不设主题,不设限制,就透明;我们这个农场就高度透明,你说什么都可以解释,都可以回答。我估计,我们实际上要比他更透明一些。因为思想不怕你不知道,思想就怕你不知道,思想的要害就是特希望你知道。可是,就是全告诉你了,你还是有点不明白。思想就是这样的。

  这就有个问题出来了。马云这一番讲话,我这么解读之后,我等于给马云背书了,以后他要出了事怎么办?比如说,他犯法了,被抓起来了,那我今天这样解读,我不就成了他的帮凶吗?这里头就涉及到一些其他问题。比如,他有没有缺点?要不要给点批评?我的意思是,如果要给,当然可以给;批评呢,就在他的“三个win”上。

  “三个win是”什么?他说,我们要客户赢,我们要员工赢,顺便我们自己也赢。大概是这个意思。他比较风趣地说,你看,互联网是什么?每个网址开头都是www,所以,互联网就是个“win win win”的时代,都要win,不能有输的。实际上真的没输的吗?有输的,传统商业就是输家。我估计,照这个趋势下去,实际上现在传统商业已经门可罗雀了。现在,沃尔玛在关店,京客隆在关店,家乐福在关店。你现在会发现,实体店已经混不下去了。在中关村,海龙电子市场,它对面的鼎好电子市场,过去,这些电子市场一个十平方米、二十平方米摊位的租金都是很高的,租金要到每平方米十块钱一天;现在,两块钱、三块钱都不见得能租出去,大量的铺位就空出来了。

  现在,实体店变成了体验店,就是你要买什么手机、电脑之类的,你到实体店先去看一看,你调试调试;最后说,多少钱,五千;然后你网上一搜,发现三千九,行,拜拜,体验完了网上订——就这么干的。所以,实体店都变成免费体验店了,那谁干实体店啊?这活肯定不能这样继续干下去了。所以,书店第一批受害,因为书是最容易电子商务化的。标准化的、不易损坏的、容易运输的,书是最容易上电子商务平台的。书店先倒闭,书店倒闭完了之后,第二批是电子商品。因为电子商品现在也比较标准化。实际上,所有的电子大卖场是第二批要倒闭的。第三批要倒闭的是什么?第三批要倒闭的是服装、鞋帽。服装、鞋帽也已经比较标准化了。一般来讲,都要去试一试,现在只要你别长得太不合格,通常的尺码大概都有——肥一点,瘦一点,加肥的,加瘦的,它都有。别长得像马云这样的就行,他肯定要定制。所以,服装、鞋帽这一类的也不用试了。甚至有提供更好的服务的那些商店说,你先穿上,我先给你送过去,如果试了以后不好,你再给我退回来,我还不收你物流费。有这种服务,你干嘛还去逛商场?所以,服装、鞋帽类的实体店倒闭了。化妆品类的是不是要倒闭?化妆品也是标准化程度很高的,也要倒闭。接下来,其实就是不太容易标准化的农副产品。但是,农副产品首先是那些干果类的,或者罐头类的。干果、罐头这是容易标准化的,它首先上网了。它现在很火,中粮就做得特别好。中粮的“我买网”比淘宝什么的做得都好,它既是全球采购,价格又比门店低三分之一到一半,东西又新鲜、又及时,还都给你送到家。那这样一来的话,小区门口那些超市都没法活。接下来,还有一类可能不好进入电子商务的,就是海鲜、水产,还有牛羊肉制品。但是,我估计要不了五年时间,今后买鲜鱼、鲜虾、活鱼、活虾之类的,都可能是网上买了,杀好了直接送到家门口。这么一来的话,所有的传统商店都得倒闭,除了门口留个杂货店之外,超市、百货通通要关门。

  这些关门之后,还意味着什么要关门?意味着房地厂商要关门,商业地产通通都变成20世纪的庞然大物,都变成恐龙,都要消失,因为没有人逛商场了。后来,商场就修成什么shopping mall,说里头搞溜冰场、电影院,里头就不卖东西了。可是,真不卖东西的话,溜冰谁去啊,电影谁看啊,里面的小吃谁吃啊?通通都完蛋。如果商业地产大批地空出来,那住宅用地、住宅价格也只能往下掉。为什么?商业地产实在不行,它就改成民用地产了,把那个商场用隔断打一打,就都租出去当房子用了。大概就是这个结果。所以,房价一方面是说,因为现在独生子女的潮流到来,现在到了人口萎缩的时候,对房子的需求量实际上下降了;第二,商业地产可以改用住宅,这是挡不住的诱惑,连房价带租金都得下降。也就是说,原来要盖这么多房子,以后就不用盖这么多房子了。紧接着,跟着要倒闭的是水泥厂、钢材厂,一大批20世纪的传统产业都可能要萎缩或者破产。所以,要搞清楚,马云讲“win win win”的背后,有无数人在“lose lose lose”,都变成l l l了。这个大概就是大趋势。

  我们正道农场的简介里有一处是很多人看不懂的,叫“山水城市”。他们就听不懂什么叫山水城市,说山水能有城市吗?城市能搬到乡村去吗?我说,抱歉,有了互联网,城市就搬到乡村了,就这么简单。过去农村人进城,喜欢城市里的啥啊?首先,他们要逛百货市场,现在不用了,百货市场直接搬到家门口。我们定兴农场照样物流快递方便得很——我们现在在网上一订货,跟在北京大城市里头享受的服务是一样的,所以不用逛商场了。第二,一般到大城市是要去看电影,现在还去吗?不用了,真不用去看电影了,因为网络电视发达得很。你实在觉得屏幕小了,就买个大的。现在,52寸夏普的高清晰度的液晶显像屏才五千多块钱或者六千多块钱,就这么便宜;如果是32寸的、42寸的,一两千块钱就搞定了,你还到城里去看电影吗?就不去了。这不就是城里头的一切方便都搬到了乡下,但城里头的堵车、雾霾留在了城里,这不挺好嘛!山水城市是这个意思。

  但是,这意味着城市会被废弃。城市被废弃真可能是一个大的历史潮流,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城市被废弃掉了,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城市被废弃掉。你想,这些商业建筑包括住宅,如果你都往郊区搬的话,因为郊区同样方便了,那还要城市干什么。最明显的被废弃的大城市就是美国的底特律,已经是被废弃城市的标杆,但是,实际上全世界各地——你去搜一搜——已经有很多被废弃的城市。底特律属于被废弃的大城市,还有很多中城市和小城市被废弃。过去,比较典型的被废弃的城市是那种资源城市。比如说,黑龙江的鹤岗就是个矿区,这些资源城市因为资源被采光了,就被废弃掉了。可是,现在实际上是因为城市的商业被废弃而导致城市被废弃。所以,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城市被包围了,包围了之后,城市干脆变成农村了,城乡差别就这么消失了。

  这是他讲的“透明”这个词可以联想到的这么多的东西。

  从马云身上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

  所以,马云讲“利他”,讲“体验”,讲“透明”,我觉得这还真应验了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叫“柔弱胜刚强”。利他主义的东西是柔弱的,体验这个东西也是柔弱的,透明也是柔弱的,但是,胜过了利己主义,胜过了这种广告宣传,胜过了这种保密、隐私、机密。所以,我觉得可以把马云这样一个人物提炼出来,以他作为榜样去梳理什么叫“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我们可以做这种理解,也更容易去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马云这个人据说特别爱看武侠小说,是个金庸迷。他自己讲,他在阿里巴巴总部的办公室叫“桃花岛”,而“桃花岛”大概是黄药师的地方。

  所以,不能被眼前的日常琐事所困扰、所陷进去,最后变得悲悲切切的,老盯着自己眼前这个事办不成、那个事儿办不成。你要想一想,人家其实是一路失败过来的。每次失败,都是怀着成功的愿望去脚踏实地地做事情,是这样迎来的失败。这样的失败,就特别有价值,特别有意义,绝不是随随便便的失败,都是抱着必胜的决心,想得周到又周到,细致又细致。但是,这个世界就是比你想象的要丰富,就比你想象的要深刻和复杂。所以,你以为都想到了,抱歉,世界会用失败来告诉你:孩子,你太浅了。每一次失败都让我们更深刻地去认识这个世界。

  讲到这儿,我就在想:老实讲,真要没有资本市场、没有软银,马云就真可能失败了,半路可能就没救了。马云的成功是背后有大财团的支持;他确实是个幸运儿,他失败得起,有财大气粗的软银做后盾。这一点上显然一般人是不具备的。谁能够搭上一个大财团?实际上,互联网业界,可能比马云聪明的人还有,可能比马云做得好的人还有——至少在早期,做得比马云好的人还有;但是,没碰上软银,没碰上这种天使投资的无条件的支持,他也就死在路上了。就像我们去年来到农场,如果我们不是筹到第二笔钱,还没等我们爬起来呢,我们就已经解散了,已经死掉了。这个我们怎么看?有人会把外部的支持、外部的环境看得特别重要。但是,对我们来讲,我们怎么总结。我们的总结是:当我们自己认真努力地做事,遇到了失败,我们要相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们也可能未来还要跌倒,但我们再爬起来还会长得更高。这是我们自己的信心。至于说,可能还要在地上趴很长时间,或者跌倒一下子了暂时爬不起来。趴很长时间时,我们就当做修炼、当做辟谷;等我们爬起来时,能跑得更快些。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所以,在“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的时候,遇到无数失败和挫折,都当做上天对我们的考验,我们就能够成长起来。

  这一点,马云也是这样思考,也是这个逻辑。他的话是这样。有人问他:“你这一生,如果用一句话去概括,什么是最重要的经验和体会?”马云说:“要乐观地看待这个世界。”有人又问他:“那你是男人,要乐观地看待这个世界。那要是女人怎么办?”他说:“要乐观地看待自我。”实际上,这两句话联合起来,就是要有佛眼,要有大心胸、大器局。总是要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向上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而去从挫折、失败中获得经验教训,但是,不要被它打垮,不要被它吓住。这背后的心态就是一个乐观主义的心态。正因为这种心态洋溢在马云现在的讲座当中,马云才被人说是中国正能量的最好传播者。我看还真是。怎么讲着讲着,马云的缺点又回到他的优点上了。

  物质主义的眼光是马云的致命缺点

  那好,我再讲一个缺点,但愿别回到优点上来了。这个缺点就比较根本了。就是“win win win”里头,我刚才讲“lose掉”的是传统商业,房地产业甚至钢铁水泥等都可能会输掉。可是,马云对那个“win win win”的部门,有没有问题?也有问题,就是物质主义的眼光是问题。这个眼光是马云致命的缺点。这个缺点,他暂时过不去。因为,他所谓要帮助更多的甚至两亿青年去创业,创业追求什么?追求成功,成功用什么做标志?还是用物质做标志,还是用挣钱做标志,这是马云过不去的缺陷。这是二十世纪的物质主义被马云带到他的二十一世纪的表述当中了,实际上是个致命的缺陷。你只要看重物质,是不可能有乐观主义情绪的;只要看重物质,是不可能真的能抗击住失败和挫折的;你要真看重物质,是不可能真的有利他主义的。因为,物质的特点一定是你多了、我少了,我多了、你少了。物质一定是“零和”的;精神才是可以分享的、互助的、体验的,精神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当马云说他的两万员工都在践行他所说的利他、体验和透明的文化的时候,当马云认为他最大的特长是做文化的时候,恰恰这是他致命缺陷所在。也就是说,马云可能自己是有文化信念的,可是当他要去把文化信念传递出去的时候,他会遇到失败。这个失败的核心就是,他的文化中物质主义的成分太强烈了。

  所以,我相信,马云的两万职工是不可能真有精神、真有觉悟的,顶多是怀着发财致富的梦想在拼搏、在奋斗。但是,这个拼搏、奋斗的过程一定会意味着,围绕权力和财富,内部一定会发生无数的内耗和争夺。这一关是他过不去的。他只能把内耗和争夺控制、限制到一定范围内,这还有可能。但是,他想真的让员工们不为物质、金钱去奋斗,他做不到。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马云有一句话也是说清楚了他今后可能是有问题的。

  这就是马云比较高明的地方,他隐含了这些话。人家问他,你现在都这么厉害了,你还有啥危机吗?马云说,哎呦,我时刻在危机当中,我什么时候都没说我这儿没危机了,我天天告诫自己是有危机的,天天跟员工说的都是有危机。人家紧接着说,危机在哪儿?马云说,危机无处不在;你去看去吧,哪个部门、哪个领域、哪个子公司、哪个集团都是一堆问题。人们问他,那你发愁不?他说,这个不发愁,遇到这么这么多的问题,我可以跳进去一个一个地去解决;问题是我没有三头六臂,实际上我也不见得多高明,我真跳进去都解决,也不见得真能解决问题。那人家说,麻烦就来了,你又不去解决问题,你也不见得能解决问题,你难道让问题不断蔓延吗?他说,不,问题有两类,一类是你不去解决,他们自己会解决的问题,这个过程也是他们锻炼成长的过程。什么样的问题才是马云关注的问题?会使公司发生癌变、公司内部癌症性的问题是我马云要关注的。如果公司内部,未来某些部门、某些集团、某些倾向恶性膨胀、恶性增长,最后使我这个阿里巴巴死了,这个我要关心。他在瞪大眼睛关注这类问题。清醒,非常好!怎么说着又成对他的表扬了?

  但我的意思是,这类癌变性的问题,你再关注,也解决不了。为什么?这个癌变性的问题,说到底是因为公司内部,高层、中层、低层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利益关系,形成癌变的可能性是显然存在的,而它还是察觉不了、防止不了的。万乘之家,让它灭亡的,一定是千乘之家;千乘之家,让它灭亡的,一定是百乘之家。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早就说清楚了的。也就是说,让马云灭亡的,一定是马云的高管,一定是马云高管当中的某些人会让马云这个公司分裂、灭亡。而这些人很可能还是功臣,他既可能是功臣,他又是威胁;既像是对公司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又可能是让公司亡覆了。这个危险难以避免,这是马云的问题。这个问题要解决,就需要马云真懂传统文化,光懂“桃花岛”和“光明顶”就不够了。对马云的批评,就说这么一小点。

  这样,我们去理解第十讲——《自卑》,我们就一个故事串到底去展开它了。至于《自卑》里面还有一个《诗经》里头的诗句,以及孔子的赞美,如“父母其顺矣乎”,这一部分我们就略去不讲。为什么?因为这部分实际上是孔夫子的特点——从小事做起,实际上是要从处理好夫妻、父子、兄弟的关系做起。也就是说,孔夫子主要考虑的问题是人际关系的问题,从人际关系的小事做起。但是,到了我们实际的成长当中,我们的小事可以从写毛笔字时一笔一划做起,可以从拉帘子时一个帘子一个帘子做起,可以从掰草莓的老叶子时一瓣瓣地掰做起。所以说,这是我们今天可以更开阔、更细致的地方,我们就不去展开讲《诗经》怎么说、孔夫子怎么说的了。

  当然,我承认,真要解决马云的问题,他就遇到这坎儿了。因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是高度自由主义的社会,相互之间为了物质利益的博弈,已经变成是癌症。这个癌症是社会癌症,也必然会在阿里巴巴内部未来某个时刻会发作,使马云防不胜防。所以,马云也需要学一学《中庸》,但是来不及了。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